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忽视的真相
此条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5年11月6日) |
《难以忽视的真相》(英语:An Inconvenient Truth,中国大陆译《难以忽视的真相》,香港译《绝望真相》,台湾译《不愿面对的真相》)是一部有关气候变迁的纪录片,其中特别关注全球变暖现象。电影由戴维斯·古根海姆执导、前美国副总统戈尔主演。这部纪录片是根据戈尔研究多年的多媒体简报所摄制,这份简报是关于全球变暖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此片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由Melissa Etheridge演唱的主题曲I Need To Wake Up获得最佳歌曲奖。
难以忽视的真相 An Inconvenient Truth | |
---|---|
基本资料 | |
副标题 | By far the most terrifying film you will ever see 你从未经历过如此惊恐的电影 |
导演 | 戴维斯·古根海姆 |
监制 | 劳伦斯·班德 史考特·Z·柏恩斯 劳瑞·大卫 |
编剧 | 阿尔·戈尔 |
主演 | 艾伯特·戈尔 |
配乐 | 麦可·布鲁克 |
摄影 | 戴维斯·古根海姆 |
剪辑 | Jay Lash Cassidy Dan Swietlik |
制片商 | 罗伦斯·本德[*] 参与者媒体[*] |
片长 | 94分钟 |
产地 | 美国 |
语言 | 英语 |
官方网站 | http://www.climatecrisis.net/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2006年5月24日 |
发行商 | 派拉蒙影业 |
前作与续作 | |
续作 | 《难以忽视的真相2》 |
各地片名 | |
中国大陆 | 难以忽视的真相 |
香港 | 绝望真相 |
台湾 | 不愿面对的真相 |
《难以忽视的真相》也是一本由戈尔编写之书籍的名称,这本书曾在2006年7月2日[1]和8月13日成为《纽约时报》的销售排行榜第一名,并在数个月后再次登上冠军。[2]
电影在2006年的圣丹斯电影节首映,接着于2006年5月24日在美国纽约和洛杉矶上映。此片在美国是至今以来票房成绩第三高的纪录片。[3]戈尔和发行商派拉蒙经典影片(Paramount Classics)都保证将会继续进行关于气候变迁的教育活动。DVD由派拉蒙家庭娱乐公司发行,已于2006年11月21日在美国推出。
2017年7月28日,在美国上映续集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2》。
概要
编辑《难以忽视的真相》是一部纪录片,其中揭露了气候变迁的资料并对此做出预测,同时也在电影中穿插了戈尔的个人活动。透过巡回全球的简报发表,戈尔指出全球变暖的科学证据、讨论全球变暖经济和政治的层面,并阐述他相信人类制造的温室气体若没有减少,在不久后全球气候将发生重大变化。
电影包含许多段落是为了反驳认为全球变暖不明显或尚未被证实的人。例如,戈尔探讨了格陵兰或南极洲冰盖溶解的风险,可能使全球海平面升高近6米,沿海地区将会被淹没,也会让约一亿人因此成为难民。格陵兰冰雪融化后的水盐分含量较低,可能会中断湾流而造成北欧地区气温骤降。
为了解释全球变暖现象,电影引用了对南极洲冰层中心样本(ice core samples)在过去六十万年间的温度和二氧化碳含量数值的检测。飓风卡特里娜也被用来推论9-14米高的海浪对沿岸地区造成的破坏。
戈尔在纪录片的最后说到,若是尽快采取适当的行动,例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种植更多植物,将能阻止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戈尔也告诉观众如何能帮助减缓暖化现象。
同名的书籍也在电影上映后不久推出,其中包含了更详细的附加内容、科学分析,以及戈尔对于纪录片中探讨之议题的评论。
起源
编辑戈尔在就读哈佛大学的课程时,开始对全球变暖产生了兴趣。这个课程是由罗杰·瑞维尔——第一个测量在环境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学家主持。[4]
不久之后,戈尔进入美国国会,他开始成为第一位关注全球变暖问题的议员,戈尔请了一些气候学家到国会向政治人物说明这个议题。[5]他认为只要国会议员们听到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他们将会立刻展开对策行动;但最后行动的过程却是相当缓慢。戈尔于1992年推出《濒危的地球》(Earth in the Balance)一书,其中探讨各种环境议题。这本书也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
在担任副总统期间,为了促进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和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戈尔推动征收碳税(carbon tax),并在1993年进行部分实施。他也居中协调《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这是一份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而制定的国际协议书。但最后因为参议院的反对,这份协议在美国并没有被接受。戈尔也帮助建造名为“崔雅娜”的人造卫星,这颗观测卫星能提升环境问题的预防与警戒,并且首次直接测量地球反射太阳光的程度。戈尔在2000年参选美国总统时表示,当选后他将致力推动《京都议定书》的签订。
