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蘭州
馬利蘭州(英語:State of Maryland),簡稱馬州,是美國的一州,屬於美國中大西洋地區,其西邊與南邊與西維珍尼亞州、維珍尼亞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接壤,北方是賓夕凡尼亞州,東鄰為特拉華州。馬利蘭州是第七個通過美國憲法的州,有三個常見的暱稱:老戰線州(The Old Line State)、自由之州(The Free State)、切薩皮克灣州(The Chesapeake Bay State)。本州郵政縮寫為MD。
馬利蘭州 | |
---|---|
美國聯邦州 | |
State of Maryland | |
綽號:戰線之州、自由之州 | |
地圖中高亮部分為馬利蘭州 | |
坐標:37°53'N-39°43'N, 75°4'W-79°33'W | |
國家 | 美國 |
建州前 | 馬利蘭省 |
加入聯邦 | 1788年4月28日 (第7個加入聯邦) |
首府 | 安納波利斯 |
最大城市 | 巴爾的摩 |
政府 | |
• 州長 • 副州長 | 韋斯·摩爾(D) 阿魯娜·米勒(D) |
立法機構 | 馬利蘭州議會 |
• 上議院 | 馬利蘭州參議院 |
• 下議院 | 馬利蘭州眾議院 |
聯邦參議員 | 克里斯·范荷倫(D) 班·卡定(D) |
面積 | |
• 總計 | 32,133 平方公里(12,407 平方英里) |
面積排名 | 全美第42名 |
尺寸 | |
• 長度 | 400 千米(200 英里) |
• 寬度 | 163 千米(101 英里) |
海拔 | 110 公尺(360 英尺) |
最高海拔 (Hoye-Crest[1][2]) | 1,024 公尺(3,360 英尺) |
最低海拔 | 0 公尺(0 英尺) |
人口 | |
• 排名 | 全美第19名 |
• 收入排名 | 全美第名 |
語言 | |
• 官方語言 | 英語 |
郵政代碼 | MD |
ISO 3166碼 | US-MD |
時區 | UTC-05:00(東部時區) |
• 夏時制 | UTC-04:00(EDT) |
網站 | www |
馬利蘭州也被認為是美國宗教自由的誕生地。[3][4][5]這可追溯自英國殖民時代早期由第一代巴爾的摩男爵佐治·卡爾弗特將本州建立為天主教徒的避難處。[4][5]
馬利蘭州是美國土地面積最小以及人口密度最高的州之一。本州最大的城市為巴爾的摩,首府為安納波利斯。雖然官方宣稱馬利蘭州得名自亨利埃塔·瑪麗亞[6],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本州名稱是由第一代巴爾的摩男爵1632年去世前依照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所命名。[7]不過實情可能難以得知。[8]
歷史
編輯早期歷史
編輯馬利蘭地區在冰川時期結束就開始有人類活動。早期人類以捕獵和打撈牡蠣為生。在馬利蘭地區的印地安人以說阿爾岡昆語族的部落為主。
殖民地時期
編輯在1629年,巴爾的摩男爵一世佐治·卡爾弗特向英皇查理一世申請了一片叫做馬利蘭省的屬地。佐治·卡爾弗特死於1632年4月。馬利蘭殖民地於1632年6月頒給了佐治·卡爾弗特的兒子第二代巴爾的摩男爵薛韶·卡爾弗特。馬利蘭的名字來源於查理一世的皇后亨利埃塔·瑪麗亞。
巴爾的摩男爵創建馬利蘭殖民地的目的有兩個。第一是為當時在英國受到鎮壓的天主教徒提供一個庇護所。第二是獲取利潤。巴爾的摩男爵的家庭信仰天主教,這在當時的英國是為社會所不容的。巴爾的摩男爵一世因此還被撤消了英國國務卿的職位。但是沒有新教徒殖民地是無法發展起來的。最後巴爾的摩男爵二世任命他的弟弟倫納德·卡爾弗特為新殖民地的總督,利用卡爾弗特家族對天主教徒的影響來防止新殖民地上由於宗教產生衝突。
1633年11月22日,倫納德·卡爾弗特帶領兩艘船方舟號和鴿子號離開英國。1634年3月25日兩艘船平安靠岸,建立了聖瑪利鎮。
1644年,馬利蘭發生新教徒暴動,倫納德·卡爾弗特被迫逃亡維吉尼亞。
1646年,倫納德·卡爾弗特帶領軍隊返回馬利蘭,建立了專有統治。
1649年,馬利蘭通過了《馬利蘭寬容法》。第一次在美國頒佈了關於宗教寬容的成文法案。但是寬容是在信仰基督的基礎上的。
