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守仁(1871年—1911年8月5日),原名毓麟,字篤生,又名叔壬,改名守仁,別號䀌盦[1],筆名椎印寒灰[2],男,湖南省長沙縣人,湖南維新派和革命派人物。

生平

編輯

早年經歷

編輯

楊毓麟是湖南省長沙縣高橋鎮白石園人。15歲考中秀才,後在嶽麓、城南、校經三書院學習。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軍接連失利,楊毓麟寫下《江防海防策》[3]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拔貢生。同年,中湖南舉人。有說他在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中進士,分發廣西知縣,未赴任。他在《致端方函》中署名為「候選知縣楊守仁」,據「候選」可知未「分發廣西」,故曾中進士一說不實[4]:386。此後,他聘為湖南時務學堂教習,和梁啓超唐才常譚嗣同等人提倡維新變法,推動湖南維新運動戊戌變法失敗後,他避居鄉里幾個月。[5]

1899年春,楊毓麟成為瞿鴻機幕僚,不久再度辭職。1900年,楊毓麟前往湖南鄉紳龍湛霖的私塾教書。自立軍起義被鎮壓後,楊毓麟轉向革命,開始與黃興等人聯繫[6]

中年經歷

編輯

1902年,湖南官紳開始選派公費生東渡,並將留日血費生之貧苦者亦悉化為公費。[7]:8是年春,他留學日本,前往清國人設立的清華學校學習日語。後來入宏文學院,後考入早稻田大學黃興楊度等既至東京,時與日本師友接觸,問學研討之餘,深感救國之道,必先有理論,而後有事實,有學術而後有政治;尤須破除過去定於一尊之學風,始能盡除保守濡滯之積習;而介紹東西洋自由之學說,尤為開啟新機運之前提[7]:9。1902年10月,與黃興樊錐梁煥彝等人在東京創辦《遊學譯編》[7]:9

1903年,沙俄向清朝提出7項要求,企圖侵佔中國東北地區,此舉觸及日本,東京《朝日新聞》首先刊載,留日學生遂於神田錦輝館召開學生大會[8]:21。4月29日,留日學生決定組織義勇隊抗俄以為國民倡導[7]:16。據統計,各省留學生到會者500餘人,通過成立拒俄義勇隊,推陸軍士官學校藍天蔚為隊長,成員有黃興、楊毓麟、陳天華等,日日操練,意欲隨時開赴前線[8]:21。當中,尤以青年會成員最為積極,他們大都參加「拒俄義勇隊」,130人表示願赴戰場者,50人留東京辦事者,有女留學生願擔任看護[8]:21-22。留學生正欲改名學生軍,在清朝壓力下,日本政府勒令解散[8]:22。5月10日,留日學生惟有在學生軍集會上,議決改名為「軍國民教育會」,以便跟進事態發展[9][10]。其精神則不變,且公推代表二人回國,請袁世凱主戰[7]:16。北京大學堂及上海教育界均覆電贊成,並紛紛集會,擴大宣傳力量[7]:16。其間,楊毓麟加入興中會[5],並與黃興、周來蘇蘇鵬等六人在軍國民教育會中組織暗殺團。黃興、楊守仁主張暗殺清廷大吏,奪取要府以為革命手段,嘗研究爆炸物10餘種[7]:20。楊毓麟在研製炸藥時不慎被炸壞一隻眼睛。是年6月初,黃興自日本回國,在湖南、湖北醞釀新行動[7]:17。6月21日,清朝命令嚴厲緝拿倡言革命之學生,意圖以高壓手段鎮壓風潮,然而大勢所趨已不可遏阻,留日學生各種刊物均廢光緒年號,直書黃帝紀元[7]:17

