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光剧团
历史
编辑历史可以上推到中华民国政府撤退到台湾早期,由军方从事思想、宣传、文艺工作的政战(政治作战;政治工作;政工)系统成立和营运的戏曲表演团队。
- 1965年,限于经费,中华民国国军各军种裁撤绝大多数京剧以外的戏曲表演团队,留下陆军的陆光剧队、海军的海光剧队、空军的大鹏剧队、联勤的明驼剧队等4个京剧队,其他戏曲剧种表演团队只有海军陆战队的飞马豫剧队在中华民国国防部部长蒋经国支持下留存。
- 1995年,中华民国国防部决定不再经营表演艺术团队,解散陆光剧队、海光剧队、大鹏剧队(明驼剧队1980年代已解散),原有成员由中华民国教育部整并为国立国光剧团。陆光剧队、海光剧队、大鹏剧队附设的剧艺实验学校:陆光剧艺实验学校(陆光剧校;小陆光)、海光剧艺实验学校(海光剧校;小海光)、大鹏剧艺实验学校(大鹏剧校;小大鹏)整并成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下辖的“国立国光剧艺实验学校”。团本部(京剧)和专属表演场国光剧场都设在国立国光剧艺实验学校台北市木栅校内。
- 1996年,海军陆战队飞马豫剧队并入国立国光剧团改为国立国光剧团豫剧队,仍在高雄市左营区,由海军陆战队飞马豫剧队最后1任队长韦国泰军职退伍转文职雇员出任队长。
- 1999年,国立国光剧艺实验学校与“国立复兴剧艺实验学校”整并升格改制为国立台湾戏曲专科学校(今国立台湾戏曲学院),原国立国光剧艺实验学校为“木栅校区”;原国立复兴剧艺实验学校为“内湖校区”,改归教育部技职教育司。
- 2008年3月6日,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成立国立台湾传统艺术总处筹备处后,原国立国光剧团(豫剧队独立为台湾豫剧团)、国家国乐团(更名台湾国家国乐团)与国立传统艺术中心(民族音乐资料馆独立为台湾音乐中心)均成为国立台湾传统艺术总处筹备处的派出单位,国立国光剧团更名为国光剧团。
2011年1月20日,行政院通过《文化部组织法》和《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组织法》草案,并撤回《国立台湾传统艺术总处组织法》草案,国立台湾传统艺术总处中止筹设。6月29日,总统令公布《文化部组织法》和《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组织法》。
历任剧团 首长和主要创作人员
编辑姓名 | 任期 | 备注 |
---|---|---|
国光剧团团长 | ||
柯基良 | 首任,教育部督学兼,并兼国立国光剧艺实验学校首任校长 | |
陈兆虎 | 副团长代理团长 | |
吴瑞泉 |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教授借调团长 | |
陈兆虎 | 2001年8月1日-2012年5月20日 | 2001年8月1日再度以副团长代理团长 |
2001年7月30日真除调升团长 | ||
2008年3月6日国立台湾传统艺术总处筹备处成立后出任副主任兼代理团长 | ||
2011年7月16日起以副主任代理主任兼代理团长 | ||
2012年5月20日起专任新制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副主任,不兼代理团长 | ||
锺宝善 | 2012年5月20日-2016年 | 副团长升任 |
张育华 | 2016年-现任 | |
艺术总监 | ||
贡敏 | 代理 | |
朱楚善 | ||
朱芳慧 | 第1位女性艺术总监 | |
王安祈 | 现任 | 第2位女性艺术总监,2002年起,提出戏曲现代化 提升京剧文学性 |
音乐指导 | ||
李门 | ||
李超 | 现任 | |
排练指导 | ||
张义奎 | 殁 | |
朱锦荣 | 离休 | |
李小平 | 现转客席特约团员 | |
王冠强 | 现任 | |
马宝山 | 现任 | |
历任一等演员(京剧) | ||
高蕙兰 | 幸坪,工小生,殁 | |
朱陆豪 | 家福,工武老生,已离职 | |
魏海敏 | 敏,工正旦;青衣,现转客席特约兼任团员 | |
唐文华 | 现任 | 庆华,工文老生 |