17世紀中期,維吉尼亞強制推行英國國教,大量清教徒逃亡馬利蘭,被安置在普洛維登斯(現安那波利斯)。1650年,清教徒起義,推翻了卡爾弗特家族的統治,宣佈英國國教和天主教非法,燒毀了馬利蘭南部的所有天主教教堂。
1658年,卡爾弗特家族重新控制馬利蘭,重新推行宗教寬容政策。
1750年,馬利蘭和賓夕凡尼亞以及特拉華州之間的界限劃定,結束了卡爾弗特家族和佩恩家族長達百年的訴訟。
獨立戰爭時期
編輯在第一次大陸會議中,馬利蘭反對從英國脫離。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在馬利蘭境內沒有發生大規模戰鬥。
馬利蘭的部隊在獨立戰爭期間戰鬥勇敢,為馬利蘭獲得了「老戰線州」的綽號。
安那波利斯在1783年11月到1784年6月為美國臨時首都。
1783年12月23日,佐治·華盛頓在安那波利斯辭去大陸軍總司令。
1784年1月14日,美國國會在安那波利斯簽署巴黎協定,結束獨立戰爭。
美國早期
編輯1786年9月11日到14日,安那波利斯會議召開討論美國憲法,決定召開憲法大會。
美國首都
編輯美國政府建立之後需要確定首都的位置。美國南方州希望首都定在南方,而北方州希望首都在北方。最終雙方妥協在美國中部選址。最後哥倫比亞特區的位置是華盛頓決定的。馬利蘭提供61平方英里土地,維吉尼亞提供39平方英里土地。(維吉尼亞部分於1846年當地居民多次請願後歸還。)
1812年戰爭
編輯1812年戰爭中在馬利蘭發生了兩次大戰役。
第一次是發生在1814年8月24日的Bladensburg戰役。Bladensburg戰役中,美國方面有6500名民兵和420名正規軍士兵參加戰鬥,英軍方面有4500名正規軍參加戰鬥。儘管美軍在人數上佔優勢但是戰鬥剛一開始美國民兵就開始潰退。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小部分正規軍士兵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是寡不敵眾,很快也開始撤退。最終這場戰鬥以美軍的全面潰退結束,但是美軍只有10人死亡。
Bladensburg戰役後英軍進入哥倫比亞特區,燒毀了美國國會和政府的主要建築。
英軍在火燒華盛頓後攻擊了馬利蘭最大的城市巴爾的摩。英軍兵分兩路,陸軍從巴爾的摩東南的北角登陸,海軍則試圖進入巴爾的摩港。英國陸軍遭到早有準備的美軍的頑強抵抗,指揮官被擊斃。為避免損失,英國海軍利用其火炮射程比守衛巴爾的摩的McHenry堡壘的美軍火炮射程遠的優勢,在美國火炮射程之外轟擊McHenry堡壘,希望在摧毀美軍的防守之後再進攻巴爾的摩。英國海軍在通宵炮擊守衛巴爾的摩港的McHenry堡壘後發現守軍沒有被擊潰。為了避免軍艦同美軍正面衝突遭到損失,英國海軍決定撤退。巴爾的摩戰役結束。英國海軍對McHenry堡壘的炮擊直接導致了美國國歌的誕生。
美國內戰
編輯馬利蘭州為蓄奴州,在美國內戰中傾向美國南方。但是由於哥倫比亞特區在馬利蘭,美國政府採取了強力鎮壓手段防止馬利蘭從美國脫離。
1861年,一隊美國士兵在巴爾的摩轉火車的時候遭到親南方的巴爾的摩市民圍攻,士兵向市民開槍,導致巴爾的摩暴亂。巴爾的摩暴亂的直接結果是林肯政府對親南方的州鐵碗鎮壓。巴爾的摩被宣佈進入軍管狀態,巴爾的摩市長和警察局長被捕,馬利蘭州議會多名議員被捕。在整個美國內戰期間馬利蘭州被置於美國聯邦政府的直接管理。特拉華州則被置為北方軍事佔領狀態。阿肯色州和田納西州在了解到林肯政府對親南方的地區的鎮壓後宣佈脫離美國北方加入南方邦聯。
1862年9月,羅伯特·李發動了馬利蘭戰役。40,000人的北維吉尼亞軍渡過波托馬克河。佐治·B·麥克萊倫則指揮87,000人的波托馬克軍迎戰。9月17日,雙方在安蒂特姆展開激戰。當天北方戰死12,410人,南方戰死10,700人,是美國內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天。由於佐治·B·麥克萊倫指揮不力,沒有能夠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李逃回了維吉尼亞。但是南方軍損失慘重,在外交方面,南方失去了英國的支持。這場戰役稱為安蒂特姆戰役,一般認為是美國南北戰爭的轉折點。安蒂特姆戰役後,林肯宣佈了解放黑奴宣言。
