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毅(1901年9月24日—1940年5月9日),字天任廣西省扶南縣人,中華民國軍人,新桂系骨幹將領。抗日戰爭中,以國民革命軍四十八軍一七三師中將師長之職,在棗宜會戰中,陣亡於唐河縣

《抗戰軍人忠烈錄》(第一輯)中的鍾毅烈士遺像

生平 編輯

1920年底,畢業於廣東韶關講武堂。

1924年,追隨李宗仁參加統一廣西諸役。1926年,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任營長。1926年11月,江西光復後,升任上校團長。參加隨後的北伐諸戰役。

1929年初,寧漢戰爭後奉派赴日本學習軍事,認真了解日本的軍事裝備情況,研究日本軍隊的戰略戰術。

1929年9月,回國,因廣西局勢動盪,居上海岳父家。1931年,回廣西任集團軍上校參議。

1934年,任黃埔軍校南寧分校軍訓大隊長,並在陸軍大學特二期受訓。

1937年,被任命為第31軍少將旅長,11月率軍北上抗日。參加淮河戰役、台兒莊會戰外圍阻擊戰。

1938年夏,以戰功晉升為第48軍第173師中將師長。武漢會戰以後,該師負責保衛第五戰區司令部。

1939年夏,隨棗會戰後,因戰功榮獲軍事委員會頒發的陸、海、空甲等獎狀。

1940年5月9日,在棗宜會戰中,他退至唐河蒼苔,因敵圍困而從容自戕殉國。173師全體官兵無一投降或被俘,全軍陣亡。

同年七月,中華民國政府以1283號褒揚令明令褒揚。8月葬於桂林東郊,現為鍾毅墓國民政府唐河縣修建鍾毅中學,由李宗仁為之親筆題名。

參考文獻 編輯

中華民國國史館編,《中華民國褒揚令集初編》,1985年,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