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馬丁

英語唱片製作人,編曲,作曲家,指揮,音頻工程師和音樂家

喬治·亨利·馬丁爵士CBESir George Henry Martin,1926年1月3日—2016年3月8日)是一位英國唱片製作人、編曲人、作曲人、指揮、音訊工程師及樂手。他廣泛參與了披頭四樂團每張原版專輯的方方面面,因此有時被稱為「披頭四第五人英語Fifth Beatle[註釋 1]。馬丁被認為是史上最偉大的唱片製作人之一,在英國擁有30首冠軍歌曲,在美國擁有23首。

喬治·馬丁爵士
Sir George Martin
CBE
2006年攝於美國拉斯維加斯
幕後
國籍 英國
出生
喬治·亨利·馬丁(George Henry Martin

(1926-01-03)1926年1月3日
逝世2016年3月8日(2016歲—03—08)(90歲)
職業唱片製作人、編曲人、作曲人、樂手、指揮
配偶茱蒂·洛克哈特-史密斯(Judy Lockhart-Smith
音樂類型搖滾流行古典音樂
演奏樂器雙簧管、鋼琴、鍵盤、吉他
出道地點倫敦海布里
活躍年代1950年—2006年
唱片公司百代唱片Parlophone蘋果唱片
網站George Martin in Music
相關團體披頭四樂團羽翼合唱團美國樂團英語America (band)希拉·布萊克英語Cilla Black傑夫·貝克馬哈維西努樂團英語Mahavishnu Orchestra保羅·麥卡尼

馬丁受到了多個音樂風格的影響,包括科爾·波特約翰尼·丹克沃斯英語Johnny Dankworth的風格。1947年至1950年,他在市政廳音樂及戲劇學院學習鋼琴和雙簧管。畢業後,他到BBC古典音樂部門工作,隨後於1950年加入百代唱片。1950年代早期,馬丁與彼得·塞勒斯派克·米利甘英語Spike Milligan等人合作,製作喜劇和新奇唱片英語novelty record

在長達近六十年的職業生涯中,馬丁活躍在音樂、電影、電視和現場表演等領域。他也在數個媒體公司擔任高級行政人員,參與了多個慈善活動。1996年,為表彰他對音樂產業和流行文化的貢獻,馬丁獲授爵士勛位。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喬治·馬丁出生於霍洛威一帶的木匠家庭[1],在他六歲時家裡買了一台鋼琴,這激發了他對音樂的興趣。八歲時,馬丁說服父母讓他去上鋼琴課,在上了八節課後因為家人與鋼琴老師的反對下停止了。二戰爆發時,馬丁就讀於聖依納爵學院英語St Ignatius' College,他曾在學院獲得過獎學金,但這時學院因戰爭不得不疏散師生撤離,馬丁和家人離開倫敦,來到韋林花園城,之後他在雷文斯本學校英語Ravensbourne School (Bromley)就讀。

儘管馬丁一直對音樂感興趣,幻想自己成為下一個拉赫瑪尼諾夫,但他最初並沒有選擇音樂作為一種職業[2]。他做過工料測量師,之後在英國陸軍部當臨時職員,負責填寫文書和沏茶[3]。1943年,17歲的馬丁加入了英國皇家海軍的航空兵部隊,成為了空中觀察員和軍官。他沒有參加過任何一場戰鬥,戰爭就已經結束了,他於1947年退伍[4]。在新音樂促進委員會英語Committee for the Promotion of New Music的成員西德尼·哈里森(Sidney Harrison)的鼓勵下,馬丁用退伍軍人補助金去市政廳音樂及戲劇學院學習。1947年至1950年,他在那裡學習鋼琴和雙簧管,對拉赫瑪尼諾夫、莫里斯·拉威爾科爾·波特的音樂產生興趣。馬丁的雙簧管老師是瑪格麗特·艾略特英語Margaret Eliot保羅·麥卡尼日後女友簡·愛舍英語Jane Asher的母親)[5][6][7]。1948年1月3日,仍在就學的馬丁與希娜·奇肖姆(Sheena Chisholm)成婚,和她育有兩個孩子:亞力克斯和格雷戈里·保羅·馬丁英語Gregory Paul Martin。他後來於1966年7月24日和茱蒂·洛克哈特-史密斯(Judy Lockhart-Smith)結婚,他們有兩個孩子:露西(Lucie)和吉里斯·馬丁英語Giles Martin[8][9]

