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21號潛艇 (1940年)
U-121號(德語:U 121)是納粹德國戰爭海軍建造的二十艘II-B型近岸潛艇(或稱U艇)的最後一艘。它自1938年4月16日開始在呂貝克的弗倫德爾工廠鋪設龍骨,1940年4月20日下水,至同年5月28日交付使用。該艇原本由中華民國海軍訂購,但因中國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而無法交付,德國人遂留為己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U-121號僅擔任訓練艇職責,未曾參與任何實戰,並最終於1945年5月5日在威悉明德自沉,殘骸其後打撈上岸拆解報廢。
歷史 | |
---|---|
納粹德國 | |
船名 | U-121號 |
下訂日 | 1937年9月28日 |
建造方 | 呂貝克弗倫德爾工廠 |
船廠編號 | 269 |
鋪設龍骨 | 1938年4月16日 |
下水日期 | 1940年4月20日 |
入役日期 | 1940年5月28日 |
結局 | 1945年5月5日在威悉明德自沉 |
技術數據 | |
船級 | II級潛艇 |
船型 | II-B型(近岸潛艇) |
排水量 |
|
船長 | |
型寬 |
|
高度 | 8.60米 |
吃水 | 3.90米 |
動力輸出 |
|
動力來源 | |
船速 |
|
續航力 |
|
潛航深度 | 150米 |
乘員 | 3名軍官、22名水兵 |
武器裝備 |
|
服役記錄 | |
所屬 |
|
識別代碼 | M 01 240 |
指揮官 |
|
參與行動 | 無 |
戰績 | 無 |
設計
編輯II級潛艇是從一戰中德意志帝國海軍的UB級和UF級近岸潛艇發展而來。其外觀尺寸小,造價便宜且易於生產,在很短時間內便能造好。這款艇具在設計上吸收了為芬蘭海軍定製的歐洲水鼬號的優點,是非常出色的訓練艇。但由於它們體積較小,在海面上容易劇烈顛簸,因此也被德國人戲稱為「獨木舟」(Einbaum)。儘管如此,一些II級艇在訓練任務與戰鬥行動中表現相當出色,許多II級艇的衍生型號也相繼被建造出來。[1]
U-121號是一款用於近岸水域作戰的II-B型單殼體潛艇。它可視作II-A型的加長版,附加的柴油艙增加了貯油量,航程也因此得到增加。其全長42.7米,舷寬4.08米,高8.6米,並有3.9米的吃水深度。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則分別為279噸和328噸,惟官方提供的標準噸位為250噸。艇只採用兩台曼海姆發動機廠(MWM)生產的六缸四衝程350匹公制馬力(260千瓦特)柴油機用於水面運行,以及兩台各配備36個AFA蓄電池組的180匹公制馬力(130千瓦特)西門子-舒克特(SSW)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12節(22公里每小時),水下7節(13公里每小時);能夠在水面以8節(15公里每小時)航速續航3,800海里(7,000公里),或以4節(7.4公里每小時)連續在水下航行43海里(80公里)而無需充電。它有兩個軸和兩副直徑為0.85米的螺旋槳,具備在80-150米的深度運行的能力,緊急下潛需時30秒。[2][3]
武器裝備方面,U-121號在艇艏內置有三具管徑為533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呈倒三角形佈置,其中左舷一具、右舷一具、底部的中線上還有一具;它們合共配備5枚G7型魚雷,或可攜帶最多12枚TMA水雷。此外,該艇還搭載有一門20毫米30式高射炮作為甲板炮。其標準船員編制為3名軍官及22名水兵。[3]
歷史
編輯U-121號原本由中國國民政府向德國訂購。作為中德合作的一部分,時任中國海軍署署長的陳紹寬於1937年6月9日在柏林經合步樓公司與德國呂貝克的弗倫德爾工廠達成協議,斥資9,900萬馬克訂造排水量500噸級的遠洋潛艇一艘、250噸級的近岸潛艇四艘,以及潛艇母艦一艘。[4][5]協議簽署後,當時預計第一艘潛艇將於1938年交付,中國派有80名海軍軍士官前往德國接受培訓,並協商自德國海軍艦隊既有潛艇中先抽調一艘提供予中國海軍使用。[6]但由於最後到賬的款項不足,真正開工的僅有兩艘250噸級的近海潛艇,計劃於1940年4月及5月完工。[4]
