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阿爾卑斯號列車

穿越阿爾卑斯,或音譯特蘭薩爾平(德語:Transalpin),是曾經運行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瑞士城市巴塞爾蘇黎世間一班國際列車所使用的名稱,由奧地利聯邦鐵路瑞士聯邦鐵路自1958年起共同經營。其命名源自列車途中需要穿越阿爾卑斯山的事實,特蘭薩爾平同時也是古羅馬單詞,含義為「阿爾卑斯山背」,泛指瑞士北部的區域[註 1]。列車自開行以來曾先後被納入快速動車、快速列車歐城列車等類別,並曾在2010年被銳捷列車以不命名的方式取代而停運[註 2]。自2013年12月15日起,列車重新以歐城列車的類別在格拉茨至蘇黎世間每日開行[1][2]

穿越阿爾卑斯
EC163次停靠於因斯布魯克
概述
類型快速動車(1958–1977)
快速列車(1977–1987)
歐城列車(1987–2010,2013–)
狀態運營中
營運地區 奧地利 瑞士
開行日期1958年6月1日 (1958-06-01)
營運商奧地利聯邦鐵路
瑞士聯邦鐵路
當前車次EC163/164次
始發站格拉茨中央車站德語Graz Hauptbahnhof/維也納西站
終到站蘇黎世中央車站/巴塞爾瑞士車站
運行時間9小時34分
營運模式每日一班
技術
軌距1,435毫米(4英尺8+12英寸)
電氣化15千伏16⅔赫茲交流電
路綫圖

線路

編輯

穿越阿爾卑斯號在停運前最後的運行路線如下:

 162次 停靠站  163次
里程 時刻 時刻 里程
0   蘇黎世 786
91   薩爾甘斯 695
107   布克斯 679
126   費爾德基希 660
147   布盧登茨 639
212   蘭德克 574
283   因斯布魯克 503
473   薩爾茨堡 313
598   林茨 188
725   聖帕爾滕 61
780   維也納(許特多夫) 6
786   維也納(西站) 0

列車運行中途需要在布克斯進行換向。在布克斯至蘇黎世的西行班次中,一等車廂會編組在列車前進方向的前端,而在布克斯至維也納的東行班次中,它們也會編組在列車前進方向的前端。這樣的安排旨在令一等車廂的乘客在兩端的終點站都能最接近車站大堂(兩端均為盡頭式車站)。

阿爾貝格鐵路德語Arlbergbahn進行封閉改造施工或沿線發生自然災害雪崩泥石流的情況下,穿越阿爾卑斯號的運行線路也會做出臨時調整。例如在2005年8月至12月受到風暴吹襲而導致線路中斷期間,列車就曾繞行慕尼黑中央車站,再迂迴通過巴伐利亞的阿爾高鐵路前往布雷根茨

歷史

編輯
 
穿越阿爾卑斯號停靠於巴塞爾瑞士車站(1970年)

1958年6月1日至2010年6月13日,穿越阿爾卑斯號均作為奧地利聯邦鐵路瑞士聯邦鐵路的標杆列車開行。儘管它是在全歐快車TEE)網絡推出的一年後面世,但由於同時搭載有一等及二等車廂,因此不符合全歐快車「全列一等車廂等級德語Wagenklasse」的要求,而無法被納入該類別。在整個運營期間,穿越阿爾卑斯號的發車頻率均為每天雙向對開1班。直至2000年以前,它都是在相同運行線路中速度最快、中途停站最少的客運列車。

穿越阿爾卑斯號最初的運行線路為奧地利維也納瑞士蘇黎世,初始車次編號使用TS11/12次。自1959年起,列車路線延伸至巴塞爾始發及終到,並先後調整車次為TS462/463次和Ex462/463次。當它在1987年變更為歐城列車後,車次又改為EC62(西行)/63(東行)次[註 3]。為了節省時間和反向列車的運行需要,列車最初並不在薩爾茨堡中央車站停靠,而是在埃利克斯豪森通過一條展線直達格尼格爾德語Gnigl,並經停埃根。時至今日,這條展線仍主要用於載貨列車運行,被稱為「穿越阿爾卑斯展線」(Transalpin-Schleife)。

1969年,穿越阿爾卑斯號的運行線路被改變。自此,列車在薩爾茨堡沃格爾區間開始經由德國聯邦鐵路經營的羅森海姆-薩爾茨堡鐵路羅森海姆-庫夫施泰因鐵路運行,而不是沿此前需途經比紹夫斯霍芬濱湖采爾薩爾茨堡-蒂羅爾鐵路德語Salzburg-Tiroler-Bahn運行[註 4]。由於列車在德國境內並不設停站,它被視為一種所謂的「通過列車」或「特權列車」,在申根協定生效之前的時期也無需在德國接受護照海關檢查[註 5]。直至羅森海姆聯絡線德語Rosenheimer Schleife在1982年建成通車,穿越阿爾卑斯號才得以在羅森海姆折返奧地利境內線路。

