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斯貝格(德語:Marsberg)是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霍赫紹爾縣的一座市鎮。它位於紹爾蘭地區的東北部。馬爾斯貝格是1975年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行政區劃改革過程中上馬爾斯貝格和下馬爾斯貝格以及周邊其它一些本來自立的市鎮一起合併形成的。總面積182.22平方公里,總人口20515人,其中男性10406人,女性10109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113人/平方公里。

馬爾斯貝格
Marsberg
市鎮
馬爾斯貝格徽章
徽章
在霍赫紹爾縣的位置
在霍赫紹爾縣的位置
馬爾斯貝格在德國的位置
馬爾斯貝格
馬爾斯貝格
在德國的位置
坐標:51°27′36″N 8°51′20″E / 51.46°N 8.8556°E / 51.46; 8.8556
國家德國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
霍赫紹爾縣
面積
 • 總計182.22 平方公里(70.36 平方英里)
人口(2011年)
 • 總計20,515人
 • 密度113人/平方公里(292人/平方英里)
時區CETUTC+1
 • 夏時制CESTUTC+2
郵編34431
馬爾斯貝格
馬爾斯貝格

傳說在上馬爾斯貝格埃雷斯堡上的世界樹曾經是薩克森人最重要的聖地。卡爾大帝下令把它摧毀後在這裏建造了威斯特法倫最老的修道院,後來這座修道院被併入柯維修道院。下馬爾斯貝格發展成一個市場,在政治上它律屬上馬爾斯貝格。中世紀早期當地是一個重要的礦山地區。

地理

編輯

位置

編輯

馬爾斯貝格位於帕德博恩以南約29千米處,離黑森州的邊界只有3千米。它的市區位於迪默爾河的河谷中,格林德河在它的市中心注入迪默爾河。它的西邊是布里隆高地,北側也是高地,東側是丘陵,西南是迪默爾湖自然公園。在北部它與條頓堡林山自然公園接壤。

馬爾斯貝格的市中心海拔高度為250米,馬爾斯貝格火車站的高度為249.8米,但是整個市區的高度區別非常大,最低點是迪默爾河的東部,只有海拔206米,最高點位於迪默爾湖大壩以東的一座山上,海拔594.6米。

市區面積

編輯

馬爾斯貝格的總面積為182平方千米(2002年,18201.3公頃)。其中838.4公頃是建築物、道路和廣場、42.6公頃是工廠、9086公頃是農業面積、7135公頃是林地、166.8公頃是水面[1]

周邊市鎮

編輯

馬爾斯貝格周邊的市鎮有:

市區

編輯

馬爾斯貝格分17個市區。

地質

編輯
 
在馬爾斯貝格的銅礦礦脈
 
交替的砂岩和薄的粘土岩岩層

馬爾斯貝格位於萊茵蘭頁岩山脈、黑森低地和明斯特低地三個地質構造的交替點。因此它的地質形態非常複雜。馬爾斯貝格最古老的岩石源於泥盆紀。泥盆紀的沉積形成紅色、綠色和灰色的粘土岩頁岩層。這些粘土岩上面有一層密西西比世的黑色粘土頁岩,馬爾斯貝格的銅礦大多數位於這個岩層中。密西西比世岩層的上部以顆粒狀的石灰岩和粘土岩組成(放射蟲岩)。此後岩層的石化度逐漸降低,沉澱形成深灰色的粘土岩,在這些岩層里有許多貝殼留存下來。再向上越來越多的沙沉積下來,在密西西比世上層和賓夕法尼亞世灰色的粘土岩和淡色、細顆粒的砂岩不斷交替[2]。在馬爾斯貝格的旅遊礦山吉里安礦山里遊客可以看到一個當地岩層的剖面。

在賓夕法尼亞世晚期整個萊茵蘭頁岩山脈在華力西造山運動中被提升和摺疊。

造山運動結束後在烏拉爾世氣候乾燥,上升和摺疊的山脈開始被風化和平原化。在樂平世從北方擴展的海洋覆蓋了今天的馬爾斯貝格,海洋的石灰石沉澱下來。由於氣候乾旱這個海岸地區在樂平世多次乾枯。石膏硬石膏和其它陸地沉積顯示當時的變化。在樂平世里馬爾斯貝格至少被海水浸沒過四次。在此後的早三疊紀時期氣候又變得濕潤,砂岩和粘土岩沉積下來。今天在馬爾斯貝格以東的黑森盆地里這樣的沉積很普及[3]

白堊紀後期為止馬爾斯貝格地區是陸地。約1億年前北海擴展到萊茵蘭頁岩山脈的山腳下。在被海水淹沒的地方泥灰岩和石灰岩沉積下來。今天馬爾斯貝格北部主要是這樣的岩石。白堊紀後期中部時當地的地質活動又加強,再次使得岩石層變形。從這個時候開始萊茵蘭頁岩山脈再次上升,河谷逐漸風化切入山坡。在第三紀由於氣候溫暖潮濕風化作用非常強。尤其石灰岩被風化形成許多洞穴。石灰岩和泥灰岩失去石灰後遺留下來的岩石形成岩柱。

第四紀時期斯堪的納維亞的冰川沒有到達今天的馬爾斯貝格。冰川的前鋒位於今天的明斯特盆地。在溫暖的時期河谷變得更深,在寒冷的時期在河谷里堆積亂石。直到今天為止土壤形成、風化和沉積過程依然在不斷更改當地的地質構造。最新的沉積包括在泉水泉頭形成的石灰華和人為的銅頁岩開發時堆積的亂石堆。

歷史

編輯

早期歷史

編輯

今天的上馬爾斯貝格位於一個容易防禦的山脊高地上。只有從南邊的山脊可以輕易上到高地上。最早的人類跡象可以確定到公元前14000年。公元前4到3千年時當地有米歇爾斯貝爾格文化的陶器遺留下來。當時山上顯然已經有一座新石器時代村落。羅馬人到達前的鐵器時代也有遺蹟留下[4]

