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排便

室外随地大小便

露天排便(英語:Open defecation,或稱隨地便溺隨地大小便),是指人類不使用廁所,選擇在室外排便。人會因難以找到合適的廁所,或因其風俗的緣故,而選擇在室外譬如灌木叢、森林、水渠、街道、河道等地方排便。[1]露天排便在缺乏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及服務的地方尤爲常見,而即使有廁所,或仍須努力宣傳,才能讓人們改變習慣開始使用廁所。從露天排便延伸而來的另一個概念無露天排便(英語:open defecation free, ODF)則是指某社區已經改用廁所,不再露天排便。這種轉變通常會在引發「社區主導的整體公共衛生英語community-led total sanitation」後發生。

2019年的數據估計,全球有近6.73億人露天排便。[2]:74較2016年的8.92億人大幅下降,這8.92億人佔彼時全球人口12%,而其中有76%即6.78億人集中在7個國家。[3]

露天排便會污染環境,引發衛生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之「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聯合監測方案」的報告,凡廣泛存在露天排便現象的國家,其五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英語child mortality最高外,社會也普遍有營養不良、高度貧窮以及出現貧富懸殊的現象。[4](p. 21)

可持續發展目標6英語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6中有一項指標便是根除露天排便。按統計,赤貧與缺乏衛生設施相關,因此目前有主張認為讓露天排便絕跡是消除貧窮的關鍵。[5]

背景

編輯

自古以來,人類便會在室外排便。那時,人們有許多的開放空間,同時土地人口壓力也較小。有人認爲,在人口稀疏、森林,或者是露營區露天排便,只會對環境造成極小的影響。在發展與城市化進程中,露天排便是對進程的一項挑戰,因而成爲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同時人們亦開始重視自身的尊嚴[6]隨着特定地區(如城市和城鎮)人口的密集化,人們更加注重衛生和健康問題,增加了全球各地對隨地大小便問題的關注。[7]

露天排便會使疾病與貧窮的惡性循環持續,亦侮辱了個人尊嚴。[4]全球最廣泛出現露天排便情況的數個國家,他們的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位居世界最高,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亦如是,同時亦有高度貧窮問題及巨大的貧富差距

術語學

編輯

由於水供應與衛生設施監察計劃英語Monitoring Programme for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JMP)和聯合國國際環境衛生年出版的刊物,露天排便這一詞自2008年起開始用於水,衛生設施和個人衛生(WASH英語WASH)範疇。JMP是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共同發展的計劃,目的是監察可持續發展目標6中的水與衛生設施目標。

爲了達成目的,計劃把衛生設施分爲兩類,包括已改善的英語improved sanitation和未改善的衛生設施。露天排便會列入未改善的衛生設施。也就是說,仍進行露天排便將不會列入已改善的衛生設施。

2013年世界馬桶日英語World toilet day首次成爲聯合國正式的國際日。露天排便這一術語用於高級別演講,例如2013年3月聯合國副常務秘書長在衛生問題上的行動呼籲,能有助於促使全球關注這個問題。[8]

無露天排便

編輯

無露天排便(英語:Open defecation free,ODF)這短語在一開始只用於社區主導的全面衛生(英語:community-led total sanitation,CLTS)方案中。現在,ODF也會在其他情況下使用。ODF的原意是指所有社區成員都使用衛生設施,例如馬桶,而不是在露天排便。爲了去停止露天排便的做法,這個定義在實行CLTS方法的國家進行了改進,並且加入了更多的規範。[9]

印度飲用水及衛生部英語Ministry of Drinking Water and Sanitation在2015年中將ODF定義為糞口傳播的終止,定義為:

  1. 在環境或村莊中沒有可見的糞便。
  2. 每個家庭,公共或社會機構都使用「安全的技術選項」來處理糞便。[10]

「安全的技術選項」是指使用馬桶來裝載糞便,以確保沒有對表面土壤,地下水或表面水造成污染;沒有蒼蠅或動物接觸糞便;沒有人觸摸排泄物;周遭環境中沒有可見的糞便,並且沒有糞便的氣味。[11]這定義同時亦是清潔印度運動的目標。

