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尼西亚之歌
《三区尼西亚之歌》(德语:Trizonesien-Song)[1],又称《我们是三区尼西亚的原住民》(德语:Wir sind die Eingeborenen von Trizonesien),是一首德国的幽默狂欢节音乐,由卡尔·伯布尔在1948年创作。在西德还没有正式国歌时,由这首歌做为轻浮版本的非正式国歌。这首歌是对美、英、法三国的西德占领区宪制地位问题的自嘲与讽刺。
Trizonesien-Song | |
---|---|
同盟国军事占领德国事实上的国歌 | |
作词 | 卡尔·伯布尔 |
作曲 | 卡尔·伯布尔 |
采用 | 1948年 |
废止 | 1949年 |
此后事实上的国歌 | 《从废墟中崛起》 (东德) 《德意志之歌》 (西德) |
德国国歌历史 | |
---|---|
1871-1918 | 万岁胜利者的桂冠 |
1922-1933 | 德意志之歌 |
1933-1945 | 德意志之歌 第一节 霍斯特·威塞尔之歌 |
1948-1949 | 三区尼西亚之歌 非官方 |
1949-1990 | 从废墟中崛起 |
1949-1950 | 我完全奉献非官方 |
1950-1952 | 德国颂歌 |
1952 - | 德意志之歌 第三节 |
注:1933-1945年间为双国歌。 | |
历史
编辑背景
编辑1947年元旦,美占区与英占区组成联合占领区。1949年4月8日,法占区加入联合占领区后,原本俗称“双区”(Bizone)的地区变成了“三区”(Trizone)。带有讽刺意味的“三区尼西亚”(Trizonesien)一词可能是在1948年6月20日西德三区实行货币改革后产生的[2]。
创作过程
编辑卡尔·伯布尔在1947年便有创作进行狐步的想法。当时,其坐在科隆大教堂附近的一间餐厅里,附近有人讨论著“双区”问题,并提到了“双区尼西亚”(Bizonesien)一词[3]。歌曲完成前,因“三区”一词出现伯布尔修改了歌词。1948年11月11日,此歌在狂欢节时公演;12月17日,此歌发行[4]。
歌词
编辑德语歌词 | 汉译 |
---|---|
|
|
使用
编辑当时,德国尚无正式国歌。自纳粹德国向同盟国投降后,《德意志之歌》便失去了法律地位。在英格兰,此歌曲最初被视作复仇主义的象征,但后来亦被当作代国歌使用。在一场于英国战俘营举办的比赛中,这首歌与《天佑国王》一起演奏。在科隆举办的脚踏车比赛颁奖典礼中。在场的同盟国军官误以为其为德国国歌,并纷纷起身[5]。当时,让·肖恩赢得了战后第一场国际脚踏车比赛的冠军。1950年4月19日,时任西德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及此事[6]。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Karl Berbuer – Trizonesien Song / Kann Man Denn Nüchtern Sein. Discog.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6).
- ^ Jockwer, Axel. Unterhaltungsmusik im Dritten Reich (博士论文). 康斯坦茨大学. 2005 [2022-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2) (德语).
- ^ Karnevalshit nach dem Zweiten Weltkrieg. WDR. 2013-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8).
- ^ Trizonesien-Lied sorgte 1949 für Aufregu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存档副本. [2022-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3.
- ^ Schiller, Melanie. Soundtracking Germany. [2020-02-14].[失效链接]
- ^ Pressekonferenz des Bundeskanzlers Adenauer in Berlin, 19. April 1950 (Auszug). Konrad Adenauer Stiftung.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