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九軍

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九軍,曾3次組建:1937年2月東北軍第105師組建;第249師、第327師組成的第49軍;第50軍第36師組成的第49軍。[1]

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九軍
國民革命軍軍旗
存在時期1937年-1949年
國家或地區 中華民國
效忠於 中華民國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部門正規軍
種類軍隊
規模3個師
駐軍/總部遼寧瀋陽

沿革

編輯

東北軍第105師組建第16軍(第一次組建)

編輯

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把東北軍衛隊團等部擴編為第105師,張學良兼任師長,劉多荃任副師長。下轄3個旅9個團。1933年,劉多荃升任師長。西安事變中,第105師參加了臨潼行動。

1937年2月,第105師擴編為第49軍,隸屬豫皖綏靖公署,移駐南陽劉多荃任軍長,副軍長董彥平,下轄第105師、第109師。[2]

1937年8月,該軍進駐滄縣靜海附近津浦鐵路沿線作戰。8月下旬,日軍第十師團步兵第10聯隊開始向靜海、滄縣進犯。該軍傷亡慘重向南撤退。1937年10月底調赴淞滬會戰,第105師第626團團長顧惠權陣亡;第109師在阻擊滬杭公路北犯日軍的兩晝夜激戰中,4個團長3人陣亡。

1938年9月,該軍隸屬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二集團軍,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參加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0月,兼任金華蘭溪警備司令部。1942年5月至8月參加了浙贛會戰,後駐守江西上饒。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赴杭州受降。1945年下半年駐江蘇武進,隸屬第1綏靖區。

1946年5月改編為整編第49師,王鐵漢任整編師師長,下轄整編第26旅、整編第79旅、整編第105旅。參加了蘇中戰役淮沭戰役李堡戰鬥等作戰。在蘇中戰役中,如南戰鬥整編第49師師部及所屬第26旅全部和第79旅大部計一個半旅共計10,000餘人被殲滅,整編第49師第26旅少將旅長胡琨被俘,華中野戰軍繳獲長短槍4,000餘支,輕重機槍500餘挺;李堡戰鬥於楊家莊被殲滅第105旅旅部及第314團,除第105旅旅長金亞安率部百餘人突圍外(後仍被俘),悉數被殲;如黃路遭遇戰加力被殲滅第79旅1個團。

1946年9月至10月參加了張家口進攻戰役。1947年8月陳誠把該部調東北戰場,恢復軍、師番號,擔任北寧鐵路沿線要點守備與機動作戰任務,王鐵漢調任瀋陽防守區司令長官,鄭庭笈繼任軍長。東北秋季攻勢中,該軍軍部及所轄第79師、第105師被殲。戰後恢復了建制。東北冬季攻勢中第26師、第79師分別在新立屯彰武地區被殲。1948年春夏,與重建的新編第五軍互換了第26師與第195師。1948年9月,向錦州城緊急空運了第79師的2個團。1948年10月遼瀋戰役中在遼西被殲,軍長鄭庭笈、第105師師長、第195師師長被俘。

第327師和第249師組建第49軍(第二次組建)

編輯

1949年3月,何紹周從昆明第6編練司令官調任貴陽第13編練司令官。1949年4月組建第49軍(駐貴陽)與第89軍(駐滇東)。

1949年11月,解放軍進軍大西南,第49軍撤至黔西地區。1949年12月10日,第19兵團副司令官王伯勛、軍長王景淵在普安縣率部投

第50軍第36師擴編第49軍(第三次組建)

編輯

1949年5月,在廣東將第50軍第36師擴編為第49軍,隸屬廣州綏靖公署李志鵬任軍長,轄:第36師(師長胡翼恆)。[3]

1950年10月下旬,廣東戰役中在陽春、陽江地區被殲滅

第四十九軍主官人事異動與部隊調動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劉鳳瀚著,《國民革命軍的發展及指揮系統之建立》——民國十四年七月至十七年七月,載《先總統蔣公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1986年10月,第745-752,801-809頁
  2. ^ 劉鳳瀚著,《國民黨軍事制度史》,2008年9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第211頁
  3. ^ 張明金、劉立勤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第1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