Parlophone廠牌

編輯
 
Parlophone發行的披頭四第一張LP(由馬丁製作)

馬丁畢業後在BBC的古典音樂部門工作,然後在1950年加入百代唱片公司EMI)。1950年至1955年,他是百代旗下廠牌Parlophone主管奧斯卡·普洛伊斯(Oscar Preuss)的助理。Parlophone廠牌不受百代重視,只發行無關緊要的藝人作品[5][10]。普洛伊斯於1955年退休後,馬丁接管了該廠牌,錄製古典和巴洛克音樂、音樂劇初版卡司演唱和英國與愛爾蘭的地方音樂[11][12]

馬丁也製作了無數喜劇和新奇唱片。他的第一張熱門唱片是彼得·尤斯汀諾夫安東尼·霍普金斯的單曲唱片《Mock Mozart》(《嘲笑莫扎特》)。百代原本不願在1952年發行該唱片,但普洛伊斯堅持要他們給他年輕的助理馬丁一個機會。50年代後期,馬丁與彼得·塞勒斯合作了兩張很流行的喜劇LP。第一張以10英寸黑膠唱片的制式發行,名叫《The Best Of Sellers》(《塞勒斯精選集》);第二張於1957年發行,名為《Songs for Swinging Sellers》(《給搖擺塞勒斯的歌》)。通過和塞勒斯的工作關係,馬丁結識了斯派克·米里根英語Spike Milligan並成為了後者的好友,他是米利根第二次婚姻的伴郎[13]

和馬丁合作過的其他喜劇演員有伯納德·克里賓斯英語Bernard Cribbins查理·德雷克英語Charlie Drake特里·史考特英語Terry Scott布魯斯·弗辛斯英語Bruce Forsyth麥可·本汀英語Michael Bentine達利·摩爾英語Dudley Moore夫蘭達斯與史旺蘭斯·珀西弗英語Lance Percival瓊安·辛姆斯英語Joan Sims比爾·歐迪英語Bill Oddie。馬丁的工作成果改變了Parlophone廠牌的形象,從一個「悲哀的小公司」到一個非常賺錢的業務[14]

而1960年代早期,馬丁還沒有在榜單上獲得成功時,他為加里·格里特英語Gary Glitter錄製過幾首歌曲,格里特當時用了假名「保羅·瑞文」(Paul Raven)。

披頭四樂團

編輯
 
攝於1966年;與披頭四成員們討論音樂演出方式的馬丁(右二)。

在披頭四的經紀人布萊恩·艾普斯坦的會面下,1962年6月6日馬丁與披頭四首次見面並試聽他們的錄製歌曲[15],隨後馬丁挑選了《Love Me Do》作為他與披頭四首張合作的新單曲[16],該曲目發行後也成功擠上排行榜的前位。

與披頭四成員自行摸索樂器的經歷不同;馬丁有受過正式的音樂教育訓練,他在披頭四錄製唱片時常擔任提供另種角度表現手法的人士。如曲子《Yesterday》中穿插的弦樂四重奏,便是出於馬丁的建議[17]。馬丁也負責曲目上的技術問題處理,像《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在最後完成的曲風;便是他與錄音室的音效工程師傑夫·艾莫瑞克英語Geoff Emerick將此曲最初的原始音調版本、與後來所改編的音調版本所混合出來的內容[18]

除擔任披頭四的唱片製作人外,一些披頭四的曲目馬丁也會擔任其中的鋼琴、鍵琴之類的樂器伴奏成員[19]。而披頭四的曲目《All You Need Is Love》在1967年6月25日的BBC實況節目《Our World》中;是以現場節目演出的方式來進行錄製,當時馬丁也參與節目上幕後的錄製工程。[20]

