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江
張靜江(1877年9月19日—1950年9月3日),譜名增澄,字靜江、人傑,號飲光、臥禪,浙江烏程(今浙江南潯)人,為中國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是第一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中國國民黨第二任領導人,歷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總統府資政。
張靜江 | |
---|---|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 | |
任期 1926年5月19日—1926年7月6日 | |
前任 | 孫中山(總理) |
繼任 | 蔣中正 |
中華民國浙江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27年7月27日—1927年10月5日 | |
前任 | 首任 |
繼任 | 何應欽 |
任期 1928年11月7日—1930年12月4日 | |
前任 | 何應欽 |
繼任 | 張難先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出生 | 光緒三年八月十三日) 大清浙江省湖州府烏程縣南潯鎮 | 1877年9月19日(
逝世 | 1950年9月3日 美國紐約 | (72歲)
籍貫 | 浙江湖州 |
國籍 | 中華民國 |
政黨 | 中國國民黨 |
配偶 | 姚蕙 朱逸民 |
生平
編輯早年:南潯的豪門子弟
編輯張靜江家族原籍安徽省徽州府休寧縣,在明末為避戰亂,一支遷居到浙江,到清康熙年間,開始定居在浙江省湖州府烏程縣南潯鎮(今湖州市南潯區)。張靜江的祖父張頌賢是江南巨富,往返於南潯、上海與杭州三地,經營輯里絲出口和兩浙鹽業,聚斂的資財超過一千萬兩白銀,號稱南潯「四象」之一(南潯人按照家財多少,分別將富戶稱為「大象」、「牛」和「小黃狗」,鎮上共有「四象八牛七十二墩小黃狗」,四象為劉、張、龐、顧四家)。張靜江的父親張寶善(1856年—1926年)是張頌賢的次子,因為長兄張寶慶體弱多病,接續張頌賢經營龐大的家族生意[1],還利用家族業鹽的優勢,進一步開設眾多的醬園。張靜江的外祖父龐雲鏳(1833年—1889年)也是南潯「四象」之一,不僅經營生絲出口,也涉足軍火行業;張靜江的兩個舅舅龐萊臣和龐青城均是文化名人。
張靜江共有兄弟七人(張弁群、張靜江、張澹如、張墨耕、張讓之、張久香、張鏡芙),他排行第二,1877年(清光緒三年)9月19日,出生於南潯鎮東大街的尊德堂(張頌賢府第)。張靜江少年時,「性殊頑劣,而智異常童。」他愛好圍棋和騎馬,常在故鄉南潯狹窄的街巷中縱馬疾馳[2]。而且性好交友,喜冒險,因而自號「人傑」。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18歲的張靜江罹患骨痛症,成為跛足,行走不便;不久又害眼病,視力大受影響,因此父親同意他放棄參加科舉考試,改而鑽研書畫,書法模仿李邕(李北海)、趙孟頫,繪畫模仿董其昌、王鑑。1896年,張靜江既然科舉無望,他的父親張寶善於是捐銀十萬兩,為19歲的張靜江捐得一個江蘇省候補道員頭銜。並且在同年,張靜江得以門當戶對地與蘇州籍人士、山東學台姚菊岐之女姚蕙結為夫婦。姚蕙生長於書香世家,擅長中國古典文學。張靜江成婚後,住在尊德堂後院的一棟建築在高台上的洋樓里,東面有一個網球場和荷花池。而其他兄弟和父母都住在前面舊式的新宅院和老宅院裏。不過張靜江青年時代居住的洋樓已於1938年被日軍焚毀,只有老宅院倖存下來,作為張靜江舊居開放。[3]
1902—1911年:巴黎經商與資助孫文
編輯1900年,張靜江隨岳父姚菊岐前往北京,在黃思永家舉辦的筵席上結識了軍機大臣李鴻藻的兒子李石曾。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張靜江聽說了李石曾將要隨同清廷駐法公使孫寶琦出使法國的消息,於是通過李石曾的說情,也獲得了一等商務參贊的隨員身份。10月14日,他乘上法國郵輪安南號離開上海,一個多月後到達法國馬賽,再換乘火車,於12月17日抵達巴黎。李石曾到法國後進入大學深造,而張靜江則熱衷於貿易,次年即在巴黎馬德蘭廣場4號開設通運公司,開中國人在法國辦公司的先河。通運公司經營中國生絲、茶葉及古董,張靜江憑藉家族的經商傳統和自己在古玩字畫方面的知識,迅速在中法貿易中積累財富,又在英國倫敦、美國紐約設立了分公司,「獲利之巨,無法估計」。
