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阿美士德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7月16日) |
威廉·皮特·阿美士德,第一代阿美士德伯爵,GCH,PC(William Pitt Amherst, 1st Earl Amherst,1773年1月14日—1857年3月13日),通稱阿美士德勳爵(Lord Amherst),英國外交官,曾於1816年代表英國率團訪華,然而清廷與英國雙方因為在禮節上出現分歧,結果使團未能謁見嘉慶帝。訪華使團結束後,阿美士德曾於1823年至1828年出任印度總督。
非常尊敬的 阿美士德伯爵 閣下 The Right Honourable His Excellency The Earl Amherst GCH,PC | |
---|---|
印度總督 | |
任期 1823年8月1日—1828年3月13日 | |
君主 | 喬治四世 |
前任 | 哈斯丁侯爵 |
繼任 | 威廉·本廷克勳爵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773年1月14日 英格蘭薩莫塞特得郡巴斯 |
逝世 | 1857年3月13日 英格蘭肯特郡諾爾莊園 | (84歲)
配偶 | 莎拉·阿契爾 (1800年結婚—1838年結束) 瑪麗·薩克維爾 (1839年結婚—1857年結束) |
生平
編輯早年生涯
編輯阿美士德在1773年1月14日生於英格蘭薩莫塞特得郡的巴斯,父親是威廉·阿美士德中將,母親名伊莉莎白·彼得森。阿美士德早年入讀牛津大學基督教堂學院,先於1793年取得文學士學位,後於1797年以文學碩士學位畢業。阿美士德的叔父第一代阿默斯特男爵傑佛瑞·阿默斯特是著名的英國陸軍將領,曾任維吉尼亞和英屬北美洲總督等職,由於他在1797年去世時沒有子嗣,所以其貴族爵位就由阿美士德繼承。受到叔父的影響,阿美士德很早就對外交事務產生濃厚興趣。
在1804年至1813年,阿美士德勳爵曾出任寢宮侍臣;期間於1809年至1811年到拿坡里出任宮廷使節。自1815年至1823年,他亦曾再領寢宮侍臣之銜。
訪華使團
編輯背景
編輯在1816年,英國政府派阿美士德勳爵出使訪華,以圖與清廷商討中、英貿易事宜,企圖打開中國門戶。其實在他以前,英廷就早於1792年至1794年的時候,派遣過馬戛爾尼伯爵率團訪華,嘗試在慶祝乾隆帝八十大壽的時候,順勢商談貿易。可是,那一次的使團雖然成功謁見乾隆帝,但是在商貿議題上卻無功而還。自那次以後,中、英兩國雖然繼續進行獨口通商,但關係卻是每況愈下。
自英國加入拿破崙戰爭以後,英方就曾經多次擔心法國會搶佔澳門,動搖英國在遠東的貿易地位。為此,英軍曾先後在1802年與1808年兩次佔領澳門,以向法國示威。然而,英國佔據澳門的行動卻使清廷甚為不滿,在1808年的佔領行動中,中方曾因為英軍撤兵進度緩慢,而與英方發生了零星的軍事衝突。另外,英軍後來進兵清廷藩屬尼泊爾等等的事件,也使兩國關係蒙上陰影。
在1815年,拿破崙終在滑鐵盧戰役敗北。這標誌著拿破崙時代的終結、歐洲專制皇朝的復辟,以及和平的重臨。而隨著拿破崙戰爭的結束,英政府亦重新審視對華政策;由於英商一直不滿清廷實行的公行制度,擴大中國市場的呼聲愈來愈高,這遂促使了阿美士德使團訪華,企圖與清帝展開通商會談。
經過
編輯在1815年12月30日,阿美士德勳爵獲委任為樞密院顧問官,至翌年1月20日,英政府宣佈委任他為英國駐華全權公使,副使分別是埃利斯(Henry Ellis)以及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廣州的特別委員會主席小斯當東爵士(Sir George Thomas Staunton)。他們此行的任務主要是敦請清廷廢除公行制,多開商埠,以及進行自由貿易;此外,他們還打算向清帝解釋英國對尼泊爾的軍事行動。阿美士德勳爵在1816年2月從英國南部斯皮特黑德出發,7月初抵達廣州。可是,阿美士德勳爵擔心英使團會被攔截面聖,於是沒有在廣州停留,繼續乘船向天津進發。