1975年,在由福多爾公司出版的旅遊指南中,曾將穿越阿爾卑斯號譽為「歐洲山區景色中最好的列車之一」[註 6]。1980年,由蘇黎世開往維也納的一班穿越阿爾卑斯號被刊登在名為「轉車」(Changing Trains)的電視節目中,這是由英國廣播公司製作的電視旅遊紀錄片《世界鐵路大紀行》(Great Railway Journeys of the World)第一系列的最後一集。「轉車」之旅同時也是巴黎布達佩斯長途旅程的組成部分,當中的描述還配合出版了一系列的書籍。埃里克·羅布森(Eric Robson)作為該檔節目的主持人作家,形容穿越阿爾卑斯號簡直就是奧地利聯邦鐵路提供的最好的列車,「……是經由幹線駛向東方的唯一明星」[註 7]

當歐城列車(EC)網絡在1987年5月31日面世後,穿越阿爾卑斯號又作為既有的國際快速列車被納入歐城列車類別。2009年12月12日起,列車的運行線路又被調整為維也納-蘇黎世。至2010年6月,穿越阿爾卑斯號被新開行的銳捷列車Railjet)以不命名的方式所取代,後者沿用了前者的時刻表,使用車次為RJ162/163次[註 8]。穿越阿爾卑斯號就此成為歷史[3]

使用車輛

編輯

電聯車編組

編輯

在運營初期,穿越阿爾卑斯號採用專為本列車所設計的共4組、每組4節的奧地利聯邦鐵路4130型電聯車德語ÖBB 4130擔當本務,這款電聯車由奧地利聯邦鐵路4030型電聯車德語ÖBB 4030發展而來,但擁有更大的載客量和更高的運行速度,其控制車還配有廚房設備。

1965年,奧地利聯邦鐵路將穿越阿爾卑斯號所使用的4130型電聯車替換為3組奧地利聯邦鐵路4010型電聯車德語ÖBB 4010,後者每組採取6節編組,同樣是專為本列車所設計。

 
瑞士全景座車德語Panoramawagen內部

機輛編組

編輯

1977年,4010型電聯車又被更換為由機車牽引的客車車廂編組[註 9]。在5月21日的新安排實施當天,列車的編組包括1台擔當牽引任務的奧地利聯邦鐵路1042型電力機車德語ÖBB 1042、5節奧地利聯邦鐵路的施利倫型車廂德語Schlierenwagen、1節德國聯邦鐵路的萊茵之金式車廂德語Rheingold-Wagen(型號為WRümh)和6節施利倫型增補車廂。

自1977年5月22日起,穿越阿爾卑斯號開始以快速列車Ex)類別運行,其編組又改為由12節奧地利聯邦鐵路的Z1型(Eurofima型德語Eurofima-Wagen)車廂、1節WRümh型車廂和3節德國聯邦鐵路的DB-RIC型車廂德語DB-Varianten(後稱Eurofima型)構成。

在穿越阿爾貝格鐵路德語Arlbergbahn爬坡路段時,列車東行通常採取機車重聯輔助機車的方式運行。在1990年代,列車的編組中還增加搭載有1節瑞士聯邦鐵路提供的一等全景座車德語Panoramawagen

腳註

編輯
  1. ^ 與之對應的是「齊薩爾平」(Cisalpin,即「阿爾卑斯山前」),泛指如今的倫巴第地區。
  2. ^ Cook 2010,第89頁.
  3. ^ Cook 1987,第472頁.
  4. ^ Bufe 2009,第44頁.
  5. ^ Cook 1969,第107頁.
  6. ^ Tennant 1975,第97頁.
  7. ^ Robson 1981,第180頁.
  8. ^ Maurer 2009,第628頁.
  9. ^ Cook 1977,第515頁.

參考資料

編輯
網頁
  1. ^ (德文)Fahrplan 2014 Österreic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5,9 MB) auf oebb.at
  2. ^ (德文)Die Änderungen der Fahrplanwechsel im Dezember 2013 und im Juni 201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 ^ (德文)Das Aus für den Transalpin. derStandard.at. 2010-01-10 [2013-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0). 
文獻
  1. (英文)Cook, Thomas, Thomas Cook Continental Timetable (June 1969 edition), Peterborough: Thomas Cook Group, 1969, ISSN 0952-620X 
  2. (英文)Cook, Thomas, Thomas Cook Continental Timetable (May 22–June 30, 1977 edition), Peterborough: Thomas Cook Group, 1977, ISSN 0952-620X 
  3. (英文)Cook, Thomas, Thomas Cook Continental Timetable (May 31 - June 30, 1987 edition), Peterborough: Thomas Cook Group, 1987, ISSN 0952-620X 
  4. (英文)Cook, Thomas, Thomas Cook Continental Timetable (May 2010 edition), Peterborough: Thomas Cook Group, 2010, ISSN 0952-620X 
  5. (英文)Tennant, David D., Fodor's Europe 1975, New York: David McKay Company, 1975 
  6. (英文)Robson, Eric, Changing Trains, Laughton, Roger (編), Great Railway Journeys of the World, London: 英國廣播公司: 179–182, 1981, ISBN 0 563 17903 1 
  7. (德文)Bufe, Siegfried, Salzburg – Bayern - Tirol, Eisenbahngeschichte, 2009, 36 
  8. (德文)Maurer, Josef, Änderungen beim ÖBB-Verkehr über die Rosenheimer Schleife, Eisenbahn-Revue International, 2009: 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