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富国教育学院

罗富国教育学院(英语:Northcote College of Education)是一所曾经在香港提供专职教师专业培训的院校,1939年创立,1994年被合并为香港教育学院(现已正名为香港教育大学)。该学院为香港第一间专门培训教师的院校,原定名为香港师资学院,之后才以提倡设立该院的当时的香港总督罗富国命名,并以罗富国的家族徽章作为校徽。

罗富国教育学院
Northcote College of Education
地址 英属香港薄扶林沙宣道21号
其它名称香港师资学院、罗富国师范专科学校
类型师范学院
创办日期1939年
关闭日期1994年9月1日(学院主体)
1997年10月(学院建筑物)
创始人香港政府教育司署(延续教育部助理署长统管)
学区南区

历史

编辑

1939年,香港师资学院成立,校址选定于西营盘般咸道拔萃男书室旧址,并暂设校于附近的医院道,成为香港第一所全日制师范院校。

1941年,香港师资学院正式校址启用,并易名为罗富国师范专科学校;同年12月,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香港,学院停办至1946年3月才复办。

1947年,罗师开始与政府商讨迁校事宜,以方便学院发展,直至1958年正式定址于沙宣道,同年立项动工。

1950年代,由于教师需求大增,本校先后在1952-59年间,开设兼读制及全日制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以及兼读制中学教师培训课程,并以中英语文教育为主,奠定罗师专责语文教育的定位。

1962年,罗师迁往薄扶林沙湾沙宣道21号新校,上环原来校舍用作中文大学联合书院校址至1972年。

1967年,因应政府要求,包括罗师在内的三所师范专科学校,均易名为“师范学院”[1]

1971年开始,包括罗师、葛师及柏师三所教育学院,改用联合收生制度,并设招生委员会,由三所教育学院院长轮任。

1972年,罗师于第一代校址设立分校。

在1970年代后,罗师再陆续增设诸如家政及数学教育培训、高级师资培训课程等新科目。

1989年,罗师50周年金禧校庆。

罗富国教育学院于1994年9月1日起,被合并为香港教育学院的一部分(现已正名为香港教育大学)。初期,本校仍为教育学院的校舍之一。1996年,香港大学宣布在罗师旧址上建造香港大学医学院新综合大楼,并于同年立项;因此,罗师校舍在1997年10月迁入大埔教育学院永久校舍后,旋即被拆卸重建。

特色与人员作风

编辑

由于罗富国教育学院长期由英国人领导,因此在作风上倾向开明,例如在行政方面,收生事务下放至讲师层面全权负责(尤其是韩敦出任院长时期,其作风为师生称道);而在校规方面,罗师亦倾向较为自由(例如不设校服)。另外,罗师学生亦多来自英文中学,加上在1960-1980年代初,主要由英国教育专家出任讲师,而学生亦必修英语教育课程。因此,罗师英语化程度极高,而在英中学生心目中的声誉仅次于香港大学。

历任院长

编辑

如无特别指明,下述任期年份均由8月1日开始,7月31日结束;并入教院后则由9月1日开始,8月31日结束。

罗富国师范专科学院院长

编辑
  • 柳惠露(前译罗威尔)(T. R. Rowell)(1939-1941 第一任,战后升任教育司)
  • 惠柳新(J. M. Wilson)(1941年9-12月(署任))
  • 博德(前译波特)(A. L. Potter)(1946年3-10月、1949-1950(两次均为署任))
  • 富嘉新(J. Ferguson)(1946年10-12月(署任))
  • 戴雅(W. J. Dyer)(1947-1949 第二任、1951-1953年2月 第三任)
  • 戴维时教授(Prof. S. G. Davis)(1950-1951(署任))
  • 郑震寰(1953年3-11月(署任)、1955-1960 第五任,首位本地出身院长)
  • 颜季诺(K. J. Attwell)(1953-1955 第四任)
  • 吴广源(1960-1961(署任),后调任柏立基教育学院首任正式院长)
  • 卢家礼(C. J. G. Lowe)(1961-1963 第六任)
  • 田柏士博士(Dr. A. Deans Peggs)(1963-1966年6月 第七任)
  • 张伯伦(T. McC. Chamberlain)(1966年7-8月(署任),后调任伊利沙伯中学第三任校长及柏立基教育学院第四任院长)
  • 麦礼义(亦作麦尼路)(H. N. McNeill)(1966-1967(署任),后调任伊利沙伯中学第四任校长)

