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成发居
24°57′11″N 121°21′14″E / 24.953118°N 121.353928°E
莺歌成发居 | |
---|---|
位置 | 台湾新北市莺歌区东莺里文化路233、235号 |
建成时间 | 日治台湾大正十年(1921年) |
公众参观 | 开放时间:全日 参观费用:免费 |
官方名称 | 莺歌成发居 |
类型 | 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宅第 |
详细登录资料 |
历史
编辑建立
编辑成发居建于大正十年(1921年),为大正初年台湾建筑的代表作[a]。原建筑群巨大,为二层砖造四进建筑,混合番仔楼样式与巴洛克暨西洋历史主义风格[注 1],且排列不对称[2]。正面以清水砖砌成拱廊式骑楼,立面五开间[2],上方具有镂空的女儿墙,中央镶嵌“成发居”匾额[b]。
陈发(1863-1951),后改名陈绵发,人称发伯。幼时失学,于桃园厅三角涌支厅树林区石头溪经营碾米与建材生意有成。大正六年(1917年)7月26日莺歌石购买贩卖利用信用组合成立,任监事[3]:334。九年(1920年)10月1日莺歌石购买贩卖利用信用组合改称莺歌信用购买贩卖利用组合,任专务理事[3]:334、336,同日被任命为莺歌庄协议会会员,11月25日辞去协议会会员[3]:271。后因大汉溪泛滥,于十年(1921年)迁至台北州海山郡莺歌庄莺歌兴建成发居,持续经营其碾米厂与米店[a],4月27日由其子陈阿玉(1887-1957)继任莺歌庄协议会会员职务。昭和四年(1929年)1月12日陈阿玉被任命为莺歌庄庄长,同时辞去庄协议会会员。八年(1933年)1月12日解职,[3]:271、272改任莺歌购买贩卖利用信用组合长。[3]:336
修复
编辑成发居于2006年7月17日由台北县政府文化局公告为历史建筑[a][2],时已荒废多年,除骑楼外的部分几乎毁损不堪,保存不易[a]。骑楼杂草丛生。第一进已改建为混凝土,并有多处龟裂。第二进以后则完全坍塌,无法进入[2]。因原持有人无意保留,在产权售出后,成发居于2012年3月遭到拆除[a],仅保留骑楼部分。后经由新北市文化局指导,进行拆解修复工作。部分原有的旧砖头毁损严重,无法重新利用,除以新砖头代替外,也使用同时期的旧砖头。廊柱内部以钢材支撑,并设计导水管排出雨水,且增设无障碍设施[4]。于2014年12月竣工[a]。
附注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李干朗. 《臺灣古建築圖解事典》. 远流. 2003. ISBN 957324957X.
- ^ 2.0 2.1 2.2 2.3 國家文化資產資料庫管理系統-鶯歌成發居. 国家文化资产数据库管理系统. 中华民国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7-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4) (中文(台湾)).
- ^ 3.0 3.1 3.2 3.3 3.4 杨国柱. 《臺北州街庄誌彙編(上)》. 由古舜仁、陈存良翻译. 台北县立文化中心. 1998. ISBN 957022181X.
- ^ 陈俊雄. 百年成發居改建 騎樓照舊. 中时电子报. 2014-06-11 [2017-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8)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