原因

編輯

人們選擇露天排便有多種不同的原因,可以是自願的,半自願的,甚至是非自願的選擇。人們會選擇露天排便,大多數都是因爲沒有衛生間。然而,有些人雖然有唾手可得的衛生間,但是他們更喜歡在室外排便。[9]

以下是一些人類會選擇露天排便的原因:

沒有衛生間

編輯
  • 缺乏基礎設施:人們的家裏或是居住的地區往往沒有衛生間。[2][12]
  • 在其他地方缺乏衛生間:遠離民居的地方,如學校或者是農場沒有衛生間。
  • 用作其他目的的衛生間:在某些鄉村社區,衛生間會用來存放家具用品,動物,農產品和用作廚房。[13][14]另外,城市若缺乏公共厠所,就未能滿足露宿者到衛生間排便的需求。[15]

不舒適或不安全的衛生間

編輯
  • 質量差的衛生間:有時候人們可以使用衛生間,但是該衛生間有破損的情況,或者是質量差的戶外衛生間,通常都是長期沒有進行清潔,並且傳出惡臭。缺乏電力的地方,也會有光綫不足的問題。也有些衛生間沒有門或者沒有水。同時,有些衛生間會有蟑螂[12][16][17][18]
  • 具風險及不安全:有些衛生間可能存在風險,在缺乏燈光的晚上,可能會有犯罪分子在他們的周圍,衛生間內有時會有蛇和狗。家中沒有衛生間的婦女和兒童通常會害怕到公共或共用衛生間如厠,這情況在晚間尤爲常見。[19]對殘疾人士來説,在夜間他們也較難到達外面的衛生間。[20]
  • 沒有私隱的衛生間:有的衛生間會用布來遮擋馬桶,但卻沒有真正的大門,女性可能會羞於在衛生間內如厠。[21]
  • 衛生間附近沒有水源:由於衛生間內和附近沒有供水,所以人們需要在使用衛生間前到較遠的位置取水。從而令人們需要額外的時間。
  • 太多人使用同一衛生間:公共或共用衛生間經常出現這個問題。如果同一時間有太多人正等待使用衛生間,有些人可能選擇到外面進行排便。另外,有有些人可能是因爲腹瀉(也可能是患有腸易激綜合症)而不能夠等待使用衛生間。
  • 害怕衛生間的坑被填滿:有些人會害怕如果所有的家庭成員每天都使用衛生間,衛生間的坑會很快被填滿。因此他們出外排便,避免衛生間的坑被填滿。

與衛生基礎設施無關

編輯
  • 缺乏知識:有些人不知道使用衛生間的好處。[22][23]
  • 未能改變習慣:有些地方雖然有衛生間,但是人們更喜歡在露天排便。[9]也有個案是因爲該些衛生間是由他們不喜歡或不重視的政府或者其他組織提供的,因此他們繼續在露天地方排便。此外,老年人往往不願意去改變他們的行爲,並且進入封閉的衛生間,因此他們也繼續在外排便。[12]
  • 喜歡大自然:這種情況主要在人口較少或農村地區發生,那裏的人會在早上出外,在田野或灌木叢中排便。他們喜歡大自然和新鮮的空氣,而不是在封閉的地方(例如衛生間)內排便。[5]他們在"新鮮空氣"中排便可能是由於文化,也可能是他們的個人偏好。
  • 將其他活動與露天排便結合:有些人會在早上起來照顧農場。有些女性想出外走走,她們會一邊和其他婦女聊天,照顧牲畜,一邊到田野排便。
  • 社會規範:在某些地方(例如印度),露天排便是部分人的生活和日常習慣。這是一種古老的做法,對很多人來説是很難立即停止的。這種行爲也成爲了例行或是社會規範的一部分。在某些文化中,男性和女性共用同一衛生間是社會禁忌。
  • 大便失禁:這種症狀會導致突然的失禁,患者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到衛生間去。

其他原因導致的露天排便

編輯

發達國家,有些人由於無家可歸而選擇露天排便,也有部分是自願的。我們現時很難估計這些群體裏有多少人進行露天排便。 還有些露天排便者有其特殊的精神問題,如幽閉恐懼症患者不敢在廁所裏排便,就造成露天排便問題。