1864年,Jubal A. Early率領南方軍隊短時間佔領了蒙哥馬利縣境內的多處地方並進攻到哥倫比亞特區。7月11日,南方軍隊經羅克維爾和Wheaton順Rockville Pike (MD-355),New Cut Road(現Viers Mill Road MD-586)進攻到哥倫比亞特區境內距離白宮只有5英里的史蒂文斯堡。7月12日,林肯親自到史蒂文斯堡視察戰況,成為美國唯一一個在就任期間上戰場的總統。林肯旁邊的一個軍官在城堡的矮牆後面觀察敵情的時候中彈身亡。Jubal A. Early的部隊的第二指揮官是林肯的前任副總統John Cabell Breckenridge。7月13日,Jubal A. Early在發現北方軍隊得到大量增援之後經蒙哥馬利縣撤出。
戰後恢復
編輯1864年新的國家憲法廢除了奴隸制,並且通過了賦予自由合法者投票權的憲法修正案,1867年國家將選舉權擴大到非白人男子。
政治
編輯馬利蘭州傳統上傾向於民主黨。最近三十年共和黨也開始逐步在馬利蘭州產生影響。目前馬利蘭州南部、首都哥倫比亞特區周圍的人口聚居地區以及東南部傾向於民主黨,北部和西部地區傾向於共和黨。
歷史上馬利蘭州被歸於南方州分,過去長期由民主黨執政,但共和黨亦曾在部分時期執政。
地理
編輯馬利蘭的地形複雜,素有美洲縮影之稱。
馬利蘭北鄰賓夕凡尼亞州,西接西維吉尼亞州和東部的特拉華州和大西洋,並於波托馬克河越過南部,連接西維珍尼亞州和維珍尼亞州。
經濟
編輯馬利蘭州在2007年家庭平均收入為68,080美元,超過新澤西州和康涅狄格州,為美國第一位。州總產值在2006年為2570億美元。 馬利蘭州2018年中等家庭收入:$ 75800;人口:6006401,馬利蘭州是美國人口第19大的州,但該州仍是美國收入最高的州,平均收入為75,847美元。在馬利蘭州,超過38%的成年居民擁有大學學位,10%的馬利蘭工人在公共行政部門工作,這是該國政府收入最高的工作之一。
運輸業
編輯馬利蘭州的經濟主要為第三產業。以巴爾的摩港為中心的運輸業,是馬利蘭州最重要的經濟組成部分。巴爾的摩是美國按照噸位排列的第5大港口,其主要貨物為原材料和大宗貨物,例如鐵礦、石油、糖和化肥。通常這些貨物運輸到附近的工廠,但是也有一些貨物會運輸到中西部。巴爾的摩港還進口若干種進口汽車。
聯邦政府部門、國防和航空航天工業
編輯馬利蘭州的第二大產業,為以哥倫比亞特區為中心的聯邦政府相關部門。例如國防和航空航天工業,和位於馬利蘭州的聯邦政府部門。
- 聯邦機構
位於馬利蘭州的軍用設施包括
- 鴨巴甸試驗場
- 安德魯斯聯合基地(空軍一號的母基地)
- 陸軍研究實驗室
- 國家海軍醫療中心
- Meade堡(美國國家安全局所在地)
- 迪特里克堡(美國陸軍醫療研究和材料中心)
- Indian Head海軍地面武器中心
- 帕圖森河海軍航空站(海軍試飛員學校所在地)
- 軍用包裝技術學校
- 美國海軍學院
- Webster Field
- Bainbridge海軍訓練中心(已關閉)
食品產業
編輯馬利蘭州的食品產業也很發達。以切薩皮克灣為中心,輔以大西洋沿岸地區的水產捕撈業,是馬利蘭食品產業的重要部分。主要的捕撈品種包括藍蟹、牡蠣、帶狼鱸、鯡魚。切薩皮克灣也是水鳥聚集的地區,獵鳥在旅遊和運動方面有很大作用。
農業
編輯馬利蘭州有大片肥沃的土地。由於馬利蘭州的高度城市化,馬利蘭的農業以向城市人口提供肉蛋奶的養殖業和蔬菜種植業為主。馬利蘭南部地區氣候溫暖,可以種植煙葉。
食品加工業
編輯食品加工業是馬利蘭的另一個重要產業。
交通
編輯馬利蘭州運輸部通過各級行政組織負責州內絕大多數交通運輸事務。
重要機場
編輯- 巴爾的摩─華盛頓瑟古德·馬歇爾國際機場(BWI),西南航空重點城市
重要高速公路
編輯重要公路
編輯重要鐵路系統
編輯- 美國國鐵(Amtrak)
- 馬利蘭區域通勤鐵路(MARC)
-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都會捷運系統(Metrorail, Washington D.C.)
人口
編輯2000年馬利蘭州人口為5,296,486人。2003年人口普查,馬利蘭州有5,508,909人。美國2012年人口估算顯示,馬利蘭州人口為588.5萬人。大部份居民住在中部,也就是巴爾的摩到華盛頓的都會區當中。馬利蘭州的東海岸居住人口較少,大多是農民居住,與南馬利蘭州的狀況相同。至於西馬利蘭州的三個縣,阿利根尼縣,加勒特縣和華盛頓縣,都是山區地形,人口稀少,直到靠近西維珍尼亞州邊界才有較大城鎮。馬利蘭州種族的組成大略如下:
根據人口普查,在馬利蘭州的居民祖先中,非裔美國人(27.9%)最多,其次是德國人(15.7%)、愛爾蘭人(11.7%)、英國人(9%)和本土化血統者(5.8%)。
