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太保
維基媒體消歧義頁
十三太保,為唐朝末年之節度使李克用的13位義子(包括親兒子李存勗):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勗、四太保李存信 、五太保李存進、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審、十太保李存賢、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因皆被封為太保而得名;有時亦特指第十三位義子李存孝。此為民間傳說排列,歷史上史敬思、康君立並不是李克用的義子,而且史敬思死的時候,李存勗還沒有出生。因為十三太保頗富盛名,中國歷史後期許多人物組合和團體都以「十三太保」為號。
其他使用同名人物
編輯- 十三太保 (砂拉越):馬來語也叫「Rukun 13」,是在1946年成立的一個衛國組織。該組織是由於十三位馬來族和達雅族同志組成,因此中文也得稱為「十三太保」。其中有名成員羅斯里·多比(Rosli Dohbi)同志,他曾經刺殺了砂拉越直轄殖民地第二總督督昆·司徒華(Duncan Stewart)而鮮為人知。最終被逮捕,於1950年英雄殉國。
- 廣澤尊王十三太保,閩南泉州三邑鄉土神祇廣澤尊王的十三位兒子,另一說是分身或部將。
- 清軍於洋務運動時授權製造的M1866溫徹斯特步槍,命名為「十三太保步槍」。
- 梁啓超聯合他的一批同學共十三位,寫信給康有為。在這封信上簽名的有13人,除梁啓超外,還有韓文舉、歐榘甲、唐才常、羅孝高、梁啟田(字子剛)、黃為之、陳侶笙、羅伯雄、張智若、李敬通、譚柏生、林述唐,目的與孫中山商談聯合。
- 1915年袁世凱稱帝,建立中華帝國,雲南將領唐繼堯、蔡鍔及李烈鈞發起護國戰爭對抗袁世凱。同年12月25日,雲南都督唐繼堯及蔡鍔等領銜,致電北京政府,要求懲辦帝制禍首十三人。(籌安會六君子: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等及七凶:朱啟鈐、段芝貴、周自齊、梁士詒、張鎮芳、雷震春、袁乃寬),合稱十三太保。
- 馮玉祥十三太保,民國初年軍閥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員大將,中原大戰後各有去向。包括:孫良誠、孫連仲、佟麟閣、劉汝明、韓復榘、石友三、張維璽、過之綱、聞承烈、程希賢、葛金章、趙席聘、韓多峰。
- 蔣介石十三太保:當戴笠掌握軍統局後,胡宗南榮想了一大部分的黃埔軍校軍人支持。於是產生了「十三太保」ㄧ全是黃埔一期畢業生,他們都是蔣先生最寵愛的門生:康澤、酆悌、賀衷寒、鄧文儀、劉健群、潘佑強、鄭介民、葛武綮、梁幹喬、蕭贊育、滕傑、曾擴情、桂永清,在加上三李李延年、李仙洲、李默庵[1]
- 立法院十三太保,又名十三兄弟,由立法委員蔡辰洲帶頭組織的國民黨派系,成員有蔡辰洲、吳梓、劉興善、劉松藩、謝生富、沈世雄、李宗仁、洪玉欽、林聯輝、王金平、郭榮宗、饒穎奇、陳錫淇等13名立委。參見十信案。
- 慈雲山十三太保,1960年代活躍於香港九龍慈雲山的童黨。
- 馬來西亞私會黨,黑社會組織,屬於華記派系。
- 江蘇省十三太保,南京市、無錫市、徐州市、常州市、蘇州市、南通市、連雲港市、淮安市、鹽城市、揚州市、鎮江市、泰州市、宿遷市。江蘇是一個很富的省份,被戲稱為「蘇大強」,經濟總量一直位居全國前列,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96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二。同時,江蘇省經濟發展均衡,13個省轄市GDP排名全部進入全國城市百強,被人們親切的戲稱為江蘇的「十三太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期間援助湖北,江蘇各個市縣沒有統一組織,各自調配資源而得名。
- 澳門十三太保,指中國內地當局於90年代派遣到澳門學習和工作,意圖將他們栽培成未來管治澳門的人才的專業人員,當中包括岑浩輝、黃少澤、張永春等人。
藥方
編輯電影
編輯電視劇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張發奎口述自傳 中華民國第四任陸軍總司令回憶錄318頁. 亞太政治哲學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17. ISBN 9789869373937.
- ^ 十三太保 - myTV SUPER[失效連結](重播:共20集連每集劇情)
這是一個消歧義頁,羅列了有相同或相近的標題,但內容不同的條目。 如果您是透過某條目的內部連結而轉到本頁,希望您能協助修正該處的內部連結,將它指向正確的條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