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號鐵甲艦

「羅馬」號鐵甲艦Roma[a]意大利皇家海軍於19世紀60年代建造的一艘鐵甲艦,也是羅馬級鐵甲艦首艦。本艦主炮組採用了舷側佈置的5門10英寸(254毫米)和12門8英寸(203毫米)火炮,這一設計在建成初期就已經過時了,因此服役生涯大受限制。1880年為了履行《柏林條約》,本艦參加了拉古薩附近的國際海軍演習。1881年11月,在拿坡里的一場風暴中「羅馬」號與鐵甲艦「阿瑪迪奧王子」號相撞,但未受損壞。1890年,「羅馬」號被降級為警備艦英語Guard ship,1895年又降級為供應船英語Depot ship。1896年7月,本艦因雷擊引發火災而被鑿沉。此後被打撈起來並拆解成廢料。

「羅馬」號於1870年9月拋錨停泊中
歷史
意大利王國
船名 Roma
艦名出處 Rome
鋪設龍骨 1863年2月
下水日期 1865年12月18日
完工日期 1869年5月
除籍日 1895年
結局 1896年被拆解
技術數據
船級 羅馬級
船型 鐵甲艦
排水量
船長 79.67米(261英尺5英寸)
型寬 17.33米(56英尺10英寸)
吃水 7.57米(24英尺10英寸)
動力輸出
動力來源
船速 13(24公里每小時;15英里每小時)
續航力 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航速下,可達1,940海里(3,590公里)
乘員 549–551名
武器裝備
  • 5門254毫米(10英寸)炮
  • 12門203毫米(8英寸)炮
裝甲 水線裝甲帶:150毫米(5.9英寸)

設計

編輯

「羅馬」號是垂間長度為79.67米(261英尺5英寸),舷寬17.33米(56英尺10英寸),平均吃水深7.57米(24英尺10英寸),正常載重下排水量為5,698長噸(5,698長噸),滿載時可達6,151長噸(6,151長噸)。艦載推進系統由一台單脹蒸汽機組成,驅動一具螺旋槳,蒸汽由6座圓柱形燃煤火管鍋爐英語fire-tube boiler提供,廢氣通過一個煙囪排出。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3,670匹指示馬力(2,740千瓦特)時最高時速為13(24公里每小時;15英里每小時)。在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的航速下,本艦可以續航1,940海里(3,590公里;2,230英里)。為輔助蒸汽推進動力,艦上還裝備了三根桅杆巴克帆裝[b]。通常艦上編制為549到551名軍官和水手。[3]

「羅馬」號是一艘船旁列炮鐵甲艦[c]主炮組包括5門10英寸(254毫米)炮和12門8英寸(203毫米)炮,艦體整個側面都由5.9英寸(150毫米)厚的鐵質水線裝甲帶防護。[3]

服役歷史

編輯

「羅馬」號的龍骨於1863年2月在熱那亞福斯造船廠英語Cantiere della Foce安放,1865年12月18日下水舾裝工作於1869年5月完成[3]。但當「羅馬」號投入使用時,其他國家的海軍已開始建造中央炮房艦英語Central battery ship[d][10],這使得本艦幾乎在完工後就立即變得過時。此外1866年利薩戰役失敗後,意大利政府對海軍艦隊的作用失去了信心,並大幅削減了海軍預算。因此,本艦在整個服役過程中幾乎沒有得到使用[11][12]。事實上,由於預算削減嚴重,導致在1870年9月意大利統一戰爭中,海軍在調動其鐵甲艦隊進攻奇維塔韋基亞時遇到了極大的困難。相反的是,很多艦隻被擱置起來,被徵召來當船員的水手也被遣送回家。[13]