在2000年总统选举失败后,戈尔继续关注全球变暖议题。他编辑并调整了数年前完成的一段幻灯片,并开始加入关于全球变暖的多媒体简报内容。在电影中戈尔表示他已经展示这段简报超过一千次了。
制作人劳瑞·大卫(Laurie David)和劳伦斯·班德(Lawrence Bender)在2004年电影《后天》的首映典礼后,观看了戈尔的简报。[6]这份简报为他们带来了灵感,于是找来导演戴维斯·古根海姆讨论将简报改编为电影的可能性。起初古根海姆抱持怀疑的态度,但在亲自看过这段简报后,他表示自己感到“极为震撼”,他说“一个半小时之后我离开,想着全球变暖就是最重要的议题……我不知道你们要怎么拍这部电影,但我想要试试看。”[7][8]
科学论点基础
编辑戈尔表示全球变暖是确实发生的现象,并且大部分是因为人类而造成,而这个结论是根据目前许多研究所做出。
戈尔提出了许多数据来支持电影中的论述,其中包括:
- 根据伯尔尼大学(University of Bern)物理机构和欧洲南极冰核钻探计划(EPICA)的研究,来自南极洲冰核(ice cores)中的数据显示,当地的二氧化碳浓度是过去65万年以来最高的。[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1993年至2003年间出版了多份关于全球气候变迁的科学性文章,是由内奥米·奥雷斯克斯博士进行观察,并经过了928次的同行评审。观察报告以社论的方式刊载在《科学》杂志上,其中表示没有一篇文章认为人类行为不是地球暖化的主因(全部都是赞成这个论点,或是没有任何意见)。[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美联社连络了超过100位的顶尖气候研究学者,并询问他们此片的论述是否真实。这份访问是在电影公开上映前所调查的,很多学者并未看过这部电影和书籍,但是在看过电影的19位学者中,所有人都表示戈尔在片中表达的科学观念是正确的。[9]美国参议院环境委员会(U.S. Senate Committee on Environment and Public Works)对于全球变暖抱持着怀疑态度,并在2002年间收受了来自石油与瓦斯公司超过100万美元的参议员吉姆·因何夫(Jim Inhofe)[10],发表了一篇新闻稿驳斥《华盛顿邮报》的这篇文章。[11]宣称“全球变暖是对美国人民的最大谎言”[12],而这段话也被收录在电影中。
“RealClimate”是由11位气候科学家共同维护的部落格群组,认为此片中的科学观点是“非常的新颖,并引用了许多最新的研究”。[13][14]
科学历史学家麦可·雪莫(Michael Shermer),同时也是“怀疑者联盟”的创办人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提到《难以忽视的真相》“让我震惊到不再抱持怀疑”。[15][16]
然而在2006年6月26日,一篇由气候学家兼全球变暖质疑者理查·林森(Richard Lindzen)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社论中,对电影中宣称的事实提出质疑,并批评了这部电影。[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而一篇回应这篇社论的文章认为,林森提出的论点并没有任何资料可以佐证。[13]
戈尔探讨了当主要冰原融化时,全球的海平面将可能瞬间上升约6米。至于非灾难性的冰原融化和水中暖流的膨胀,所造成较为缓和、逐渐的海平面上升情形,则不应该与全球变暖造成的结果混淆。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在2100年海平面将会上升约0.1-0.85米,但这个范围并不包含西南极洲冰原可能发生的剧烈变化。[17]若是整个南极洲的冰原完全融化,将会造成海平面上升近60米[14],而南极洲的冰原内部底层的融化,则会让海平面上升5-6米。[15]
宣传
编辑此片的首映是在影展中举行,并使用标语进行宣传,例如“全球的警讯”、“我们的状况岌岌可危”、“将是你至目前为止看过最恐怖的电影”和“在这个夏天最吓人的电影中,你是凶手也是英雄”[18]。
电影的表现
编辑票房
编辑电影在2006年5月24日在美国纽约市和洛杉矶上映。在阵亡将士纪念日(Memorial Day)的周末,电影在每间戏院的票房平均为91,447美元(约人民币71万元),是该周末所有电影中最高的票房,也创下了纪录片票房的新纪录,而此片在当时仅在四个影厅播放。[19]
在2006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上,此片获得观众三次起立鼓掌。此片也在康城影展中上映,并且是第27届德班国际影展(DIFF)的开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也成为2006年布里斯班国际影展(BIFF)最受欢迎的一部纪录片。[20]
至2020年5月24日为止,此片累积票房为2,415万美元(约人民币1.7億元),是目前美国所有纪录片中第十三高的票房数字。[21]
此片在台湾于2006年10月13日上映,截至11月12日为止,台北地区的票房累计收入为新台币355万元,最高的票房名次为第8名。[22]
戈尔表示“我和妻子将得到的电影及书籍营收,完全投入在传递全球变暖讯息的教育活动中”。[23]派拉蒙经典(Paramount Classics)也捐出了5%的票房收入给新成立的气候变迁行动团体“气候保护联盟”(Alliance for Climate Protection)。[24]
评论
编辑不论左派或右派的媒体,对于此片的评价都极为正面。在烂番茄网站中,此片获得92%的好评,而“Cream of the Crop”网站的评论者也有94%给予此片好评。影评人罗杰·艾伯特(Roger Ebert)和里察·洛普(Richard Roeper)评价此片为“极佳”(two thumbs up)。艾伯特写到:“39年来,我从未在影评中写过这些字,但我必须要说:极力推荐你一定要去看这部电影。如果你没看,而你又有孙子的话,你必须向他们解释你为什么不去看。”[25]