後期活動

編輯

除披頭四外,馬丁為許多其他音樂人製作過唱片。其中與披頭四同時代的藝人有馬特·莫羅英語Matt Monro希拉·布萊克英語Cilla Black蓋瑞與前導者合唱團英語Gerry & The Pacemakers比利·J·克拉默英語Billy J. Kramer達科達樂團英語The Dakotas (band)四最樂團英語The Fourmost大衛和喬納森樂團英語David and Jonathan (band)行動樂團英語The Action。往後合作過的其他藝人還包括有國王歌手美國樂團英語America (band)[21]、吉他手傑夫·貝克約翰·威廉斯、六十年代的兩人組愛德華之手英語Edwards Hand加里·布魯克英語Gary Brooker尼爾·薩達卡Ultravox英語Ultravox、鄉村歌手肯尼·羅傑斯英語Kenny Rogers廉價把戲埃爾頓·約翰席琳·狄翁X JapanYoshiki等等[22][23]

披頭四解散後,馬丁曾製作了保羅·溫特1972年專輯《Icarus》,專輯是在麻薩諸塞州麻堡海德的海邊租的房子裡錄音的。溫特說,馬丁教了他「如何把錄音室用作一個工具」,並讓他在放鬆的氛圍中錄音,與專業錄音室的高壓控制不同[24]。他也為英國非主流民謠搖滾樂團施泰克里奇英語Stackridge製作了1974年專輯《The Man In The Bowler Hat[25]。1979年,他與羅恩·古德溫英語Ron Goodwin合作製作了一張專輯,專輯收錄了約翰·盧特創作的《披頭四協奏曲英語The Beatles Concerto》。2010年,馬丁成為了太陽之臂組合(Arms of the Sun)首張硬搖滾專輯的執行製作人,太陽之臂是一個全明星項目,參與者有雷克斯·布朗英語雷克斯·布朗潘特拉樂團英語Pantera貝斯手)、約翰·盧克·赫伯(John Luke Hebert)、蘭斯·哈維爾(Lance Harvill)和本·班克(Ben Bunker[26]

1991年,馬丁為險峻海峽最後一張錄音室專輯《On Every Street》中的歌曲《Ticket To Heaven》貢獻了弦樂編曲並指揮了管弦樂團。1992年,馬丁與彼特·湯申德合作製作了《誰人樂團的湯米》舞台劇。該劇於1993年在百老匯開演,在同年夏天發行了初版卡司的錄音專輯。馬丁作為專輯製作人獲得了1993年的葛萊美最佳音樂劇專輯獎。

1995年,他為埃爾頓·約翰專輯《Made in England》中歌曲《Latitude》編排了管弦樂,在馬丁的AIR倫敦錄音室錄音。他也製作了埃爾頓紀念黛安娜王妃的歌曲《Candle in the Wind 1997》,該曲在1997年9月在世界各地的排行榜上登頂[27][28]

去世

編輯

2016年3月8日晚,馬丁在英國威爾特郡的家中在睡夢中去世,享壽90歲[29][9]林哥·史達推特帳號上發布了馬丁去世的消息[30]環球唱片的發言人確認了他的死亡[31]。死因還沒有公布[32]。馬丁身後留下結婚近五十年的妻子茱蒂·洛克哈特-史密斯和四個孩子[9]

史達在發布馬丁去世的推特中寫道:「上帝保佑喬治·馬丁,平靜和愛獻給朱迪和他的家人,愛你們的林格和芭芭拉。喬治會被懷念的,xxx。[30]西恩·藍儂發推:「我很傷心,不知道說什麼。[33]」其他回應此事的公眾人物還有保羅·麥卡尼、首相戴維·卡梅倫、工黨領袖傑瑞米·科爾賓、美國歌手藍尼·克羅維茲、演員羅傑·摩爾和音樂人馬克·朗森[34][35][36]

評價

編輯

馬丁對披頭四作品的貢獻經常受到評論界讚揚,使他被稱為「披頭四第五人」[37]。然而,他對該說法不太認可,表示樂團助理兼演唱會隨行人員尼爾·阿斯皮納爾更符合這個稱呼[38]

