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結算銀行

國際結算銀行(英語: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縮寫BIS)是致力於國際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合作的國際組織,成立於1930年5月17日,是世界最早的國際金融組織。目前由60個國家地區的中央銀行金融管理當局組成,總部位於瑞士巴塞爾,另有兩個辦事處位於香港墨西哥城

國際結算銀行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位於巴塞爾的BIS塔
BIS members
成立時間1930年5月17日,​94年前​(1930-05-17
創始人蒙塔古·諾曼[*]亞爾馬·沙赫特
類型國際金融組織
法律地位Internationale Organisation[*]
總部 瑞士巴塞爾
坐標47°32′53″N 7°35′31″E / 47.54806°N 7.59194°E / 47.54806; 7.59194
墨西哥 奧古斯丁·卡斯滕斯西班牙語Agustín Carstens
董事
Pierre Quesnay、Carl Melchior、Maurice Frère 編輯維基數據
收入
1,015,400,000 特別提款權 (2022年) 編輯維基數據
員工數1300人
網站www.bis.org
國際結算銀行總部

歷史

編輯

國際結算銀行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為了處理德國戰爭賠款問題,基於楊格計劃而成立於 1930 年,主要發起人為英格蘭銀行總裁蒙塔古諾曼 (Montagu Norman) 與德國國家銀行總裁沙赫特。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德國國家銀行總裁也是國際結算銀行的董事,國際結算銀行成為納粹德國最重要的對外貿易夥伴之一,用以執行黃金與外匯交易。 同時也是德國的監聽站,用以監聽敵國財金交易的情報。國際結算銀行靠着德國國家銀行收來的利息運作,後來佔到其收入的 82% 份額。

隨後,處理戰爭賠款的作用逐漸淡化,轉向推動國際財政貨幣政策的合作。

2022年6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與國際結算銀行簽署了參加人民幣流動性安排的協議,其他首批參加方還有印度尼西亞銀行馬來西亞國家銀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智利中央銀行英語Central Bank of Chile[1][2]

組織結構

編輯

國際結算銀行的主要決策機構是成員中央銀行所組成的股東大會,下轄若干業務單位、附設機構與主辦機構[3]

成員

編輯
 
國際結算銀行成員分佈圖

目前國際結算銀行的成員中央銀行,包括60個中央銀行或金融管理當局: 阿爾及利亞阿根廷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巴西保加利亞加拿大智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哥倫比亞克羅地亞捷克丹麥愛沙尼亞歐元區歐洲中央銀行)、芬蘭法國德國希臘香港匈牙利冰島印度印度尼西亞愛爾蘭以色列意大利日本韓國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馬來西亞墨西哥荷蘭新西蘭挪威秘魯菲律賓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塞爾維亞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南非西班牙瑞典瑞士泰國土耳其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美國

國際結算銀行的股份,最初由成員中央銀行與私人共同持有,惟私人持股者無法行使股東大會的投票權及代表權;今日其股份已全數由成員中央銀行持有[4],但仍然允許在股票市場上流通。

成員中央銀行股東大會於每年財政年度結束(3月31日)後的4個月內舉行,決定紅利和利息分配、批准年度和財務報告、調整給予理事會成員的薪金、外聘審計師[5]

董事會

編輯

董事會每年至少開六次會議,制定BIS的戰略發展、進行日常管理和其他銀行章程批准的權力。

2005年6月的董事會人員構成

編輯

2023年董事會組成

編輯

Andrew Bailey (英格蘭銀行)、Roberto Campos Neto (巴西中央銀行)、 Shaktikanta Das (印度儲備銀行)、Thomas Jordan (瑞士國家銀行)、Klaas Knot (荷蘭銀行)、Christine Lagarde (歐洲央行)、Tiff Macklem (加拿大銀行)、Joachim Nagel (德意志銀行)、Jerome H. Powell (美國聯邦儲備銀行)、Rhee Chang-yong (韓國銀行)、Victoria Rodríguez Ceja [es] (墨西哥銀行)、Erik Thedéen (瑞典中央銀行)、Kazuo Ueda (日本銀行)、François Villeroy de Galhau (法蘭西銀行), Chairman Ignazio Visco (意大利銀行)、John C. Williams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 Pierre Wunsch [nl] (比利時國家銀行)、易綱 (中國人民銀行)。

作用

編輯
  • 推進國際貨幣政策的對話和實施
  • 經濟和貨幣政策研究中心
  • 中央銀行支付體系
  • 執行國際金融業務的保管

參考文獻

編輯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