1905年,由於吳稚暉的拜訪,張靜江接受了無政府主義思想的影響,思想激進,推崇無政府、無家庭、無宗教主張,表示「世人過分重視性的關係,最為錯誤。蓋社會所以劃分男女關係,如此明顯,乃傳統的習慣使然,而種種罪惡即緣是產生。此種習慣未嘗不可改革,譬如我們的手可行握手禮,口可以行接吻禮,則性的關係又何嘗不可用以行禮乎?」[4]因此和吳稚暉、李石曾被稱為旅法華人中的「三劍客」。「1906年底,他們三人又和蔡元培在巴黎創建了世界社,1907年又出版《新世紀》周刊和《世界畫報》(姚蕙為發行人),內容主要是暴露滿清政府的腐敗,宣傳革命,介紹歐美文化和風景[3]。當然,所有這些活動的經費,均由張靜江提供。
1906年初,張靜江為了籌辦雜誌,必須前往英屬殖民地新加坡購買中文字模並僱用一名中文排字工人。根據胡漢民的回憶,就在這次航程中,張靜江偶遇孫中山,表示他願意支持革命,如果孫中山有需要,即在電報中以5個字母代表所需經費的數額(如A代表1萬法郎,E代表5萬法郎)[5]。自1907年起,張靜江多次在經濟上資助孫中山及同盟會的行動。孫中山曾說過:「自同盟會成立以後,始有向外籌資之舉。當時出資最勇而多者,張靜江也。傾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萬元,盡以助餉」[6]。孫中山前往巴黎籌款時,經常在張靜江寓所開會,而會後就睡在張靜江家會客室的地毯上[3]。
1912—1927年:革命與清黨
編輯辛亥革命以後,張靜江從巴黎回國,定居上海,住在公共租界中心西藏路南京路口附近的大慶里,那裏早先是祖父張頌賢的鹽務總管理處(又稱「張恆源老賬房」)。
這時,蔣中正剛從日本振武學堂留學回到上海,他通過自己在日本留學時的同學、張靜江的族侄張秉三介紹(蔣中正父親是張秉三家在奉化的鹽棧經理),結識了張靜江的堂侄張乃驊(張石銘的四公子),再由張乃驊引見,介紹給張靜江。後來張靜江又把蔣中正介紹給孫中山。1913年,蔣中正參加二次革命討袁失敗,遭到松滬鎮守使鄭汝成通緝,逃往日本。次年蔣中正再度準備在上海發動討袁的軍事行動時,設在小沙渡路(今西康路)的司令部遭到襲擊,行動失敗,蔣中正在張靜江家中避難,晝伏夜出。蔣中正加入中華革命黨時,張為監誓人。
1916年5月,陳其美遭袁世凱暗殺,蔣中正失去依靠,很快,他與張靜江(兩人年齡相差10歲)、許崇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生,老同盟會會員,曾任孫中山大元帥府參軍長,是廣東籍的一個握有兵權的實力派)三人結拜金蘭。他加入張靜江等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恆泰記」,做股票生意,就在這段時間。
張靜江是國民黨重要人物,被稱為「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先後任職中央執行委員,中央監察委員。1925年孫中山在北京病重,張靜江北上探視,因此他成為孫中山病危時簽署遺囑的在場證明人之一。3月12日,孫中山去世,張靜江則為12位喪事籌備委員之一。此後,他又參與南京中山陵的建造,直到1929年奉安大典全部完成。
孫中山去世後,一段時期內張靜江成為扶持蔣中正掌控權力的重要支柱。1925年6月,蔣中正掌握了兩廣軍政大權,立刻電促張靜江去廣州臂助。1925年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張靜江列為16名委員之一。
1926年5月,在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張靜江當選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第二任正式領導人。1926年7月6日,張靜江以足疾為由,辭去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改由蔣中正繼任,但由於蔣作為軍事領袖將要指揮北伐,因而主席職位仍由張靜江代理。張靜江又以黨國元老提名蔣中正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7月9日在廣州誓師北伐。北伐軍攻克南昌後,蔣中正邀請張靜江到南昌商談,此後張靜江即前往上海,在商界展開活動,為蔣中正控制富裕的長江三角洲、建都南京,從而大體上統一中國創造了條件。
