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捷琳娜二世号战列舰
“叶卡捷琳娜二世”号战列舰(俄语:Екатерина II,罗马化:Ekaterina II,直译:叶卡捷琳娜二世)[b]是俄罗斯帝国海军于19世纪80年代建造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级前无畏舰首舰。该舰以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命名。在俄罗斯帝国海军中,该舰最初被分类为装甲舰,于1892年更改分类为舰队装甲舰。作为19世纪末黑海舰队重建的标志,该舰是首批针对黑海舰队建造的铁甲舰中的第一艘。
1893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号版画
| |
历史 | |
---|---|
俄罗斯帝国 | |
船名 | 俄语:Екатерина II |
舰名出处 | 叶卡捷琳娜大帝 |
建造方 | 尼古拉耶夫尼古拉耶夫船厂 |
铺设龙骨 | 1883年6月26日[a] |
下水日期 | 1886年5月20日 |
入役日期 | 1889年 |
更名 | 1912年4月22日,“第3号除籍船” |
除籍日 | 1907年8月14日 |
结局 | 1912年作为靶舰击沉 |
技术数据 | |
船级 | 叶卡捷琳娜二世级 |
船型 | 炮台舰[1] |
排水量 | 11,396长吨(11,579公吨) |
船长 | 339英尺3英寸(103.4米) |
型宽 | 68英尺11英寸(21.0米) |
吃水 | 28英尺10英寸(8.8米) |
动力输出 | 9,101匹指示马力(6,787千瓦特)(海试中) |
动力来源 |
|
船速 | 15.25节(28.24千米每小时;17.55英里每小时)(海试中) |
续航力 |
10节(19千米每小时;12英里每小时)航速时可达2,800海里(5,200千米;3,200英里) 14.5节(26.9千米每小时;16.7英里每小时)航速时可达1,367海里(2,532千米;1,573英里) |
乘员 | 633名军官和水手 |
武器装备 |
|
装甲 |
“叶卡捷琳娜二世”号1888年入役黑海舰队。1905年6月前无畏舰“波将金”号上的舰员发生哗变时,尽管舰员同情革命,但该舰因动力系统异常而未能加入哗变。日俄战争结束后不久,该舰被划归预备役并于1907年被除籍。1912年4月22日,该舰被重新指定为“第3号除籍船”,之后被黑海舰队作为鱼雷靶舰击沉。
设计和描述
编辑“叶卡捷琳娜二世”号水线长331英尺8.5英寸(101.1米),全长339英尺3英寸(103.40米),舷宽68英尺11英寸(21.0米),实际吃水深27英尺11英寸(8.5米),比设计方案多了24英寸(610毫米)。该舰满载排水量为11,050长吨(11,230公吨),比设计排水量10,181长吨(10,344公吨)超了近900长吨(910公吨)。建成时是黑海建造的最大军舰[3][4]。
“叶卡捷琳娜二世”号装有两台由波罗的海船厂制造的三缸立式复合蒸汽机,由同厂建造的14座圆柱形锅炉为发动机提供蒸汽。这些发动机的总设计输出功率为9,000匹指示马力(6,700千瓦特),但在海试中产生的功率可达到9,101匹指示马力(6,787千瓦特),而最高速度达到了15.25节(28.24千米每小时;17.55英里每小时)。该舰满载时可载900长吨(910公吨)燃煤,以10节(19千米每小时;12英里每小时)航速时,其航程达到2,800海里(5,200千米;3,200英里),而当速度为14.5节(26.9千米每小时;16.7英里每小时)时,航程可达1,367海里(2,532千米;1,573英里)。[5]
“叶卡捷琳娜二世”号与姊妹舰的主要区别在于其12英寸(305毫米)炮架。该舰的火炮使用了体积庞大、由液压驱动的蒙克里夫隐显炮架[6]。这款炮的射击速率为每轮射击间隔5分10秒。两个前向的炮座可以沿舰首方向轴线向内侧偏转30°,在舷侧方向向后偏转35°,总计155°的射击跨角。每门炮备弹60发。这几门主炮安装位置非常低(仅高于主甲板4英尺6英寸(1.4米)),在向舰首或者舰尾发炮时会对甲板造成大量破坏。7门6英寸(152毫米)奥布霍夫1877型35倍径火炮安装在船体炮眼的舷侧枢轴支架上,只有一门火炮安装在舰体的尾部。8门47毫米(1.9英寸)五管转轮霍奇基斯机炮被安装在从船体伸出的小型浮筒中,最后面的两门则安装在舰体炮眼内,以保护舰只免遭鱼雷艇的攻击。4门37毫米(1.5英寸)五管转轮霍奇基斯机炮安装在战斗桅楼内。该舰还装备7具水上14英寸(356毫米)鱼雷发射管,每侧前方各装有一门发射管,能够对准前方的目标,另外两具发射管安装在中央装甲堡的两舷前后,第7具在舰尾。[7]
建造和服役
编辑“叶卡捷琳娜二世”号以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名字命名。由于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海军陷入了一段时期的低谷,因此本级四舰的兴建标志着黑海舰队的重建[4]。该舰也是同舰级中唯一由尼古拉耶夫海军部造船厂建造的舰只[6]。该舰于1883年6月26日安放龙骨,1886年5月20日下水,1889年完工[8]。1888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号进行了首次试航,之后被拖到塞瓦斯托波尔进行舾装,并配属至黑海舰队[9]。本舰建成时被分类为装甲舰(броненосец),1892年俄国海军将装甲舰分为岸防装甲舰和舰队装甲舰(эскадренный броненосец)两类,本舰依排水量被分为舰队装甲舰[10][11]。1897年,俄海军总参谋部提议为该舰更换威力更大的12英寸40倍径火炮,并用克虏伯装甲取代其装甲堡所使用的复合装甲,但事实证明这一提议过于昂贵[12]。1898年中至1902年间,该舰的动力系统得到了升级[12]。原有的舰载锅炉被更换为18台贝尔维尔水管锅炉,引擎被也改成了三胀式蒸汽机[12]。在改装完成后于1902年11月8日进行的试航中,该舰被测得输出功率9,978匹指示马力(7,441千瓦特),航速达到15节(28千米每小时;17英里每小时)[12]。
