胡宗南(1896年5月16日—1962年2月14日)[1],原名琴斋寿山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曾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澎湖防卫司令部司令官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位,蒋中正的心腹之一,民国初期被时人称为蒋介石的“十三太保”。[2]

胡宗南
中华民国 第15任浙江省政府主席
任期
1951年9月9日—1953年7月23日
前任石觉
继任锺松(代理)
中华民国 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任期
1949年12月7日—1950年3月27日
指定李宗仁
个人资料
性别
别名秦东昌(兼任浙江省主席时化名)
出生胡琴斋
1896年5月16日
 大清浙江省宁波府镇海县陈家埔朱家塘楼
(今宁波市北仑区
逝世1962年2月14日(1962岁—02—14)(65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北县北投镇(今台北市北投区
台湾荣民总医院
籍贯浙江孝丰
国籍 大清(1896年-1911年)
 中华民国(1912年-1962年)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配偶叶霞翟
1947年结婚—1962年结束
获奖 韩国建国勋章之独立章(1999年8月追赠)
军事背景
效忠 中华民国
服役 中华民国陆军
服役时间1924年-1959年
军衔 一级上将
学历
经历

胡宗南是东征、北伐、统一、剿匪、抗战、戡乱、保台诸战役,全程参与的唯一黄埔学生。抗战期间,胡宗南曾经主持陆军官校第七分校,地点在王曲。校中有两幅重要对联,一为“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另一为“铁肩担主义,血手著文章”。前者原出现于广州黄埔,后者出自胡宗南的壮怀,皆为黄埔精神精义所在。

由于胡宗南骁勇善战,深谋远虑,善于统御军心,加之又深得蒋中正的宠爱,便得以在短短的十年军事生涯中,在西北迅速站稳了脚跟,成长为威震大西北的一代悍将。

连战指出,他的父亲连震东与胡宗南曾在西安相处多年。在战时干部训练团担任教官的连震东,与胡宗南更在1959年成立的国防研究院中同为第一期研究员,两家人过去交往甚密。[3]

中国当代名人传的胡宗南肖像

经历

编辑

早年

编辑

祖籍浙江宁波镇海,3岁时随家迁孝丰(今属湖州安吉县)。青年时代曾追随斧头帮王亚樵。1920年入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国立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暑期学校,结识张其昀缪凤林。1924年6月进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曾因身高未达1.6米未被录取,经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特许被录取,1925年毕业,被分配在军校教导第1团第3营第8连任少尉见习;其后胡曾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长

余忆自黄埔创校,宗南弟由上海来就学,立志献身革命。第一次东征,棉湖之役,余率教导第一团与敌苦战,宗南弟以机枪连排长,掩护本团作战成功,自是即崭露头角,深为领袖所器重。北伐军兴,余率东路军平定闽浙两省,宗南弟奉命由赣入浙,侧攻沪杭之敌,所至迭建战功。中原事起,宗南弟率第一师转战津浦,陇海两线,菜油场一役,尤着声威。其后,共军窜扰西北,宗南弟率部进驻陕甘……
— 何应钦, 〈胡宗南上将年谱序〉[4]

中年

编辑

1932年,胡宗南参与组织力行社复兴社,居“十三太保”之首,以黄埔系“太子”自诩。1935年7月,胡宗南率军坚守松潘县城,红军久攻不下,被迫绕道过草地,在草地因恶劣行军条件损失惨重。1937年4月12日,第一军胡宗南部由陕西调往徐州,负责徐州、蚌埠一带治安[5]:5402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1937年冬,胡宗南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军团长;其后担任国军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等职,号称“西北王”。胡宗南以四十万军队驻陕西西安,胡宗南在西安有三个住处,兴隆岭、小雁塔的战区长官部、以及幽会红粉知己的东仓门公馆,号称<狡兔三窟>。