中世紀早期

編輯
 
上馬爾斯貝格教堂的鐘樓

最早提到馬爾斯貝格的文獻源於撒克遜人時代。法蘭克王家年代記中當地被稱為埃雷斯堡。它是撒克遜人最重要的丘堡,據蒂特瑪它的世界樹是撒克遜人被基督化以前最重要的聖地,但是這個記載至今為止沒有任何考古學證據。這跟世界樹也是為什麼查理曼薩克森戰爭中把馬爾斯貝格定為首要作戰目標。772年丘堡和世界樹柱被毀。撒克遜人重新佔領馬爾斯貝格,776年該丘堡再次被法蘭克人佔領。785年查理曼下令重建丘堡,但是估計規模被縮小。丘堡內的東北部建造了當地的第一座教堂,保羅教堂,和威斯特法倫的第一座修道院,上馬爾斯貝格修道院。周邊地區被這個修道院基督化。據一份離當時時間不遠的敘述教宗良三世去參加在帕德博恩召開的帝國會議時正好藉機為該教堂施行啟用儀式。有一段時間裏埃雷斯堡也被當做皇帝的行宮。785年查理曼和他的家人在這裏居住了數個月[5]

虔誠者路易把修道院及其財產交給柯維修道院。原來獨立的修道院成為一個分院。在丘堡下面逐漸形成了一個村落。後來分院的院長也成為上馬爾斯貝格的牧師。

公元915年前埃雷斯堡就已經被分給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在這段時間裏埃雷斯堡是薩克森的據點之一,他們在當地戰勝弗蘭肯的埃貝哈德。938年坦克瑪在上馬爾斯貝格教堂的聖壇上被一條從窗外投入的長矛刺殺,由此結束了他與他的半兄弟奧托一世之間的爭議。

從1036年到1039年被廢棄的克恩頓公爵阿達爾貝羅·馮·埃彭施泰因被關押在埃雷斯堡[5]

當地的礦山以及兩條在這裏交叉的商道使得馬爾斯貝格獲得其重要性。在這個交叉口形成一個新的村落,它後來成為下馬爾斯貝格。900年童子路易授予柯維修道院在下馬爾斯貝格設立市場、收稅和鑄幣的權利。一份據說是奧托一世962年簽署的文獻授予多特蒙德的商人和柯維修道院在下馬爾斯貝格購買土地的專利。不過這份文獻很可能是11世紀偽造的[6]

中世紀中期和晚期

編輯
 
上馬爾斯貝格的老市政大廈

此後馬爾斯貝格城堡被轉到當地貴族手中。1113年帕德貝格伯爵家族覆滅後柯維修道院請求阿恩斯貝格伯爵腓特烈摧毀上馬爾斯貝格城堡。1144年後柯維修道院院長又下令重建城堡。上馬爾斯貝格居民反抗,請求阿恩斯貝格伯爵幫助。1145年阿恩斯貝格軍摧毀城堡[5]。在施瓦倫貝格伯爵的幫助下柯維修道院獲勝。1150年國王再次簽署文獻證實柯維修道院的財產權。

一份12世紀前25年的柯維修道院財務賬單紀錄了當時的下馬爾斯貝格的重要性。當時那裏有兩座教堂、兩座小教堂和三座磨坊。最早的教堂後來荒廢。第二座教堂是1036年到1046年間啟用的。當時的居民數估計在750到900人之間。當地的一個貴族家族被柯維修道院設立為長官。但是下馬爾斯貝格沒有形成城市結構。除貿易外居民還製造紡織品以及開曠和從事金屬加工。1150年柯維修道院獲得德意志國王批發的允許開發附近的礦脈[7]。1180年獅子亨利失權和屬於科隆選侯國威斯特法倫公國被設立後柯維修道院被科隆的領土包圍。1196年柯維修道院也投靠科隆。

期間設立長官的權力從柯維修道院轉到帕德博恩主教手中,居民與帕德博恩主教因此產生衝突。1208年柯維修道院從帕德博恩主教教省徹底分裂出去後它要求上馬爾斯貝格分院也同樣獲得獨立權。在科隆大主教和柯維修道院院長的慫恿下許多尤其富有的下馬爾斯貝格居民在1220年左右遷到上馬爾斯貝格。在這段時間裏上馬爾斯貝格建造了一座城牆,並開始修建一座新教堂。柯維修道院授予上馬爾斯貝格自我管理權。從1222年起上擁有城市權利,從1229年起城市由一個12名成員組成的市議會和市長管理。市議會裏即有市民成員也有騎士成員。最早流傳下來的市印章源於1231年。

實際上科隆大主教作為威斯特法倫公爵完全統治上馬爾斯貝格。柯維修道院短期從科隆獲得了上馬爾斯貝格的財產權。但是1230年柯維修道院就不得不把上馬爾斯貝格的一半轉讓給科隆。鑄幣權也被平分。此後上下馬爾斯貝格被柯維修道院和科隆大主教雙重統治。科隆的影響力逐漸擴大。馬爾斯貝格逐漸成為科隆對付鄰近的瓦爾代克的據點。約1322年市內建造了一座城堡。1342年在附近坎斯泰因的城堡建成後市內城堡的重要性下降[8]。1507年除修道院分院外整個城市成為科隆的財產。在宗教上除修道院分院外它依然屬於天主教帕德伯恩總教區

下馬爾斯貝格雖然是一個自立的村落,而且有自己的城牆,而且從14世紀開始自稱城市,但是一直被上馬爾斯貝格管理。在下馬爾斯貝格不允許手工藝人定居,其居民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在下馬爾斯貝格的西北角柯維修道院建造了一座城堡[9]

現代早期

編輯
 
三十年戰爭中炮轟上馬爾斯貝格城堡,1647年馬特烏斯·梅里安製作的銅版刻
 
1670年的馬爾斯貝格

可能由於附近的瓦爾代克採納了新教,早在1540年代宗教改革就進入馬爾斯貝格。在宗教改革的影響下1539年行會發動反抗市政府。科隆大主教因此暫時禁止行會[10]。很長時間裏柯維修道院無法在馬爾斯貝格派駐牧師。大主教格布哈特·特魯赫澤斯·馮·瓦爾德堡試圖在科隆引入宗教改革, 但是失敗,他的繼承人恩斯特·馮·拜恩斐迪南·馮·拜恩則加強反宗教改革。重新天主教化的過程持續很久。1615年多數為新教徒的市議會被撤銷。1630年市內僅有少數新教家庭。許多路德派的,往往富有的居民遷走對當地的經濟產生負作用[11]