2017年夏季,美國科羅拉多斯普林斯,曾有一名神秘女子,經常帶着衛生紙跑步,然後在別人家外便便,被稱爲瘋狂便便客英語The Mad Pooper[24][25]

流行與趨勢

編輯

露天排便的做法與貧窮和排斥有密切的關係,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和發展中國家的非正式城市住區。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組成的水供應與衛生設施監察計劃英語Joint Monitoring Programme for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JMP)一直在收集全球有關露天排便的數據。該數字以農村及城市地區,以及貧困程度劃分。這個計劃是爲了監察千年發展目標中有關飲用水及衛生設施措施的進展。露天排便屬於未經改善衛生設施,因此JMP會對每個國家進行監察,並定期發表報告。[3][26]關於露天排便的數字過往一直與其他未經改善的衛生設施統計在一起,但自2010年起開始分開收集。

根據目前的估計,全球大約有6.73億人口仍進行露天排便。[2]:74.

在美國三藩市,從2011年至2018年,關於街道是有露天排便留下的糞便的投訴增加了五倍,共有28,084宗報告。[27]

露天排便的人口數目自2000年的兩成下降至2015年的12%。[3](p. 34)在2016年估計有8.92億人由於沒有任何衛生設施而在排水溝,灌木叢後,開放水域等等地方露天排便。當中大約九成人在農村地區露天排便,但他們絕大多數生活於兩個區域,中亞南亞。2016年,8.92億露天排便人口中的76%,即6.78億人僅居住在七個國家。

大量人口進行露天排便的國家詳列下表:

國家為隨機排序(可以點選上下箭頭來根據數字排序) 列2和3是2017年JMP公佈2015年的數據[3],同時亦參考了數個不同的網站[28]
國家 國家總人口(千) 露天排便人口佔總人口的百分比及確實數字 其他關於露天排便的估計

(非JMP提供的數據,但由政府提供)

乍得 14,037 68%或1000萬
中國 1,376,049 2%的2800萬
厄立特里亞 5,228 76%或400萬
埃塞俄比亞 99,391 27%或2700萬
印度 1,311,051 39.84%或5億2400萬 自2017年起的發展:
  • 2018年:6.6%或8800萬人

根據世界銀行獨立核查機構(IVA)進行的全國年度農村衛生調查(NRASS)[29][30]

  • 2019年:1.4%或1900萬

根據印度政府數據[31][32][33]

印度尼西亞 257,564 12%或3100萬
尼日爾 19,899 71%或1400萬
尼日利亞 182,202 26%或4700萬
巴基斯坦 188,925 12%或2300萬
  • 2015年:11.5%或2180萬

根據WaterAid報告[34]

  • 2015年:21.7%或4100萬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35]

南蘇丹 12,340 61%或800萬
蘇丹 40,235 27%或1100萬

影響

編輯
 
圖中是蒙古一個骯髒的蹲厠,令人們選擇在露天排便。

公共衛生

編輯

露天排便對公共衛生的負面影響和沒有衛生設施的負面影響基本相同。一般情況下,露天排便,缺乏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是引致各種不同疾病的一個重要因素。最常見的是腹瀉蠕蟲病,也會導致傷寒霍亂肝炎小兒麻痹沙眼及其他。[36][37]

2011年,傳染性腹瀉造成全球約70萬五歲以下兒童死亡和失去2.5億上學日。[36][38]這一情況可能會導致兒童營養不良英語Undernutrition in children發育遲緩英語Stunted growth[39][40]

有些疾病會透過水中的糞便病原體傳播,這些疾病我們可統稱為水傳播疾病英語waterborne diseases。露天排便可以造成水污染,雨水的沖刷會把糞便分散在環境中,從而流入地表水或沒有掩蓋的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4年發現露天排便是腹瀉死亡的主因。平均每天有2,000名五歲以下兒童因腹瀉死亡。[41]

年幼兒童經常在地上爬動,赤腳走路,或者未經洗手就把東西放進口中,因此年幼兒童很容易就把其他人排便後遺下的糞便吃下。同時,由於兒童也會在院子裏玩,家畜的糞便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

人們廣泛地露天排便的國家通常都具有高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高度營養不良並導致兒童發育遲緩,高度貧窮以及巨大的貧富差距[4]