1945年整军前后的胡宗南系部队
(括号内为师番号)
整编前 整编后 备注
第一军(第1,第78,第167) 第一军(第1,第78,第167)
第三军(第7,第12,新3) 第三军(第7,第32) 新3师撤编,第12师调归第十七军新七军暂25师改称第32师调入
第十六军(第109,预1,预3) 第十六军(第109,第22,第94) 预1师、预3师分别改称第22师,第94师。
第二十七军(第45,第46,预8) 第47、暂4 1944年底原辖第45师、第46师调归第五十七军;原辖预备第8师改隶暂编第五军。裁撤的暂编第四军所属第47师、暂编第4师改隶第二十七军。
第三十六军(暂15,暂52,暂59) 第三十六军(第28,第123,第165) 暂15师改称第31师拨归第二十七军;暂52师改称第48师拨归第十七军;暂59师改称第123师;第九十军第28师、第八十军第165师拨入。
第四十二军(第191,预7) 第四十二军(暂58,预7) 第191师与第九十一军暂58师对调。
第五十七军(第8,第45,第46) 1945年4月第五十七军撤销。第8师由临潼空运云南沾益,拨归第五十四军。第45师拨归第五军。第46师撤编,改为新兵教导师。
第六十七军(新26,骑7) 第六十七军(新2旅,骑7) 新26师裁减
第七十六军(第24,暂57) 第七十六军(第24,第135) 暂57师改称第135师
第八十军(第165,新27,新37) 该军及新27师、新37师裁撤,第165师拨归第三十六军
第九十军(第28,第53,第61) 第九十军(第53,第61) 第28师拨归第三十六军
第九十一军(暂58,骑10,新4) 第九十一军(第191,新4) 骑10师撤销。暂58师与第四十二军第191师对调。
新二军(新45,新46) 新二军(新45,新46)
新七军(暂24,暂25,暂26) 新七军及暂24师、暂26师撤销;暂25师改称新32师拨归第三军
暂四军(第47,暂4) 该军与暂4师裁减,第47师改隶第二十七军。
暂五军(预8,新41) 全部撤编
骑三军(骑9,新骑7) 骑9 骑三军及新骑7师撤销

1947年1月15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赴郑州参谋总长陈诚郑州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检讨战局,研究作战方案[5]:8266

蒋介石南京召见胡宗南,预谋奇袭延安,因胡宗南侍从副官、机要秘书熊向晖中国共产党间谍(与胡宗南部属申健陈忠经周恩来共称中共情报“后三杰”),胡宗南的军事行动遂被共产党掌握。胡宗南从来没有怀疑过在自己身边的熊向晖是匪谍[6]

1947年2月9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在三原召开作战会议,布置进攻关中地区[5]:8283。2月28日,蒋飞抵西安,部署对延安军事进攻[5]:8297。中共得到秘密情报,部署延安紧急疏散[5]:8297。3月1日,蒋召见胡宗南,研讨进攻延安计划[5]:8299。3月12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到宜川洛川召开军事会议,部署三路进攻延安[5]:8310。蒋命胡宗南以25万兵力进攻延安。3月19日,西北野战军放弃延安[5]:8316。胡宗南的第一军收复延安,因战功升为陆军上将并授予二等宝鼎勋章。胡宗南占领延安一年中,始终找不到中国共产党主力,由于机要秘书熊向晖共谍暗中通报,国军于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次战役 - 蟠龙镇军部粮弹后勤被共产党部队击败,再败于沙家店战役宜川战役中,刘戡严明皆阵亡,旅长李纪云、李昆岗被俘,4月21日整编第十七师撤出延安。1948年6月,蒋介石视察郑州、西安,并在西安召集军事会议,面授胡宗南主任应变机宜,留三日返回南京[7]:55。10月10日,胡宗南为挽救荔北败局,从耀县兴平潼关等地急调整编第一师、第六十五师、第九十师、第七十六师等部,共3个旅90,000余人,进行反击[5]:8694。是日,先头部队进至大荔北柳池营、中山地区,被解放军击退[5]:8694

1949年4月10日,胡宗南到溪口[8]:181。5月,胡宗南部队于扶郿战役中遭受沉重打击后,损兵折将超过10万余人。5月20日,西安撤守[8]:206。部队陆续撤退至秦岭巴山地区。12月7日,派胡宗南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参谋长[9]。胡手下剩三个兵团,不久第七兵团裴昌会德阳降共;第十八兵团李振成都降共;第五兵团李文雅安被围剿,只有少数人逃往了西昌。12月16日,胡宗南由成都飞到海南岛榆林港[8]:283。12月20日,胡宗南部队决定放弃成都[8]:284。12月22日,蒋介石清晨4时即起床,亲函胡宗南指示方针,及今后空军与其进行途中详尽联络方法[8]:285。因其丧师失地以致全军覆没,下令他与西昌共存亡。12月30日,胡宗南由海南岛飞往西昌,准备收拾残局[8]:287

