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俄佔領外蒙古
蘇俄佔領外蒙古,又稱蘇俄出兵外蒙、侵佔外蒙等(見稱呼段落),指1921年起蘇維埃俄國對外蒙古的軍事干預[1]。1921年2月3日,白軍驅散北洋政府駐軍並短暫佔領外蒙古,同年7月6日紅軍擊潰白軍並長期駐紮在蒙古境內,直至1925年3月駐蒙古蘇軍首次撤離[2]。
蘇俄佔領外蒙古 | |||||||
---|---|---|---|---|---|---|---|
俄國內戰和1921年蒙古革命的一部分 | |||||||
1921年的外蒙古 | |||||||
| |||||||
參戰方 | |||||||
紅軍 蒙古人民黨 遠東共和國 |
白軍 博克多汗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米哈伊爾·馬季亞謝維奇 康斯坦丁·紐曼 達木丁·蘇赫巴托爾 霍爾洛·喬巴山 |
羅曼·馮·恩琴(被俘) 鮑里斯·彼得洛維奇·列祖欣 † 米哈伊爾·格里戈里耶維奇·托爾諾夫斯基 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哈扎格蘭季 † 安德烈·斯捷潘諾維奇·巴奇赤 亞歷山大·彼得洛維奇·凱戈羅多夫 | ||||||
兵力 | |||||||
7,600騎兵 2,500步兵 | 4,000騎兵 |
這一時期見證了蒙古人民共和國的迅速成立、現代蒙古民族主義思想的形成,以及蒙古完全脫離中國北洋政府的影響並被納入蘇俄的勢力範圍。同時期的圖瓦也受到了蘇俄輸出革命的影響,隨後建立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3]。
稱呼
編輯「蘇俄佔領外蒙古」是中華民國方面對1921年蒙古革命期間蘇軍干預行動的稱呼,有些中文文獻用不同措辭區分白俄軍和紅俄軍的行動,而對紅俄的稱呼尤其繁多。
1952年總統府國策顧問王雲五寫的史料,稱「白俄/紅俄佔領外蒙」。[4]蔣介石掛名的《蘇俄在中國》(1956)在同一頁內用「蘇俄侵入/侵佔外蒙」兩個不同措辭,[5]1957年中華民國官修歷史教科書稱「蘇俄侵佔外蒙」。[6]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呂一燃在1999年編的史料選輯裏,稱呼區分為「俄國白匪入侵外蒙古」和「蘇俄出兵外蒙古」。[7]另有「蘇聯侵略外蒙」、「蘇聯干涉外蒙」的措辭,但這大多是立足於1911-1946年比較長的視角,而不是專指1921-24年。[4][5]
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聯邦稱之為蒙古行動(俄語:Монголь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1],蒙古國稱之為俄國紅軍出兵蒙古(蒙古語:Улаан орос алан хядагч нараа Монголд илгээсэн нь)[8]。
背景
編輯1911年,在俄羅斯帝國的支持下,外蒙古宣佈脫離大清帝國而獨立,建立大蒙古國。1915年,中俄蒙三方簽訂《中俄蒙協約》,外蒙古放棄獨立,而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承諾給予外蒙古高度自治權。
1919年7月25日,蘇俄政府發佈《蘇維埃俄國告蒙古自治政府及蒙古人民書》,闡明了蘇維埃東方政策的一般原則,廢除帝俄在蒙古的條約、協定和租讓合同,建議與博格多格根政府建立平等的正式關係。布爾什維克領導人列寧認為:「在蒙古發動的革命是中國革命的第一階段,對世界革命特別重要。」[8]
1919年11月,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宣佈外蒙古「取消自治」,廢除《中俄蒙協約》,並出兵佔領外蒙古,但在1921年2月被恩琴率領的白軍擊敗。
出兵
編輯1920年7月俄共 (布)中央西伯利亞局東方民族部在伊爾庫茨克成立。下設有蒙古-西藏處。1921年2月,東方民族部改稱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遠東書記處。1921年2月10日,遠東書記處做出決定:
「恩琴之佔據蒙古,對共產國際和蘇維埃俄國形成了失去其革命基礎的威脅。……日本建立了一條黑色緩衝帶:濱海洲有謝苗諾夫,滿洲有張作霖將軍,蒙古有恩琴男爵,……摧毀這一緩衝地帶,至少摧毀其蒙古一環,就是共產國際和蘇維埃俄國的首要任務。」
1921年6月1日,在俄共 (布)遠東局、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外交人民委員部西伯利亞與遠東全權代表庫芬(Ф.И.Гапон)、蘇俄工農紅軍第五集團軍革命軍事委員會和遠東共和國政府四方代表的聯席會議上,就是否出兵蒙古消滅恩琴男爵的「亞洲騎兵師」,產生了激烈分歧:
- 遠東共和國副總理尼古拉·米哈伊洛維奇·馬特維耶夫以及蘇俄工農紅軍第五集團軍司令員米哈伊爾·斯特耶帕諾維奇·馬季雅謝維奇堅決反對出兵庫倫的方案,稱這是一種「拙劣的政治冒險」。