 
1710年啟用的約瑟夫小教堂

1612年到13年間馬爾斯貝格受鼠疫打擊嚴重,據報道在5個月裏有1200人喪生[12]

三十年戰爭中馬爾斯貝格是皇帝軍的一個常駐據點。從1632年開始黑森軍多次試圖攻佔馬爾斯貝格,都沒有成功。但是城牆和許多市內建築被嚴重損壞。附近的許多礦山和冶礦場所被毀。此後城市被焚毀,教堂被炸。

1646年瑞典軍炮轟和攻佔馬爾斯貝格,此後在市內搶劫10天。這次摧毀使得上馬爾斯貝格的重要性極度下降。許多居民遷到下馬爾斯貝格。因此上馬爾斯貝格老城的結構得以保存。居民數逐漸轉移到迪默爾河河谷里的下馬爾斯貝格。

1781年馬爾斯貝格共有約400座房屋,是威斯特法倫公國最大的城市之一。與它相比公國的首府阿恩斯貝格當時只有252座房屋[13]。市內的政治由一個很小的群決定。市議會不再被選舉,而是每年老市議會任命新議會[14]。但是下馬爾斯貝格的居民無法擺脫上馬爾斯貝格市議會的統治。19世紀初修道院分院被撤銷。1808年在黑森統治下下馬爾斯貝格終於從上馬爾斯貝格獨立出來。1827年作為普魯士威斯特法倫省的一部分當地的法院被從上馬爾斯貝格遷到下馬爾斯貝格[15]

獵巫

編輯
 
馬爾斯貝格博物館裏紀念獵巫受害者的紀念碑

馬爾斯貝格與威斯特法倫公國其它地區一樣有眾多獵巫事件。僅在帕德貝格村在1588年到1590年間就有9人被告,1592年到1602年間又有4人被告。1648年到1650年間在小村艾森托有兩個人被告[16]。1656年到1658年間在小村坎斯泰因有9名婦女在獵巫過程中被處死。其它11個控告的結果不明[17]。1628年到1630年間獵巫在威斯特法倫公國達到頂峰,在這幾年裏馬爾斯貝格也有被告,但是數量不明[18]。1598年到1630年間在馬爾斯貝格城內至少可以證實有6個人被告:

  • 1598年約瑟夫·艾爾布萊希特的母親[19]
  • 1629年鐵匠庫爾特·皮克哈特的女兒[20]
  • 1629年一名婦女,被拷打死亡[20]
  • 1630年萊尼肯·約翰[20]
  • 1656年一名女孩[17]
  • 年份不明,一名制帽手藝人[21]

馬爾斯貝格家鄉博物館裏有一個紀念處紀念在獵巫過程中的受害人[22]

19和20世紀

編輯

下馬爾斯貝格經濟起步比較早。除玻璃製造外礦業和銅加工是最重要的經濟部門。這個經濟結構對社會結構有很大的影響。工廠和礦山附近的村落里以農業和手工業混合為主。這裏居住的許多工人也還擁有小面積的農田。在離工廠和礦山比較遠的村莊裏則主要是純農務居民。

1882年吉爾豪森村里38%的有職業人員是礦工。所有工業職員佔44%。而主要從事農業的人只有29%。據1892年一份調查的紀錄在被調查的119人中只有30%的人擁有足夠多的土地在緊急情況下可以自立更生。大多數其他人只有一座房和一兩摩爾亨地,養羊或一頭牛。只有7個人完全獨身而且沒有任何財產。由於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危機導致當地的收入不斷下降。在附近純居住村落的帕德貝格德情況類似。

1889年魯爾區礦工大罷工在馬爾斯貝格的礦山也導致罷工。一年後當地又發生工潮,1892年在吉爾哈根及其附近地區的罷工持續了數周。尤其在世紀交替後當地的大多數礦工加入基督教礦工工會。

1906年在布里隆和梅舍德發生要求提高工資的工潮。與此同時在馬爾斯貝格的銅加工工業爆發持續數月的罷工。雖然這次罷工不是工會組織的,但是企業加強了反工會的措施[23]

馬爾斯貝格的居民以天主教為主,從德意志帝國時期到魏瑪共和國早期這裏主要由德國中央黨為主。在1920年德國國會選舉中中央黨獲得75%的選票。「馬克思主義黨派」共獲得14%的選票(德國社會民主黨7.76%,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6.17%)。市民黨派(德國國家人民黨德國人民黨德國民主黨)共獲得11.7%的選票[24]。到1928年德國國會選舉中央黨的力量有所減弱。它共獲得60.79%的選票。但是左派黨派(德國共產黨和德國社會民主黨一共7.33%)和市民黨派(11.46%)都未能從中獲利。尤其小黨派和個別利益黨派獲利(共20.42%)[25]。威瑪共和國結束時小黨派的選民顯然紛紛轉向納粹黨1933年3月德國國會選舉時納粹黨在馬爾斯貝格獲得26.31%。中央黨獲得60.72%。左派(社民黨和共產黨)僅獲得7.76%。市民黨派獲得4.9%[26]

在納粹統治時期馬爾斯貝格是T-4行動的作案地點之一。過去的聖約翰尼斯修道院裏設立了一個帝國嚴重遺傳疾病科學統計委員會的兒童專科。在這裏約50名青少年被殺害。由於居民不安1941年這個在下馬爾斯貝格的專科被關閉轉到多特蒙特的醫院去了[27]

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

從1940年開始盟軍轟炸機偶爾在下馬爾斯貝格投炸彈。這些襲擊實際上沒有任何作用。1944年10月13日12架P-38閃電式戰鬥機向鐵路設施投20枚炸彈。其中5枚炸彈沒有爆炸。這次襲擊頁沒有造成大損壞。1945年2月4日和22日又有空襲。3月14日強烈轟炸中鐵路設施、工業設施和居民住房被炸。跨越蒂默爾河的鐵路橋也被破壞嚴重。鐵路運輸由此中斷。3月19日的空襲把鐵路橋徹底摧毀。3月21日是最後一次比較強烈的空襲,盟軍共投約120枚炸彈,其中23枚沒有爆炸。火車站及其周邊地區被嚴重破壞。德意志國防軍的一座高射炮也被嚴重損壞。3名士兵死亡,7名受傷。在所有的空襲中在下馬爾斯貝格有一名14歲的少年死亡,多人受傷,大多數受傷者是外來的工人。