晚年

编辑

国防部副参谋总长郭寄峤向蒋介石表示:“送一名大将给敌人做俘虏,既违背了战争利益,也违反了指挥道德。”蒋介石派机接胡回台北。1950年3月26日,胡宗南于西昌机场搭专机飞往台北,并调任中华民国总统府战略顾问。同年5月11日,监察院山陕甘监察使主任李梦彪等46名监察委员联名对胡宗南提出弹劾,以其“受任最重、统军最多、莅事最久、措置乖方、贻误军机最巨之胡宗南,一无处分,殊深诧异。”六个月后,国防部军法处宣布“监察委员李梦彪等弹胡宗南各项,均与事实相反,俱不能成立”,“自无若何刑责,足资论究。……应予不付军法会审。”终因蒋介石庇护而失败。

1951年5月30日,胡宗南给行政院院长陈诚上书:“请以现在台湾、香港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省的义民三万人为基础,成立三个野战挺进纵队,施以必要之军事战斗技术,及实施游击所需之技能……深入浙、闽、赣、苏各省边境,建立基地。”[10]:1958月,身在台北的胡宗南,化名秦东昌[11][12]出任江苏浙江反共救国军总指挥兼浙江省政府主席,乘船前往大陈岛赴任。仍复职指挥沿海游击队与解放军作战。1952年,任浙江省政府主席,不过辖区只有浙江沿海少数离岛(主要为大陈列岛一江山披山头门山渔山南麂)。

1955年,胡宗南再赴澎湖澎湖防卫司令官。1959年,胡宗南退役,复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62年2月7日入住台湾荣民总医院,14日3时50分病逝,年65岁,6月9日葬于阳明山阳明书屋境内中兴路旁[来源请求],17日蒋介石夫妇亲临胡宗南将军灵堂致祭[13][14]

郝柏村提到:“抗战期间,胡将军驻节西北重镇西安彭孟缉将军时任西安炮兵旅长,要见他得依例先登记候约。但到台湾后,彭将军任参谋总长,胡将军任陆军澎湖防卫司令部司令官,彭总长到澎湖视察时,胡将军都亲迎机场,对这位老部下兼新长官,执行部下之礼甚恭,彭总长连声说不敢当。两位对军中伦理阶级服从,都立下完美的榜样。”[4]

曾在大陈岛担任胡宗南机要秘书的陈和贵,忆及当年总是不解胡宗南为何不搭吉普车而宁愿步行爬过山头洽公,事后胡宗南表示:“这里的汽油比台北贵了1倍。”王曲第7分校19期学员孟兴华表示:“校长(胡宗南)自请赴大陈岛游击战,又自行请命驻守澎湖,完全实践了黄埔人忍辱负重的精神。”[3]

胡宗南晚年曾感慨地说:“我有两个克星,如果周恩来是我的政治克星,那么彭德怀则可以说是我胡宗南的军事克星。”[15]

旌忠状

编辑

旌忠状

兹有 陆军一级上将胡宗南 于民国 五十一 年 二 月 十四 日 在 台湾台北积劳病故

忠贞为国 殊堪旌扬 特颁此状 永垂示范

此状

总统 蒋中正

行政院长 陈诚

中华民国 五十一 年 二 月 十五 日

典玺官 唐振楚

评价

编辑

郝柏村在《胡宗南上将年谱》序〈黄埔精神的典范--胡宗南上将〉,写到:“胡宗南是黄埔一期最年长的学生,入学时已28岁(当时学生平均年龄应为20岁),曾有社会经验,毅然携笔从戎,故在先天上,他是黄埔一期最成熟的学生。历经四大战役,他的升迁在黄埔子弟中首屈一指,毕业后两年(民国16年),就当了师长,从带40人的排长,升到带一万人的师长。尔后从第一师、第一军到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先后统兵达百万,而在蒋公心目中,直以接班人之势期许之,乃因他是黄埔精神的标竿。”[4]