1927年3月24日,南京事件發生。3月28日,張靜江和吳敬恆、蔡元培、李石曾等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在上海提出護黨救國案。4月2日,正式議決清除國民黨內的中共分子,4月12日清黨之役在上海開始。此後,張靜江擔任浙江省政府主席,主持浙江省政務及清黨工作。1927年8月蔣中正下野,張靜江也離開省長職位;1928年蔣中正復職並出任國民政府主席,張靜江又再度兼任浙江省政府主席。
張靜江回上海定居後,迎娶了續弦夫人朱逸民。朱逸民在蔡元培創辦的上海愛國女子中學讀書時有一位比她小5歲的同學陳潔如(1905年—1971年),經常到西藏路大慶里的張家做客。1919年,蔣中正在上海張靜江家中結識陳潔如,此後對她展開熱烈追求,陳潔如的母親發現蔣介石已有妻妾,而且在上海並無正當的職業與住所,拒絕了蔣的求婚。於是蔣介石通過朱逸民和張靜江夫婦與陳母溝通,表示陳潔如將是蔣『獨一無二的合法妻子』,使蔣中正與陳潔如得以在1921年12月5日在上海永安公司大樓里的大東旅社舉行婚禮,張靜江則是證婚人。1927年,蔣中正準備與宋美齡(1897年—2003年)結婚前,又通過張靜江夫婦出面,安排陳潔如「暫時離開中國5年」,待北伐成功,仍然恢復婚姻關係。1927年8月,陳潔如離開上海前往美國,陪同前往的是張靜江的長女張蕊英和五女張菁英[7] [8]。後來蔣中正顯然無意實現對陳潔如的許諾,而張靜江與蔣中正的關係也冷淡了下來。
1928—1938年:十年建設
編輯張靜江在任職浙江省主席的2年內,主持修築了杭州電廠、杭江鐵路、杭長公路、杭平公路、杭徽公路。杭江鐵路的修築在1930年代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效應。此前中國的鐵路絕大部分都是在清朝的最後十年中,靠外國貸款得以建成。由中國資本修築的鐵路則困難重重,遷延多年無法完成,如粵漢鐵路的工期長達20餘年。杭江鐵路長達200多千米,完全由中國資本在數年內修築完成,推動了1930年代中國鐵路修築的又一次高潮。為紀念其貢獻,杭江鐵路錢塘江以南的第一個車站便以其名命名為靜江站(現錢塘江站)[9]。
1929年,張靜江在杭州成功舉辦了西湖博覽會,促進了杭州的城市建設和旅遊業的發展。不過到1930年11月,張靜江與蔣中正矛盾激化,辭去浙江省政府主席職務。
1936年,與蔡元培、陶玄、李石曾等人在上海創辦世界學校,實行教育救國和科學救國,把學生從小培養成出國留學及有用的人才[10]。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以後,張靜江等一批元老竭力主張按孫中山遺囑,轉入建設時期。1928年2月,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作出決議,成立直屬國民政府的建設委員會,張靜江被推任委員長。張靜江在建設委員會存在的十年間(1928年—1938年),主持多項基礎設施的建設,僅花費公款十餘萬元,而為國家創造了五千萬餘元的財產。
張靜江主持建設基礎設施,是從電力工業開始。首先在南京江邊的下關建造了首都電廠,推動了南京的首都建設。隨後將原有私營的震華和耀明電燈公司組合擴建為發電量6400千瓦的戚墅堰電廠,為無錫、常州2地的工業區的長期發展提供電力支持。最後籌備在無錫和蘇州交界的望亭建設一座10萬千瓦火力的發電所,供應整個長江三角洲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需要。1937年春天,望亭新廠的廠基二百餘畝已經買好,由常州西通丹陽的三萬三千伏的高壓輸電線路也已完成。只是由於同年8月13日中日淞滬會戰爆發,一切計劃均成泡影。
張靜江主持建設的第二項基礎設施是通訊業。建設委員會負責管理全國已設電台,並籌建全國無線電台,創建真如國際電台。
此後,張靜江着手解決能源問題,接辦長興煤礦和饅頭山煤礦,創辦淮南煤礦公司等。還兼顧了交通運輸的建設,創辦了江南汽車公司,江南鐵路和淮南鐵路,促進交通運輸的發展。
1928年到1937年,在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期,中國的經濟發展到了近代以來的最高水平,被稱為「黃金十年」[11]。
流寓海外
編輯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張靜江全家先撤退到漢口,但到1938年,沒有隨政府西遷重慶,而是經香港轉赴瑞士養病。翌年又經法國巴黎到美國紐約定居。
