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健
乔健(1935年2月6日—2018年10月8日),国际人类学者、族群研究学者,美国康乃尔大学人类学博士,被誉为华人人类学大师,曾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创系主任暨讲座教授、国际瑶族研究协会、香港人类学会创始人。1995年,返国创办国立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并任创所所长,2003年获聘为中华民国国家讲座教授,退休后荣获中国学术界颁授“人类学终身成就奖”。[1][2][3]
乔健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台湾 | 1935年2月6日
逝世 | 2018年10月8日 美国 | (83岁)
国籍 | 中华民国 |
教育程度 |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转系)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文学士(1947)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研究所硕士(1961) 美国康乃尔大学人类学博士(1969) |
职业 | 人类学学者、民族学学者 |
经历
| |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创系主任 | |
任期 1980年—1991年 | |
国立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创所所长 | |
任期 1995年8月1日—2000年7月31日 |
乔建从事族群与文化研究多年,长期进行田野工作,包括:台湾原住民族、中国少数民族、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底边社会、美国印第安民族的拿瓦侯传统及美亚文化关联等。撰写及编辑专书三十余种,学术论文近百篇。
生平
编辑乔健出生于1935年,当他从台北市立成功高中毕业后进入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原本在历史系学习的他,因对考古人类学的浓厚兴趣,转入该系深造。同时,他也是考古人类学系该年级唯一的学生,这样独特的学习经历,是他学术道路的一大转捩点。 在台大期间,乔健先生接受了包括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考古人类学及语言人类学四大人类学分支的严谨训练,这为他未来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曾师从多位著名学者,如李方桂先生、李济先生、芮逸夫先生等,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丰富的学术知识和研究方法。[4]
乔健在其长达6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致力于对亚洲和美洲各种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他不仅揭示了美亚文化之间的关联,还深入探讨了亚洲的底层阶级和边缘社会,对族群发展进行了深思熟虑的分析。这种坚持踏实田野调查的精神,使他的研究更具深度和广度。除了在学术研究上的成就,乔健先生还对后辈学者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特别是在田野调查的重要性和方法上。他强调田野调查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深入的参与,这对于深化人类学研究至关重要。中央研究院院士李亦国在其文章《族群与社会研究的先驱–乔健》中提及:
“ | 乔健教授可以说是国内人类学者中田野经验最丰富、调查接触族群文化种类最多的一位。 | ” |
——中央研究院李亦国院士 |
在谈及华人人类学的发展时,乔健先生坦承华人人类学相较于其他国家,如印度、日本、韩国,发展较为缓慢,并对此提出了深刻的分析和思考。他认为,人类学在中国的边缘地位与学科发展缓慢有着直接的关系,并认为台湾是华人人类学之支柱。为此,乔健协助香港中文大学创办人类学系,为香港人类学发展贡献。
1994年,在国立东华大学创校校长牟宗灿延揽下,返国创办台湾第一座族群研究所 – 国立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并出任创所所长,其延揽了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教授余德慧、国立清华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纪骏杰等学者任教。[5][6] 创所不久后,便在台大人类系、清华人类所竞争中突出,获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资助创立原住民民族学苑筹备处,并担任筹备处主任。2001年,国立东华大学原住民民族学院正式创立,为台湾首座原住民族群之高等教育学府,同时乔健获聘为中华民国国家讲座教授,并在东华任教至2004年退休。
参考文献
编辑- ^ 國家講座教授 - 國立東華大學. 国立东华大学数位校史馆. [2022-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31) (中文(台湾)).
- ^ 慟!人類學大師辭世 敬悼喬健榮譽教授. secret.ndhu.edu.tw. [2022-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6) (中文(台湾)).
- ^ 【20190327·纪念乔健先生专辑】“乔健学术思想与中国人类学发展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_研究. www.sohu.com. [2024-01-22].
- ^ 李, 亦国. 族群與社會研究的先驅 –––– 喬健 (PDF).
- ^ 【紀駿傑老師悼念文集】「紀」念文:「駿」如風、「傑」如山-台灣社會學會. www.tsatw.org.tw. [2024-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8).
- ^ 曾經──記東華文學院的歲月──吳天泰. 人社东华. 2020-08-26 [2024-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7)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