罗富国教育学院院长

编辑
  • 韩敦(亦作韩顿)(A. Hinton)(1967-1974年2月 第八任,曾出任伊利沙伯中学校长)
  • 谭宝珍(M. R. Templeton, Mdm)(1974年2月-1981年5月 第九任,最后一位英国教育系统公务员出任院长)
  • 何兆伦(1981年5月-1988年8月 第十任)
  • 赵苏丽珍(1988-1990 第十一任,后调任葛量洪教育学院院长)
  • 郑丘淑琦(1990-1993 第十二任)
  • 麦陈尹玲(1993-1994年9月1日 第十三任)

香港教育学院罗富国分校院长

编辑
  • 麦陈尹玲(1994年-1995年6月1日,后离开教院出任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中学首任校长)
  • 陈关坤德(1995年6月1日-1995年8月31日(署任))
  • 刘炜坚博士(1995-1996年8月31日 第十四任,末任院长)
  • 冯志扬(1996年1月2日-7月20日(署任))

香港教育学院罗富国分校课程组别统筹主任

编辑
  • 刘炜坚博士(1996年9月1日-1997年10月)

1994年9月1日,罗富国教育学院并入香港教育学院(教院),各师范学院初期暂行类似书院联邦制的管理制度。1995年9月1日起,则统一改由教院院长领导;而三分之二按教育署公务员条款聘用、并通过教院转职面试的教职员,亦于同日起改为受聘于教院。1997年10月尾,教院迁入大埔永久校舍工作完成,各分校课程组别统筹主任职位宣告撤销,亦象征各前教育学院正式结束。

校园

编辑

在罗师并入教院前,共设有两个校园:沙宣道正校及般咸道分校。其中,后者为罗师第一代校址。

 
沙宣道校园(1962年)

沙宣道校园(香港教育学院罗富国第一分校)

编辑

正校于1958年立项兴建,1962年建成,由主楼、图书馆、学生及舍监宿舍组成,后期亦增建5层高新翼。所有行政及教学单位均设于楼高7层的主楼(现港大医学院蒙民伟楼位置)内,而主楼外观采国际风格设计。而图书馆则设于校门左侧,只有一层,下方为教职员停车场。3层高的学生宿舍(现医学院实验室楼位置)共设有192个宿位(女生128个,男生64个),呈V字形,可享钢线湾一带海景,但已于1983-1986年间改建为教室,以应付学院发展。新翼则设于图书馆对出空地(现医学院正门标志式观星台),于1993年完工。所有建筑物已于1997年11月腾空,翌年拆卸重建。

本校园的设计曾获《Hong Kong and Far East Builder》建筑杂志刊登,是工务司署建筑设计中较为优秀的一个项目。此外,由于新翼仅启用四年即告拆卸,亦曾被质疑浪费公帑[2]

般咸道校园(香港教育学院罗富国第二分校)

编辑

此校园是罗师第一代校舍,于1962年迁出。1972年联合书院迁入马料水后,翌年罗师即再使用此校园,并在此开设分校,以应付学生人数增加。1997年,随着大埔永久校址的启用,本校舍亦告关闭,并于三年后改为般咸道官立小学

著名校友

编辑

注解

编辑
  1. ^ 有关韦然母校的资料,出自香港电台第一台广播节目《旧日的足迹》于2024年2月4日的访问。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三間師範學校 改稱師範學院. 香港工商日报. 1967-10-18: 7 [2022-03-16]. 
  2. ^ 香港教育學院羅富國分校新圖書樓面臨拆卸厄運. 星岛日报. 1995-03-13. 
  3. ^ 存档副本 (PDF). [2022-02-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03). 

外部链接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罗富国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