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莎王朝

英國當前王朝

溫莎王朝(英語:House of Windsor),1917年起為包括英國在內的英聯邦王國皇室,其前身為1901年愛德華七世於英國開創的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該王朝現任君主查理斯三世則出自蒙巴頓-溫莎分支。

溫莎王朝
母王朝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國家
已終結的英聯邦王國(共20個)
英國君主兼任當地君主的英國殖民地
英屬印度(1917年-1947年統治)
創立1917年7月17日,​107年前​(1917-07-17
創立者佐治五世
現任領袖查理斯三世
頭銜
  • 主權國家君主頭銜
    聯合王國及其自治領國王[註 1](1917年-1927年享有)
    大不列顛、愛爾蘭及英屬自治領國王/女皇[註 2](1927年-1953年享有)
    聯合王國及其它英聯邦王國和領地國王/女皇[註 3](1953年起享有)
  • 英聯邦領袖頭銜
    英聯邦元首(1949年起享有)
  • 英國君主兼任當地君主的英國殖民地君主頭銜
    印度皇帝(1917年-1947年享有)
分支蒙巴頓-溫莎

王朝背景

編輯

溫莎王朝出自韋廷家族,後來其中一個分支被分封到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即今日德國的圖林根州),該分支便自此以國為王朝名。該分支的數位王子通過婚姻或獲選多國國王,如葡萄牙比利時保加利亞國王等。1840年2月10日,英女皇維多利亞和她的表弟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的親王亞厘畢結婚。1901年1月22日,維多利亞女皇駕崩,其長子繼位為愛德華七世,改朝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改朝換姓

編輯
 
「明智的切割」
圖:英皇佐治五世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與德國斷交並開戰;為畫清界線、安撫民心並鞏固國內的民族主義,英皇佐治五世毅然改朝換姓,改易英國皇室所有和德國有關係的姓氏及頭銜。取自西元1917年6月27日的Punch雜誌第152期漫畫,註腳稱英國皇室改姓氏為溫莎。

歐洲歷史上由於經歷多年複雜的貴族政治聯姻,歐洲各國的君主,常有親戚關係,尤其是表兄弟的關係。1914年8月4日,英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德意志帝國為敵,英國皇室卻有着德國姓氏「薩克森-科堡-哥達」,令英國民眾感到不滿。為爭取民意,英皇佐治五世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爲表明與有親戚關係的德國君主血戰到底的決心,在1917年7月17日頒佈一道樞密院御令,宣佈將英國皇室名和皇室父系的家族名稱改為溫莎王朝,不再採用薩克森-科堡-哥達,這一舉動得到大量民意支持,可說是眾望所歸。溫莎一名來自溫莎堡,是英國最古老的皇宮之一,據聞由英格蘭國王威廉一世選址奠基。

重要事件

編輯

溫莎王朝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兩次皆成功令英國成為戰勝國。而另一方面,英殖民帝國經歷戰亂力不從心,越來越養不起殖民地,在二戰後迅速瓦解,殖民地陸續宣佈獨立,令英國在世界的影響力大不如前,陸續失去愛爾蘭國王印度皇帝頭銜英國政府於是透過各種妥協方式,令英國在前殖民地區的影響力依然舉足輕重。這些妥協包括成立英聯邦,和允許一些國家獨立自主,建立議會制,但仍奉英國君主為虛位元首,所以與英國成為同君聯合。直至今天,仍有15個國家奉英國君主為元首,其中包括在全球擁有舉足輕重地位的西方大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令英國君主至今依然為名義上統治最大面積領土的君主。

君主列表

編輯
肖像 君主 在位時間
  佐治五世[註 4]
George V
1910年5月6日-1936年1月20日
  愛德華八世
Edward VIII
1936年1月20日-1936年12月11日
  佐治六世
George VI
1936年12月11日-1952年2月6日
  伊利沙伯二世
Elizabeth II
1952年2月6日-2022年9月8日
蒙巴頓-溫莎分支
  查理斯三世
Charles III
2022年9月8日-現任

姓氏

編輯

1936年,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退位,其弟約克公爵繼位為佐治六世。但新國王佐治膝下僅有兩位公主,依照英國慣例,女皇的子女將隨父姓,這代表英國皇室再次面臨「改朝換代」。但國王佐治的長女,即日後的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的婚姻為事情帶來轉機。

1947年12月20日,佐治六世長女伊利沙伯公主菲臘結婚。菲臘是她的第三代表哥,他們兩位的高祖母都是維多利亞女皇。菲臘王子在結婚當年3月18日宣誓放棄希臘皇位的繼承權,並仿效他舅父蒙巴頓伯爵,將姓氏巴頓堡Battenberg盎格魯化,改為蒙巴頓

伊利沙伯加冕登基後,帶來了皇室姓氏問題,因慣例每當英國女皇婚後(如安妮女皇維多利亞女皇)一般都會讓後代採用夫婿的姓氏。菲臘的舅父,蒙巴頓伯爵主張皇室用姓氏「蒙巴頓」。菲臘則建議以他的公爵頭銜,將家族姓氏定為「愛丁堡家族」,女皇本人亦讚成[1],但伊利沙伯的祖母瑪麗太皇太后為首的皇室保守派得知後,非常不悅,並通知了時任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由首相出面斡旋,首相後來建議女皇親自發佈敕令,宣佈皇室仍為「溫莎」,以團結民心。瑪麗太皇太后更施壓要求時任首相邱吉爾將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的後裔姓氏和王朝名號將維持為溫莎的議案提交國會,國會其後於1952年4月通過決議。菲臘親王對此私下抱怨道:「我只不過是一個該死的阿米巴原蟲。因我是這個國家唯一一個不被允許給自己的孩子取名的人[2]。」1960年瑪麗太皇太后去世7年後,女皇為了解決爭議,發佈一道樞密院御令,宣佈其後裔的姓氏將會是她丈夫和她自己姓氏的合體,即蒙巴頓-溫莎,王朝名號保持「溫莎王朝」,以安撫菲臘親王,此舉被視為一個成功的折衷方案[3]

備注

編輯
  1. ^ 英語頭銜為「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and of the British Dominions beyond the Seas King」,詳見英國君主頭銜英語Style of the British sovereign#British sovereigns
  2. ^ 英語頭銜為「Great Britain, Ireland and the British Dominions beyond the Seas King/Queen」,詳見英國君主頭銜英語Style of the British sovereign#British sovereigns
  3. ^ 英語頭銜為「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and of His/Her other Realms and Territories King/Queen」,詳見英國君主頭銜英語Style of the British sovereign#British sovereigns
  4. ^ 1917年7月17日英皇佐治五世將英國皇室姓氏由薩克森-科堡-哥達改為溫莎

參考

編輯

資料

編輯
  1. ^ Soames, Emma. Emma Soames: As Churchills we're proud to do our duty. 2012-06-01 [2019-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2). 
  2. ^ Brandreth, pp. 253–254.
  3. ^ Supplement to The London Gazette of Friday, 5th February 1960. The London Gazette. 1960-02-08 [2021-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7). 

文獻

編輯
  • Longford, Elizabeth Harman (Countess of Longford). The Royal House of Windsor. Revised ed. Crown, 1984.
  • Roberts, Andrew. The House of Windso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溫莎王朝
前朝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英國皇室
1917年起
現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