1945年3月28日武裝黨衛隊的一個班駐入下馬爾斯貝格來抵擋逼近的美國陸軍。地區首領下令人民衝鋒隊在所有向外的街道上設立障礙。3月29日美軍從上馬爾斯貝格通過沒有設立障礙的道路下到下馬爾斯貝格。許多建築上掛白布。許多居民藏到銅礦的礦道或者附近的樹林裏。一名黨衛隊小隊長從市政廳向美軍射擊一枚反坦克榴彈,擊中最前面的吉普車。四名美軍士兵喪生。美軍開始射擊蒂默爾河橋地區,黨衛隊的人逃出馬爾斯貝格。次日一大隊美軍坦克從馬爾斯貝格繼續向東進發。一小隊人民衝鋒隊的人投降被俘。市內的許多房屋被美軍和過去的戰俘佔據。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下馬爾斯貝格共有258名男子喪生,其中大多數是在蘇德戰爭或在被俘時死的[28]

宗教

編輯
 
上馬爾斯貝格的尼古拉教堂

8世紀後期設立的上馬爾斯貝格修道院是威斯特法倫最老的修道院之一,它對當地的基督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2世紀裏市內又增添了一座修道院。

13世紀裏貝居安修會在馬爾斯貝格設立了一個修道院。

由於馬爾斯貝格離瓦爾代克近在16世紀裏宗教改革在這裏獲得市民擁護。在反宗教改革的努力下馬爾斯貝格重新成為以天主教為主。18世紀裏馬爾斯貝格市內又設立了一個方濟嘉布遣會修道院。隨世俗化該修道院被解散。

今天天主教在馬爾斯貝格有多個牧區,它們合併成一個牧區聯盟。整個牧區聯盟由東霍赫紹爾總鐸區管轄。

過去在今天的市區裏有一個人數相當多的猶太人少數人群。1833年下馬爾斯貝格有107名猶太居民,猶太學校有13個孩子上學。1849年下馬爾斯貝格的猶太會堂被火災焚毀。1856在另一個地點重建。從19世紀中期開始在帕德貝格和下馬爾斯貝格有被政府承認德猶太宗教社群。這兩個社群也負責周邊村落里猶太人的宗教。在下馬爾斯貝格鎮的區域內就有3座猶太會堂。今天帕德貝格的猶太會堂以及5個猶太墓地遺留下來。1938年水晶之夜里下馬爾斯貝格的猶太會堂被洗劫。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它被作為電影院和迪斯科使用[29]。2009年岡特·德姆尼希設置絆腳石紀念被殺害的猶太人。

19世紀裏新教信徒數量又開始提高。從1840年代開始就有重建新教宗教組織的努力,從1860年代開始當地有一個布里隆教會的分會,從1878年開始這個分會獨立。第二場世界大戰後許多難民逃到馬爾斯貝格使得它的新教信徒數量驟增[30]。2000年代裏7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19%新教、11%其它宗教信仰或者沒有宗教信仰[31]

市內還有一座土耳其的清真寺。

合併

編輯

1975年1月1日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進行行政區劃改革,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合併形成了馬爾斯貝格,在這個過程中除過去獨立的上下馬爾斯貝格市外還有11個附近的村鎮合併到一起。從鄰近縣還有其它4個村鎮被合併組成馬爾斯貝格。

人口發展

編輯

上下馬爾斯貝格

編輯
日期 下馬爾斯貝格 上馬爾斯貝格 馬爾斯貝格
1961年6月6日 8962 1849 10,811
1970年5月27日 8968 1809 10,777
1974年6月30日 8826 1777 10,603

來源: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數據處理和統計局:1961年和1970年人口普查數據,1974年調查居民數量數據[32]

馬爾斯貝格

編輯
  • 1975年:22,590人
  • 1990年:21,124人
  • 1991年:21,421人
  • 1992年:21,681人
  • 1993年:22,082人
  • 1994年:22,824人
  • 1995年:23,058人
  • 1996年:22,982人
  • 1997年:22,946人
  • 1998年:22,757人
  • 1999年:22,619人
  • 2000年:22,475人
  • 2001年:22,382人
  • 2002年:22,368人
  • 2003年:22,130人
  • 2004年:21,935人
  • 2005年:21,875人
  • 2006年:21,689人
  • 2007年:21,790人
  • 2008年:21,244人
  • 2009年:20,993人
  • 2010年:20,800人
  • 2011年:20,232人
  • 2012年:20,110人
  • 2013年:19,908人
  • 2020年:19,488人
  • 2021年:19,377人
  • 2022年:19,736人

來源: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數據處理和統計局:1975年數據來自於1974年6月30日提供的新行政區劃數據[32];從1990年開始每年12月31日的統計數據;2011年:人口普查的數據。

預計馬爾斯貝格的人口數在今後數年內會繼續降低1%到2%。這個預測與霍赫紹爾縣的總預測一致[33]

政治

編輯

市議會

編輯

2020年9月13日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地區選舉的結果是[34]

黨派 2020年獲得選票百分比 2020年席位 2014年獲得選票百分比[35] 2014年席位 席位
2009年 2004年
基民聯 41.24 % 14 43.84 % 15 16 18
社民黨 34.86 % 12 36.19 % 13 14 13
市民組織 12.24 % 04 09.22 % 03 04 04
綠黨 09.61 % 03 06.49 % 02 03 02
左翼黨 02.06 % 01 04.25 % 01 0 0
我們為馬爾斯貝格組 0 0 0 0 0 01

市長

編輯

2020年選舉的市長是基民聯的托馬斯·施羅德,他獲得55.61%的選票[36]

徽章、印章和旗幟

編輯

1977年3月24日阿恩斯貝格行政區區長簽署文獻正式授予馬爾斯貝格擁有徽章、印章和旗幟的權利。

 
馬爾斯貝格的徽章

徽章

紅底金色的大寫字母A
意義
馬爾斯貝格是上馬爾斯貝格的合法繼承人,因此它延續使用1909年12月20日由普魯士國王授予的徽章。這個徽章原始於13世紀由上馬爾斯貝格鑄造的硬幣,在這些硬幣上刻有市的保護聖人彼得,他的旁邊刻有字母A[37]
封印
封印上有一個大寫的字母A,環繞封印周邊上方寫着STADT,下方MARSBERG。
旗幟
黃色的底色上有城市的徽章,徽章稍微靠近旗杆一邊。旗幟的底色是豎着的紅黃紅三道顏色