胡宗南于中华民国陆军史上,创下黄埔军校毕业生的五个第一:担任军长兵团总指挥、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乃至升任将军均拔得头筹,他也是唯一一位迁台前即获第三颗将星的黄埔生。与戴笠不仅同被外界名列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且传为1932年3月成立于南京的“蓝衣社”骨干。[16]

中国共产党《福建党史月刊》写到: “胡宗南是蒋介石手下最著名的上将军之一,黄埔一期毕业生。周恩来曾评价说:

“胡宗南是蒋介石手下最有才干的指挥官。”

胡宗南曾经无数次地思考过:为什么自己在占尽天时地利的条件下,还是输给了农民出身的彭德怀。他至死也没弄明白。对此,彭德怀一句话点破了天机:人和。历史就是如此,“得民心者得天下”。国民党失去了民心,无论你曾经多么强大,多么显赫,都会被历史无情地抛弃。”[15]

《文史天地》2012年第5期载:“胡宗南是蒋介石的嫡系心腹和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在黄埔系军事集团中,凭着蒋介石对他的赏识,第一个晋升为军长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成为手握几十万重兵、名震一时的‘西北王’,在国民党统治集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最了解胡宗南的中共领导人之一的周恩来,认为争取了胡宗南,就可影响一大批国民党将领,可以影响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因此,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曾三次开展对胡宗南的统战工作。”[17]

西北解放之后,蒋介石对胡宗南的评价为:“志大才疏”。

传闻

编辑

抗日战争

编辑

胡宗南次子胡为善解释:“因为父亲和中共交手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他在内战时期的经历被传播得比较多,相反,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的战役却很少被提及,很多人都以为他对抗日根本没做什么事情,这完全是一个误解。……在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父亲带领部队在淞沪战场坚守了6周,而他们的牺牲也极为惨烈:4万人的部队最后只剩下1,200人。当时著名报人张季鸾说:‘第1军为国之精锐,如此牺牲,闻之泫然。’”[18]

胡为善强调:“西峡口战役(豫西鄂北会战)”是八年抗战的最后一役,从1945年3月29日一直打到8月4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在1945年9月22日上午9点,父亲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的身份赴郑州,接受日军第12军团司令官鹰森孝的投降。投降仪式结束后,鹰森孝问我父亲,近期河南西峡口战役,贵方一位孔副营长,利用反斜面作战,歼灭了我们很多部队,我很想跟这位营长见面。父亲经查证,知道这名副营长的名字叫孔令晟。这时孔令晟刚好在外地受训,父亲因而对孔令晟印象深刻。他曾有意调孔令晟到长官部,希望孔令晟能接替熊汇荃(即熊向晖)的职位,但孔令晟表示,不愿意做参谋,只愿意带兵打仗,父亲只好打消此意。孔令晟后来曾出任蒋介石之侍卫长海军陆战队司令等职。他现在仍在世,已有90多岁。”[18]

第二次国共内战

编辑

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中共在国民党军政要员边安插不少间谍熊向晖陈忠经申健等……3人是胡宗南为国府培养的人才,而后被吸收、成为中共情报后三杰。其中熊、申两人早已过世,近来才有陈忠经消息传出,他早以99岁高龄(2014年7月13日)病逝,陈忠经兄弟─陈琳29日于《光明日报》忆述,其兄长身为红色情报人员的生平,披露若干未曝光内幕,也为国民党溃败下了历史注脚。文革期间,陈忠经的身份让他饱受打击,他被视为“敌特”,被打得遍体鳞伤,若非周恩来的保护,他早以“潜伏胡特”之名被杀。文革结束,胡耀邦为他平反,请他出任中共中央调查部顾问、副部长,同时他还一直担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的客座教授,2009年起因病长期住院直到过世。[19]

陈琳说,1938年至1940年,熊、陈、申等3人逐步深入胡宗南身边,秘密受命八路军驻渝办事处负责人董必武。陈忠经有一特殊背景,非熊、申二人所拥有。1949年之前,陈父陈延晖长期担任国军高级将领徐永昌幕僚。陈忠经就充分利用这层人脉,抬高身价、巩固在胡宗南身边的地位,同时探听国民党高层的最新动态。某次,陈忠经被戴笠的手下拦住,他灵机一动,上前狠狠打了拦路军官耳光,大骂“你想造反吗?”并顺手掏出一张公文表示,“我是省党部执行委员,奉胡长官命令到各地视察党务。你要造胡长官的反吗?你是不是共产党?”对方看情况不对,连忙让路。[19]