而少数的影评没有如此正面的评价。例如自由意志主义杂志《Reason》的记者罗纳德·贝利(Ronald Bailey)认为“虽然戈尔在科学方面的正确大于错误,但他夸大了全球变暖的风险”。[16]
此片也获得人道主义奖(Humanitas Prize)追认的特别奖,这是该机构在过去10年内首次颁发的特别奖。
二零零七年十月十日,伦敦高等法院法官 Michael Burton 裁定,戈尔的纪录片有九个明显谬误(significant errors),当中的一些主张是错误,或被夸大和危言耸听[26]。但 Michael Burton 同时认为,片中提到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其可能引致的后果,大致来说是准确的(broadly accurate),而且,允许纪录片在适当的指引下,于英国所有中学放映。[27]。
烂番茄在2022年9月整理“有史以来最受好评的100部纪录片”名单,本片排名第63名[28]
政治反应
编辑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殊被问及会否看这出电影时回应:“Doubt it.(表示怀疑)”,其后补充说“我认为我们须辨清这些温室气体是由人类活动,抑或是自然现象造成,专注发展可改善我们生活,同时又保护环境的技术。”。[29][30]戈尔回应说:“全球的科学家组织都同意人类须为全球变暖负责,而(乔治·W·布殊)如今却对此事实表示个人的质疑。”[31]白宫助理发言人帕里诺表示,“乔治·W·布殊总统在2001年已经知道气温在过去100年在上升,而且知道这是因人类活动造成的。”[29][32]
2006年9月,戈尔到澳大利亚悉尼替此片进行宣传,当时澳大利亚联邦的保守派政府仍拒绝签署认同《京都议定书》。时任澳大利亚总理约翰·霍华德表示他不会因为这部电影而与戈尔见面,也不会因此赞成《京都议定书》:“我不会从电影中取得施政建议”。工党领袖金·比兹利和其他议会成员则与戈尔会面,并参与了当周在澳大利亚国会大厦(Parliament House)举行的特别放映。[33]一年后
在英国,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极力促请民众观看此片以了解气候变迁的议题。[34]
在比利时,对抗全球变暖的社会行动者—玛嘉莎·古伊顿成功说服整个比利时的政府官员去看这部电影。[35]
西班牙首相何塞·路易斯·罗德里格斯·萨帕特罗会见戈尔后,宣布政府会使学校看到这出电影。戈尔也获得2006年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国际合作奖。[36][37].
参考文献
编辑- ^ New York Times lists book as #1 Paperback Nonfiction, 02-Jul-2006, [1]
- ^ New York Times lists book as #1 Paperback Nonfiction, 13-Aug-2006, [2]
- ^ Documentary 1982-Present (film rankings by lifetime gross). Box Office Mojo. [2006-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3).
- ^ Kim Voynar - "Sundance: An Inconvenient Truth Q & A - Al Gore on fire! No, really." - "Cinematical" - 2006年1月26日 [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David Remnick - "The Talk of the Town." - New Yorker - 2006年4月14日[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William Booth - "Al Gore, Sundance's Leading Man." - "Washington Post" - 2006年1月26日 [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Alex Steffen. Interview: David Guggenheim and An Inconvenient Truth. WorldChanging.com. 2006年5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6月10日).
- ^ 原文:left after an hour and a half thinking that global warming [wa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 . . I had no idea how you’d make a film out of it, but I wanted to try,'
- ^ Scientists OK Gore's Movie for Accuracy. 华盛顿邮报. 2006年6月27日 [2006年12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24日).
- ^ JAMES M. INHOFE (R-OK): Contributions by Sector 2004. Opensecrets.org.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15).