宗教
編輯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最新2014年數據,馬利蘭州的主要宗教為基督新教(佔人口51%)[a]、天主教(15%)和猶太教(1%)。[11][12][13]。
在殖民地時期,無數天主教徒為逃離英國國教嚴厲政策壓制,來到馬利蘭州這「宗教寬容」的地區定居。這個避風港,今天仍然保留着濃厚的天主教特色。1789年,最大城市巴爾的摩更出了美國第一位天主教總主教,1859年8月15日,羅馬教廷向巴爾的摩總主教授予全國名譽首席主教銜。[14]伊密斯伯格市是美國第一位受封為天主教聖徒伊莎貝拉修女(St. Elizabeth Ann Seton)的家和墓園所在地。
行政區劃和重要城鎮
編輯馬利蘭州包括23個縣(縣)和一個獨立市。
- 阿勒格尼縣:建立於1789年,來自華盛頓縣的一部分。
- 縣政府所在地:坎伯蘭(Cumberland)。
- 名稱來自印地安語,意為「美麗的河流」。
- 安妮阿倫德爾縣:建立於1650年,來自未開發土地。
- 縣政府所在地:安納波利斯。
- 名稱來自巴爾的摩男爵二世的妻子的處女名。
- 巴爾的摩縣:建立於1659年,來自未開發土地。
- 縣政府所在地:陶森。
- 名稱來自巴爾的摩男爵的封號。
- 卡爾弗特縣:建立於1654年,來自未開發土地。
- 縣政府所在地:弗雷德里克王子城(Prince Frederick)。
- 名稱來自巴爾的摩男爵家族的姓,Calvert。
- 加羅林縣:建立於1773年,來自多切斯特縣和安妮女皇縣的一部分。
- 縣政府所在地:登頓(Denton)。
- 名稱來自巴爾的摩男爵五世的女兒的名字。
- 卡羅爾縣:建立於1837年,來自巴爾的摩縣和Frederick縣的一部分。
- 縣政府所在地:Westminster。
- 名稱來自馬利蘭州簽署獨立宣言的代表Charles Carroll。
- 薛韶縣:建立於1672年,來自巴爾的摩縣和Kent縣的一部分。
- 縣政府所在地:埃爾克頓(Elkton)。
- 名稱來自第二代巴爾的摩男爵薛韶·卡爾弗特的名字。
- 查理斯縣:建立於1658年,來自未開發土地。
- 縣政府所在地:拉普拉特(La Plat)。
- 名稱來自巴爾的摩男爵三世的名字,Charles Calvert。
- 多切斯特縣:建立於1668年,來自未開發土地。
- 縣政府所在地:Cambridge。
- 名稱來自Calvert家族的朋友Dorset伯爵的封號的變體。
- 弗雷德里克縣:建立於1748年,來自佐治王子縣。
- 縣政府所在地:弗雷德里克(Frederick)。
- 名稱來自巴爾的摩男爵六世的名字,Frederick Calvert。
- 加勒特縣:建立於1872年,來自Allegany縣。
- 縣政府所在地:屋崙(Oakland)。
- 名稱來自巴爾的摩-俄亥俄鐵路公司主席John Work Garrett的名字。
- 哈福德縣:建立於1773年,來自Baltimore縣。
- 縣政府所在地:貝萊爾(Bel Air)。
- 名稱來自巴爾的摩男爵六世的私生子Henry Harford的姓。
- 霍華德縣:建立於1851年,來自Anne Arundel縣和巴爾的摩縣的一部分。
- 根德縣:建立於1642年,來自未開發土地。
- 縣政府所在地:切斯特頓(Chestertown)。
- 名稱來自英國的Kent縣。
- 蒙哥馬利縣(Montgomery):建立於1776年,來自Frederick縣。
- 縣政府所在地:羅克維爾(Rockville)。
- 名稱來自美國獨立戰爭戰死的第一個將軍Richard Montgomery的名字。
- 佐治王子縣:建立於1695年,來自Calvert縣和查理斯縣的一部分。
- 昆安妮縣:建立於1706年,來自Talbot縣。
- 縣政府所在地:森特維爾(Centerville)。
- 名稱來自英國女皇安妮的名字。
- 聖瑪利縣:建立於1637年,來自未開發土地。
- 縣政府所在地:倫納德頓(Leonardtown)。
- 名稱來自聖瑪利。
- 薩默塞特縣:建立於1666年,來自未開發土地。
- 縣政府所在地:Princess Anne。
- 名稱來自巴爾的摩男爵二世的弟媳的處女名。
- 托兒伯特縣:建立於1662年,來自Kent縣。
- 縣政府所在地:伊斯頓(Easton)。
- 名稱來自巴爾的摩男爵二世的姐(妹)的名字。
- 華盛頓縣:建立於1776年,來自Frederick縣。