在1816年8月13日,阿美士德使團抵達天津,並得到工部尚書蘇楞額蒞臨歡迎。不過,雙方就覲見清帝的禮儀問題出現分歧,清方要求阿美士德勳爵向嘉慶帝行三跪九叩禮,但是阿美士德勳爵只願意以「脫帽三次,鞠躬九次」代替。雙方在禮數上的分歧與爭執,使阿美士德使團未能入京,滯留於北京附近的通州。在通州期間,理藩院尚書與禮部尚書曾拜訪使團,遊說阿美士德勳爵行叩頭之禮,不過副使小斯當東爵士與東印度公使的大班卻堅持反對,指此舉將有損英國威嚴。儘管英政府曾訓示阿美士德勳爵在有需要的時候,可以權宜的心態看待中國禮數,但經小斯當東爵士等人的強烈反對,他最終決定以「單膝下跪低頭三次,並重複動作三次」,代替三跪九叩。
清廷最初對阿美士德勳爵的讓步不予接受,但立場逐漸軟化,指英人不習慣跪叩之禮云云。在8月27日,理藩院尚書向嘉慶帝上奏,指阿美士德勳爵「(雖然)起跪頗不自然,(但是)尚堪成禮」,並奏稱他演習叩頭多次,已有長進。嘉慶帝聞奏後,決定在8月29日於頤和園接見阿美士德勳爵。阿美士德使團連夜趕路,終在29日凌晨時分抵達北京。儘管阿美士德勳爵得知清帝即將準備接見,但是由於載有官服與國書的車輛仍未抵達,加上顛簸的路程使他疲憊不堪,他要求稍事休息。經過一輪爭吵後,阿美士德勳爵堅持歇息,結果負責帶領覲見的官員不得要領,唯有向嘉慶帝謊稱英使生病。嘉慶帝以為英使傲慢,目無聖駕,大為光火,於是取消陛見,並下令驅逐使團離京。
翌日,嘉慶帝得知實情後,怒氣稍息,除下令酌收由攝政王所進的52件貢品,又賞賜一些珍玩予英王。另外,嘉慶帝更破天荒地准許使團沿大運河南下,沿途一直得到禮待,最後途徑廣州,至1817年1月28日在澳門登船返國。阿美士德使團離開中國後,曾到訪馬尼拉,其後他的船隻遇險觸礁沉沒,輾轉流落到巴達維亞,期間受到馬來亞一帶的海盜襲擊。獲救和安頓好後,阿美士德使團繼續啟程返國,中途到訪聖赫勒拿島;阿美士德勳爵曾與遭放逐的拿破崙進行過數次面談。據阿美士德使團記載,當時拿破崙的精神與健康十分良好,而拿破崙則認為阿美士德勳爵當初出使中國,理應入鄉隨俗,向清帝叩頭。
影響
編輯由於禮儀的問題,使阿美士德使團的任務失敗,沒法與清廷討論貿易問題。而貿易問題沒有解決,市場沒有開拓,更使英商的走私活動在1820年代與日俱增,鴉片貿易在此後更成為了走私貿易的大宗。一方面,英方日益不滿對華貿易所造成的龐大逆差,一方面清廷亦對鴉片毒害國民的情況愈益反感,這使中、英兩國的貿易爭議在踏入1830年代以後遂漸升溫,最終要訴諸武力解決。
印度總督
編輯儘管阿美士德使團沒有取得成功,但是阿美士德勳爵卻因此事而聲名大噪,他的經歷也在英國廣泛流傳。憑藉這種優勢,他在1823年獲委任為印度總督,接替因財政醜聞而卸任的哈斯丁侯爵。英國政府早於1810年代的時候就希望扣減孟加拉士兵的薪水,但當時英國正與尼泊爾和馬拉塔發生戰事,所以計畫沒有落實。踏入1820年代初,印度局勢開始穩定,英國政府於是重提舊事,但卻遭哈斯丁侯爵強烈反對,結果英廷就以阿美士德勳爵為印督,以便落實倫敦方面的計畫。
阿美士德勳爵在1823年8月1日抵達加爾各答履新。但由於缺乏經驗的關係,他的施政往往十分依賴於當地的高級官員。沒多久,緬甸國王巴基道向阿美士德勳爵提出建議,要求取得東孟加拉的全境,以便控制吉大港。緬甸國王的請求遭到拒絕後,遂於1823年9月23日出兵犯境。發生連串的武裝衝突後,阿美士德勳爵終於1824年2月24日對緬甸宣戰,第一次英緬戰爭爆發。
第一次英緬戰爭一直持續至1826年2月24日才告結束,英方雖在戰爭中勝出,並從緬甸取得丹那沙林、阿拉干(Arracan)和阿薩姆。但同時,英方在戰事中陣亡的人數卻達15,000人,戰爭支出高達1300萬英鎊,使英國在印度一度陷入了經濟危機。英緬戰爭曾使阿美士德勳爵的聲望大跌,幸得到了好友喬治·坎寧與威靈頓公爵等的維護,他才沒有在戰事的尾聲被召回國。
除了英緬戰爭以外,英軍亦曾於1825年出兵印度北部邦國珀勒德布爾。事件的起因是該邦國發生了王位繼承風波,原本繼位的幼主遭叔父篡位自立;但由於幼主一方親英,所以駐印度北部的英國代表大衛·奧克特洛尼爵士(Sir David Ochterlony)向阿美士德勳爵提議,讓英軍介入事件。阿美士德勳爵最初拒絕介入,但經過一番考慮後又改變初衷,決定派軍隊20,000人到珀勒德布爾,助該國之幼主復位。繼承風波最後在1826年得到平息,幼主成功復位;事後阿美士德勳爵獲東印度公司的大班致謝,而且獲晉封為伯爵。