然而,隨着中國抗日戰爭於1937年7月7日全面爆發,早與德國結成戰略同盟的日本對這筆交易表示不滿。為了表示在中日之間保持中立,德國於1938年5月宣佈中止一切戰爭物資輸往中國,包括先前中國向德國訂購的潛艇與魚雷艇等多項海軍裝備;1939年,又向在德國學習的中國海軍人員和學員下達了逐客令,但表示仍會認真負責的為中國監造潛艇。到了同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正式照會中國,兩艘為中國建造的潛艇將由納粹德國海軍接收,中國已付款項將全數退回。[7]其中於1940年4月20日下水的一艘被重編為U-121號,至5月28日在首度擔任艇長的海軍中尉卡爾-恩斯特·施勒特爾的指揮下交付使用。[8]不過德國此前利用中國海軍增購兩艘II-B型潛艇的機會,實驗性地大幅修改了司令塔設計,使得U-121號的適航性極差,完工後幾成廢艇,以致一直只能作為訓練艇之用,即使在戰時前線潛艇大量損耗、兵力不足時亦不肯派其奔赴戰場。[5]
戰爭期間,U-121號先是在駐基爾的潛艇培訓區艦隊以教學艇身份服役直到1942年3月25日,該部隊於1940年7月1日更名為第21潛艇區艦隊並遷至皮勞。從1942年3月26日至5月15日,它一度轉配至駐梅默爾的第24潛艇區艦隊效力,繼而於同年5月16日重返第21區艦隊。在蘇聯紅軍於1945年初發動的東普魯士攻勢下,德國人被迫放棄皮勞基地,該艇遂自1945年3月17日起轉編至駐漢堡的第31潛艇區艦隊。同年5月5日,已無任何價值的U-121號在威悉明德的老港遭鑿沉,這是根據長期生效的「彩虹命令」而執行的,儘管此命令在一天前便由海軍元帥卡爾·鄧尼茨撤銷。[9]艇只殘骸其後於1949年12月2日被打撈上岸並拆解報廢。[8]
腳註
編輯- ^ 威廉生,第6頁.
- ^ 威廉生,第6–7頁.
- ^ 3.0 3.1 Gröner 1991,第39–40頁.
- ^ 4.0 4.1 中德蜜月破裂后困扰蒋介石十年的“潜艇官司”. 鳳凰網. 2009-12-30 [2023-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1).
- ^ 5.0 5.1 希特勒曾力挺中国建海军 愿卖潜艇和战列舰. 搜狐. 2017-02-25 [2023-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1).
- ^ 民国海军购买潜艇的悲剧 遭到德国人赖账. 新浪. 2016-11-26 [2023-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2).
- ^ 3000万马克之谜:尘封的“中国潜艇官司”. 搜狐. 2015-08-04 [2023-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1).
- ^ 8.0 8.1 Helgason, Guðmundur. U-121.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11-21].
- ^ Busch & Röll,第356–372頁.
參考資料
編輯- 格登·威廉生. 《德军U型潜艇 1939-1945》 (1). 由雷韻、曹可飛翻譯.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08. ISBN 978-7-5366-9835-2.
- Gröner, Erich; Jung, Dieter; Maass, Martin. U-boats and Mine Warfare Vessels.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2. 由Thomas, Keith; Magowan, Rachel翻譯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1. ISBN 0-85177-593-4.
- Busch, Rainer; Röll, Hans-Joachim. Der U-Boot-Krieg 1939-1945. Band Drei: Deutsche U-Boot-Verluste von September 1939 bis Mai 1945. Hamburg: Verlag E.S. Mittler & Sohn. 1999. ISBN 3-8132-0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