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 (1905年)
朱瑞(1905年—1948年10月1日),又名敦仲,中國江蘇宿遷人,中國共產黨高級將領,被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之父。
朱瑞 | |
---|---|
出生 | 1905年 大清江蘇省宿遷縣 |
逝世 | 1948年10月1日 中華民國遼寧省義縣 | (43歲)
母校 | 莫斯科中山大學 克拉辛炮兵學校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部隊 | 中國工農紅軍 八路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 |
參與戰爭 | 第一次國共內戰 抗日戰爭 第二次國共內戰 |
配偶 | 陳若克(1938年-1941年,被殺害)[1] 潘彩琴(1942年-[2]) |
親屬 | 陳若克所生兩子(女):長子(女)夭折,次女與陳若克一同被殺害[3] 潘彩琴所生兩女:朱淮北、朱東北[3] |
生平
編輯早期經歷
編輯1905年出生於江蘇省宿遷縣龍河鄉(今宿遷市宿城區龍河鎮[3])朱大興莊一個三代延續的書香家庭[4]。朱於1920年秋入徐州培心中學就讀,1922年6月因發動罷課,抗議校方毒打學生而被開除,其後轉入南京鍾英中學學習。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併入國立廣東大學學習。1926年2月,朱獲派前往入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年秋,轉入莫斯科克拉辛炮兵學校學習。1928年,加入蘇聯共產黨,不久轉入中國共產黨[5]。
1929年秋,朱瑞起程回國,但失去組織聯繫。1930年3月,因偶遇鄧穎超,取得聯繫。4月,朱瑞任中共中央軍委參謀科參謀[2]。後歷任長江局軍委參謀長兼秘書長、中共中央軍委兵運科兵暴訓練班負責人等職,同時奉命設法對孫蔚如、孫殿英部進行策反工作。1932年1月,朱調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科長,不久又出任紅十五軍政治委員,6月改任紅五軍團紅三軍政治委員,12月升任紅五軍團政治委員。朱瑞率部參加了南雄水口戰役和第四、第五次反圍剿戰爭。1934年8月,朱調任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10月率部參加長征[6]。到達陝北以後,朱於1936年元旦在《戰士報》上發表題為《艱苦的一年,偉大的一年》的新年獻辭[7]。1936年12月,朱升任紅二方面軍政治部主任[8]。
抗日戰爭時期
編輯抗戰開始後,任中共北方局軍委書記。1937年9月21日,朱瑞出席了在太原成成中學召開的聯席會議,會後受周恩來派遣,化名關良,專門配備了一部電台,一個譯電員,一個報務員,和兩個特務員,1937年9月底到設在保定的第一戰區司令部做統戰工作,被程潛委任為上校主任秘書。不久任第十八集團軍駐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聯絡處處長,副處長唐天際(1937年11月起)。1937年10月中旬聯絡處從磁縣遷到新鄉,朱瑞不再隱姓埋名,公開真實身份,並把中共豫北工委改為中共豫北特委,書記張萃中(不久由王卓如接任),組織部長聶真,宣傳部長王卓如,青婦部長薛迅,軍事部長敖紀民。 1937年11月,朱瑞在河南焦作成立了中共直魯豫邊省工委,下轄冀南特委、魯西特委和豫北特委。朱瑞認為日軍佔據豫北後,黃河南、北聯繫將很困難,為了便於工作,派遣豫北特委書記張萃中持朱瑞的親筆信,到開封向河南省委書記朱理治轉達朱瑞的意見,將豫北特委歸中共直魯豫邊省工委領導。1937年12月底,第一戰區軍隊在日軍的追逼下,開始向黃河南岸撤退。程潛和張軫勸朱瑞一塊過黃河。朱以處理華北軍政幹部訓練班(華干)善後為名,留在豫北工作。
1938年2月底,長治、晉城、陽城、汾陽等地相繼淪陷,朱瑞帶着第十八集團軍駐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聯絡處和干訓班一百多人由焦作向陽城轉移。1938年3月3日在晉豫交界處的陽城縣下寺坪村電請北方局和毛澤東,請求「胡、楊並告洛、毛:(一)、27、28兩日,晉城、陽城相繼失守,我隨陽城縣政府日夜輾轉遷移,故聯絡中斷。……(二)、我決以此為中心開展晉豫邊工作。組織晉豫邊軍政委員會,由我負責,豫北特委、晉城中心縣委書記、縣長李敏之及唐天際參加,執行秘密領導。(三)、我決以此為中心開展晉豫邊工作。」毛澤東於3月6日復電:「3日電悉,部署甚妥……。」「晉豫邊甚重要,望有計劃的部署沁水、翼城、曲沃、垣曲、濟源、博愛、晉城地區的游擊戰爭,配合主力在西北兩面之行動。」 1938年3月底,朱瑞代表中共北方局在陽城縣橫河鎮下寺坪村召開聯席擴大會議,決定撤銷直魯豫邊省工委、曲沃特委、河東特委、豫北特委,成立「中共晉豫特委」。聶真任書記,薛迅任組織部長,李哲人任宣傳部長,敖紀民任軍事部長,賈寄塵、溫建平、閻子祥、唐天際等為特委委員。下屬陽城、晉城、沁水、翼城、曲沃、絳縣、夏縣、平陸、芮城、虞鄉、垣曲、運城、安邑、聞喜、濟源、沁陽、孟縣等17個縣。以第十八集團軍駐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聯絡處為基礎,以「華干」部分幹部為骨幹,以少數紅軍幹部為核心,組建了八路軍豫晉邊游擊隊司令部,唐天際任司令員,李敏之兼任副司令員,方升普任參謀長(後為副司令員),敖紀民為政治部主任(後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諶志壽為秘書處長。 截至1938年6月,先後建立了夏縣、翼城、沁陽、晉城4個中心縣委和陽城、垣曲兩個直屬縣委。其中,沁陽中心縣委轄濟源、沁陽、孟縣三個縣委。 1939年1月,「中共晉豫特委」改稱「晉豫地委」。十二月事變後,為避免摩擦升級,維護抗日統一戰線大局,根據朱德總司令與衛立煌談判協議,八路軍晉豫邊抗日游擊支隊主動撤出晉豫邊,編入一二九師新編第一旅。晉豫特委也率領地方黨員、幹部數千人轉移到太行山南平順縣境內。1940年1月晉豫地委改為中共晉豫區黨委,聶真任書記。不久,晉豫區黨委和太南區黨委合併為中共太南區黨委(後改為中共晉豫區黨委),遷駐太南區平順縣境內,屬中共晉冀豫區委領導。晉豫邊區黨的工作採取精幹隱蔽、長期埋伏、以待時機的方針,轉入秘密工作時期。