- ^ AP INCORRECTLY CLAIMS SCIENTISTS PRAISE GORE'S MOVIE. U.S. Senate Committee on Environment & Public Works. 2006年6月27日 [2006年12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23日).
- ^ 原文:global warming is the greatest hoax ever perpetrated on the American people
- ^ 原文:remarkably up to date, with reference to some of the very latest research.
- ^ Al Gore's movie. RealClimate. 2006年5月10日 [2006年12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7月11日).
- ^ 原文:shocked me out of my doubting stance
- ^ The Flipping Point: How the evidence for anthropogenic global warming has converged to cause this environmental skeptic to make a cognitive flip. 《科学美国人》. 2006年6月 [2006-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4).
- ^ IPCC's Third Assessment Summar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6-12-20. See the chart on page 14 and the accompanying text.
- ^ 四句标语的原文分别为:
- "A global warning"
- "We're all on thin ice"
- "By far the most terrifying film you will ever see"
- "The scariest film this summer is one where you are the villain and the hero"
- ^ Movie & TV News @ IMDb.com - Studio Briefing.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14) (英语).
- ^ BIFF EXCEEDS ALL EXPECTATION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18) (英语).
- ^ Genre Keyword_ Documentary - Box Office Mojo. [2020-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4) (英语).
- ^ @movies【開眼電影】 @movies http___www.atmovies.com.tw.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中文(台湾)).
- ^ An Inconvenient Truth_ Carbon Neutral, Profits Going to Educational Campaign _ TreeHugger. 2006-06-12 [2020-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2) (英语).
- ^ The Alliance for Climate Protection. 2006-05-10 [2020-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6) (英语).
- ^ 原文为:"In 39 years, I have never written these words in a movie review, but here they are: You owe it to yourself to see this film. If you do not, and you have grandchildren, you should explain to them why you decided not to."[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存档副本. [2009-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8).
- ^ 存档副本. [2009-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9).
- ^ 100 BEST-REVIEWED DOCUMENTARIES OF ALL TIME. 2022-09-22 [2022-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 ^ 29.0 29.1 Bush gives thumbs down to Gore's new movie. Associated Press. 2006-05-24 [2007-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1).
- ^ 原句"And in my judgment we need to set aside whether or not greenhouse gases have been caused by mankind or because of natural effects, and focus on the technologies that will enable us to live better lives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 ^ [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原句为"The entire global scientific community has a consensus on the question that human beings are responsible for global warming and [Bush] has today again expressed personal doubt that that is true."
- ^ 原句"White House deputy press secretary Dana Perino stated that 'The president noted in 2001 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s over the past 100 years and that the increase in greenhouse gases was due to certain extent to human activity'."
- ^ 存档副本. [2014-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10).
- ^ Full text of David Cameron's speech to the Conservative Party conferen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Guardian Unlimited,2006年10月4日,2006年11月25日引用
- ^ [8]
- ^ 存档副本. [2007-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6).
- ^ Gore climate documentary to be shown in school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xpatica, 7 February 2007, accessed 11 February 2007
外部链接
编辑评论
编辑- (英文)芝加哥太阳时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由罗杰‧艾伯特撰写
- (英文)纽约客杂志:Ozone M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华盛顿邮报:戈尔成为圣丹斯电影节的注目焦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RealClimate.org:戈尔的电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科学观点的评论和真实性查证
- (英文)华尔街日报:Don't Believe the Hyp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由气候学家和全球变暖质疑者理查‧林森(Richard Lindzen)撰写
- (英文)献给地球的电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由气候学家詹姆仕‧韩森(James Hansen)在《纽约书评》中撰写
- (英文)戈尔难以忽视的真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经济学家与全球变暖质疑者布琼‧朗伯格(Bjørn Lomborg)撰写
专访
编辑- (英文)Charlie Rose 专访戈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Grist Magazine》杂志专访戈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retroCRUSH》杂志专访戈尔
- (英文)英国广播公司(BBC)的 J. Freedland 专访戈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其他
编辑- (中文)不愿面对的真相(Yahoo!奇摩电影上的介绍)
- (英文)Climate Crisi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官方网站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难以忽视的真相》的资料(英文)
- (英文)戈尔的书
- (英文)An Inconvenient Truth 完整长度的多媒体简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30MB)
- (英文)Participant Productions - An Inconvenient Trut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烂番茄上《An Inconvenient Truth》的资料(英文)
- (英文)2006年1月戈尔发表的演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他说明了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减缓全球变暖的情况
- (英文)Convenient Truths(可以面对的真相) - 与《难以忽视的真相》观点相反的影片,试着找出全球变暖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