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孩
港孩,又称港童,有时称裙脚仔,泛指一些娇生惯养,自理能力低,和抗逆力低的香港儿童[来源请求]。
港孩是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至21世纪初,物质富裕、少子化社会下的产物。因为自小受到家人的溺爱和家佣的全天候照顾,习惯接受小王子、小公主般的呵护和伺候[需要解释],造成自理能力、情绪智商和抗逆力三者均低的“三低”港孩。有小六学生不懂绑鞋带、剪指甲和洗头冲凉等,缺乏基本生活起居能力,连买面包也不懂,便溺也不懂处理[1]。情绪智商低和抗逆力低的小孩长大后较易罹患情绪病,遇到挫折时自寻短见的案例亦屡见不鲜[2]。
有记者在九龙塘小学进行访问,发现逾八成受访学生不懂绑鞋带、剪指甲及自行食有骨食物;也有年仅8岁女孩拥有手提电话、数码相机、macbook及iPad等,身上服饰亦全是名牌,对金钱毫无概念,曾用多张一千元纸币写字画画,玩完后便弃掉[3]。Janet Ma马诗慧(受访家长)用“6个不得”来形容港孩,就是“饿不得、饱不得、热不得、冻不得、累不得、不舒服不得”[4]。
港孩特征
编辑大部分港孩均会出现以下数个的特征[5]:
- 没有自理能力,喜欢依赖他人。
- EQ较低,为人情绪化。
- 无能力解决问题,爱说不知道。
- 对大部分事情没有反应,对任何东西不感兴趣。
- 不珍惜学习,不肯吃苦,对自己亳无要求。
- 很喜欢玩,但不知意义何在。
- 渴望被注意,但又没有面对群众的信心。
- 追求物质生活,不珍惜自己所有,妒忌别的小孩拥有好玩具、好成绩等。
- 宁愿“闷”,也不愿意“辛苦”。
- 不食人间烟火,未经历过任何欺凌及痛苦。
- 自我中心,要所有人都只能关心他一个。
- 从小因为被父母过分呵护导致与父母实际想得到的结果相反-宠坏,永远有家长傍身保护。
- 事事要赢,输打赢要。
港孩成因
编辑学校价值教育减少
编辑有学者认为,港孩出现的成因源于家长对学校干涉与教师工作压力连年增加、以及课程的伦理成分减少,令未有基本价值观与德行的孩子突然拥有近似成人的权力所致。[6]
家长过分保护
编辑教育心理学家指出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过分注重孩子学业是导致港孩的成因。为了让子女有更多时间温书,完全不让他们做日常的自理工作,导致子女过分依赖,失去照顾自己的能力,成为“高分低能”的港孩。有些孩子自幼由佣人打点一切, 长大后不能独立, 就连高中学生参与学校夏令营时也不肯自己装饭,要老师代劳。 [7] 除了为子女化解社会上遇到的问题,父母过度保护独生子女,使他们缺乏面对逆境能力。“直升机父母”(helicopter parents)一词正是形容这一些长期在子女头上盘旋监察,时刻保护及指挥他们一举一动的父母[8][9]。
家长投诉文化盛行
编辑也有一些父母,当子女遇到任何困难,即时挺身而出,为子女向各方投诉,日本称这类自我中心的难缠父母为“怪兽家长”。2010年12月,欧洲的一场暴风雪瘫痪了伦敦希斯路机场,导致准备返回香港过寒假的留学生滞留机场,部分家长声泪俱下,甚至要求政府派三架专机把留学生接回香港。这些“港父母”和“港孩”受到舆论不断质疑和批评[10][11]。
除了投诉社会机构外,部分疼爱子女的家长以错误方法,例如要求个别照顾、把应有惩罚视作歧视等挑战教师和校方的专业判断,不断投诉,令问题孩子更趋自我中心[12]。
课外活动过多
编辑有研究认为港孩的成因与参加过多的课外活动有关。该研究于2011年对1912名小学4年级至小学6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超过4成半儿童参与4至6项课外活动,更有22%小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达7项以上。因为父母花在子女活动的开支每月可达1万港元,因此,这些儿童被称为“万花童”。由于课外活动繁多,私人时间相对减少,有超过半数儿童每天的私人时间只得1至2小时。除缺乏私人时间外,“万花童”的特征更包括沟通能力差、与同龄朋友甚少相处沟通、欠缺自理能力和与父母关系疏离[13]。
个人化课程增加
编辑有论者认为,课程改革后不少科目以个人化考核,取代以往的统一标准,亦是港孩日趋自我中心的成因之一[12]。
家长未能以身作则
编辑香港家庭教育学院在2012年访问近300名家长和300多名初中及小学生,归纳香港儿童十大无礼行为。排首位是儿童对外佣或长者,甚少说“唔该”,占82%;其次是冲入车厢“霸位”。调查同时发现,74%的家长甚少说“唔该”,90%家长表示会排队“打尖”,故此,研究推论子女无礼的主因,乃是家有以身作则[14]。
解决港孩问题
编辑有教育学者认为若“港孩”情况延续,成长后有可能对香港社会的竞争力造成负面影响[3]。临床心理学家指出解决港孩问题,父母应采取“积极不干预”策略,放手让孩子尝试自主学习。家长及学校可从日常生活做起,鼓励子女学习自立,当小孩开始学会说话便要教导基本礼貌,孩子4至5岁时应学会自己梳洗等[15]。家长在子女参加活动时应互相讨论,考虑子女性情、兴趣及能力,否则会令子女感到被强迫参加,渐渐养成放弃和退缩的个性[8]。
