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泰 (清朝)
阿爾泰(滿語:ᠠᡵᡨ᠋ᠠᡳ,穆麟德轉寫:artai;1696年—1773年2月5日),伊爾根覺羅氏,滿洲正黃旗人[1],乾隆朝初授兵部員外郎,歷任山東巡撫、四川總督、湖廣總督等職,授太子太保,官至武英殿大學士。乾隆時期重要將領,在第二次金川之戰中,出任定邊大將軍,授內務府侍衛散秩大臣銜。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因罪賜死。
阿爾泰 | |
---|---|
姓 | 伊爾根覺羅 |
旗籍 | 滿洲正黃旗 |
世居地/穆昆 | 興堪 |
出生 | 康熙三十五年 (1693年) |
逝世 | 乾隆三十八年正月十四日 (1773年2月5日) |
生平
編輯阿爾泰出身雍正元年(1723)副榜貢生,在雍正元年擔任宗人府筆帖式[1]。乾隆六年,盛京兵部員外郎;十二年,廣西左江道;十五年,山東兗沂漕道;十六年,山東按察使;十九年,山東布政使;二十二年(1757),升山東巡撫(前任有鑲藍旗滿洲鶴年,後任崔應階)。阿爾泰因山東產山綢,疏請令民間在山坡隙地廣植桲欏,免其荒地開闢後的賦稅[1]。阿爾泰撫山東七年(1757-1763),治水利卓有成效,乾隆帝賜詩《賜山東巡撫阿爾泰》。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升任四川總督(前任正黃旗滿洲進士開泰 (烏雅氏))[2],加太子太保[3]。到任四川後,提議整修水陸道路。陸路北起廣元,西達松潘,東抵夔州,包含大渡河瀘定橋;水路自萬縣至湖廣境內,開鑿整治險灘一百餘。同時提議用牧廠餘地招佃戶開闢新田、設置義倉、開南川金佛山磺礦、修築都江大堰、設置松潘、雜谷、打箭爐糧倉以備邊儲等,皆獲得乾隆帝准許[3]。
參與領軍第二次金川之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金川頭人郎卡再度為亂,叛軍劫掠丹壩、巴旺。阿爾泰計劃「以番攻番」,聯合臨近的綽斯甲等九土司攻之,郎卡於是納還侵佔之地請降,阿爾泰許其所請,給以新印[3]。乾隆帝獲得奏聞後,告誡阿爾泰不要一味遷就而沒有長久之計[4]。三十三年,兼署成都八旗駐防副都統(參見成都少城)。三十五年(1770年),小金川頭人僧格桑劫掠鄂克什,阿爾泰趕赴達木巴宗,僧格桑還地請降[4]。三十五年,授武英殿大學士(在《欽定八旗通志:內閣大臣》卷313中,錯記為文華殿大學士),仍領總督[4]。三十六年(1771年),召還京師,入閣處理政務。此後,又奉令回任四川總督[4],師征金川,授定邊右副將軍,以侍郎伊爾根覺羅氏桂林 (清朝官員)佐之。大金川土司頭目索諾木攻革布什咱,僧格桑也同時圍攻達木巴宗併入侵明正土司。三十七年十二月,授定邊將軍,以阿桂、豐升額副之。阿爾泰上疏力主兵力城下震懾後安撫,而乾隆帝決意用兵,令時任定邊右副將軍溫福視師,侍郎桂林為副,發諭旨怒斥阿爾泰苟且偷安,奪大學士、總督,留軍中治餉,以桂林代為四川總督[4]。清軍攻克約咱後,乾隆帝因阿爾泰鑄造大炮有功,於乾隆三十六年授予散秩大臣銜[4]。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阿爾泰與總兵宋元俊彈劾桂林諱敗為勝,乾隆帝於是罷免桂林。隨即任命阿爾泰代理四川總督,不久調任湖廣總督[4]。阿爾泰上疏說道,「各路轉餉,當招商承運。西路去內地近,南路山險途長,商不肯應募,當增運值。火藥已運罄,當令雲南、陝西協助[4]。」乾隆帝埋怨阿爾泰未能早做籌劃、推卸責任,隨後撤回湖廣總督任命,仍令其任散秩大臣留軍督餉[4]。不久,阿桂疏言清軍行至卡丫,軍糧不足五日,而綽斯甲布轉運軍糧將近一個月還未到。阿爾泰自請奪職從軍,乾隆帝責備其「倚老負恩」,始終不肯以國事為念,下令逮捕訊問[4]。阿爾泰剛到四川時,乾隆帝因天壇修建燈竿,下令在四川尋找楠木,乾隆三十五年、三十六年兩次上奏楠木開採事宜。阿爾泰將木材運送至京,提及楠木是使用養廉銀購買。隨後,阿爾泰私底下告訴他人今後恐將因此獲罪。乾隆帝聽說後對他非常不滿,此次阿爾泰獲罪仍提及此事[5]。川東道托隆入見乾隆帝時,揭發阿爾泰貪污,乾隆帝令繼任總督富勒渾嚴查[5]。乾隆三十八年正月十四日(1773年2月5日),阿爾泰被定罪,乾隆帝賜其自盡[5](相關劉益 (四川布政使))。《清史稿:列傳一百十三》卷326有傳。[6]