温宇航 | 工小生,昆曲演员转任 | |
刘海苑 | 苑,工正旦;青衣 | |
外聘导演 | ||
沈斌 | 中国1级导演 | |
杨小青 | 中国1级导演 | |
卢昂 | 中国1级导演 | |
刘元彤 | 梅兰芳和苏盛琴的学生 | |
朱楚善 | 美国 | |
汪其楣 | 台湾等 | |
外聘艺术指导 | ||
陈永玲 | 英属香港,京剧青衣、花旦、花衫,筱翠花、荀慧生、梅兰芳、尚小云的学生 | |
蒋阿炳 | 蒋霭秉,英国,京剧琴师、作曲 | |
赵春琪 | 美国,京剧鼓师、打击乐设计 | |
杨晓辉 | 中国江苏,京剧鼓师、作曲 | |
苏焕学 | 中国北京,京剧鼓师、打击乐设计 | |
王金璐 | 马连良学生,中国北京 | |
赵永伟 | 王金璐学生,中国北京 | |
谢光荣 | 中国北京,京剧鼓师、打击乐设计 | |
宋士芳 | 中国黑龙江,京剧琴师、作曲 | |
安云武 | 马连良学生,中国北京 | |
马金凤 | 中国豫剧,曾与梅兰芳艺术交流 |
- 《妈祖》(贡敏编剧,李门编腔作曲指挥,卢亮辉编曲配器,吕永辉打击乐设计、打鼓,杨小青导演)
- 《郑成功与台湾》(曾永义编剧,朱绍玉编腔作曲指挥,卢昂、朱锦荣导演)
- 《廖添丁》(邱少颐、沈惠如编剧,朱绍玉编腔作曲指挥,范宗沛编曲配器,李小平导演,京剧现代戏)
- 《大将春秋:萧何与韩信》(李门编腔作曲指挥,卢亮辉编曲配器)
- 《白蛇传》(田汉编剧,李门音乐指导)
- 《风火小子红孩儿》(李门音乐指导,儿童京剧)
- 《禧龙珠》《唱腔编曲刘琢瑜,音乐指导(李门),儿童京剧)
- 《美猴王》(孙立言音乐指导,吕永辉打击乐设计、打鼓,李小平导演)
- 《阎罗梦》(陈亚先编剧,金国贤编腔作曲,刘琢瑜编曲指挥,李小平导演)
- 《未央天》(刘慧芬编剧,朱绍玉编腔作曲指挥,李门音乐负责)
- 《地久天长钗钿情》(刘慧芬编剧,朱绍玉编腔作曲指挥,李门音乐负责、领奏)
- 《牛郎织女天郎星》(曾永义编剧,朱绍玉编腔作曲指挥,李门音乐负责,苏焕学打击乐指导,朱楚善、花脸唱曲,朱锦荣导演)
- 《王熙凤大闹宁国府》(陈西汀编剧,顾永湘编腔作曲,卢亮辉编曲配器,李超音乐指导,李小平导演)
- 《李世民与魏徵唱曲线编,[(刘琢瑜)](陈亚先编剧,李门编腔作曲、领奏,卢亮辉编曲配器,李超音乐指导,李小平导演)
- 《三个人儿两盏灯》(王安祈、赵雪君编剧,李超编腔作曲、领奏,李小平导演)
- 《王魁负桂英》(俞大纲编剧,李超编腔作曲、领奏)
- 《新绣襦记》(俞大纲编剧,李超编腔作曲)
- 《胡雪岩》(刘慧芬编剧,李超编腔作曲、领奏)
- 《秦香莲》(李超音乐指导)
- 《金锁记》(张爱玲小说原著,王安祈、赵雪君编剧,李超音乐指导、编腔作曲,李小平导演,京剧现代戏)
- 《快雪时晴》(施如芳编剧,李超编腔;锺耀光编曲配器,简文彬指挥国家交响乐团,台湾史上第1部大型西方管弦乐伴奏的“大型交响京剧”,李小平导演)
- 《龙女牧羊》(刘元彤导演)
- 《天下第一家》(贡敏编剧,李超编腔作曲)
- 《王有道休妻》(王安祈编剧,李超编腔作曲)
- 《狐仙故事》(赵雪君编剧,李超编腔作曲)
- 《孟小冬》(王安祈编剧,锺耀光作曲编曲指挥台北市立国乐团,第2版卢亮辉作曲编曲)
- 《神算记》(林戈明原著,刘慧芬编剧,李超音乐指导、编腔作曲、胡琴,李小平导演)
- 《百年戏楼》(王安祈、赵雪君、周慧玲编剧,李超音乐指导,周以谦音乐设计,李小平导演)
- 《艳后和她的小丑们》(纪蔚然编剧、李超音乐指导、唱腔设计、胡琴,李小平导演)
- 《水袖与胭脂》(王安祈、赵雪君编剧、李超音乐指导、马兰唱腔设计、胡琴,李哲艺编曲配器,李小平导演)([刘琢瑜])特邀。[(胡雪年度大戏)]导演,([汪棋眉名导演])。唱腔设计[(朱绍玉等)]
- 《梁山伯与祝英台》
参考文献
编辑- 视频: 汪胜光、刘琢瑜、李佳麒、李存孝-国光剧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视频:《京剧》纪录片独家官网_“央视”网(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之纪录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视频:刘琢瑜、唐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