是年夏天,楊毓麟復署名「湖南之湖南人」,刊行《新湖南》一小冊,主張湖南省脫離清朝獨立,楊毓麟希望將新湖南告知湖南中等社會,以恥舊湖南人之甘為奴者[7]:14。楊毓麟受歐榘甲主張廣東獨立的《新廣東》鼓舞,大力主張湖南獨立。楊守仁慷慨激昂[11]:14,因之大力提倡開闢新局面,組織獨立之機關,規劃獨立之地方自治;而欲達此破壞及建設之目的,則組織黨會,固其大前提[12]:14。他在書中闡明寫作的動機:

微廣東倡獨立,吾湖南猶將倡獨立焉。乃者庚子實試行之,舉事不成,奮為鬼雄,而「種界」二字劖入湖南人之腦中者,如壓字機器之刻入紙背焉。然則廣東倡之,吾湖南和之;廣東鼓之,吾湖南舞之。吾於廣東,如驂之靳也……湖南者,吾湖南人之湖南也。鐵血相見,不戁不竦,此吾湖南人對於湖南之公責也。抑亦吾湖南人對於漢種之公責也。作〈新湖南〉,用遍告湖南中等社會,以恥舊湖南人之甘於為奴者,以諗舊湖南人之不願為奴者,以待十八行省之同褫奴服,而還我主人翁之位置者。
——楊毓麟:《新湖南》。[13]

楊毓麟主張,湖南應該仿效古巴等國,建立獨立的具有主權的政治實體:

精神充矣,條理具矣,程度達矣,建天心閣為獨立之廳,闢湖南巡撫衙門為獨立之政府,開獨立之議政院,選獨立之國會員,制定獨立之憲法,組織獨立之機關,擴張獨立之主權,規劃獨立之地方自治制,生計、武備、教育、警察諸事以次備舉。以吾湖南為古巴,以吾湖南為比利時,以吾湖南為瑞士,庶可謂吾黨得意之秋乎!
——楊毓麟:《新湖南》。[13]

楊毓麟將清帝國的解體比喻為羅馬帝國崩潰、將湖南獨立比作歐洲的民族國家建構。[13]

楊毓麟不久偕兩位同志由日本攜帶炸藥至北京,約張繼由湖南、何海樵由上海前來,設機關於天津,圖謀炸死慈禧太后紫禁城內城宮殿及頤和園以震動天下人耳目,然潛居京城數月,無隙可乘,乃失意南歸。1903年12月,楊毓麟來到長沙參與華興會的籌備工作。1904年2月15日,華興會成立後,楊毓麟被派往上海擔任華興會的外圍組織愛國協會的會長。當時黃興、劉揆一、宋教仁等籌備長沙起義,愛國協會準備在上海響應。但因起義未能發動,黃興等人逃往上海。11月7日,黃興、劉揆一與楊毓麟、章士釗等40餘人在上海新馬路餘慶里召開大會,決定發動學生和軍隊起義。不過清朝得知後逮捕黃興等13人,並搜到楊毓麟名片多張。楊毓麟於是改名楊守仁並流亡日本[6]

楊守仁打算再度在北京發動起義,不久從日本返回北京,出任譯學館教員,並聯絡吳樾馬鴻亮楊積厚莊以臨侯景飛金猷澍等人組織北方暗殺團,準備刺殺鐵良。1905年,清朝發起立憲運動,並派載澤戴鴻慈徐世昌端方紹英等前往外國考察憲政。楊守仁等人決定改為刺殺五大臣,吳樾讓楊守仁潛入載澤陣營擔任隨員,裏應外合。1905年9月24日,吳樾登上五大臣火車,結果炸彈受到車身震動提前引爆,吳樾當場炸死,載澤、紹英受輕傷。爆炸事件發生後,不過楊守仁身份並未暴露,並隨同考察大臣來到東京。楊守仁在東京會見黃興、宋教仁陳天華張繼等人後,辭去隨員職務,協助黃興等人擴展同盟會,並於1906年6月25日加入同盟會。不久返回上海[6]。1907年,他到上海,和于右任等人等創辦《神州日報》,並任總主筆,任職80天,以「寒灰」為筆名發表了社論和時評。不久,《神州日報》因火災而暫停出版。1908年春,楊守仁被蒯光典聘為秘書,隨行至英國。1908年冬,楊守仁辭去秘書職,並於1909年入蘇格蘭阿伯丁大學學習英語及數學等學科。其間,他會見了流亡倫敦孫中山,並建議孫中山在歐洲設通訊社,獲得孫的贊同。此後,他作為中國同盟會駐英國聯絡員,不斷為《民主報》、《中興日報》投稿,並且秘密購買炸藥運回中國,提供給革命黨[5]