印度研究指出,當人口密度高時,露天排便對健康的不利影響更爲顯著:同樣數量的露天排便在平均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如印度的不良影響比起平均人口密度低的地方,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大兩倍。[42]

婦女安全

編輯

露天排便與不同的性別有着很強的關係。缺乏安全,私隱的衛生間會令女童和婦女容易受到暴力,亦會對女童的教育造成障礙。在夜間,婦女外出尋找隱蔽和具私隱的地方進行露天排便時,會有受到性騷擾或被強奸的風險。[43][44]

在發展中國家,缺乏私隱權對婦女與女童的安全和尊嚴感有極大的影響。爲了不被其他人看見自己在公共場所排便,所以女性通常會待晚上才排便,而且他們在晚上也可能會遭遇襲擊。[45][46]女性在衛生間內或外,以及女性進行露天排便的地方或其附近被攻擊或騷擾的個案亦很普遍。

預防

編輯

我們有數種方式來消除露天排便的現象,其中一種就是改變行爲。SaniFOAM(FOAM即是專注在機會,能力與動力,英語:Focus on Opportunity, Ability and Motivation)是為解決環境與個人衛生問題而設立的概念框架。使用專注,機會,能力與動力作爲決定因素的類別,SaniFOAM模型會識別使用衛生間的障礙,同時作爲工具,可用於設計、監察和評估衛生干預措施。[47][48]除了改變行爲外,以下是驅動無露天排便的主要因素:[5]

  • 政治意願
  • 比露天排便更有價值的衛生設施解決方案
  • 強大的公共部門本地服務提供系統
  • 建立正確的激勵結構

綜合倡議

編輯

減少露天排便的努力與實現千年發展目標中有關環境衛生的目標大致相同。關鍵是提高公民意識(例如透過聯合國國際馬桶日)、改變行爲運動、增加政治意願,以及對衛生設施的需求。社區領導的全面衛生(CLTS)運動通過促使社區自行採取行動,從而結束露天排便的情況。[49]

2014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開始一個針對印度露天排便情況的多媒體運動,敦促公民"take their poo to the loo"(把他們的便便帶到洗手間)。[50]

可供選擇的簡單衛生設施技術

編輯
 
圖中的孟加拉邁門辛的居民,他們正在參與一個研討會,研究更多的流動衛生設施選擇,以替代露天排便。

由於部分家庭中沒有衛生設施,公用衛生間的位置太遠,或是在夜間如果要到達公用衛生間對他們來説太危險,因從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簡單衛生設施,從而減少露天排便的盛行。

衛生袋

編輯

部分人在晚上可能已經會使用俗稱為飛行厠所英語flying toilets的膠袋來裝載糞便。瑞典公司Peepoople研發了一款塑料衛生袋,稱爲Peepoo bag,是一種自用,一次性,自動消毒,可完全自然降解的衛生袋,這種衛生袋可以防止糞便污染鄰近地區以及周遭的生態系統。[51]Peepoo bag現在通常在發展中國家的人道緩助,學校和城市貧民區使用。[52][53]

桶式馬桶和尿液分離

編輯

桶式馬桶英語Bucket toilet是一種便攜式馬桶英語portable toilet。我們有多種方式對其進行升級,其中一種方式是類似於尿液分離乾馬桶英語urine-diverting dry toilets,進行尿液分流英語urine diversion。尿液分流可以減少乾馬桶的氣味。[54]現時,海地可持續有機綜合生活英語Sustainable Organic Integrated Livelihoods正推動尿液分離乾馬桶的使用[55]

媒體

編輯

某些受影響國家,如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主流媒體開始注重露天排便的問題[56][57][58][59][60]

法律

編輯

在某些司法管轄區,公開或露天排便是刑事罪行,可處以罰款,甚至監禁。[61][62][63][64]

