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時敏(1592年—1680年),初名贊虞遜之煙客晚號西廬老人直隸太倉州(今江蘇太倉市)人,初重要畫家萬曆首輔王錫爵孫,翰林王衡獨子。崇禎初年廕官太常寺少卿,入清後不仕。

王時敏
王時敏

王時敏二十五歲小像,曾鯨繪,顧秉謙題款,
現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大明太常寺少卿
籍貫 直隸太倉州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遜之,號煙客,晚號西廬老人
出生 萬曆二十年(1592年)
直隸太倉州
逝世 康熙十九年(1680年)
江蘇太倉州

王時敏擅畫山水,少時學董其昌,並臨摹家藏宋元名作,以黃公望爲宗,筆墨含蓄,渾厚清逸,唯構圖略少變化。王時敏開創了山水畫的「婁東派」,對清代畫壇影響很大。他與王鑑王翬王原祁並稱「四王」,加上惲壽平吳歷,合稱「清六家」。王翬、吳歷皆出其門下,孫王原祁亦得其指授。

生平 編輯

王時敏生於萬曆二十年八月十三日(1592年9月18日),祖父王錫爵榜眼及第,在萬曆朝曾任內閣首輔,富收藏,對宋、元名跡,無不精研。父王衡於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又中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工詩文書法。王時敏為王衡獨子,祖父、父親對其鍾愛有加,並着力培養。

王時敏自幼聰慧,工詩文,善書法,在繪畫方面尤有天賦[1],王錫爵因而延請名家董其昌為其指導。王時敏從摹古入手,尤宗黃公望山水,刻意臨摹。

因祖父官居高位,王時敏未經科考,即以廕官出任尚寶司丞,升太常寺少卿,仍兼管尚寶司事。他淡泊仕途,更喜丹青,於崇禎五年(1632年)稱病辭官,隱居西田別墅,潛心創作。

 
王時敏晚年像,《清代學者像傳》第一集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亡,清軍一路南下,王時敏歸順清廷,得以保全家業,但仍隱於山林,專著繪畫,並培養子孫輩之學業。清康熙十九年六月十七日(1680年7月12日),王時敏卒於家中,享年89歲。《清史稿·藝術》有傳。[2]

繪畫 編輯

王時敏是清初宮廷畫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與畫家王翬王鑑王原祁並稱「四王」。「四王」的山水畫風影響整個清代。王時敏開創了山水畫中的 「婁東派」。

作品 編輯

  • 《浮嵐暖翠》軸,藏於台灣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 《巖靜樂圖》,藏於台灣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 《杜甫詩意圖》冊,藏於中國北京故宮博物院
  • 《秋山白雲圖》,藏於中國北京故宮博物院
  • 《虞山惜別圖》冊,藏於中國北京故宮博物院
  • 《長白山圖》卷,藏於中國北京故宮博物院

家族 編輯

王時敏出身婁東王氏,為北宋宰相王旦之後。其家從祖父王錫爵方始顯貴,祖父以榜眼官至內閣首輔,父親名列鼎甲,人稱「父子榜眼」。王時敏膝下九子,除有二子早夭外,其餘皆有成就,康熙九年(1670年),八子王掞與愛孫王原祁同中進士,為人稱道。後王掞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王原祁亦深得康熙帝器重,入值南書房,主持繪製《萬壽盛典圖》。

註釋 編輯

  1. ^ 《國朝畫征錄》:姿性穎異,淹雅博物,工詩文,善書法,尤長於八分,而於畫有特惠。
  2. ^ 《清史稿·列傳二百九十一》:王時敏,字遜之,號煙客,江南太倉人,明大學士錫爵孫。以廕官至太常寺少卿。時敏系出高門,文采早著。鼎革後,家居不出,獎掖後進,名德為時所重。明季畫學,董其昌有開繼之功,時敏少時親炙,得其真傳。錫爵晚而抱孫,彌鍾愛,居之別業,廣收名跡,悉窮秘奧。於黃公望墨法,尤有深契,暮年益臻神化。愛才若渴,四方工畫者踵接於門,得其指授,無不知名於時,為一代畫苑領袖。康熙十九年,卒,年八十有九。

參考文獻 編輯

  • 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

延伸閱讀 編輯

[]

 清史稿·卷504》,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