儘管馬丁和許多其他藝人有過合作,有人覺得他過於關注披頭四而批評他。霍華德·史特恩英語Howard Stern公開批評馬丁在樂團的成功中占據了太多功勞,雖然該言論很快被其他人質疑,被認為「判斷失當」[39]。披頭四書籍作家西恩·伊更(Sean Egan)認為馬丁的「披頭四第五人」形象已被「一些人過度炒作」[40]。喜劇演員凱文·埃爾頓英語Kevin Eldon在數個電視劇中諷刺了馬丁的公眾形象,包括《笑料一火車英語Big Train》和《這是凱文英語It's Kevin[41][42][43]

約翰·藍儂淡化了馬丁對披頭四音樂的重要性。在1970年和詹恩·溫納英語Jann Wenner的採訪中,藍儂說:「(迪克·詹姆士)是另一個那種認為他們造就了我們的人。他們沒有。我想聽聽迪克·詹姆士的音樂,我想聽聽喬治·馬丁的音樂,請給我播放一些吧。[註釋 2][44]」在1971年給保羅·麥卡尼的一封信中,藍儂寫道:「當人們問我『喬治·馬丁到底為你們做了什麼?』,我發現你根本沒有答案!這不是貶低他,這是事實。[註釋 3][45]」藍儂寫道,馬丁把披頭四音樂中的過多功勞歸於自己。

獎項和榮譽

編輯
 
2007年的馬丁。
  • 1964年奧斯卡獎 - 提名最佳配樂(電影《一夜狂歡》)[46]
  • 1967年葛萊美獎 - 最佳當代專輯(作為專輯《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的製作人)[47]
  • 1967年葛萊美獎 - 年度專輯(同上)
  • 1973年葛萊美獎 – 最佳人聲伴唱編排(作為歌曲《Live and Let Die》的編曲者)
  • 1977年全英音樂獎 - 過去25年的最佳英國製作人[48]
  • 1984年全英音樂獎 - 傑出貢獻獎[49]
  • 1993年葛萊美獎 - 最佳音樂劇專輯(作為《The Who's Tommy》的製作人)
  • 2007年葛萊美獎 - 最佳影視原聲合輯專輯(作為披頭四專輯《Love英語Love (Beatles album)》的製作人之一,與兒子吉里斯·馬丁共享)
  • 2007年葛萊美獎 - 最佳環繞聲專輯(同上)

1989年,位於美國波士頓的伯克利音樂學院授予馬丁名譽博士學位[50]。1998年,他成為英國唱片業協會的年度人物。馬丁於1999年被引入搖滾名人堂[51],於2006年被引入英國音樂名人堂英語UK Music Hall of Fame。2002年的比利時弗蘭德斯國際電影節上,世界電影原聲學會授予了馬丁終身成就獎。2004年,英國紋章院授予馬丁個人紋章。他的紋章上有三隻金龜,一隻家燕(英文名為「house martin」)持有一隻直笛,以及拉丁語提句「Amore Solum Opus Est」(英文「All You Need Is Love」)[52]。2006年,利茲貝克特大學授予他名譽音樂博士學位[53]。2008年,都柏林大學學院文學歷史學會英語Literary and Historical Society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授予他詹姆士·喬伊斯獎英語詹姆斯·乔伊斯奖[54]。2011年,牛津大學授予他名譽音樂博士學位[55]

馬丁是少數幾個在連續幾個十年中製作出冠軍唱片的製作人(19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其他取得這一成就的人包括菲爾·斯佩克特(19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昆西·瓊斯(19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麥可·歐馬蒂安英語Michael Omartian(19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和吉米·吉姆與特里·李維斯英語Jimmy_Jam_and_Terry_Lewis(1980年代、90年代和00年代)[56][57]

註釋

編輯
  1. ^ 儘管菲爾·斯佩克特是專輯《Let It Be》的製作人,馬丁監管了專輯的錄音期。
  2. ^ 原文:"[Dick James is] another one of those people, who think they made us. They didn't. I'd like to hear Dick James' music and I'd like to hear George Martin's music, please, just play me some."
  3. ^ 原文:"When people ask me questions about 'What did George Martin really do for you?,' I have only one answer, 'What does he do now?' I noticed you had no answer for that! It's not a putdown, it's the truth."