1905年6月,战列舰“波将金”号上的舰员发生哗变。虽然“叶卡捷琳娜二世”号上的舰员被认为同情革命运动,但该舰因动力系统异常而最终未能加入哗变[2][13]。此后该舰被移交给塞瓦斯托波尔港口当局,并于1907年8月14日被除籍并凿沉在塞瓦斯托波尔作为防波堤[2][14]。1912年4月22日,该舰被重新定名为第3号除籍船(Исключенное судно № 3),之后被作为靶舰以鱼雷彻底击沉[2][14]。该舰的残骸于1914年被打捞出来并在尼古拉耶夫拆解出售[15]。
脚注
编辑注释
编辑出处
编辑- ^ Gardiner (1979),第178页.
- ^ 2.0 2.1 2.2 2.3 张恩东 (2018),第182页.
- ^ McLaughlin (2003),第21页.
- ^ 4.0 4.1 杨冯生 (2021),第98页.
- ^ McLaughlin (2003),第21, 29–30页.
- ^ 6.0 6.1 Watts (1990),第33页.
- ^ McLaughlin (2003),第26–28页.
- ^ McLaughlin (2003),第21, 30页.
- ^ McLaughlin (2003),第30页.
- ^ 唐志拔 (2008),第79页.
-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外军部 (1983),第140页.
- ^ 12.0 12.1 12.2 12.3 McLaughlin (2003),第155, 157页.
- ^ Bascomb (2007),第154页.
- ^ 14.0 14.1 McLaughlin (2003),第31页.
- ^ Taras (2000),第19页.
参考书目
编辑- Bascomb, Neal. Red Mutiny: Eleven Fateful Days on the Battleship Potemki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2007. ISBN 978-0-618-59206-7 (英语).
- Gardiner, Robert (编).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ISBN 978-0-85177-133-5 (英语).
- McLaughlin, Stephen. Russian & Soviet Battleships.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3. ISBN 1-55750-481-4 (英语).
- Watts, Anthony. The Imperial Russian Navy. London, England: Arms and Armour Press. 1990. ISBN 0-85368-912-1 (英语).
- Taras, Alexander. Корабли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императорского флота 1892–1917 гг. [Ships of the Imperial Russian Navy 1892–1917]. Library of Military History. Minsk: Kharvest. 2000. ISBN 985-433-888-6 (俄语).
- 杨冯生. 世界武器大全 战舰.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1-10. ISBN 978-7-111-68902-7 (中文(中国大陆)).
- 张恩东. 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第1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07. ISBN 9787111599326. OCLC 1097889587 (中文(中国大陆)).
- 唐志拔. 海船发展史话. 海洋百科知识系列丛书. 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8-04. ISBN 978-7-81133-147-9 (中文(中国大陆)).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外军部. 外国武器发展简介.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08. CSBN 50220·4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
编辑- Brief article plus photogalle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俄语)
- Specification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