友好城市

編輯

自1967年起馬爾斯貝格與法國加來海峽省利萊爾是友好城市[38]。從兩個體育俱樂部之間的友好關係發展到1978年馬爾斯貝格與比利時奧登堡建立友好關係[39]

文化和名勝

編輯
 
比爾斯坦塔
 
聖約翰尼斯修道院主建築

博物館

編輯

馬爾斯貝格有一家鄉博物館,裏面展示上下馬爾斯貝格的地質、考古發現和歷史。此外博物館裏還展出當地的雕塑藝術品以及日常用品。

吉里揚礦山今天是一座遊客礦山,裏面的展覽顯示當地的地質和銅礦礦山的情景[40]

建築物

編輯

上馬爾斯貝格有一些列老建築,其中包括過去的修道院地區和聖尼古萊教堂。

上馬爾斯貝格的老市政廳最初建於13世紀,三十年戰爭後重建。建築前有一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頸手枷。部分市的城牆和一座守望塔也被保留下來[41]

自然保護區

編輯

烏多爾夫村附近的自然保護區保護了老的農業方式,為眾多動植物提供生活環境。市區內的另一個自然保護區是迪默爾湖。

廢墟

編輯

中世紀裏今天馬爾斯貝格市區內有眾多散落的村落、農莊或者農民房屋。許多這些居民點位於水源附近或者土地肥沃的地方。今天許多這些村落或者農莊已經不存在了。

體育

編輯
 
高爾夫球場

馬爾斯貝格市區內有一體操廳、兩個人工草地操場、三個土操場和12個自然草地操場。此外市內有一座室內游泳池、多座網球場、一座羽毛球和網球中心、一座騎馬場、一座射箭場、兩座微型高爾夫球場以及一座高爾夫球場。兩條遠程徒步道路的起點或終點在馬爾斯貝格。

定期活動

編輯

幾乎所有的市區都舉辦自己的射手節。各市區輪流舉辦年度的市射手節。馬爾斯貝格是霍赫紹爾縣最早舉辦年度市射手節的城市[42]。每年10月的第3個周末舉辦萬聖節市場,周日有遊行。一些市區也舉辦狂歡節遊行。

經濟和基礎設施

編輯

經濟史

編輯

中世紀和現代早期

編輯
 
基里安礦山的入口

礦山和金屬加工對馬爾斯貝格的經濟和總發展有中心作用。遺留下來的礦渣證明在8世紀在今天馬爾斯貝格的市區內就已經有銅礦和冶煉銅礦的設施[43]。當地的一座修道院在中世紀是採礦的中心。一些村落是專門為礦工設立的[44]。中世紀後期馬爾斯貝格的商人從事遠程貿易並加入漢薩同盟。馬爾斯貝格鑄造的盔甲是重要的出口品。打造的盔甲的原料來自於附近的鐵礦[45]

從約16世紀開始鐵礦開採和鐵礦加工的重要性超過了銅的生產。除鐵原材料外在16世紀馬爾斯貝格還生產炮、炮彈、爐子和壁爐。1612年在馬爾斯貝格沿迪默爾河和格林德河共有6座冶礦作坊。馬爾斯貝格的貿易關係遠到荷蘭。1618年阿姆斯特丹的商人獲得選帝侯特許在馬爾斯貝格生產鑄鐵產品,包括武器。威悉河是出口途徑。三十年戰爭期間威悉河被封鎖中斷了這個貿易關係[46]。從17世紀中開始威斯特法倫公國的採礦業開始走下坡路。馬爾斯貝格附近的礦業相對來說還算不錯的。荷蘭甚至派人刺探對馬爾斯貝格的礦山[47]。18世紀馬爾斯貝格的經濟重振。中世紀末期已經關閉的銅礦此時又開始開採。在鐵礦里也有許多礦工工作[48]。馬爾斯貝格的冶煉作坊的生產量甚至超過了其礦山的生產量,因此得從附近地區進口礦石[49]

馬爾斯貝格修道院分院種植葎草釀製啤酒。磨坊業在馬爾斯貝格也有重要性。馬爾斯貝格控制的一道磨坊谷里有多座磨坊,其中一座從12世紀開始就已經運行了[50]

19和20世紀

編輯
 
19世紀建造的西奧多冶礦場

19世紀傳統的冶礦工坊逐漸演化為現代化的冶礦工業。造紙業和玻璃製造業也在馬爾斯貝格形成。1830年在下馬爾斯貝格建造了一座現代化的造紙廠。1856年該造紙廠有170名職工,年周轉達10萬塔勒。後來該造紙廠專業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成為德國西北部最大的上等信紙生產廠[51]

馬爾斯貝格依然是有色金屬採礦的中心之一。1872年當時市內的礦山改為股份公司。該股份公司集中了當地所有的銅礦。1870年左右的蕭條過去後產量又上升。1870年的採礦量為2萬噸,1880年為4.2萬噸。1890年銅產量為735噸。由於地表的礦石被開採殆盡,礦山開始向地下發展。當時該股份公司共有200名礦工和300名冶煉工人,是馬爾斯貝格地區最大的企業[52]

由於礦山運輸的需要鐵路修到馬爾斯貝格,到1880年為止鐵路使得馬爾斯貝格的經濟發展迅速。此後由於結構和經濟發展的原因採礦量迅速下降。1897年第一座大的礦山關閉,此後其它礦山相繼關閉[53]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銅礦業的重要性不斷下降。礦山首先被關閉,在大蕭條期間冶煉廠也被關閉。納粹時期為了提高德國經濟的自主性馬爾斯貝格的銅礦又被開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礦山終於被徹底放棄。由於當地的礦石含量比較低,因此在冶煉時使用了特殊的冶煉方法,通過添加鹽在低溫下冶煉。戰後礦渣被當作運動場的鋪墊使用。一直到1991年才發現這些礦渣有很高的多氯雙苯並對二噁英含量。