流行文化

編輯

大衛·塞達斯英語David Sedaris的文章《便便角落歷險記》談論與商業企業裏公開排便的人打交道。[65]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Clasen, Thomas; Boisson, Sophie; Routray, Parimita; Torondel, Belen; Bell, Melissa; Cumming, Oliver; Ensink, Jeroen; Freeman, Matthew; Jenkins, Marion. Effectiveness of a rural sanitation programme on diarrhoea, soil-transmitted helminth infection, and child malnutrition in Odisha, India: a cluster-randomised trial.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014-11, 2 (11): e645–653 [2020-12-21]. ISSN 2214-109X. PMID 25442689. doi:10.1016/S2214-109X(14)70307-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7). 
  2. ^ 2.0 2.1 2.2 WHO and UNICEF (2019) Progress on household drinking water, sanitation and hygiene 2000-2017: Special focus on inequaliti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Geneva, Switzerland
  3. ^ 3.0 3.1 3.2 3.3 WHO and UNICEF (2017) Progress on Drinking Water, Sanitation and Hygiene: 2017 Update and SDG Baselin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 WASH data repor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age.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and the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UNICEF), 2017
  4. ^ 4.0 4.1 4.2 Progress on drinking water and sanitation, 2014 Update. WHO/UNICEF Joint Monitoring Programme for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 (JMP). 2014 [2020-02-09]. ISBN 978924150724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5. ^ 5.0 5.1 5.2 Ahmad, J. How to eliminate open defecation by 2030. devex. 2014-10-30 [2016-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01).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Ahmad」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6. ^ O'Reilly, Kathleen. From toilet insecurity to toilet security: creating safe sanitation for women and girls: From toilet insecurity to toilet security. 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 Water. 2016-01, 3 (1): 19–24. doi:10.1002/wat2.1122 (英語). 
  7. ^ Nearly a Billion People Still Defecate Outdoors. Here's Why.. 2017-07-25 [2017-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5). 
  8. ^ United Nations Deputy Secretary-General's Call to Action on Sanitation (PDF). United Nations. 2013 [2014-10-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6-01). 
  9. ^ 9.0 9.1 9.2 Cavill; Chambers; Vernon. Sustainability and CLTS: Taking Stock Frontiers of CLTS: Innovations and Insights Issue 4. IDS. 2015: 18 [2020-02-09]. ISBN 978-1-78118-2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3).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Cavill」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10. ^ Guidelines for ODF Verification (PDF). Indian Ministry of Drinking Water and Sanitation. 2015 [2020-02-0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4-11). 
  11. ^ Definition of ODF – Open Defecation Free (Indian government publication). 2015-06-18 [2017-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6) (英國英語). 
  12. ^ 12.0 12.1 12.2 Routray, Parimita; Schmidt, Wolf-Peter; Boisson, Sophie; Clasen, Thomas; Jenkins, Marion W. Socio-cultural and behavioural factors constraining latrine adoption in rural coastal Odisha: an exploratory qualitative study. BMC Public Health. 2015-09-10, 15 [2020-12-21]. ISSN 1471-2458. PMC 4566293 . PMID 26357958. doi:10.1186/s12889-015-2206-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13. ^ Bardosh, Kevin. Achieving “Total Sanitation” in Rural African Geographies: Poverty, Participation and Pit Latrines in Eastern Zambia. Geoforum. 2015-11, 66: 53–63 [2020-12-21]. doi:10.1016/j.geoforum.2015.09.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2) (英語). 
  14. ^ Understanding Gendered Sanitation Vulnerabilities: A Study in Uttar Pradesh - Resources • SuSanA. www.susana.org. [2017-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4). 
  15. ^ Public Bathrooms Become Ground Zero In The Opioid Epidemic. www.wbur.org. [2018-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3) (英語). 
  16. ^ O』Connell, Kathryn. What Influences Open Defecation and Latrine Ownership in Rural Households?: Findings from a Global Review (PDF).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11-18). 
  17. ^ Nowhere to go How a lack of safe toilets threatens to increase violence against women in slums (PDF).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6-11). 
  18. ^ Kwiringira, Japheth; Atekyereza, Peter; Niwagaba, Charles; Günther, Isabel. Descending the sanitation ladder in urban Uganda: evidence from Kampala Slums. BMC Public Health. 2014-06-19, 14: 624 [2020-12-21]. ISSN 1471-2458. PMC 4071028 . PMID 24948084. doi:10.1186/1471-2458-14-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0). 
