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晏
劉晏(716年—780年),字士安,曹州南華(今山東東明)人,歷仕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代宗朝主管全國財政,德宗朝被賜死,後追贈鄭州刺史,又加司徒。
生平
編輯父親是南華縣丞。劉晏幼年以神童著稱,開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封禪泰山,劉晏上《東封書》。玄宗大喜,使中書令張說測試他,竟對答如流。玄宗把他帶回長安,官拜秘書省正字,玄宗曾經消遣過劉晏:「正字官,究竟校正了幾個字呢?」劉晏回應:「天下每一個字我都能校正,只有一個『朋』字,我校正不得。」影射朝廷朋黨勢力龐大。後來《三字經》以「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說明劉晏的事蹟。劉晏成年後,先後擔任夏縣縣令、溫縣縣令。
安史之亂爆發後,劉晏先是投靠永王李璘的幕府,永王謀反,劉晏投奔唐肅宗,唐肅宗任命劉晏為戶部度支郎中、兼侍御史,之後歷任彭原(寧州,今甘肅寧縣)太守、隴州(今陝西隴縣)刺史,華州(今陝西華縣)刺史,河南尹,京兆尹,戶部侍郎,兼度支使、鹽鐵使、轉運使。主持東南財務。
唐代宗時,劉晏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吏部尚書、戶部尚書,繼續兼任鹽鐵轉運使,和韓滉分管天下財政。劉晏疏通大運河,改善漕運,整頓鹽務,控制貨幣,以常平法平抑物價,「官獲其利,而民不乏鹽」,使唐朝在安史之亂後能夠恢復,大曆年間天下財政收入為1200萬貫,而鹽利占其大半[1],唐朝也依賴東南經濟又支撐了100多年。劉晏累加官至左僕射,但他為官儉樸,家中只有雜書兩乘、米麥數斛。唐代宗稱讚他:「卿,朕之酇侯(蕭何)也!」
身後
編輯唐德宗即位後,以楊炎為宰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楊炎與劉晏有矛盾,誣陷劉晏在代宗時密謀擁立獨孤貴妃的兒子韓王李迥為太子,廢黜當時是太子的德宗李适。雖經宰相崔祐甫、崔寧說情,唐德宗還是於建中元年(780年)藉故將劉晏貶為忠州(今重慶忠縣)刺史,當年七月,劉晏被賜死,死後家中「惟有雜書兩乘,米麥數斛」,家屬徙嶺表[2]。淄青節度使李正己為劉晏之死上疏鳴不平。興元初年(784年),唐德宗許劉晏遺體歸葬。貞元五年(789年),追贈劉晏鄭州刺史,又加司徒。
子孫
編輯評價
編輯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漕運的破壞導致關中地區糧荒,「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太倉空虛,鼠雀猶餓」。劉晏「為人勤力,事無閒劇,必一日中決之」,努力讓漕運暢通無阻,「歲轉粟百一十萬石」,「諸州米嘗儲三百萬斛」。史稱:「安史之亂,天下戶口十亡八九,所在宿重兵,其費不資,皆倚辦於晏,晏有精力,多機智,變通有無,曲盡其妙」。劉晏死後,其影響力仍在,《舊唐書·劉晏傳》說:「晏沒後二十餘年,韓洄、元秀、裴腆、包佶、盧徵、李衡,繼掌財賦,皆晏故吏。其部吏居數千里之外,奉教令如在目前。」
註釋
編輯- ^ 《唐會要·鹽鐵總敘》
- ^ 《新唐書·劉晏傳》:「建中元年七月,詔中人賜晏死,年六十五。後十九日,賜死詔書乃下,且暴其罪。家屬徙嶺表,坐累者數十人,天下以為冤。」蘇鶚《杜陽雜編》卷上記楊炎殺劉宴,後楊炎被賜死之事:「公南既殺劉晏,士庶莫不寃痛之。明年,公南得罪,賜死崖州,時人謂劉相公寬報矣。」後註:「《實錄》云:七月庚午,晏已受誅,使回,雲至乙丑,下詔殺之。」
- ^ 《唐故朝散大夫使持節都督壽州諸軍事守壽州刺史充本州團練使兼御□中丞柱國賜紫金魚袋孟公(玨)墓誌銘》:四女:長曰潼,適彭城劉軒,相國晏之曾孫,拔萃登科,終河南縣尉。
- ^ 《全唐文》卷784穆員《國子司業嚴公墓志銘》:公以親累貶潮州司戶。時泰道長,公議興能,推連州刺史,換彬州,累加朝議大夫,封馮翊縣男,旌異政也。公母弟士良,並龔、黃之寄,蓋不勝形影分離之憂,及聞士良罷歸,公亦陳乞自免,願言相視而終老焉。既至京師,復拜國子司業。無何,士良出牧,公悼別加等,忽忽不樂,燕居如失。貞元八年某月某日,歸全於長安新昌里之私第,春秋六十有五……夫人彭城劉氏,右僕射彭城公之女,生子男三人,先公而沒,祔先姑於龍門山之北原,事具前志.
- ^ 《元和姓纂》卷5:損之,右庶子,生式、士良、士元。式,職方員外。士元,國子司業,生纂。士良,江州刺史,生謩,殿中御史。
延伸閱讀
編輯[編]
參考資料
編輯前任: 馬璘 |
唐朝尚書左僕射 (非宰相) 777年—780年 |
繼任: 楊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