- 威科米科縣:建立於1867年,來自Somerset縣和Worcester縣的一部分。
- 縣政府所在地:索兒斯伯里(Salisbury)。
- 名稱來自印地安語,意為「建房子的地方」。
- 伍斯特縣:1742年,來自Somerset縣。
- 縣政府所在地:斯諾希爾(Snow Hill)。
- 名稱來自Worcester伯爵的名字。
獨立市
- 巴爾的摩市:建立於1729年。1851年由巴爾的摩縣分治。
重要城市
編輯重要的城鎮包括:
- 巴爾的摩 (Baltimore)
- 安那波利斯 (Annapolis)
- 銀泉 (Silver Spring)
- 羅克維爾(Rockville)
- 波托馬克(Potomac)
- 蓋瑟斯堡(Gaithersburg)
- 大學公園市(College Park),馬利蘭大學學院市分校所在地
- 惠頓(Wheaton)
- 上馬爾伯勒 (Upper Marlboro)
- 弗雷德里克 (Frederick)
- 黑格斯敦(Hagerstown)
- 坎伯蘭(Cumberland)
- 戴維營,美國總統度假地。
都會區
編輯排名 | 都會區名稱 | 人口 |
---|---|---|
1 | 巴爾的摩-哥倫比亞-陶森 MSA | 2,802,789 |
2 | 弗雷德里克-蒙哥馬利-羅克維爾 MD | 1,308,215 |
3 | 華盛頓-阿靈頓-亞歷山德里亞 MD (州內部分) | 1,162,814 |
4 | 索爾茲伯里 MSA (州內部分) | 180,693 |
5 | 黑格斯敦-馬丁斯堡 MSA (州內部分) | 150,926 |
6 | 加利福尼亞-列克星頓 MSA | 112,664 |
7 | 威爾明頓 MD (州內部分) | 102,826 |
8 | 坎伯蘭 MSA (州內部分) | 70,975 |
9 | 伊斯頓 μSA | 36,968 |
10 | 劍橋 μSA | 31,998 |
教育
編輯公立大學
編輯- 馬利蘭大學系統(University System of Maryland)
- 馬利蘭大學學院市分校
- 馬利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 馬利蘭大學巴爾的摩縣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County)
- 巴爾的摩大學(University of Baltimore)
- 馬利蘭大學東岸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Eastern Shore)
- 馬利蘭大學大學學院(University of Maryland University College)
- 陶森大學 (Towson University)
- 寇平州立大學(Coppin State University)
- 霜堡州立大學(Frostburg State University)
- 索爾茲伯里州立大學(Salisbury State University)
- 包伊州立大學(Bowie State University)
- 摩根州立大學(摩根州立大學)
- 馬利蘭州聖瑪莉學院(St. Mary's College of Maryland)
- 美國海軍學院(US Naval Academy)
私立大學
編輯重要體育團體
編輯籃球
編輯美式足球
編輯棒球
編輯其他
編輯知名政治公眾人物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Elevations and Distan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1 [2011-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5).
- ^ Elevation adjusted to North American Vertical Datum of 1988.