參考資料

編輯
  1. ^ Hunter Davis. The Beatles 披頭四 ─ 唯一正式授權傳記. 商周出版. 2003年11月: 279頁. ISBN 986-124-045-4. 
  2. ^ 喬治·馬丁. All You Need Is Ears. St. Martin's Press. 1994年10月15日: 17頁. ISBN 978-0-312-11482-4. 
  3. ^ 喬治·馬丁. All You Need Is Ears. St. Martin's Press. 1994年10月15日: 18頁. ISBN 978-0-312-11482-4. 
  4. ^ 喬治·馬丁. All You Need Is Ears. St. Martin's Press. 1994年10月15日: 25至28頁. ISBN 978-0-312-11482-4. 
  5. ^ 5.0 5.1 Bob Spitz. The Beatles – The Biography.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2005年11月1日: 296頁. ISBN 978-0-316-80352-6. 
  6. ^ Bob Spitz. The Beatles – The Biography.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2005年11月1日: 438頁. ISBN 978-0-316-80352-6. 
  7. ^ 喬治·馬丁. All You Need Is Ears. St. Martin's Press. 1994年10月15日: 18至25頁. ISBN 978-0-312-11482-4. 
  8. ^ George Martin's Biography. MusicianGuide.com.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3日). 
  9. ^ 9.0 9.1 9.2 Jennifer Frederick、Mike Barnes. George Martin Dead: Beatles' Producer and Arranger Was 90. 好萊塢報導.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9日). 
  10. ^ 喬治·馬丁. All You Need Is Ears. St. Martin's Press. 1994年10月15日: 28至29頁. ISBN 978-0-312-11482-4. 
  11. ^ 喬治·馬丁. All You Need Is Ears. St. Martin's Press. 1994年10月15日: 63頁. ISBN 978-0-312-11482-4. 
  12. ^ 喬治·馬丁. All You Need Is Ears. St. Martin's Press. 1994年10月15日: 84至85頁. ISBN 978-0-312-11482-4. 
  13. ^ Maxine Ventham、Shelagh Milligan. Spike Milligan: His Part In Our Lives. Robson. 2002年6月21日: 62頁. ISBN 978-1-86105-530-9. 
  14. ^ Bob Spitz. The Beatles – The Biography.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2005年11月1日: 297頁. ISBN 978-0-316-80352-6. 
  15. ^ Hunter Davis. The Beatles 披頭四 ─ 唯一正式授權傳記. 商周出版. 2003年11月: 282頁. ISBN 986-124-045-4. 
  16. ^ Hunter Davis. The Beatles 披頭四 ─ 唯一正式授權傳記. 商周出版. 2003年11月: 283頁. ISBN 986-124-045-4. 
  17. ^ "Yesterday" The Beatles. BBC. [2016年3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1月2日). 
  18. ^ 傑夫·艾莫瑞克. 披頭四 ─ 艾比路三號的日子. 博雅書屋. 2010年10月: 182至184頁. ISBN 978-986-6614-85-9. 
  19. ^ Ian MacDonald. Revolution in the Head: The Beatles' Records and the Sixties. 1994年12月: 189至190頁. ISBN 978-0-8050-2780-8. 
  20. ^ 傑夫·艾莫瑞克. 披頭四 ─ 艾比路三號的日子. 博雅書屋. 2010年10月: 259頁. ISBN 978-986-6614-85-9. 
  21. ^ 喬治·馬丁. All You Need Is Ears. St. Martin's Press. 1994年10月15日: 246至247頁. ISBN 978-0-312-11482-4. 
  22. ^ Eternal Melody release information. cdjapan.co.jp.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4月2日). 
  23. ^ Neil Strauss. Article on Hideto Matsumoto's death. 紐約時報. 1998年6月18日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月25日). 
  24. ^ Terry Breen. A Winter's Tale. 西北大學.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3日). 
  25. ^ Stackridge web page. stackridge.net.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年8月26日). 
  26. ^ Michael Wright. George Martin Project Set to Debut on ExtremeMusic.com. Gibson.com. 2010年2月5日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6月22日). 
  27. ^ Elton John tops Radio 2 chart celebrating 100 singles to have sold over one million in UK. BBC. 2010年8月31日 [2016年3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1月15日). 
  28. ^ Elton's candle burns in Canada. BBC. 1999年10月11日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0月1日). 
  29. ^ Andy Greene. Beatles Producer George Martin Dead at 90. 滾石. 2016年3月9日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9日). 
  30. ^ 30.0 30.1 Ringo Starr. Twitter.com. 2016年3月8日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9日). 
  31. ^ George Martin, Producer and Arranger for The Beatles, Dies at 90. 雅虎. 2016年3月9日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9日). 