張靜江晚年篤信佛教。1936年8月,他拜訪印光法師,臨走時放聲大哭[12],從此熱衷於念經打坐,吃素修行,並在上海成立佛教協會,在莫干山建立佛堂。1948年,蔣介石於南京就任總統後,聘張靜江為首批總統府資政。
1950年9月3日,張靜江因心力衰竭病逝於美國紐約,享年73歲。安葬在紐約郊外的芬克里夫墓園公墓(孔祥熙、宋子文、宋子良、宋美齡、顧維鈞等名人均安葬此處)。
家庭
編輯張靜江前後兩次結婚。共有10個女兒和2個兒子。姚蕙和朱逸民各生了5個女兒,2個兒子均為朱逸民所生。
- 長女張蕊英Therese(—1950年),1930年嫁與川沙富商瞿谷卿之子、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律系留學生瞿濂甫(志潔),後離婚。1950年在上海患急性腦炎去世。
- 次女張芷英Yvonne(—1975年),就讀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1925年嫁給同鄉、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生周君梅(名周延鼎,曾任江南鐵路公司總經理)。
- 三女張芸英Suzanne(—1998年),鋼琴家,嫁給導演陳壽蔭,1946年離婚,並移居北京,1955年進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國際部工作,1998年去世。
- 四女張荔英Georgette(1906年—1993年),畫家,1930年在巴黎嫁給武漢國民政府前外交部長陳友仁,1954年定居新加坡,在新加坡南洋美術學院任教。
- 五女張菁(倩)英Helen[13](1910年—2005年),1934年曾參加芝加哥百年進步展覽會駕機表演的女飛行家,服裝設計師,曾於1941年紐約援華盛會中幫旅美女星黃柳霜設計表演晚裝,獲得好評。1945年以後嫁給國民政府衛生部長林可勝,並在上海開設錦霓服裝社,1949年後移居美國,2005年去世。
- 六女張乃琪
- 長子張乃昌,美國航天工業系統的高級機械師
- 七女張乃恆
- 八女張乃理
- 九女張乃琛
- 十女張乃珣
- 次子張乃榮
故居
編輯相關圖片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繆荃孫《張封公家傳》
- ^ 張久香(六弟):《二兄行述》
- ^ 3.0 3.1 3.2 張乃鳳:《讀〈絲〉隨筆》,2004年
- ^ 李力經:《漫談張靜江》
- ^ 周賢頌《紀念張靜江先生百歲冥誕》
- ^ 周谷城:《中國通史》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 ^ Chiang Kai-shek's Secret Past: The Memoir Of His Second Wife, Ch'en Chieh-ju. 1993 Westview Press, Inc., pages 6, 254. [2013-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2).
- ^ 我與蔣介石--陳潔如回憶錄節錄. [2007-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04).
- ^ 張建智. 附录二 张静江先生与浙赣铁路. 現代呂不韋:民國奇人張靜江. : 426. ISBN 9789865729158.
- ^ 陶家駿. 著名女教育家陶玄. 《紹興縣報》 (2008-06-01 第7版).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3).
- ^ 〈日本侵華終結「黃金十年」〉《環球時報》 (2006-06-08 第13版)
- ^ 張久香《二兄行述》
- ^ Chiang Kai-shek's Secret Past: The Memoir Of His Second Wife, Ch'en Chieh-ju. 1993 Westview Press, Inc., page 6. [2013-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2).
外部連結
編輯參見
編輯中國國民黨 | |||
前任: 孫中山(總理) |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 1926年5月-1926年7月 |
繼任: 蔣中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