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鐘琴

由Foamposite在話題同名樂器問題上作出的最新留言:11 年前

同名樂器問題

編輯

en:Carillon中文也是叫鐘琴,卻是很不一樣的樂器,由多個大小不同的鐘所組成,演奏者通常都是能演奏管風琴的人。所以作為樂器的鐘琴條目本身也應該要消歧義。--Stomatapoll留言2012年11月4日 (日) 04:28 (UTC)回覆

(:)回應:如果你是以英語維基作為解釋,相信你亦看到它的圖片和前言部份都講出,Carillon 不一定是安裝在教堂內的那種鐘,戶外裝置,或者兼具報時功用的表演用鐘樓,內裏的部份也可以稱為 Carillon,它們都不是用人手去控制鐘的發聲吧,就算真的是那種依靠人手去拉動裝置的,由於裝置是依琴鍵的排列方式,演奏方法也是用拍打而非按鍵,因此凡對鍵盤有認識的都可以彈奏,而非「演奏者通常都是能演奏管風琴的人」。我曾建議過以較中性的樂鐘音樂鐘來表達,但現時以鐘琴 (銅鐘)代替亦屬合理。--Foamposite留言2013年8月19日 (一) 18:03 (UTC)回覆

建議拆分條目

編輯

兩種完全不同的樂器不應混編在同一條目中,這也妨礙了跨語言連結的作用。--Yvtou留言2013年6月9日 (日) 08:20 (UTC)回覆

(+)贊成,香港這邊都不叫「鐘琴」,我們通常都是用英文(正確係德文)叫「Glockenspiel」或者「Glock」便算,中文名稱的話,通常都會稱為「鐵片琴」,雖然這名稱又可能和鋼片琴混淆,但畢竟鐵片琴的普及度遠遠比鋼片琴多,所以問題不大。
對於carillon,首先我不反對它是樂器,但同時carillon絕大部份並不是人手演奏,都是靠機械和電腦控制的,我立時想起,這倒像中國的編鐘,也是一堆大體積的銅鐘在掛架上,在我而言,鐘琴似乎不合適,而且鐘琴在不少樂曲條目中出現,更換鐘琴名稱會涉及大量的條目更正,不化算。所以我建議:(1) Carillon 改成「編鐘 (西樂)」;(2)併入鐘 (敲擊器);(3)Carillon 改稱樂鐘音樂鐘,至少見其他條目(如:奧爾特蓋爾德禮堂約克座堂貓空纜車等都使用這名稱,又突然醒起 Kodaly 首 Háry János Suite,第二樂章不就是通常翻譯成「維也納的音樂鐘」嗎?)總之鐘琴以不改動為佳。--Foamposite留言2013年8月16日 (五) 17:51 (UTC)回覆
(:)回應,carillon的中文名稱,還是以鐘琴的譯法最多,這點可以在谷歌搜尋的結果上看出。閣下所提的奧爾特蓋爾德禮堂中,所使用「樂鍾」乃是chime的譯名,此系形制較小的一種鍾樂,與carillon不同;約克座堂中則以「樂鍾」為兩種鐘的統稱,在下文中則將其中一種,也即carillon譯為鐘琴了;貓空纜車的音樂鍾,我不知詳情,不能確定其是否為carillon。而《維也納的音樂鍾》為Viennese Musical Clock的翻譯,其原型應為安可鍾,並非carillon。因此,我認為保持carillon的譯名不變為佳。--Yvtou留言2013年8月18日 (日) 08:43 (UTC)回覆
(:)回應,有關內容其實在閣下的討論頁中提過,或者我可以再提一次。我以一個敲擊樂手的理解,chime有兩個解釋,一的確是如敎堂那種銅鐘,但只是一個或數個,並且沒有特定的音高;二就是等同管鐘(Tubular Bells),我不知道這是否大陸的翻譯問題還是大陸Google的問題,我這裏查到鐘琴大都是指向 Glockenspiel,另外你題及的安可鐘,在Youtube網上找過片段,看來只是這個裝置的名稱而已,它所播的音樂根本不是真實的銅鐘聲,就如北海道白之戀人的那個活動報時鐘般一樣。「Ankeruhr」其實是一個德語複合詞語,「Uhr」係解作「小時」或「時(hour)」或「時鐘(clock)」,和bells或chimes是完全沒有關係。「Anker」就是那些會移動的玩偶,所以當聽過Kodaly的作品,完全可以聽得出兩者明顯的分別,否則樂譜上何需使用 Glockenspiel,Glocken,Triangle,Celesta 這些金屬類樂器?(可翻查紐約管絃樂團的數碼資料庫 中的總譜,匈牙利語「Harangjáték」正正就是德語中的 Glockenspiel,亦即是本來所講的鐘琴,出問題的反而是英文譯名,)希望上述的資料可以有助討論。
其實如果再一直找資枓,Carillon 其實更符合鐘樓內的元素。現時將本來的鐘琴變成一個不倫不類的鐘琴 (金屬片)實在是很奇怪。--Foamposite留言2013年8月18日 (日) 19:25 (UTC)回覆
(!)意見:另外建議不要採用簡體字「钟」,因為繁簡轉換時,總是變成姓氏的「鍾」而不是「鐘」,這只會繁衍出更多的問題。--Foamposite留言
返回 "鐘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