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老九

文革时期用语

臭老九,源於元朝時期對社會階層的劃分,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大革命」時期,成為對知識分子的貶稱[1][2][3][4]

起源

編輯

清朝史學家趙翼所著的《陔余叢考》中曾提到,元朝有類似說法:「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1][4][5][6]

文化大革命時期

編輯

定義

編輯

文化大革命期間,定義階級敵人的時候從「黑五類」,即「地、富、反、壞、右」,發展出此後的「黑七類」和「黑九類」,而知識分子常被歸為墊底的第九類,故常被稱為「臭老九」[2][3][7][8][9]。這個階級-血緣譜系的劃分標準混亂,缺乏邏輯,頗為粗略和隨意[2]。也有人認為,文革期間的各種人種分類學,並沒有明文單列「知識分子」這一項,但由於當時的知識分子基本上都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接受的教育,可以劃入「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行列,文革期間對於社會的這一「另類族群」,民間約定俗成地稱其為「臭老九」[10]。以下為幾種分類形式。

  • 地、富、反、壞、右,加上叛徒、特務、走資派、反動學術權威(知識分子)[3][4][5][8]
  • 地、富、反、壞、右,加上資本家(民族資產階級)、黑幫(包括「反動學術權威」、「走資派」、「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叛徒、特務)[2]
  • 地、富、反、壞、右,加上資本家、走資派、反動學術權威、資產階級知識分子[7]
  • 地、富、反、壞、右,加上叛徒、特務、走資派、現行反革命[9]

影響

編輯

1966年8月8日,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通過《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其中明確提到,要批判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11]。文革期間,一大批知識分子遭到批鬥和迫害,理工類專家譬如「兩彈一星元勛」姚桐斌被毒打致死[12]、「兩彈一星元勛」趙九章遭迫害自殺身亡[13]、數學家熊慶來被迫害致死[14]、計算機學家周壽憲遭迫害自殺身亡[15],文史類專家包括老舍[16]傅雷[17]熊十力[18]田漢[19]翦伯贊[20]吳晗[21]等人被迫害致死。數學家陳景潤在遭到迫害期間,被迫整天跪在毛主席像前請罪,脖子上掛了一個大木牌,上書「現行反革命、臭老九———陳景潤」[22][23]

文革期間,「知識越多越反動」成為時髦的革命口號[8][10][24]。直到文革末期,1975年5月3日,毛澤東在北京召開中共政治局會議期間,親自說道[3][25]

教育界、科學界、文藝界、新聞界、醫務界,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其中也有好的,有點馬列的。你們外交部也是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講錯了沒有?你們兩個是臭知識分子,你們自己承認,臭老九,老九不能走。

其中最後一句,毛澤東引用了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中反派頭目座山雕等人的一句台詞「老九不能走啊!」[3][26][27][28]。該戲中的「老九」意指被封為威虎山老九的楊子榮[29],而後來「老九不能走啊」的說法也就在撥亂反正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關作品

編輯

文革期間廣為流傳的一首打油詩,相傳為遭到迫害的知名思想家、哲學家梁漱溟所作[5][10][30]

十儒九丐古時有,而今又名臭老九。

古之老九猶叫人,而今老九不如狗。

專政全憑知識無,反動皆因文化有。

倘若馬列生今世,也需揪出滿街走。

其中最後一句的「滿街走」,典出當時的童謠:「臭老九,顫悠悠,背着糞簍滿街走。臭!臭!臭!」[5][10] 此外,另有一首廣為流傳的打油詩,被認為是1977年知名文人郭沫若在悼念作家阿英時所作[5][10][31]

你是臭老九,我是臭老九。兩個臭老九,天長又地久。

摘帽

編輯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1977年8月8日,第三次復出政壇的鄧小平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發表了《關於科學和教育工作的幾點意見的談話(後來被稱為「八八談話」),其中提到:」『四人幫』創造了一個名詞叫『臭老九』。『老九』並不壞,《智取威虎山》裏的『老九』楊子榮就是好人嘛!錯就錯在那個『臭』字上。毛澤東同志說過『老九』不能走,這就對了,知識分子的名譽要恢復。」[22][32][33] 利用毛澤東晚年的感慨,此次講話順利推動了在文革後科教領域的「撥亂反正[34][35]。同年8月,華國鋒中共十一大(8月12日至18日)的報告中提到,「『四人幫』根本抹殺建國以來我們黨培養和改造知識分子的巨大成績,打擊和扼殺廣大知識分子的革命積極性。他們一面收羅一小撮反動知識分子為他們服務,一面卻把廣大知識分子當作「專政對象」,誣衊知識分子是『臭老九』」[36]

撥亂反正、改革開放後,1980年1月16日,鄧小平在《目前的形勢和任務》的講話中提到[37][38]