期间,陈忠经曾担任三民主义青年团陕西省支团书记、申健出任三民主义青年团西京分团书记、熊向晖则成为胡宗南的机要秘书和侍从副官。抗战胜利后,胡宗南为培养接班人选,派三人赴美深造;周恩来接获汇报时提到:‘胡宗南保荐他们去美国留学,中央同意,我们对美国了解不多,同美国打交道缺少经验。现在我们没有条件派自己的同志去美国留学,胡宗南代我们培养,得益的是我们。’三人赴美后,国府1947年9月在北京破获中共地下组织与电台,逮捕不少中共党员,还包括在西安与熊、陈、申3人秘密接洽的联络人。[19]

与中国共产党

编辑

张戎在《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暗指胡宗南“可能”是“红色代理人”,“蒋介石逃往台湾时,派飞机来接胡宗南。胡想留在大陆,却被部下一拥而前,急拥上了飞机。……蒋还派胡主持‘反攻大陆’的工程,包括派人潜入大陆,都一一惨败。”巧合的是,中国大陆的《炎黄春秋》杂志在2007年6月号上登载了朱汉生名为《胡宗南的未遂起义》的文章,表示胡宗南确有接近中国共产党。

这导致胡宗南的后人及旧部属孔令晟等群起抗议。此书原本计划由台湾远流出版事业公司刊行;2006年3月28日,胡宗南之子胡为真(时任中华民国驻新加坡代表)透过远流出版事业公司董事长王荣文表达对本书不满:“为了维护父亲名节,什么事都可以做;出版前是朋友,出版后是敌人。”

张戎在书中提及当年国军将领胡宗南将军,是共产党卧底的间谍,针对台北有人提出反论,张戎表示,她也听说了,因为胡宗南的儿子胡为真曾经跟她连络过,但这是她根据当年胡宗南打了一系列战役的资料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张戎指出,有人说胡宗南身边的熊向晖才是共产党卧底,所以胡宗南是冤枉的,其实熊就是共产党,但他在1947年时就离开胡宗南到美国去了,之后又发生许多事情,包括毛泽东遇险又脱险的事,都在她书中有着墨,那时熊已经不在胡宗南身边了,可是后来胡宗南攻打延安的一系列战役,都让人对胡宗南起疑。张戎说:“熊向晖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但不能断定胡宗南不是。”[20]

在其身后50余年,长子胡为真亲自规划、修订,由台湾商务印书馆推出传记《一代名将胡宗南》、《胡宗南上将年谱》等4部作品,除了在黄埔建军90周年之际,以此系列书纪念黄埔军魂,也为涉及胡宗南的不实传言正视听。胡为真指出,当年老蒋总统曾打算以西昌作为反共的最后根据地,胡宗南当时虽认为军队入将难保,但仍秉持“服从领袖”精神入,损兵折将超过10万余人。曾打算死守西昌的胡宗南,根据当时情势在与蒋经国深谈后,促成台湾作为反共根据地的结局,而老蒋也一纸令下要胡宗南弃守西昌来台。[3]

个人与家庭

编辑

胡宗南的妻子叶霞翟。胡宗南曾多次于蒋介石面前,为戴笠说项,戴笠也投桃报李,介绍其女门生叶霞翟与胡宗南相识,两人于1937年订婚。不料抗战爆发,胡宗南誓言抗战胜利才成家。由于胡、叶两人并未对外公布婚讯,之间还曾发生蒋夫人宋美龄有意撮合胡宗南与“孔二小姐”孔令伟的一段插曲。胡、叶两人直到1947年结婚,此时新郎已51岁、新娘也34岁,夫妇俩的长子即为国安会前秘书长胡为真。[16]

  • 长子胡为真:现任总统府资政,曾任中华民国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中华民国外交部礼宾司长、国家安全局副局长、驻新加坡代表等职。[3]
  • 次子胡为善:美国奥克拉荷马大学财管博士毕业,为现任桃园市私立中原大学副校长,曾于2010年底赴祖籍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寻根之旅
  • 长女胡为美:作家,美国北加州华人作家协会的会长,其丈夫是在IBM供职的工程师。
  • 次女胡为明[21]