香港有中学担心“直升机家长”会削弱学生的抗逆力,禁止父母为孩子解决问题,例如禁止父母为子女“补镬”,把漏带的东西带回学校。此外,亦禁绝家长陪子女在校内吃饭[16]。
亦有小学校长指出港孩是由缺乏耐性的父母所造成,只要子女一声“不懂”,父母就即为他们把事情处理妥当。其实,家长与其花费时间和金钱安排子女参加大量课外活动,倒不如培养他们自己的自理能力和增加他们对生活上经常要遇到或要完成的事的经验令他们的生活经验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以及尊重他人的道理[17]。
相关条目
编辑资料来源
编辑- ^ 王子公主變三低港孩. 东方日报. 2010-07-20 [2011-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抗逆力」差 港孩易尋死. 多伦多星岛日报. 2011-01-26 [2011-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9).
- ^ 3.0 3.1 唔識綁鞋帶 港孩堪富 有啲連屙屎都唔識 date = 2010-05-23. 东方日报. [2011-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全球化新勢力 誰是直升機父母?. 苹果日报. 2010-09-03 [2011-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6).
- ^ 「港孩」10大特徵. [2011-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8).
- ^ 梁亦华(2011.7.15)︰教育界的“蝴蝶效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日报》,E06。
- ^ 中四生去camp不肯自己裝飯,家長:「去camp無工人,叫校工啦」. 港生活.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香港)).
- ^ 8.0 8.1 「直升機父母」溺愛14歲女唔識飲水. 太阳报. 2010-08-16 [2011-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0).
- ^ 「直升機父母」特徵. 东方日报. 2010-08-16 [2011-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6).
- ^ 家長們,讓孩子成長吧!. 信报. 2011-01-07 [2011-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6).
- ^ 13歲女:難得機會獨立處事. 苹果日报. 2010-12-23 [2011-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6).
- ^ 12.0 12.1 父母投訴文化 孩子自戀根源. 香港经济日报. 2013-05-08 [2013-05-08].[永久失效链接]
- ^ 課外活動多 港產萬花童. 东方日报. 2011-04-11 [2011-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0).
- ^ 子女無禮貌 家長「身教」造成. 星岛日报. 2012-04-05 [2012-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8).
- ^ 「港孩」三低 小六生不懂洗頭. 星岛日报. 2010-07-20 [2011-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3).
- ^ 港童大改造 中學禁家長「陪食」. 经济日报. 2011-12-07 [2011-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8).
- ^ 喇沙小學校長語家長:谷十項全能不如教自理. 明报. 2012-05-28 [2012-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9).
参考资料
编辑- 黄明乐着,《港孩》,明窗,2009年。ISBN 9789888026623
- 屈颖妍著,《怪兽家长》,天行者,2010年
- 中学重推家政课救港孩-哭诉不懂吃橙-洗衫不知用洗粉明报 – 2012年11月5日星期一上午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