  19. ^ Document. www.amnesty.org. [2017-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4) (英語). 
  20. ^ Tsinda, Aime; Abbott, Pamela; Pedley, Steve; Charles, Katrina; Adogo, Jane; Okurut, Kenan; Chenoweth, Jonathan. Challenges to Achieving Sustainable Sanitation in Informal Settlements of Kigali, Rwand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3-12, 10 (12): 6939–6954 [2020-12-21]. ISSN 1661-7827. PMC 3881150 . PMID 24336021. doi:10.3390/ijerph1012693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0). 
  21. ^ O』Reilly, Kathleen. “Traditional” women, “modern” water: Linking gender and commodification in Rajasthan, India. Geoforum. 2006-11, 37 (6): 958–972 [2020-12-21]. doi:10.1016/j.geoforum.2006.05.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6) (英語). 
  22. ^ How a 105-year-old ended open defecation in her village. BBC News. 2016-11-01 [2020-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1) (英國英語). 
  23. ^ Revealed Preference for Open Defecation: Evidence from a new survey in rural north India (longer working paper) | r.i.c.e.. riceinstitute.org. [2017-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4) (美國英語). 
  24. ^ Chason, Rachel. Colorado Springs police seek runner who won't stop pooping in front of a family’s house. The Washington Post. 2017-09-19 [2017-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25. ^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70920/1207308/paperart_right
  26. ^ Data and estimates. JMP - WHO/UNICEF Joint Monitoring Programme (JMP) for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 WHO/UNICEF. [2015-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9). 
  27. ^ SFGATE, Mike Moffitt. San Francisco plans to power-wash the poop out of the Tenderloin. SFGATE. 2019-12-03 [2020-12-21] (美國英語). 
  28. ^ People practicing open defecation (% of population). data.worldbank.org. [2017-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2). 
  29. ^ Independent Verification of Swachh Bharat Gramin confirms 93% usage of toilets. Press Information Bureau. 2018-03-27 [2019-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7). 
  30. ^ World's Largest Sanitation Program Notches Another Win- Independent Verification Agency Confirms Over 96% Usage Of Toilets Under Swachh Bharat. Swarajya. 2019-03-05 [2019-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1). 
  31. ^ Swachh Bharat Mission - Gramin. [2018-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6). 
  32. ^ Over 83 9 million toilets constructed under Swachh Bharat Mission. UNI India. [2018-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5). 
  33. ^ Cleaning Up India With Gandhiji. Economic Times. [2018-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4). 
  34. ^ 79m Pakistanis still lack a decent toilet: report. Daily Times (Pakistan). 2017-11-23 [2019-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2). 
  35. ^ Pakistan among 10 worst countries for access to toilets. The Dawn. 2015-03-08 [2019-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4). 
  36. ^ 36.0 36.1 Call to action on sanitation (PDF). United Nations. [2014-08-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8-19). 
  37. ^ Spears, Dean; Ghosh, Arabinda; Cumming, Oliver. Open Defecation and Childhood Stunting in India: An Ecological Analysis of New Data from 112 Districts. PLoS ONE. 2013-09-16, 8 (9) [2020-12-21]. ISSN 1932-6203. PMC 3774764 . PMID 24066070. doi:10.1371/journal.pone.007378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5). 
  38. ^ Walker, Christa L. Fischer; Rudan, Igor; Liu, Li; Nair, Harish; Theodoratou, Evropi; Bhutta, Zulfiqar A.; O'Brien, Katherine L.; Campbell, Harry; Black, Robert E. Global burden of childhood pneumonia and diarrhoea. Lancet (London, England). 2013-04-20, 381 (9875): 1405–1416 [2020-12-21]. ISSN 1474-547X. PMC 7159282 . PMID 23582727. doi:10.1016/S0140-6736(13)602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39. ^ Spears, Dean; Ghosh, Arabinda; Cumming, Oliver. Open Defecation and Childhood Stunting in India: An Ecological Analysis of New Data from 112 Districts. PLoS ONE. 2013-09-16, 8 (9) [2020-12-21]. ISSN 1932-6203. PMC 3774764 . PMID 24066070. doi:10.1371/journal.pone.007378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5). 
  40. ^ Mara, Duncan. The elimination of open defecation and its adverse health effects: a moral imperative for governments and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s. Journal of Water, Sanitation and Hygiene for Development. 2017-03-01, 7 (1): 1–12 [2020-12-21]. ISSN 2043-9083. doi:10.2166/washdev.2017.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7) (英語). 
