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岭古道

連接台灣新北市貢寮區遠望坑與宜蘭縣頭城鎮大里山區的步道

草岭古道,是一条连接台湾新北市贡寮区远望坑与宜兰县头城镇大里山区的步道。属古代淡兰古道北路一部分,亦为目前仅存的路段之一。

芒草开满山头的草岭古道垭口与虎字碑。
路线图

“草岭”之名得自海拔较高处道旁山岭芒草生长茂盛,几乎不存其余树种。古道长约8.5公里,途中有雄镇蛮烟碑虎字碑等经过政府审查认定的古迹,于垭口及宜兰县部分可远望龟山岛。在失去运输用途后,古道近年来已成为热门景点,目前由交通部观光局东北角暨宜兰海岸国家风景区负责经营管理。

历史

编辑

清代以前

编辑

据《台湾省通志》记载,一位台湾原住民平埔族辟建了台北宜兰间的山路,后来的人也都循着这条路线,出入往来两地,这就是最早见诸文献上的淡兰古道。淡即淡水厅,以艋舺(今台北市万华区)为其起点。兰则为噶玛兰厅(今宜兰县),贯通山区的这条道路就叫做“淡兰古道”。由艋舺前往噶玛兰,必须经过三貂岭与草岭两座山脉,因此,淡兰古道又可分为“三貂古道”与“草岭古道”。

又有一说淡兰古道是由嘉庆12年(1807年),台湾知府杨廷理所开。

清代

编辑

清朝同治年间,于同治5年调任台湾的台湾镇总兵刘明灯,就任一年后,在他走过的淡兰古道上,先后留下了金字碑雄镇蛮烟碑以及虎字碑,即使刘明灯对当时的台湾贡献与影响不多,但也因这些古迹而被历史所记载。

1881年左右,淡兰古道是唯一由清政府认定的官道,沿途设有隘寮(募集壮丁保护行旅安全,类似现今保镖)、递铺(传递信件货物的转接站)、驿站,十分方便与安全。因此台湾先民到宜兰开垦时,大多都是经过淡兰古道;而官方巡视与交通频繁,亦造就淡兰古道上许多古迹

近代

编辑

日本文化人类学伊能嘉矩在1897年10月8日看到虎字碑,写出以下的文字:“接近岭顶时,新路与旧道会合了。这里有一块大石,约六尺长,石面平滑,刻有草书体的虎字,笔势雄浑,右侧刻有同治六年冬,左侧也刻有台镇使者刘明灯书等几个字。这是由台北进入宜兰的越岭道在修复的时候,所建立的历史纪念物。附近没多远的地方就是岭顶,也就是基隆郡宜兰郡的分界线。”[1]

宜兰线铁路1917年开始兴建,1919年3月24日,位于平原宜兰苏澳间先行通车。同年5月5日,八堵瑞芳间亦告峻工,但由于草岭隧道工事尚在进行,此段尚不能直通宜兰线,暂称“瑞芳线”。

宜兰线全部通车前,草岭古道仍为两地间的交通要道。旅客需至邻近车站下车后,更换草鞋徒步过山。直至1924年隧道完工,列车得以直通运行才渐趋没落。

草岭周边古道经历约130年的演变,功能早已式微,今日仅存“三貂岭古道”、“草岭古道”与“隆岭古道”三段,其余路段已被铁路、公路所取代。

景点

编辑

古道途中设有凉亭、解说牌及公共厕所,于古道大里端有一处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古道游客休息与服务。若中途不休息,步道(远望坑→大里车站)依脚力约2~3小时可完成。

古道

编辑
 
雄镇蛮烟碑
 
虎字碑
  • 远望坑亲水公园:位于远望坑口进入草岭古道约1.1公里处的左侧小型河谷平原,原本为农地,现已改建成亲水公园。溪流两旁建有木制步道、桥梁及凉亭,游客可在漫步其间,欣赏大自然风光,亦可观赏溪里成群的台湾溪哥鱼和苦花鱼[2]
  • 跌死马桥:以前为木制,下过雨后木板湿滑,曾有马经过时跌落桥下,故此得名。
  • 雄镇蛮烟碑三级古迹):同治6年(1867年),台湾镇总兵刘明灯为了镇压山魔所题。此碑位于草岭古道半山腰,宽336公分、高119公分,每字宽55公分、高70公分。后人有赞美雄镇蛮烟碑:“‘雄’危耸旁其卯星,‘镇’迫龙更抱心胸,‘蛮’气霏霏龙吸雨,‘烟’兑亨亨虎吞风。”
  • 虎字碑三级古迹):位于离古道最高点约130米处,海拔约330米。同治6年(1867年),刘明灯路经之处被风暴所阻,取《易经》“云从龙、风从虎”之义,以芒花为笔,就地挥毫。其字宽40公分、高1,为草书字体。
  • 垭口平台及观景亭:垭口处有一平台,为整条古道地势最高点,向南可远眺太平洋龟山岛及宜兰县头城镇大里聚落。古道西侧山丘上建有观景亭,视野更佳。
 
鱿鱼公庙与垭口
  • 护管所:原为林地护管所,兴建于1970年,防护森林发生火灾、盗伐、滥垦之情事。1990年,改建为旅游解说服务站,以满足日益增加的游客需求。
  • 大里天公庙:本名庆云宫,建于1836年,主祀由福州供奉来台的玉皇大帝。平时香火鼎盛,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是当地庆典“拜天公”之日,会有从各地来参拜的信徒。庙下方有一大石,上有何应钦将军亲笔所题“兰阳第一胜景”字迹。

周边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台湾通讯》,伊能嘉矩著 杨南郡译注,远流出版,1996年9月
  2. ^ 《远望坑亲水公园》,东北角暨宜兰海岸国家风景区网站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