今天的經濟結構

編輯
 
WEPA造紙廠
 
馬爾斯貝格火車站
 
Ritzenhoff的管理樓

礦業被關閉後今天馬爾斯貝格市區內的生產企業主要是中等企業。重要的企業部門包括玻璃製造、金屬加工、紡織品、造紙和木料加工。服務行業在市內也非常重要。馬爾斯貝格有一座心理學醫院。今天它是市區內最大的僱主。旅遊業也很重要。2002年市內繳社會保險的6523名職員里2477名在生產加工行業就職。在服務業(不包括政府機構)有2069名職員就職,商業649名,建築業626名[54]。跨地區知名的企業有造紙廠Ritzenhoff、WEPA以及韋斯特海姆啤酒廠。

交通

編輯

德國7號聯邦公路通過馬爾斯貝格。德國44號高速公路在馬爾斯貝格有兩個出入口。

馬爾斯貝格有三座火車站[55]

弗利克斯巴士城際巴士在馬爾斯貝格有一車站。

媒體

編輯

3份地區性報紙在馬爾斯貝格有專欄,一個地區性電台在當地有一個廣播站。

公共設施

編輯

馬爾斯貝格地區性法院位於市內。

教育

編輯

馬爾斯貝格有3座市辦幼兒園、5座教會辦的幼兒園和4座獨立的幼兒園。

市內有3座小學和4座中學。市內醫院有一自己的學校。

參考

編輯
  1. ^ Peter Kracht: Sauerland, Siegerland und Wittgensteiner Land. Münster, ISBN 3-402-05497-3, 14頁和146頁
  2. ^ Jochen Farrenschon, Béatrice Oesterreich, Sven Blumenstein und Michael Holzinger: Geologische Karte von Nordrhein-Westfalen, 1:25.000, Blatt 4519 Marsberg, Krefeld 2008, 23–60頁
  3. ^ Jochen Farrenschon, Béatrice Oesterreich, Sven Blumenstein und Michael Holzinger: Geologische Karte von Nordrhein-Westfalen, 1:25.000, Blatt 4519 Marsberg, Krefeld 2008,62–98頁
  4. ^ Hermann Runte: Zur Geschichte Marsbergs In: Sauerland 2/2010 60頁
  5. ^ 5.0 5.1 5.2 Handbuch der historischen Stätten Deutschlands. Nordrhein-Westfalen. 斯圖加特,1970年,495頁
  6. ^ Hermann Runte: Zur Geschichte Marsbergs In: Sauerland 2/2010, 60頁 Handbuch der historischen Stätten Deutschlands. Nordrhein-Westfalen. 斯圖加特,1970年,496頁
  7. ^ Cornelia Kneppe: Burgen und Städte als Kristallisationspunkte von Herrschaft zwischen 1100 und 1300。收納於:Harm Klueting(編輯):Das Herzogtum Westfalen. Bd. 1: Das kölnische Herzogtum Westfalen von den Anfängen der Kölner Herrschaft im südlichen Westfalen bis zur Säkularisation 1803。明斯特,2009年, ISBN 978-3-402-12827-5, 225頁. Handbuch der historischen Stätten Deutschlands. Nordrhein-Westfalen. 斯圖加特, 1970年 495頁
  8. ^ Cornelia Kneppe: Burgen und Städte als Kristallisationspunkte von Herrschaft zwischen 1100 und 1300。收納在:Harm Klueting(編輯):Das Herzogtum Westfalen。第1卷:Das kölnische Herzogtum Westfalen von den Anfängen der Kölner Herrschaft im südlichen Westfalen bis zur Säkularisation 1803。明斯特2009年, ISBN 978-3-402-12827-5,224頁
  9. ^ Handbuch der historischen Stätten Deutschlands. Nordrhein-Westfalen. 斯圖加特1970,497頁
  10. ^ Jens Foken: Erstarrtes Mittelalter. Die Städte und Freiheiten des Herzogtums Westfalen in der Frühen Neuzeit。收納於:Harm Klueting(編輯):Das Herzogtum Westfalen。第1卷:Das Herzogtum Westfalen: Das kurkölnische Westfalen von den Anfängen kölnischer Herrschaft im südlichen Westfalen bis zu Säkularisation 1803。明斯特2009年,ISBN 978-3-402-12827-5,399頁
  11. ^ Hermann Runte: Zur Geschichte Marsbergs,刊登在:Sauerland 2/2010 62頁
  12. ^ Jens Foken: Erstarrtes Mittelalter. Die Städte und Freiheiten des Herzogtums Westfalen in der Frühen Neuzeit收納於:Harm Klueting(編輯):Das Herzogtum Westfalen。第1卷:Das Herzogtum Westfalen: Das kurkölnische Westfalen von den Anfängen kölnischer Herrschaft im südlichen Westfalen bis zu Säkularisation 1803。明斯特2009年,ISBN 978-3-402-12827-5,415頁
  13. ^ Jens Foken: Erstarrtes Mittelalter. Die Städte und Freiheiten des Herzogtums Westfalen in der Frühen Neuzeit。收納在:Harm Klueting(編輯):Das Herzogtum Westfalen。第1卷:Das Herzogtum Westfalen: Das kurkölnische Westfalen von den Anfängen kölnischer Herrschaft im südlichen Westfalen bis zu Säkularisation 1803。明斯特2009年,ISBN 978-3-402-12827-5,391頁
  14. ^ Jens Foken: Erstarrtes Mittelalter. Die Städte und Freiheiten des Herzogtums Westfalen in der Frühen Neuzeit。收納在:Harm Klueting(編輯):Das Herzogtum Westfalen。第1卷:Das Herzogtum Westfalen: Das kurkölnische Westfalen von den Anfängen kölnischer Herrschaft im südlichen Westfalen bis zu Säkularisation 1803。明斯特2009年,ISBN 978-3-402-12827-5,396頁
  15. ^ Hermann Runte: Zur Geschichte Marsbergs。刊登在:Sauerland 2/2010,63頁。並參照:Siegfried Stolz: Der Dreißigjährige Krieg in Marsberg收集在Dreißigjährige Krieg im Herzogtum Westfalen'Balve 1998年,117–156頁
  16. ^ Rainer Decker: Die Hexenverfolgungen im Hochstift Paderborn. In: Westfälische Zeitschrift, Zeitschrift für vaterländische Geschichte und Altertumskunde, 128卷,明斯特1978年,315–356頁
  17. ^ 17.0 17.1 Alexander von Elverfeldt: Vom schändlichen Laster der Zauberey. Hexenprozesse im Patrimonialgericht der Herrschaft Canstein in der zweiten Hälfte des 17. Jahrhunderts. Canstein 2006.
  18. ^ Tanja Gawlich: Der Hexenkommissar Heinrich von Schultheiß und die Hexenverfolgungen im Herzogtum Westfalen。收納在:Harm Klueting(編輯):Das Herzogtum Westfalen. Bd. 1: Das Herzogtum Westfalen: Das kurkölnische Westfalen von den Anfängen kölnischer Herrschaft im südlichen Westfalen bis zu Säkularisation 1803。明斯特2009年,ISBN 978-3-402-12827-5,308頁
  19. ^ Heinrich Klüppel, Hubert Schmidt(編輯):Beiträge zur Geschichte Marsbergs von Pater Rupert Stadelmaier. 下馬爾斯貝格1972年
  20. ^ 20.0 20.1 20.2 Ludwig Hagemann: Aus der Geschichte der katholischen Pfarrgemeinden Marsbergs.第2版。1937年270頁
  21. ^ Zacharias Wahl:刊登在Index rerum memorabilium,1961年10月15日
  22. ^ 上马尔斯贝格历史俱乐部. [2023-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2). 
  23. ^ Jens Hahnwald: Schwarze Brüder in rotem Unterzeug … Arbeiter und Arbeiterbewegung in den Kreisen Arnsberg, Brilon und Meschede收納在:Karl Peter Ellerbrock, Tanja Bessler-Worbs(編輯):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 im südöstlichen Westfalen. Gesellschaft für Westfälische Wirtschaftsgeschichte,多特蒙特2001年,236、242、246和253頁
  24. ^ Statistik des Deutschen Reiches 291,1卷 : Wahlen zum Reichstag am 6. Juni 1920. 柏林,1920年。47頁
  25. ^ Statistik des Deutschen Reiches 372卷 : Die Wahlen zum Reichstag am 20. Mai 1928。柏林1931年
  26. ^ Statistik des Deutschen Reiches,434卷:Die Wahlen zum Reichstag am 31. Juli und 6. November 1932 und am 5. März 1933。柏林1935年
  27. ^ Bernd Walter: Die NS-„Kinder-Euthanasie「-Aktion in der Provinz Westfalen。刊登在:Praxis der Kinderpsychologie und Kinderpsychiatrie, 3/01, 222和215頁