  32. ^ Jennifer Frederick、Mike Barnes. Beatles Producer George Martin Dies Aged 90. 時代. 2016年3月9日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8月27日). 
  33. ^ Valerie Edwards. Sir George Martin dies aged 90. 每日郵報. 2016年3月9日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9日). 
  34. ^ Lenny Kravitz. Twitter.com. 2016年3月9日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6月11日). 
  35. ^ Roger Moore. Twitter.com. 2016年3月9日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0). 
  36. ^ Mark Ronson. Twitter.com. 2016年3月9日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3). 
  37. ^ Katherine Rushton. 'Fifth Beatle' Sir George Martin believes EMI break-up 'the worst thing music has ever faced'. 每日電訊報. 2012年4月24日 [2015年8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9月25日). 
  38. ^ Chris Ingham. The Rough Guide to the Beatles. Dorling Kindersley Ltd. 2009年: 236頁. ISBN 978-1-84836-525-4. 
  39. ^ Howard Stern turns his fire on Beatles' mentor George Martin. London Evening Standard. 2012年10月5日 [2015年8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9月24日). 
  40. ^ Sean Egan. The Mammoth Book of the Beatles. Robinson. 2009年: 117頁 [2015-08-01]. ISBN 978-1-84529-943-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8). 
  41. ^ Gabriel Tate. The Beatles' Please Please Me: Remaking a Classic. Time Out. 2013年2月8日 [2015年8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6月27日). 
  42. ^ Jack Seale. That Week on TV: The Spies Who Fooled the World, BBC1; It's Kevin, BBC2. 廣播時報. 2013年3月24日 [2015年8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0月16日). 
  43. ^ Tom Sutcliffe. The Weekend's Viewing: Kevin Eldon can make a dumb joke and a clever one simultaneously, a trick he pulled off more than once. 衛報. 2013年3月18日 [2015年8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9月25日). 
  44. ^ The Rolling Stone Interview: John Lennon (text and podcast). Imaginepeace.com. 2014年5月18日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8月2日). 
  45. ^ Chris Willman. 'John Lennon Letters' Reveal Bitterness Toward George Martin As Well as McCartney | Stop The Presses! (NEW) – Yahoo Music. Music.yahoo.com. 2012年10月9日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0月19日). 
  46. ^ Academy Awards Database. Academy Awards Database.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月14日). 
  47. ^ The Beatles take home Album Of The Year, while 5th Dimension's "Up, Up And Away" wins Record and Song Of The Year. 葛萊美獎. 2012年1月10日 [2016年3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12日). 
  48. ^ Who's the biggest Brit?. BBC. 1999年2月16日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1月15日). 
  49. ^ The BRIT Awards 1984.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2月16日). 
  50. ^ Commencement Address. 1989年4月13日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9日). 
  51. ^ George Martin non-performer. Rock Hall.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2月2日). 
  52. ^ College of Arms. 紋章院. 2004年3月15日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年8月27日). 
  53. ^ We are saddened to hear of the death of Leeds Beckett honorary graduate and legendary Beatles producer, Sir George Martin.. 利茲貝克特大學. 2016年3月9日 [2016年3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23日). 
  54. ^ The 'fifth Beatle' to get Joyce honour. Irish Independent. 2008年9月25日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1月2日). 
  55. ^ University of Oxford Gazette. 牛津大學. 2011年6月29日 [2016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9月30日). 
  56. ^ Fred Bronson. Billboard's Hottest Hot 100 Hits. Billboard Books. 2003年10月1日: 106至128頁. ISBN 978-0-823-07677-2. 
  57. ^ Joel Whitbur. Top Pop Singles 1955-2012. Record Research Inc. 2013年. ISBN 978-0-898-20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