身亡

編輯

1910年3月,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失敗。1911年4月,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楊守仁得知後不滿革命屢次失敗,結果發病,頭痛浮腫。1911年8月5日,他在利物浦大西洋海灣投海身亡。[6][5]

身後

編輯

其遺體被英國漁民打撈上岸,楊昌濟石瑛吳稚煇曹亞伯等人聞訊後也迅速趕到了其遇難處,遺體即安葬在利物浦安菲爾德公墓。1912年,孫中山南京臨時政府陸軍部南京[4]:385,為楊守仁陳天華吳樾熊成基鄭先聲楊卓林等六位烈士建立了六烈士祠[5]

家人

編輯
  • 兄:楊德麟
  • 弟:楊殿麟
  • 姊:楊壽玉
  • 長女:楊克恭
  • 次子:楊克念[1]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曹亞伯. 第十四章 楊篤生蹈海. 武昌革命真史 前編. 上海: 中華書局. [2022-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6). 
  2. ^ 馮自由. 《新湖南》作者楊篤生. 革命逸史 第二集. 商務印書館. 1940 [2022-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8). 
  3. ^ 楊昌濟.   蹈海烈士楊君守仁事略. 維基文庫. 
  4. ^ 4.0 4.1 孔祥吉、鄭匡民. 英伦蹈海烈士之真史——杨毓麟未刊函札述考. 《辛亥革命与清末民初思想》. 中國·北京市: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2 [2023-01-14]. ISBN 9787509737347 (簡體中文). 
  5. ^ 5.0 5.1 5.2 5.3 5.4 长沙志士英国蹈海以身报国. 長沙晚報. [2009-05-22]. [失效連結]
  6. ^ 6.0 6.1 6.2 6.3 《中华著名烈士 第1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0 第178頁.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吳相湘. 《宋教仁:中國民主憲政的先驅》 新版.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85-09-15. 
  8. ^ 8.0 8.1 8.2 8.3 梁操雅、羅天佑. 《教育與承傳:歷史文化的視角》.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2011-01-20. 
  9. ^ 張玉法. 清季的革命團體 再版. 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82-08: 257頁-273頁 [2022-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3). 
  10. ^ 〈軍國民教育會會約〉. 刊〈紀事〉,《蘇報》1903年第二期. 1903. 
  11. ^ 吳相湘. 《宋教仁:中國民主憲政的先驅》 新版.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85-09-15. 痛論:「湖南之公敵在官場巨紳……未來之湖南,猶樹也,溉之以頑官劣紳劬民瘁士之血而後生長焉。」 
  12. ^ 吳相湘. 《宋教仁:中國民主憲政的先驅》 新版.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85-09-15. 此篇據日本高材世雄所論,而增其言:「今世立國於地球之上,不能無以黨會為基礎,不能無以黨會為基礎也。且夫以黨人各占其會黨之一部份,則會黨立;以會黨各占湖南之一部份,則湖南立。……吾自為之,他人亦自為之者,可與他人合為之,亦可與他人分而為之……必使各分省自任一部之位置,各分省發見其獨立之親和力……」 
  13. ^ 13.0 13.1 13.2 《杨毓麟集》. 長沙: 嶽麓書社. 2008年: 26. ISBN 9787807611097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