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毫米TbtsK C/36型艦炮

15厘米TbtsK C/36(英語:15 cm TbtsK C/36 naval gun[note 1]納粹德國海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搭載於1936年A(Mob)型驅逐艦以上所搭載的中型艦載主炮。此外,它亦被用作海岸炮

15厘米TbtsK C/36型艦炮
15 cm TbtsK C/36 naval gun
1945年,將15厘米TbtsK C/36前端艦炮置於在Drh L C/38雙聯炮架以上的Z39,在美國海軍重編為DD939
原產地 德國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1942年—1945年
使用方納粹德國海軍
參與戰爭/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
生產歷史
研發者萊茵金屬
研發日期1936年
生產商萊茵金屬
基本規格
重量炮本身:7,200—8,564公斤(15,873.28—18,880.39,141.73—168.57英噸
長度7,165毫米(282.09英吋,23.51
槍管長度6,815毫米(268.31英吋,22.36呎;45.4倍徑

炮彈150毫米分裝殼藥式炮彈
炮彈重量45.3公斤(99.87磅)
口徑
槍管1根,線膛,預期使用壽命:發有效全裝藥彈英語Glossary_of_British_ordnance_terms#Effective_full_charge炮擊
發射模式半自動英語Semi-automatic firearm
後膛水平滑動式後膛英語Rifled_breech_loader#The_sliding_block
射擊仰角
迴旋角度根據炮架類型和位置而有所變化,轉速亦然
射速最大射速:8發/分鐘
槍口初速835米/秒(2,739.5呎/秒
有效射程+47度:23,550(25,754.59,77,263.78,14.63
最大射程+30度:21,950米(24,004.81碼,72,014.44呎,13.64哩)
供彈方式彈藥捲揚機
瞄具立體瞄準器,可放大5倍至10倍

之所以設計這款武器,是因為德國海軍總司令部(德語:Oberkommando der Marine,常縮寫為「OKM」)認為1936年和1936年A型驅逐艦所搭載的12.7厘米(5.0吋)主炮英語12.7 cm SK C/34 naval gun有可能不及那些潛在的敵方。然而,在實際搭載在艦艇以上時,這些火炮卻造成了嚴重的超重問題,因為它們裝在艦艇以上會增加相當大的重量。為了應對這種增加的重量,驅逐艦需要拆卸一門火炮,有時為了保持搭載五門主炮而採用了一座雙聯火炮。

設計背景

編輯

1932年,威瑪國家海軍批准了一項新計劃,用於1,500噸(1,500長噸; 1,700短噸)級驅逐艦。該項目的設計工作立即在斯德丁伏爾鏗船廠(Vulcan Shipyard)和埃爾賓F希肖船廠(F Schichau yard)展開。它們所載的主炮口徑為12.7厘米(5.0吋),試圖令其火力有着匹敵或超越其他國家的驅逐艦,通常口徑在12厘米(4.7吋)到13厘米(5.1吋)之間。口徑達到15厘米的TbtsK C/36最初設計用於魚雷艇以上,但其後對它裝設在驅逐艦以上的使用可能進行了研究,並且於1936年在1934年和1934年A型兩級驅逐艦投入試運行以後,開始對它倆進行重新裝備。這時海軍總司令部認為1936年和1936年A型驅逐艦的12.7厘米(5.0吋)主炮可及不如某些潛在敵方,因此下令要求新型的1936型驅逐艦需要搭載15厘米(5.9吋)主炮。[1]

為了測試15厘米長的火炮,1938年,德國驅逐艦Z8 布魯諾·海涅曼號將其搭載的12.7厘米SK C/34主炮英語12.7 cm SK C/34 naval gun都替換為五門15厘米TbtsK C/36單裝主炮。但很快就發現不僅火炮本身造成問題,就連炮架也過重。[1]艦艇以上的新型重物如此地仰抬重量,嚴重損害了其穩定性;在大風浪中時,五門主炮當中只有兩門可以使用。[2]雖然為了解決該問題而卸下了一門15厘米口徑的火炮,但這不能解決問題。結果,Z8 布魯諾·海涅曼號很快重新裝上了其舊型12.7厘米主炮。[3]

火炮特性

編輯

15厘米TbtsK C/36艦炮的實際口徑剛好為14.91厘米(5.87吋),重達7,200公斤(15,900磅),總長度為7.165米(23.51呎),炮膛長度為6.815米(22.36呎),膛室容積為212立方厘米(12.9立方吋),膛線長度為558.7厘米(220.0吋)。它具有44條陰膛,尺寸均為1.75毫米(0.069吋)乘6.14毫米(0.242吋)。它發射了一枚重達45.3公斤(100磅)的炮彈,由13.5公斤(30磅)的RPC/38裝藥所推進,炮口初速為875米/秒(2,870呎/秒)。該火炮的工作壓力為3,000公斤/平方厘米(43,000磅/平方吋),可發射約1,600發炮彈。該火炮在47°仰角下的最大射程為23.55公里(14.63哩)。[4]

