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五山

由室町幕府足利義満確立地位的五所臨濟宗佛寺合稱

京都五山,是日本京都五所著名佛教臨濟宗寺廟的並稱。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京都五山
假名きょうとござん
平文式羅馬字Kyōtogozan

鎌倉幕府末期,幕府仿照南宋的臨濟宗五山,命名了五所寺廟為「鎌倉五山」。鎌倉幕府滅亡後,後醍醐天皇推行建武新政,命名了京都五山以取代原有的鎌倉五山。後在南北朝時期,五山成為足利幕府的主要支持力量之一。

京都五山包括:

  1. 天龍寺
  2. 相國寺
  3. 建仁寺
  4. 東福寺
  5. 萬壽寺

另外,南禪寺原在建武新政時為京都五山之一,於室町時代時被足利義滿列為別格,位在五山之上,是日本禪宗最高寺廟。

歷史

編輯

起源

編輯

五山體系最初建立於南宋寧宗時期,效仿印度的五聖堂和十塔。[1][2]

鎌倉幕府採取了保護新興臨濟宗的政策,以對抗現有教派等現有力量,在分配因政治衝突和戰爭而受到影響的莊園和封地的同時,其中一些是寺廟和神社領地,包括幕府領地在內的管理委託給禪宗寺廟。[3]

根據今枝相丸的理論,鎌倉幕府首先被稱為五山的是鎌倉守前神社,「最初的五山僅限於鎌倉」[1]。 根據今枝的說法,在建武新政府的領導下,京都的大德寺和南禪寺被認為是五山中的第一座,建仁寺和東福寺等各種寺廟也被添加到五山中[1]。

五山和幕府

編輯

室町時代的足利義滿在幕府將軍的第 3 年(1386 年),南禪寺被單獨列為五山之神,京都的天龍寺、愛黑寺、建仁寺、東福寺、萬壽寺、鎌倉的劍長寺、圓覺寺、十福寺、淨知寺和淨妙寺分別被決定為五山,成為後來五山系統的基礎。 [4]

相關項目

編輯

參考來源

編輯
  1. ^ 今枝愛真. 禅宗の官寺機構 : 五山十刹諸山の国別分布について (昭和三十六年五月十三日 会員 坂本太郎紹介). 日本學士院紀要 (日本學士院): 89–122. doi:10.2183/tja1948.19.89.  已忽略文本「和書」 (幫助); 已忽略未知參數|naid= (幫助)
  2. ^ 鎌倉時代 (PDF). 鎌倉市. [2020-07-23].  已忽略文本「和書」 (幫助)
  3. ^ 細野哲弘. 中世寺社勢力の実力─室町幕府と禅寺の関係を中心に─ (PDF). 特技懇 (特許庁技術懇話會會報): 120–127.  已忽略文本「和書」 (幫助)
  4. ^ 細野哲弘. 中世寺社勢力の実力─室町幕府と禅寺の関係を中心に─ (PDF). 特技懇 (特許庁技術懇話會會報): 120–127.  已忽略文本「和書」 (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