胡为真表示,自己前几年才发现父亲担任澎湖防卫司令时,薪水总是分为3等分,一部分是私款拿来公用,一分寄回家要养的部下。透过多年来梳理父亲的资料,以及昔日故旧的分享,胡为真表示:“希望让世人对我父亲的不了解,得到澄清。”[3]

胡为美认为:“古人说盖棺论定,幼小的我们不懂这些,只记得当时的场面,记得母亲椎心的哭泣声。父亲一生不为自己打算,走后家无恒产,母亲面对现实,积极果断地决定外出工作,以抚育我们四个孩子。不为国家增加负担。母亲是美国威斯康辛麦迪森校区的政治学博士,最终选择办学,继承父亲教育救国的遗志。应邀协助曾经担任过教育部长、与父亲生前教育理念一致的好友张其昀博士,创办私立文化学院研究所,(现文化大学前身,初创时一度命名私立远东大学),并且兼任家政研究所主任,校址选在阳明山山仔后,从此开始了她献身教育事业、早出晚归的职业妇女生活。而晓峯先生为了纪念父亲当年所说:‘中国复国的人才需要具有哲学科学兵学品德的修养。’将文大训练新生的大讲堂,定名为宗南堂,并一度陈列了父亲生前所有的勋章、遗墨、配戴过的武器纪念品等,以激励学子,告慰父亲在天之灵。”[14]