  28. ^ Hugo Cramer: Der Landkreis Brilon im zweiten Weltkriege 1939–1945. 1955, Ehrentafel Abschnitt Gemeinde Niedermarsberg, 225–230頁
  29. ^ Peter Hees: Die ehemalige neue Synagoge der Judenschaft. Niedermarsberg, Weist 18。收集在:Jüdisches Leben im Sauerland. Fredeburg, 1994 464頁,以及Johannes Bödger: Die Elementarschulen der Israeliten in Niedermarsberg,收集在同一書中,129頁
  30. ^ Gemeindekonzeption evangelische Kirche
  31. ^ Peter Kracht,Sauerland, Siegerland und Wittgensteiner Land,明斯特2005年,ISBN:3-402-05497-3,146頁
  32. ^ 32.0 32.1 Martin Bünermann,《Die Gemeinden und Kreise nach der kommunalen Gebietsreform in Nordrhein-Westfalen》,1975年,Deutscher Gemeindeverlag,科隆,ISBN 3-555-30092-X,129頁}}
  33.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402190850/http://www.mailing-action.de/mediapool/67/672792/data/Demographie.Gutachten.Zusammenfassung.999.pdf
  34. ^ [1]
  35.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722024912/http://wahlen.citkomm.de/EUKW2014/05958024/index.htm
  36. ^ http://wahlen.citkomm.de/KW2020/05958024/html5/Buergermeisterwahl_NRW_133_Gemeinde_Stadt_Marsberg.html
  37. ^ Eduard Belke, Alfred Bruns, Helmut Müller: Kommunale Wappen des Herzogtums Westfalen。阿恩斯貝格1986年,ISBN 3-87793-017-4,56頁
  38. ^ Partnerschaft mit Lilliers
  39. ^ Partnerschaft mit Oudenburg
  40. ^ Kilianstollen
  41. ^ Übersicht über Denkmäler in Obermarsberg (PDF; 760 kB), Historisches Obermarsberg
  42. ^ https://www.stmagnus-niedermarsberg.de/veranstaltungen/stadtschuetzenfest/
  43. ^ Wilfried Reininghaus: Salinen, Berg- und Hüttenwerke, Gewerbe und Handel im Herzogtum Westfalen。收藏在:Harm Klueting(編輯):Das Herzogtum Westfalen第1卷:Das Herzogtum Westfalen: Das kurkölnische Westfalen von den Anfängen kölnischer Herrschaft im südlichen Westfalen bis zu Säkularisation 1803。明斯特2009年, ISBN 978-3-402-12827-5, 721頁
  44. ^ Wilfried Reininghaus: Salinen, Berg- und Hüttenwerke, Gewerbe und Handel im Herzogtum Westfalen。收藏在:Harm Klueting(編輯):Das Herzogtum Westfalen。第1卷:Das Herzogtum Westfalen: Das kurkölnische Westfalen von den Anfängen kölnischer Herrschaft im südlichen Westfalen bis zu Säkularisation 1803。明斯特2009年, ISBN 978-3-402-12827-5, 722頁
  45. ^ Hermann Runte: Zur Geschichte Marsbergs登錄在:Sauerland 2/2010,61頁
  46. ^ Jens Foken: Erstarrtes Mittelalter. Die Städte und Freiheiten des Herzogtums Westfalen in der Frühen Neuzeit。收藏在:Harm Klueting(編輯):Das Herzogtum Westfalen第1卷:Das Herzogtum Westfalen: Das kurkölnische Westfalen von den Anfängen kölnischer Herrschaft im südlichen Westfalen bis zu Säkularisation 1803'。明斯特2009年, ISBN 978-3-402-12827-5, 373頁,Wilfried Reininghaus: Salinen, Berg- und Hüttenwerke, Gewerbe und Handel im Herzogtum Westfalen。收藏在:Harm Klueting(編輯):Das Herzogtum Westfalen。第1卷:Das Herzogtum Westfalen: Das kurkölnische Westfalen von den Anfängen kölnischer Herrschaft im südlichen Westfalen bis zu Säkularisation 1803。明斯特2009年, ISBN 978-3-402-12827-5, 728頁, Stefan Gorißen: Ein vergessenes Revier. Eisenerzbergbau und Eisenhüttenwesen im Herzogtum Westfalen im 18. Jahrhundert。收藏在:Karl Peter Ellerbrock, Tanja Bessler-Worbs(編輯):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 im südöstlichen Westfalen. Gesellschaft für Westfälische Wirtschaftsgeschichte,多特蒙特2001年, ISBN 3-925227-42-3, 31頁
  47. ^ Wilfried Reininghaus: Salinen, Berg- und Hüttenwerke, Gewerbe und Handel im Herzogtum Westfalen。收藏在:Harm Klueting(編輯):Das Herzogtum Westfalen。第1卷:Das Herzogtum Westfalen: Das kurkölnische Westfalen von den Anfängen kölnischer Herrschaft im südlichen Westfalen bis zu Säkularisation 1803。明斯特2009年, ISBN 978-3-402-12827-5, 726頁
  48. ^ Wilfried Reininghaus: Salinen, Berg- und Hüttenwerke, Gewerbe und Handel im Herzogtum Westfalen。收藏在:Harm Klueting(編輯):Das Herzogtum Westfalen。第1卷:Das Herzogtum Westfalen: Das kurkölnische Westfalen von den Anfängen kölnischer Herrschaft im südlichen Westfalen bis zu Säkularisation 1803。明斯特2009年, ISBN 978-3-402-12827-5, 724頁
  49. ^ Stefan Gorißen: Ein vergessenes Revier. Eisenerzbergbau und Eisenhüttenwesen im Herzogtum Westfalen im 18. Jahrhundert。收藏在:Peter Ellerbrock, Tanja Bessler-Worbs(編輯):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 im südöstlichen Westfalen. Gesellschaft für Westfälische Wirtschaftsgeschichte, 多特蒙特2001年, ISBN 3-925227-42-3, 42頁
  50. ^ Wilfried Reininghaus: Salinen, Berg- und Hüttenwerke, Gewerbe und Handel im Herzogtum Westfalen。收藏在:Harm Klueting(編輯):Das Herzogtum Westfalen。第1卷:Das Herzogtum Westfalen: Das kurkölnische Westfalen von den Anfängen kölnischer Herrschaft im südlichen Westfalen bis zu Säkularisation 1803。明斯特2009年, ISBN 978-3-402-12827-5, 737和739頁
  51. ^ Wilfried Reininghaus, Georg Korte: Gewerbe und Handel in den Kreisen Arnsberg, Meschede, Brilon, Soest und Lippstadt (1800–1914)。收藏在:Karl Peter Ellerbrock, Tanja Bessler-Worbs(編輯):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 im südöstlichen Westfalen. Gesellschaft für Westfälische Wirtschaftsgeschichte, 多特蒙特2001年, ISBN 3-925227-42-3, 147和165頁
  52. ^ Wilfried Reininghaus, Georg Korte: Gewerbe und Handel in den Kreisen Arnsberg, Meschede, Brilon, Soest und Lippstadt (1800–1914)。收藏在:Karl Peter Ellerbrock, Tanja Bessler-Worbs(編輯):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 im südöstlichen Westfalen. Gesellschaft für Westfälische Wirtschaftsgeschichte, 多特蒙特2001年, ISBN 3-925227-42-3, 156頁
  53. ^ Jens Hahnwald: Schwarze Brüder in rotem Unterzeug … Arbeiter und Arbeiterbewegung in den Kreisen Arnsberg, Brilon und Meschede.。收藏在:Karl Peter Ellerbrock, Tanja Bessler-Worbs(編輯):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 im südöstlichen Westfalen. Gesellschaft für Westfälische Wirtschaftsgeschichte, 多特蒙特2001年, ISBN 3-925227-42-3, 231頁
  54. ^ Peter Kracht: Sauerland, Siegerland und Wittgensteiner Land. 明斯特, ISBN 3-402-05497-3, 148頁
  55. ^ Marsberg bahnhof.de