火炮機件

編輯

15厘米TbtsK C/36艦炮為半自動英語Semi-automatic firearm操作,具有水平滑動式後膛,需要手動打開才能裝填首發炮彈。第一枚炮彈是藉由位於後膛環的右側後膛水平儀所裝填。炮管稍為鬆動,但藉由後膛螺母固定在後膛末端。該炮具有電磁式觸發電路,亦可在緊急情況下藉由機械系統作後備手段。該炮設置於TbtsL C/36炮架以上;而炮架則設置在圓柱狀支柱以上,後者通過十四根螺栓固定在基座以上。炮架的垂直軸軸承位於支柱的中央,並且由齒狀迴旋環所覆蓋。炮架本身是由防破片炮盾、迴旋和仰抬機構、緩衝器、炮手座位、瞄準具、扳機、遙控機構和電動火炮電動機所構成。1943年,曾進行一項測試,在15厘米TbtsK C/36艦炮的炮管以上新增了炮口加熱器,以防止炮管在結冰的溫度下結冰;但是當發現兩者都將消耗過多的電能,而且會對炮架的起重裝置上施加過大的壓力時,這種方案就被廢棄了。[3]搖架是由空心管、兩台液壓緩衝器(最多可吸收58,000公斤(128,000磅)的後座力)和氣動換熱器英語Recuperator所製成。[5]

控件

編輯

15厘米TbtsK C/36艦炮的迴旋和仰抬機構是由手動或電動驅動,後者即是藉由液壓手柄的控制以提供動力。左側的炮手控制著迴旋和仰抬機構。進行動力迴旋時,可以通過手輪簡單地控制火炮的運動,最大迴旋角度為150°。需要恢復為手動控制時,必須鬆開所有手柄。在緊急情況以下,右側炮手亦可控制火炮的迴旋和仰抬。該炮裝有兩款扳機系統,一款是電磁式,而另一款是機械式。兩名炮手都設有與機械系統連動的腳踏板,如有需要,亦可以通過將掛繩連接到扳機高度上作直接擊發。兩名炮手的右手輪以上都裝有用作扳機的開關,用以控制其電磁電路,如有需要,亦可以通過司令塔遙控擊發。兩名炮手的立體瞄準器都聯繫在一起,亦可以將其放大5倍至10倍。右炮手負責對射擊仰角進行校正,該校正由兩組補償齒輪提供。第一檔,也稱為「 Regler」檔,可根據所使用的彈藥類型進行校正,第二檔則補償炮管的磨損。[4]擊發信息通過電線,從擊發方向中心傳輸到火炮。兩名炮手都配有一台接收器,他們的設置會被發送到擊發方向中心,後者也裝有一台鏈接到火炮的對講機[6]

火炮外殼

編輯

C/36單裝炮塔

編輯

C/36炮殼的總重量為18,800公斤(41,400磅),分別是:炮管和後膛重量為7,200公斤(15,900磅)、通訊座和迴轉齒輪為1,730公斤(3,810磅;經1942年改裝以後減至僅為1,500公斤,即3,300磅)、炮架為3,885公斤(8,565磅)、炮盾英語Gun shield為4,153公斤(9,156磅)、瞄準具為650公斤(1,430磅),以及電線和機械設備等為580公斤(1,280磅)。炮殼亦可能會額外增加重達330公斤(730磅)的輔助設備。在五座單裝炮塔當中,第一座的炮塔A(安東[note 2])可以從30°到0°到330°範圍內迴旋;第二座的炮塔B(布魯諾[note 3])可以從40°到0°再到320°範圍內迴旋;第三座的炮塔C(采撒[note 4])可以在20°到0°到340°範圍內迴旋;第四座的炮塔D(朵拉[note 5])可以從27°到0°再到333°範圍內迴旋;最後第五座的炮塔E(埃米爾[note 6])可在42°到0°到318°範圍內迴旋。所有炮塔都可將艦炮降至–10°,或高仰至30°。[7]

C/36炮殼由防破片罩所包裹,該護罩覆蓋了艦的前部、側面與頂部,但並不覆蓋後部。[7]其炮殼的正面裝甲厚度為10毫米(0.39吋),側面和頂面則是6毫米(0.24吋)。[8]前側包含兩道用作瞄準口、可以關閉的襟板,一扇位於中央炮口的右側,而另一扇則是左側。護罩的腳根以上裝有四道檢查襟板,其中兩扇在前方,而在左右兩側都設有一扇。這些襟板使得動力迴旋設備易於維修。炮架是從艦船以上的主電源,以220電子伏特(35 aJ)直流電所供應。[7]電流為觸發電路螺線管供電,當中包括1千瓦(1.3馬力)永久功率和3千瓦(4.0馬力)用於迴旋和仰抬電機時的峰值輸出,以及炮架的可移動式輔助照明。[9]艦炮瞄準具、控制位置、後膛和擊發警告系統的燈(閃爍的藍色和紅色燈,以及蜂鳴器)均由4電子伏特(0.64 aJ)的變壓器所供電。[10]