1939年5月,朱瑞與徐向前搭檔赴山東領導游擊戰。同年8月,山東八路軍部隊進行重新編制,徐任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朱瑞任政委,統一指揮山東和蘇北地區的八路軍部隊(主要為山東縱隊),組織山東抗日游擊戰爭[9]、對抗侵華日軍掃蕩[10],並進行整軍及推行三三制[11]。10月,任中共山東分局書記和山東軍政委員會書記。隨後,指揮部隊取得魯中戰役[12]和孫祖戰鬥的勝利[13]。1943年12月,朱瑞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45年4月,朱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朱瑞擬任中央軍委副參謀長。但朱瑞主動提出要負責炮兵建設,任延安炮兵學校代理校長。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編輯抗戰勝利後,朱瑞乘坐美軍調停小組的飛機前往東北[14]。朱瑞提出了「分散幹部,搜集武器,發展部隊,建立家業」的十六字方針,除派遣少部分幹部到主力部隊訓練骨幹外,其它師生全部分散到東起東寧,西至滿洲里,南從長春,北到穆陵的廣大地區收集武器。至1946年5月,共收集各種火炮700餘門,炮彈50多萬發,坦克12輛,汽車23輛,以及大量的零配件和各種器材[15]。1946年夏,朱瑞任東北軍政大學副校長兼東北炮校校長。10月,朱瑞任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司令員,建立了一支獨立建制的炮兵部隊,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立下戰功[16]。1948年1月,朱瑞任東北軍區兼東北野戰軍炮兵司令員。1948年10月1日,朱瑞在遼瀋戰役中率部攻克錦州義縣,戰後在前往前沿陣地時觸地雷身亡。當時朱瑞只有四十四歲[17]。
參考文獻
編輯- ^ 朱瑞与山东的抗战精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5-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2.0 2.1 朱瑞生平大事年表. 山東湧泉網. 2015-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9) (簡體中文).
- ^ 3.0 3.1 3.2 高山(宿城). 不能忘却的抗日英雄陈若克. 宿遷網,來源:宿遷日報. 2015-05-08 [2015-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9) (簡體中文).
- ^ 春明編著.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朱瑞.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1: 2. ISBN 978-7-5472-0519-8.
- ^ 陳榮華. 中国革命史手册.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6: 289.
- ^ 蔣建農, 鄭廣瑾. 长征途中的毛泽东. 紅旗出版社. 1993: 75.
- ^ 雷鳴劍. 《战士报》:丰富和发展我党我军的办报思想. 新聞戰線. 2011, (9) [2015-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0).
-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一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432. ISBN 978-7-80237-381-5.
- ^ 煤渣. 就山东抗战形势答记者问. 山東《大眾日報》. 1939-09-11 [2010-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24).
- ^ 徐向前. 粉碎敌人的新“扫荡”与我们的紧急动员工作. 山東《大眾日報》. 1939年12月 [2010-05-09].[永久失效連結]
- ^ 徐向前. 山东纵队的建设任务及工作. 《山東八路軍軍政雜誌》. 1940-06-01 [2010-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5).
- ^ 徐向前. 历史的回顾. 解放軍出版社. 1987: 653–656. ISBN 7506501260.
- ^ 徐向前. 孙祖战斗的总结. 《山東八路軍軍政雜誌》. 1940-03-25 [2010-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26).
- ^ 戴茂林、趙曉光. 高岗传. 陝西人民出版社. 2011: 143-144. ISBN 978-7-224-09634-7.
- ^ 解放军“炮兵之父”朱瑞缘何踩地雷而死?. 戰略網. 2014-10-30 [2015-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0).
- ^ 雷秀珍 編著. 中国共产党党史人物介绍.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1: 38. ISBN 978-7-300-01040-3.
- ^ 朱瑞:人民炮兵奠基人. 新華網. 2011-05-17 [2015-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