我們說,政治狀況發生了根本轉變,有些什麼根據呢?...... 第四,我們摘掉了知識分子「臭老九」的帽子,摘掉了全國絕大多數地主、富農、資本家的帽子。這不是全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情嗎?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王揚宗. 知识分子:从“臭老九”到“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中國科學院. 《科學時報》. 2008-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5) (中文). 
  2. ^ 2.0 2.1 2.2 2.3 王海光. 血缘文化与文化大革命(论纲·下). 愛思想. 《領導者》雜誌總第46期(2012年6月). 2013-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9) (中文). 
  3. ^ 3.0 3.1 3.2 3.3 3.4 李肅. 回首文革(22):毛式教育革命. 美國之音. 2007-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5) (中文). 
  4. ^ 4.0 4.1 4.2 王德春. 多角度研究语言.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 190. ISBN 978-7-302-04596-0 (中文). 
  5. ^ 5.0 5.1 5.2 5.3 5.4 雅瑟; 青萍. 中华词源.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10422096 (中文). 
  6. ^ 牟宗三演講,〈中國文化的斷續問題〉,《中國文化的省察》,台北,聯經出版,1983年,第2頁
  7. ^ 7.0 7.1 王迅. 我们这一届:幸运地躲过了阶级斗争大漩涡的一九五二级学生. 復旦大學. 2012-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8) (中文). 
  8. ^ 8.0 8.1 8.2 王來棣. 毛泽东的知识分子政策. 《當代中國研究》. 2003年, (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8). 
  9. ^ 9.0 9.1 四类人·七类分子·九种人·二十一种人. 新浪. 《南方都市報》. 2007-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7) (中文).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臭老九. 新浪網. 《南方都市報》. 2007-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8) (中文). 
  11.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人民日報》. 1966-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6) (中文). 
  12. ^ 彭潔清. “两弹元勋”姚桐斌文革被造反派用钢棍砸死. 鳳凰網. 人民網. 2013-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4) (中文). 
  13. ^ 蔡恆勝; 柳懷祖. 中关村回忆(第二部分 我楼上的赵九章伯伯) (PDF).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1年: 305–309. ISBN 978731307389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4-04). 
  14. ^ 惠風(原作者:智效民). 华罗庚恩师因周恩来文革惨遭整死. 多維新聞. 《教師博覽》. 2017-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1) (中文). 
  15. ^ 王德祿; 劉志. 文革时归国科学家被批“来者不善 善者不来”. 鳳凰網. 《科學文化評論》. 2012-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1) (中文). 
  16. ^ 肖軍. 老舍为什么投太平湖自杀?. 搜狐. 2015-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6) (中文). 
  17. ^ 1966年,傅雷夫妇自杀,三个人的命运随之改变. 搜狐. 《中國新聞周刊》. 2018-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1) (中文). 
  18. ^ 周為筠. 文革时期国学大师熊十力痛苦悲吟:中国文化亡了. 鳳凰網. 2012-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6) (中文). 
  19. ^ 国歌词作者文革中被逼死:生前被迫喝下自己小便. 鳳凰網. 2012-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6) (中文). 
  20. ^ 震惊中南海 翦伯赞自杀之谜. 鳳凰網. 中國台灣網. 2007-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01) (中文). 
  21. ^ 吳翠(口述); 李明柳(筆錄). 外甥女回忆吴晗. 清華校友總會. 2009-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2) (中文). 
  22. ^ 22.0 22.1 孟紅. 74年邓小平:四人帮污蔑知识分子是“臭老九”. 鳳凰網. 《文史春秋》. 2014-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8) (中文). 
  23. ^ 邓小平与陈景润. 中國民主促進會.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8). 
  24. ^ 文革期间科学家为何成“反动学术权威”. 鳳凰網. 鳳凰衛視. 2013-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9) (中文). 
  25. ^ 毛泽东同在京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谈话. 馬克思主義文庫. 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 1975-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6) (中文). 
  26. ^ 陳晉. 毛泽东说“秀才”【5】. 人民網. 2013-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9) (中文). 
  27. ^ 上海京劇團. 智取威虎山(一九六九年十月演出本). 《人民日報》. 1969-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5) (中文). 
  28. ^ 智取威虎山. 朝陽出版社. 1970年: 第168頁 [2024-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5) (中文). 
  29. ^ 智取威虎山. 《人民日報》. 1967-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7) (中文). 
  30. ^ 梅振才. 文革诗词见证历史. 《華夏文摘》. 2008-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6) (中文). 
  31. ^ 郭沫若女儿称父亲不适合从政 否认其"抛妻弃子"(2). 中國新聞網. 《廣州日報》. 2012-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8) (中文). 
  32. ^ 鄧小平. 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1977-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8) (中文). 
  33. ^ 鄧小平. 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中國改革信息庫. 1977-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8) (中文). 
  34. ^ 沈謙芳. 邓小平: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人民網. 廣安在線. 2019-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5) (中文). 
  35. ^ 程中原; 李正華; 張金才. 推倒“两个估计”与恢复高考. 光明網. 《中華讀書報》. 2017-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7) (中文). 
  36. ^ 華國鋒. 十一大上的政治报告(一九七七年八月十二日报告,八月十八日通过). 《中國日報》.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2) (中文). 
  37. ^ 鄧小平. 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改革大數據服務平台.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 1980-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1) (中文). 
  38. ^ 鄧小平. 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年: 第260頁. ISBN 7-01-002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