在四川總督任上,阿爾泰治理都江堰有功。為了紀念治水先賢,都江堰人修建了一條堰功道,左右置放了十二尊古青銅雕像,他們是文翁(西漢)、諸葛亮(三國)、高儉(唐初)、章仇兼瓊(唐)、劉熙古(宋)、趙不憂(宋)、吉當普(元)、盧翊(明)、施千祥(明嘉靖)、阿爾泰(清乾隆)、強望泰(清道光)、丁寶楨(清光緒)。又據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龍爪堰碑記》(碑尚存,載乾隆版《蒲江縣誌》),總督阿爾泰於1764年主持修建了四川蒲江縣甘溪鎮箭塔村的龍爪堰水利工程。
在山東巡撫任上,乾隆二十五年(1760)拓修濟南府後宰門街關帝廟(始建於宋代),作《關帝改諡新廟記》(載《濟南府志:藝文:歷城》卷66,道光刻本),又名《敕諡神勇關帝新廟碑記》(載崔應榴《關帝事蹟徵信編》卷27,1824)。在四川總督任上,作《《分設馬邊疏》》(載《屏山縣志:藝文》卷7,1778;該縣與雷波縣深山產楠木(又稱神木),明清兩代朝廷均在此開採作皇家建築用,見該縣誌《神木山祠記》、《木政》篇),獲准設立馬邊廳(今馬邊彝族自治縣)。
家庭
編輯- 祖父國太,祖母彰氏。
- 父廓洪(又果弘)。母覺羅氏。
- 妻羅氏。
- 兒錫拉布(?-1781),兵部郎中、直隸通永道、乾隆四十二年( 1777 )至四十六年長蘆鹽運使。
- 孫兒德璉,鴻臚寺少卿、工科掌印給事中。曾孫伊林珠 (字花農),嘉慶二十一年丙子(1816)科舉人(與胞叔清平順天鄉試同榜)。伊林珠之女郭佳氏,(繼配)嫁正紅旗漢軍、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科舉人曹氏貴林。貴林之原配劉氏(父正黃旗漢軍阿爾精阿,世襲一等男爵、御前頭等侍衛兼公中佐領、廣西副將軍,咸豐元年(1851)陣亡於廣西永安州,贈提督街,授世襲騎都尉並三等子爵,祀京城及廣西昭忠祠;祖父襲一等男爵慶福;胞兄裕山襲騎都尉);嫡堂妹曹氏,正藍旗漢軍、光緒丙子(1876)恩科進士胡俊章之母;從堂侄同治甲戌(1874)科進士保昌 (同治進士);保昌妹曹氏,嫁鑲黃旗滿洲戴佳氏廣林(從堂兄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進士晉康)。
- 孫兒清平(字養和,號康農),嘉慶二十一年丙子科舉人(與胞侄伊林珠順天鄉試同榜),陝西道御史、山東運河道。曾孫文謙。
- 孫兒清安,慶元。
- 兒明德布,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科舉人(時隸正黃旗滿洲第二叅領第十四佐領貢布下,此佐領係康熙二十一年(1682)設立,博爾濟吉特氏馬蘭泰家族多人襲此佐領,載《欽定八旗通志》)。妻佛氏,烏氏。
- 孫兒督倫(又督綸),乾隆四十八年癸卯(1783)科舉人(時隸正黃旗滿洲奎林佐領下),哈密通判。妻鈕祜祿氏(父鑲黃旗滿洲、湖南永順協副將托雲,曾祖父一等公法喀;胞姊鈕祜祿氏嫁督倫之胞兄按臨)。曾孫文興(又果佳文興,字詩樵),嘉慶戊寅(1818)科舉人;妻佟佳氏(父鑲紅旗蒙古、烏里雅蘇臺將軍文凱)。文興之女果佳氏,嫁正藍旗滿洲宗室英蘊;其子宗室崇壽,妻他塔喇氏(父鑲紅旗滿洲、廣州將軍長善,祖父陜甘總督裕泰,堂妹光緒帝珍妃)。
- 孫兒按臨,候補中書。妻鈕祜祿氏(父鑲黃旗滿洲托雲,曾祖父鑲黃旗滿洲一等公法喀,曾祖姑母鈕祜祿氏封康熙帝之孝昭仁皇后;胞姊妹鈕祜祿氏,其一嫁按臨之胞兄督倫,其二嫁鑲黃旗滿洲高枋(父總管內務府大臣高恆 (清朝),祖父文淵閣大學士高斌,堂叔文華殿大學士高晉;堂姑高佳氏,系正藍旗漢軍胡氏吉惠 (道光進士)高祖母、進士胡俊章太高祖母))。
- 孫兒督徠。妻瓜爾佳氏。曾孫松裕(字容齋)。松裕之女郭佳氏,嫁宗室琦璋(父筆帖式宗室桂蘭,胞叔頭等侍衛宗室桂馨,養祖父宗室明貴,生祖父頭等侍衛、遼陽城守尉宗室明秀,曾祖前鋒叅領宗室仙祿;先祖追封簡親王費揚武)。
- 孫兒督麟,督敏。
- 孫女伊爾根覺羅氏,繼配嫁鑲藍旗滿洲、工部郎中覺羅謙吉(父乾隆辛巳(1761)科進士覺羅集蘭,堂伯湖廣總督恭慤公覺羅圖思德,堂侄嘉慶四年(1799年)己未科進士覺羅桂芳,先祖索長阿即(追)興祖直皇帝福滿第三子)。其子覺羅祥鶴,覺羅烏雲珠,覺羅哈豊阿。
- 女郭佳氏,嫁正藍旗滿洲、刑部員外郎覺羅嵩阿理(又嵩阿禮,父刑部郎中覺羅那爾賽,祖父頭等侍衛覺羅和起,曾祖都統覺羅豁特,先祖多羅恪恭貝勒塔察篇古即景祖翼皇帝覺昌安第五子)。其子乾隆四十年(1775年)乙未科進士覺羅長麟,歷任兩江、兩廣、閩浙、雲貴、陝甘總督。胞侄乾隆丙戌科進士覺羅祥鼐。
參考文獻
編輯引注
編輯來源
編輯- 趙爾巽 等. 《清史稿》. 中華書局. 1998. ISBN 9787101007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