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毅 (1901年)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3月11日) |
鍾毅(1901年9月24日—1940年5月9日),字天任,廣西省扶南縣人,中華民國軍人,新桂系骨幹將領。抗日戰爭中最高職務為國民革命軍第四十八軍173師中將師長,在棗宜會戰中,陣亡於唐河縣。
生平
編輯1920年底,畢業於廣東韶關講武堂,為該校第二期步兵科學生。畢業後,受到同鄉與同學李明瑞延攬返回廣西擔任軍職,並參與了李宗仁統一廣西省的一系列戰役,由於在與陸榮廷的作戰中立下軍功。至新桂系改組前,鐘毅的職務為廣西討賊軍第一縱隊第三團第三營少校營長。
1926年,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在第一階段北伐戰爭中表現勇猛,1926年11月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第二旅第三團上校團長。
1929年初,寧漢戰爭後奉派赴日本考察軍事。同年9月回國,因廣西局勢動盪,居上海岳父家。1931年,回廣西任集團軍上校參議。
1934年,出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南寧分校)戰術教官,並在陸軍大學特二期受訓。
1937年,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一軍少將旅長,11月率軍北上抗日。參加淮河戰役、台兒莊會戰外圍阻擊戰。
1938年夏,以戰功晉升為第48軍第173師中將師長。武漢會戰以後,該師負責保衛第五戰區司令部。
1939年夏,隨棗會戰後,因戰功榮獲軍事委員會頒發的陸、海、空甲等獎狀。
1940年5月9日,在棗宜會戰中,他退至唐河蒼苔,因敵圍困而從容自戕殉國。173師全體官兵無一投降或被俘,全軍陣亡。
同年七月,中華民國政府以1283號褒揚令明令褒揚。8月葬於桂林東郊,現為鍾毅墓。國民政府在唐河縣修建鍾毅中學,由李宗仁為之親筆題名。
參考文獻
編輯中華民國國史館編,《中華民國褒揚令集初編》,1985年,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