参考文献

编辑

脚注

编辑
  1. ^ 胡健国 (编). 《近代華人生卒簡歷》. 国史馆. 2003-12-01: 187. ISBN 9570158700. 
  2. ^ 张华、王晓东. 天子門生──蔣介石的十三太保. 团结出版社. [2015-01-23]. ISBN 97878021443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6) (中文(香港)). 复兴社,是以黄埔精英军人为核心的秘密政工团体,是蒋中正维护独裁领导的核心人员。民国年间,复兴社因行动诡秘而令人闻风丧胆,其下的一批核心人物:戴笠、胡宗南、贺衷寒、酆悌、康泽、郑介民、邓文仪、萧赞育、曾扩情、杜心如、滕杰、潘佑强、桂永清等,被时人称之为蒋介石的“十三太保”。由于年代久远,“十三太保”对今人来说可能已经有些陌生,但在民国时期,这些冠以“太保”称呼的人却都有着显赫的地位,都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曾统领数十万大军的“西北王”胡宗南,曾掌握着庞大军统帝国的戴笠,曾享有“黄埔三杰”美誉的贺衷寒,是如何由草根变为一代枭雄?是怎样在党、政、军界纵横捭阖?最终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结局呢?本书将为你揭开谜底,找到答案! 
  3. ^ 3.0 3.1 3.2 3.3 3.4 《苹果》资料室. 胡為真 抗日名將胡宗南之子. 苹果日报. 2010-02-12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郝柏村. 黃埔精神的典範──胡宗南上將. 台湾商务印书馆. 2014-08-01 [2015-01-23]. ISBN 978957052947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3) (中文(台湾)). 本书为民国初年最著名将领人物─胡宗南将军(1896-1962)之年谱。胡将军一生南征北讨,历经东征、北伐、抗战、剿共、保台诸战役。全书共分为五卷,是据胡宗南将军手记及战时各种函电、信札,并参考各相关人物:《蒋中正日记》、《王曲文献》、罗列将军、戴笠将军……之史载与事纪,记载公元1925年至1949年整个大中国此一时期完整的战役史实。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6. ^ 沈醉:《军统内幕》:“1947年秋冬间,我曾去西安见过胡,保密局行动处处长叶翔之正在西安搜捕中共地下党组织……发现胡宗南的秘书和他的西北通讯社的负责人当中有中共党员,已经活动了多年……胡对此的确大吃一惊。这个死要面子的人,听说自己的亲信中居然有了共产党间谍,脸都气得发青。他立刻决定将所有涉及他部下的几个人都由他自行处理,要叶翔之不必过问,连向蒋中正报告时也应当把这几个人另外列出来,千万不能让蒋介石知道。”
  7. ^ 陈布雷等编著 (编).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78-06-01. 
  8. ^ 8.0 8.1 8.2 8.3 8.4 8.5 蒋经国. 〈危急存亡之秋〉. 《風雨中的寧靜》. 台北: 正中书局. 1988. 
  9. ^ 总统府第五局 (编). 《總統府公報》第貳肆伍號. 1949-12-31. 
  10. ^ 陈敦德. 《毛澤東與蔣介石》 第3版. 北京: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33-2197-9. 
  11. ^ 从闽海到浙海——永丰舰早期的作战历程(下) 传记文学 2018年 第一一三卷 第一期
  12. ^ 王云五主编 于凭远 罗冷梅等编. 民国胡上将宗南年谱[M]. 1980 第278页
  13. ^ 〈胡宗南将军一生概要年表(影本)〉,《胡宗南史料》,国史馆藏,数位典藏号:149-010500-0006-001
  14. ^ 14.0 14.1 胡为美. 父親胡宗南上將去世前後的追憶. 台湾商务印书馆. 2014 [2015-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中文(台湾)). 寄自加州旧金山,原载8/30-8/31北美世界日报上下古今版,本文将做为胡宗南四书第三集–胡宗南上将纪念文集之补遗刊出,第一、二集于2014年八月由台北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三、四集于年底出版。 
  15. ^ 15.0 15.1 杨飞. 彭德懷與“西北王”胡宗南的生死較量. 《福建党史月刊》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5-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中文(中国大陆)). 
  16. ^ 16.0 16.1 赖廷恒. 「西北王」胡宗南 創黃埔5個第一. 中时电子报. 2014-04-14 [2015-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6) (中文(台湾)). 
  17. ^ 郑瑞峰、彭学涛. 周恩来三次争取胡宗南(一). 文史天地. 2012年 [2015-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1日) (中文(中国大陆)). 周恩来一生中曾多次评点胡宗南,直到1965年7月16日,周恩来在谈到胡宗南时还说:“我和他打过交道,他一生反共或者主要方面是反共的。但听说他进黄埔前当小学教员,蛮有点正义感;进黄埔后,他和蒋介石搭上了老乡,跟着蒋介石跑,这当然不好;但在上海、在黄河流域,他也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兵败大西南,也对抗过蒋介石。要写好他们,还是鲁迅总结《红楼梦》的经验,敢于如实描写,不要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周恩来的上述讲话,无疑是对胡宗南最正确、最深刻、最完整的历史评价,可以说是盖棺论定。 
  18. ^ 18.0 18.1 吴皓. 胡宗南之子:父亲抗战经历少被人提及. 人民网. 2010-10-11 [2015-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2) (中文(中国大陆)). 从台北开车一小时左右,到达位于桃园中坜的中原大学。胡为善的身份是台湾中原大学副校长。一见面,他便很坦率地说:“我知道父亲的形象在大陆比较负面,我愿意讲一讲我眼中的父亲。”胡为善说。 
  19. ^ 19.0 19.1 19.2 亓乐义. 胡宗南身邊的紅色間諜 陳忠經傳奇揭密. 风传媒. 2014-08-29 [2015-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8) (中文(台湾)). 抗战爆发前,陈忠经就读北京大学经济系,连任两届学生会主席,21岁参加中共的外围组织“社联”,可见其活跃程度。抗日打响,胡宗南所率第一军从淞沪会战撤离,急需招收一批大学生协助部队从事战地服务,陈忠经随友人参加胡宗南部队所组成的“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熊向晖(又名熊汇荃)是清华大学学生、申健(又名申振民)是西安临时大学(原北平师范大学)学生,也相继参加战地服务团。胡宗南在武汉接见团员,带往陕西,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抗日。 
  20. ^ 陈世昌. 毛澤東傳風波 張戎:資料顯示 胡宗南將軍疑匪諜. 联合新闻网. 2005-12-06 [2015-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3) (中文(台湾)). 
  21. ^ 胡宗南身后事:愿葬大陈岛 却伴蒋宅旁. 大公网. 2013-11-13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1953年,胡宗南离开了国共对峙的最前线,回到台北。接下来两年,令他欣喜的是长女胡为美、次女胡为明的诞生。 

书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