書籍

編輯
  • Gerhard Brökel: Erlinghausen. Eine Dorfgeschichte. Hrsg. von der Kath. Kirchengemeinde St. Vitus Erlinghausen, Benedict-Press, Münsterschwarzach 1984.
  • Hugo Cramer: Der Landkreis Brilon im Zweiten Weltkriege 1939–1945 – Erlebnisberichte vieler Mitarbeiter aus dem ganzen Kreisgebiet. Josefs-Druckerei, Bigge 1955.
  • Georg Dehio, unter wissenschaftlicher Leitung von Ursula Quednau: Handbuch der deutschen Kunstdenkmäler. Nordrhein-Westfalen II Westfalen. Deutscher Kunstverlag, Berlin/München 2011, ISBN 978-3-422-03114-2.
  • Harm Klueting(編輯): Das Herzogtum Westfalen. Bd.1: Das kölnische Herzogtum Westfalen von den Anfängen der Kölner Herrschaft im südlichen Westfalen bis zur Säkularisation 1803. Münster 2009, ISBN 978-3-402-12827-5.
  • Marsberger Heimatbund (Hrsg.): Marsberg, Horhusen. Stadtgeschichte aus 11 Jahrhunderten. Marsberg, 2000.
  • Hermann Runte: Zur Geschichte Marsbergs In: Sauerland 2/2010, S. 60–68, onli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Hans-Georg Stephan: Marsberg-Horhusen. Eine bedeutende frühe Bergbauregion am Ostrand des Rheinischen Schiefergebirges: Modell und Sonderfall. in: Yves Hoffmann, Uwe Richter (Hg.): Die Frühgeschichte Freibergs im überregionalen Vergleich. Städtische Frühgeschichte – Bergbau – früher Hausbau. Mitteldeutscher Verlag, Halle/Saale 2013, S. 243–294, ISBN 978-3-95462-132-3.
  • Heinz Stoob: Die Stadt Marsberg bis zum Spätmittelalter. In: Köln, Westfalen 1180 – 1980. Landesgeschichte zwischen Rhein und Weser. Band 1. Münster, 1981 S. 233–236.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