  41. ^ WHO | Diarrhoeal diseas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3 [2014-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4). 
  42. ^ Vyas. Population density and the effect of sanitation on early-life health], slide 19 (presentation at UNC conference in Oct. 2014) (PDF). Research Institute for Compassionate Economics, project (r.i.c.e.). 2014 [2020-02-0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4-02). 
  43. ^ Lennon, S. (2011). Fear and anger: Perceptions of risks related to sexual violence against women linked to water and sanitation in Delhi, Ind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Briefing Note. SHARE (Sanitation and Hygiene Applied Research for Equity) and WaterAid, UK
  44. ^ House, Sarah, Suzanne Ferron, Marni Sommer and Sue Cavill (2014) Violence, Gender & WASH: A Practitioner’s Toolkit – Making water, sanitation and hygiene safer through improved programming and servic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London, UK: WaterAid/SHARE.
  45. ^ Cavill, Sue. Violence, gender and WASH: A practitioner's toolkit: Making Water, Sanitation and hygiene safer through improved programming and services. WaterAid, SHARE Research Consortium. [2015-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4). 
  46. ^ Fear and anger: Perceptions of risks related to sexual violence against women linked to water and sanitation in Delhi, India - Resources • SuSanA. www.susana.org. [2020-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47. ^ Devine, J. Introducing Sanifoam: A Framework to Analyze Sanitation Behaviors to Design Effective Sanitation Programs. Washington, DC, USA: World Bank. 2009. 
  48. ^ Devine, Jacqueline. Beyond tippy-taps: The role of enabling products in scaling up and sustaining handwashing. Waterlines. 2010-10, 29 (4): 304–314. ISSN 0262-8104. doi:10.3362/1756-3488.2010.033 (英語). 
  49. ^ Field Notes: UNICEF Policy and Programming in Practice (PDF). UNICEF. [2015-03-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4-02). 
  50. ^ Why take poo to the loo. Poo2Loo. [2015-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05). 
  51. ^ Results of a medium-scale trial of single-use, self-sanitising toilet bags in poor urban settlements in Bangladesh - Resources • SuSanA. www.susana.org. [2020-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52. ^ Nyando peepoo trial project report - Resources • SuSanA. www.susana.org. [2020-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53. ^ Peepoo Try Pakistan - Resources • SuSanA. www.susana.org. [2020-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54. ^ Sanivation and MoSan Toilet - Resources • SuSanA. www.susana.org. [2020-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55. ^ Mobile sanitation services for dense urban slums - Resources • SuSanA. www.susana.org. [2020-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56. ^ Why India's sanitation crisis needs more than toilets. BBC News. 2014-10-06 [2020-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7) (英國英語). 
  57. ^ India has highest number of people practicing open defecation. DNA India. 2014-11-19 [2020-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英語). 
  58. ^ AP. More than 40m Pakistanis defecate openly: Unicef. DAWN.COM. 2015-03-08 [2020-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0) (英語). 
  59. ^ Lack of toilets tied to stunted growth in Pakistan: UNICEF. The Express Tribune. 2015-03-09 [2020-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6) (英語). 
  60. ^ Over 43 million people in Pakistan defecate in the open. The News International. [2015-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61. ^ Municode Library. library.municode.com. [2018-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6) (英語). 
  62. ^ Columbus Public Urination Laws and Penalties | LHA. Criminal Defense Attorneys - LHA. [2020-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9) (美國英語). 
  63. ^ ‘Mad Pooper’: Jogger Wanted for Defecating in Front Yards of Colorado Homes. wnep.com. [2020-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3) (美國英語). 
  64. ^ Dispatch, Allison Manning, The Columbus. The world is NOT your toilet, Columbus police note. The Columbus Dispatch. [2018-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6) (英語). 
  65. ^ Adventures At Poo Corner. This American Life. 2017-12-12 [2019-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8). 

外部鏈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