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仔厝保德宫
25°07′59″N 121°29′36″E / 25.133035°N 121.493366°E
番仔厝保德宫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台北市北投区丰年里大业路517巷 |
宗教 | 台湾民间信仰 |
主神 | 番仔王爷(被视为池府王爷) |
例祭 | 农历六月十八 |
建立时间 | 日治台湾昭和十九年(1944年) |
地图 | |
凯达格兰北投社 |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台北市北投区 |
官方名称 | 凯达格兰北投社 |
类型 | 登录等级:史迹 登录种类:拓垦(植)场所 |
评定时间 | 2022年9月12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番仔厝保德宫,是位于台湾台北市北投区丰年里的王爷庙,为凯达格兰族北投社的汉化信仰场所。2008年5月1日,此庙与长老教会北投教堂、番仔厝、番仔沟登录为文化景观[1],2022年重新登录为史迹。
沿革
编辑北投耆老相传台湾清治时期,凯达格兰族人在到贵子坑溪捡到漂流的神像,并专属奉祀,称为“番仔王爷”,视为池府王爷[2][3]。台湾日治时期,凯达格兰族人的顶社被改建为马场,族人遂迁移至番仔厝(今大业路与丰年路交叉口附近),后来庄民集资兴建庙宇[3]。1944年,五名潘姓信徒集资在今十信高中对面建立番仔厝保德宫[2]。
1971年成立管理委员会。1984年,凯达格兰族的福神宫遭水患冲毁,遂纳土地公入保德宫合祀,并保留福神宫庙额。[2]
之后淡水捷运线兴建再度迁移,又经过几次变动,才迁至大业路517巷内,与土地公共同供奉。但此土地是十信工商所有地,引起产权问题。居民表示当时十信工商负责人蔡氏家族要求他们迁往巷内,当时没向蔡家要求文书证明,导致地产权纠纷。虽然居民曾表达愿意租用或购买,但十信工商坚持不肯。[3]
2004年11月高等法院判决定此庙需拆除,引起民进党立委田秋堇等人呼吁保存平埔族文化[1]。台北市文化局认定庙宇建筑本身并无历史价值,只将神像、祭祀用具等订为文化景观标的物,本来打算协助将此庙迁往马路旁的绿地公园,但因是公园用地无法使用[3]。庙祝表示到执行命令后,每日都向王爷掷筊却都得到笑筊,证明神明不想离开保德宫;丰年里里长郑国华说,此庙不仅是文物古迹,也是里民信仰中心,庙方愿自行搬迁,但需要时间来缓冲[4]。
2010年10月13日上午9点30分,政府强制执行,先由法官向庙方重申立场,随即焚香向众神表示,但十数名信众即团团围住供桌,高喊“护庙,护王爷!”,不让地主请神,一度与现场员警爆发肢体冲突[4]。十信工商愿意提供新台币20万的搬迁补偿[3]。上午十一点许,庙祝掷筊请示王爷是否愿意移驾,第二次获得圣筊,众神像陆续由信众请出[4]。文化局也到场协助搬迁神像工作[3]。
祭祀
编辑王爷以农历六月十八为诞辰。在建庙后,庙方先不允许外族参拜,情况到成立管理委员会才改观。信众会挖取王爷神尊底座的沉香木灰来泡水治病,因经年累月祈求者众,神像下方被挖出拳头大的洞;庙方后来以泥土填补,婉拒再受理凿灰治病。[2]
庙中的土地公则定农历八月十二作诞辰,神像材质为青斗石。2007年《自由时报》报导时,53岁的凯达格兰族潘坪城表示在太祖所垦殖的田里就有此土地公神像,并表示之前信徒都不知神尊上刻有“平埔社”,直到13年前迎请土地公同行去北港朝天宫进香,捧神尊过天公炉却不慎掉落炉内,清理后才发现。[2]
参考
编辑- ^ 1.0 1.1 林政忠. 北投番仔王爺神像 立委籲保留. 《联合报》. 2010-08-24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2.3 2.4 陈璟民. 〈台北都會〉真奇「廟」 番仔厝拜「王爺」 見證漢原文化融合. 《自由时报》. 2007-07-24 [2017-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30) (中文(台湾)).
- ^ 3.0 3.1 3.2 3.3 3.4 3.5 吕苡榕. 爭不過司法 平埔遺址搬家. 《台湾立报》. 2010-10-13 (中文(台湾)).
- ^ 4.0 4.1 4.2 萧博文. 法官焚香求筊 眾神點頭拆廟. 《中国时报》. 2010-10-14 [2017-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2)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