DrhL C/38雙聯炮塔

編輯

DrhL C/38炮塔最初是為了「O」、「 P」和「 Q」級戰鬥巡洋艦巡洋艦所設計,但在這些艦艇的建設取消以後,決定將它倆用於裝備1936年A型驅逐艦。一般認為,一座雙聯炮塔可以將戰艦的有效火炮總數增至五門,而不會引起相同的重量問題,導致減至僅有四門。因此,兩門15厘米TbtsK C/36艦炮就裝進了DrhL C/38雙聯炮塔以內。儘管進行了廣泛的整合和其他修改,但新型的雙聯炮塔的重量仍然幾乎是C/36炮塔的兩倍,導致其大致重量與單純地補回第五門C/36艦炮相等。此外,將新型的DrhL C/38炮塔整合到現有的射控系統當中也存在問題。另有計劃將兩座這款炮塔搭載到新型的驅逐艦以上,但從未實施,更莫說到位。[11]結果,DrhL C/38炮塔被用於Z23號Z24號Z25號Z26號Z27號Z28號Z29號Z30號Z31號Z32號Z33號Z34號Z37號Z38號Z39號Z40號英語Type 1936B destroyerZ41號英語Type 1936B destroyerZ42號英語Type 1936B destroyer這些德國驅逐艦。[12]

C/38炮塔是由皮特勒-托馬(Pittler-Thoma)液壓齒輪所仰抬,而該液壓齒輪是由電動機提供動力,迴旋亦是由電動機所達成。在緊急情況以下亦可以使用手動迴旋。C/38炮塔的內部設計幾乎與C/36的相同,而且其火炮與裝備都完全相同。這兩門火炮都具有一台阿德爾特(Ardelt)電動式彈藥捲揚機,而在炮塔後部亦裝有十發準備使用的補給彈藥,使得炮手可以在短時間以內開火,而不必等待捲揚機。[13]這些即用型彈藥保存在密封的鋁製容器以內,而該容器本身亦被鎖在箱當中,以保持乾燥。[14]

C/38的總重量為60.4噸(59.4長噸; 66.6短噸),分別是:炮管和後膛重量為7,200公斤(15,900磅)、通訊座和迴轉齒輪為4,300公斤(9,500磅)、炮架為22,250公斤(49,050磅)、炮塔防盾為13,750公斤(30,310磅)、瞄準具為650公斤(1,430磅),以及電線和機械設備為2,400公斤(5,300磅)。其炮塔的正面裝甲厚度為30毫米(1.2吋)、側面為20毫米(0.79吋)、頂面為20毫米(0.79吋),以及後面為15毫米(0.59吋)。炮塔的炮座直徑為3.2米(10呎),炮塔本體直徑為2.8米(9呎2吋)、後座距離為440毫米(17吋)。兩門火炮之間的距離為1,070毫米(3呎6吋)。火炮可以高達8°/秒的速度仰抬,並且以相同的速度迴旋。所有炮塔都可將艦炮降至–10°,或高仰至65°。在炮塔當中,第一座的炮塔A(安東)是唯一的DrhL C/38雙聯炮塔,可以從30°到0°到330°範圍內迴旋;第二座的炮塔B(布魯諾)可以從42°到0°再到318°範圍內迴旋;第三座的炮塔C(采撒)可以在27°到0°到333°範圍內迴旋;最後第四座的炮塔D(朵拉)可以從20°到0°再到340°範圍內迴旋。[13]

靜態炮台

編輯

C/36艦炮亦被設置在眾多用於海防的靜態炮台當中。在諾曼底濱海朗格炮台英語Longues-sur-Mer battery以上具有四座以鋼筋混凝土所建造的炮台,每座炮台都裝設有C/36艦炮。火炮是由炮台前面的測距桿所控制。

參見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TbtsK,全寫Torpedobootskanone,意為:魚雷艇炮;C,全寫:Construktionsjahr,意為:設計年份
  2. ^ 德語:Anton
  3. ^ 德語:Bruno
  4. ^ 德語:Cäsar
  5. ^ 德語:Dora
  6. ^ 德語:Emil
  1. ^ 1.0 1.1 Skwiot 2011,第161頁.
  2. ^ Skwiot 2011,第161–162頁.
  3. ^ 3.0 3.1 Skwiot 2011,第162頁.
  4. ^ 4.0 4.1 Skwiot 2011,第163頁.
  5. ^ Skwiot 2011,第162–163頁.
  6. ^ Skwiot 2011,第164頁.
  7. ^ 7.0 7.1 7.2 Skwiot 2011,第165頁.
  8. ^ Koop & Schmolke 2003,第35頁.
  9. ^ Skwiot 2011,第165–166頁.
  10. ^ Skwiot 2011,第166頁.
  11. ^ Skwiot 2011,第167頁.
  12. ^ Skwiot 2011,第174頁.
  13. ^ 13.0 13.1 Skwiot 2011,第173頁.
  14. ^ Skwiot 2011,第173–174頁.

參考文獻

編輯
  • Skwiot, Miroslaw. German Naval Guns: 1939-1945. Barnsley: Seaforth. 2011. ISBN 978-1591143116. 
  • Koop, Gerhard & Schmolke, Klaus-Peter. German Destroyers of World War II.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3. ISBN 978-1-59114-307-9.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