1871年10月,「羅馬」號被分配至拉斯佩齊亞並在那與鐵甲艦「瑪利亞·皮亞皇后」號「聖馬蒂諾」號「卡斯特爾菲達多」號「鉛錘」號會合[14]。1873年,該艦被分配至意大利艦隊主力部隊常備分艦隊第一總隊,並擔任海軍上將恩里科·迪·布羅姬蒂英語Enrico Di Brocchetti旗艦。該艦隊其他幾艘艦船分別是鐵甲艦「安科納」號「佛得伯爵」號。之後,整個分艦隊與第二總隊的艦艇一起在地中海海域巡航[15]。8月,「羅馬」號、「聖馬蒂諾」號和明輪船「普雷比席特」號(Plebiscito)一同訪問了西班牙巴塞羅那。在那裏他們遇到了許多外國軍艦,包括法國鐵甲艦「聖女貞德」號、英國鐵甲艦「雅典娜」號巡航艦「快速」號,以及美國巡防艦「沃巴什」號。到10月21日,「羅馬」號已到達西班牙阿利坎特[16]

1874年至1875年間,「羅馬」號的武器裝備改為11門10英寸炮[3]。1880年11月,「羅馬」號和鐵甲艦「帕萊斯特羅」號參加了拉古薩附近的海軍示威,試圖迫使鄂圖曼帝國遵守《柏林條約》中的相關條款,將烏爾齊尼移交給黑山[17]。1881年11月初,「羅馬」號停泊在拿坡里期間,一場猛烈的風暴將其從錨地吹走並撞上了鐵甲艦「阿瑪迪奧王子」號,但兩艦在碰撞中均未嚴重受損。[18]

在1885年舉行的意大利海軍年度艦隊演習中,「羅馬」號隸屬於「西方艦隊」第二總隊,同一編隊參演的還有鐵甲艦「鉛錘」號和其他五艘魚雷艇。在演習中,「西方艦隊」負責攻擊防守的「東方艦隊」,以此模擬之間可能爆發的衝突。演習就在撒丁島附近進行[19]。1886年,「羅馬」號再次將艦載火炮更換為11門220毫米(8.7英寸)炮[3]。1890年,「羅馬」號退出一線服役,負責拉斯佩齊亞的防禦任務,並充當防禦艦隊的旗艦。作為警備艦時,艦上的武器裝備減少為5門8英寸炮[3][20]。1895年5月5日「羅馬」號被除籍,之後被用作駐紮在拉斯佩齊亞的彈藥供應船。1896年7月28日,「羅馬」號因雷擊意外起火,為防止被徹底燒毀,艦員們將其鑿沉。次月,「羅馬」號被重新打撈起來,並立即被拆解報廢。[3]

腳註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譯名參考自《鐵甲艦與前無畏艦百科圖鑑》[1]
  2. ^ 「Barque-rigged」譯名參考自《英國皇家海軍戰艦設計發展史 卷1 鐵甲艦之前 戰艦設計與演變 1815-1860》[2]
  3. ^ 「broadside ironclad」譯名參考自《中國軍艦圖志 1855-1911》[4],另有來源譯作「舷側列炮式鐵甲艦」[5]、「舷炮型鐵甲艦」[6]
  4. ^ 譯名參考自《泰恩河上的黃龍旗》[7],另有來源譯作「船腰炮房鐵甲艦」[4]、「船腰炮室鐵甲艦」[8]或者「中腰炮室鐵甲艦」[9]

引文

編輯
  1. ^ 張恩東 (2018),第236頁.
  2. ^ 李昊 (2019),第110-111頁.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Fraccaroli (1979),第339頁.
  4. ^ 4.0 4.1 陳悅 (2015),第234頁.
  5. ^ 李昊 (2020),第15頁.
  6. ^ 馬幼垣 (2013),第68頁.
  7. ^ 張黎源 (2020),第222頁.
  8. ^ 張恩東 (2018),第1頁.
  9. ^ 李昊 (2020),第57頁.
  10. ^ Sondhaus (1994),第43–46頁.
  11. ^ Ordovini, Petronio & Sullivan (2014),第348頁.
  12. ^ Sondhaus (1994),第49–50頁.
  13. ^ Fraccaroli (1979),第336頁.
  14. ^ Dupont (1872),第424–425頁.
  15. ^ Armingen (1873),第318頁.
  16. ^ Bewegungen (1874),第16, 18頁.
  17. ^ London News (1880),第278頁.
  18. ^ Stray Foreign Facts (PDF). The New York Times. 1881-11-23 [2024-06-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1-06). 
  19. ^ Brassey (1886),第141頁.
  20. ^ Marshall (1995),第245頁.

參考書目

編輯

期刊來源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