- ^ "Religious Freedom Byway Would Recognize Maryland's Historic Role", Megan Greenwell, Washington Post, Thursday, August 21, 2008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8/08/15/AR2008081504104.ht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4.0 4.1 "George Calvert and Cecilius Calvert, Barons Baltimore" William Hand Browne, Nabu Press(August 1, 2010), ISBN 117662539X ISBN 978-1176625396
- ^ 5.0 5.1 "Reconstructing the Brick Chapel of 1667" Page 1, See section entitled "The Birthplace of Religious Freedom" 存档副本 (PDF). [2014-05-0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3-13).
- ^ Maryland's Name. Catholic History of Maryland. Simon & Schuster. [2012-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3-08).
- ^ Manual, State of Maryland. 1900.
- ^ Catholics Give Thanks to God in Marylan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NCRegister. Retrieved on July 12, 2013.
- ^ State Median Household Income Patterns: 1990–2010. U.S. Census Bureau. [2012-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4).
- ^ Religious composition of adults in Maryland. Religious Landscape Study. The Pew Forum on Religion & Public Life. 2014 [September 16,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0).
- ^ 11.0 11.1 Religious Landscape Stud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ew Research Center, 2014
- ^ The Association of Religion Data Archives | State Membership Report. www.thearda.com. [2013-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2).
- ^ census.gov/compendia/statab/2010/tables/10s0077.xls. [2010-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27).
- ^ 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 1913, p371, "A Decree of Propaganda (15 Aug., 1858) grants to the Archbishop of Baltimore the right of preced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Collectio Lacensis, III, 572)."
- ^ Annual Estimates of the Resident Population: April 1, 2010 to July 1, 2018 - 2018 Population Estimates. US Census Bureau. US Census Bureau. [2019-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