- 遠東共和國總理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克拉斯諾曉科夫、遠東共和國軍事部長布羅夫(Н.Буров)、俄共遠東局全體成員、外交人民委員部代表認為,恰恰從政治方面看,佔領庫倫對於支持蒙古和中國的革命運動非常必要。
最終會議決議案:
「⑴蒙古戰役對於顯示遠東共和國和蘇維埃俄國的力量、對於保障我們的後方、作為反對張作霖的一種方法和培養中國和蒙古革命階層都非常重要;⑵目的是徹底消滅恩琴……『肅清』庫倫和邊境地區,並在這些地方建立蒙古民族政權;⑶政權必須是本民族的,而不是蘇維埃的,並以蒙古不獨立,而與中國按聯邦制方式建立自治為宗旨。」
1921年6月16日,俄共 (布)中央政治局批准了關於向蒙古派遣紅軍和遠東共和國軍隊的指示。蘇俄工農紅軍第五集團軍派出一支由康斯坦丁·奧古斯托維奇·紐曼和格利高里·米哈伊洛維奇·切列米西諾夫率領的遠征隊與蘇赫巴托的蒙古革命軍一起於1921年6月28日在恰克圖地區越過國界,7月5—6日遠征部隊未遇任何抵抗(恩琴在蘇俄出兵前夕逃離),進佔庫倫。[9]
結果
編輯1921年7月8日,由鮑道領導的臨時政府自恰克圖遷入庫倫,宣告政權轉到了「人民政府」手中,只在君主立憲制的範圍內形式上保留了博克多汗的地位。蘇赫巴托成為軍事部長,博克多汗的權力有限,成為象徵性的元首。
11月5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和蒙古人民政府關於建立俄蒙友好關係的協定》(即《俄蒙修好條約》)在莫斯科簽字,其中蘇維埃俄國承認其為蒙古唯一合法政府,兩國關係就此建立。[10]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Н. Ф. Азясский. МОНГО́ЛЬ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 1921. Большая россий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2021-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5) (俄語).
- ^ Историческая памятка: когда советские войска вводили в Монголию. argumenti.ru. При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и материала просим указывать источник. [2022-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8) (俄語).
- ^ История парламентаризма в Республике Тыва. Верховный Хурал (парламент) Республики Тыва. [2020-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26) (俄語).
- ^ 4.0 4.1 王雲五(光復大陸委員會委員、國策顧問),1952年5月26日,〈蘇聯侵逼外蒙古之經過〉,原刊物不詳。收入秦孝儀 (編). 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 第七编 戰后中國(一).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1981年9月: 691-693.
- ^ 5.0 5.1 蔣介石. 苏俄在中国. 1956: 89 [2020-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31).
- ^ 中學標準教科書歷史科編輯委員會. 歷史第2冊, 1下.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1957年2月.[永久失效連結] 目錄頁
- ^ 呂一燃. 北洋政府时期的蒙古地区历史资料.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初版1999年,再版2014年. 目錄頁.
- ^ 8.0 8.1 Дашрэнцэн. Улаан орос алан хядагч нараа Монголд илгээсэн нь. Baabar.mn. [2019-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6) (蒙古語).
- ^ 劉敬忠. 苏俄占领外蒙古及对华外交活动. 《史學月刊》. 2004.
- ^ Isono, Fujiko. Soviet Russia and the Mongolian Revolution of 1921. Past & Present. 1979, (83) [2023-08-23]. ISSN 0031-274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