阿美士德伯爵曾於1826年啟程到印度西北部,對當地各邦國進行了一次十分成功的訪問。在1827年夏天,他又前往西姆拉避暑。阿美士德伯爵是第一位在西姆拉避暑的印度總督,自此以後,西姆拉漸成為了印度總督避暑的首選。而至1864年,西姆拉正式成為了英屬印度的夏都。在1828年2月,由於身體狀況不穩,阿美士德伯爵啟程回英國休養,回程前寄出了辭呈,正式辭去了印度總督一職。
晚年
編輯阿美士德伯爵回國後,十分低調,只在1829年至1835年再領寢宮侍臣銜。在1835年,阿美士德伯爵獲時任英國首相羅伯特·皮爾爵士提名任加拿大總督,有關任命原本已在同年4月1日刊憲,但是皮爾爵士的政府不久倒台,並由輝格黨上台掌政。輝格黨上台後取消任命,而阿美士德伯爵亦放棄任命,沒有到任。
阿美士德伯爵晚年退居自己在肯特郡的莊園宅第諾爾樓(Knole House),並在1857年3月13日逝世,享年84歲。他死後,遺體安葬於肯特郡塞文歐克斯(Sevenoaks)的塞文歐克斯教堂(Church of Sevenoaks),伯爵爵位由次子繼承。
家庭
編輯阿美士德伯爵曾兩次結婚。第一次是在1800年7月24日與第五代普里茅斯伯爵遺孀莎拉·阿契爾(Sarah Archer,1762年7月19日—1838年5月27日)結婚,而地點是倫敦漢諾威廣場的聖喬治教堂。莎拉在1838年身故後,阿美士德伯爵復在1839年5月25日與第三代多塞特公爵的女兒瑪麗·薩克維爾女爵(Lady Mary Sackville,1792年7月30日—1864年7月20日)結婚。值得留意的是,瑪麗·薩克維爾女爵是第六代普里茅斯伯爵之遺孀。
阿美士德伯爵只有在第一段婚姻中生有孩子:
- 傑富利·阿美士德閣下 (Hon. Jeffery Amherst,1802年8月29日—1826年8月2日)
- 威廉·皮特·阿美士德,第二代阿美士德伯爵 (William Pitt Amherst, 2nd Earl Amherst,1805年9月3日—1886年3月26日)
榮譽
編輯頭銜
編輯- 威廉·阿美士德,Esq (1773年1月14日—1797年8月3日)
- 阿美士德勳爵 (1797年8月3日—1815年12月30日)
- 阿美士德勳爵閣下,PC (1815年12月30日—1826年12月19日)
- 阿美士德伯爵閣下,PC (1826年12月19日—1834年)
- 阿美士德伯爵閣下,GCH,PC (1834年—1857年3月13日)
殊勳
編輯影響
編輯今天上海的新華路,曾用名安和寺路(Avenue Amherest),就是以阿美士德的姓氏命名,租界當局以此紀念他和以他的姓氏命名的,曾駛來上海的阿美士德號艦船。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公有領域出版物的文本: Chisholm, Hugh (編).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本條目包含來自
- Sir William Pitt Amherst, 1st Earl Amherst of Arraca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Peerage.com,2007年6月17日造訪。
- Detailed Biograph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Peerage.com,2007年6月17日造訪。
- Amherst, (Lor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anglapedia.search.com,2007年6月17日造訪。
- Voyage of His Majesty's ship Alceste, along the coast of Corea, to the Island of Lewchew; with an account of her subsequent shipwreck,LEOD, John M,2007年6月17日造訪。
- 《中國近代史(上冊)》,徐中約,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2年。
延伸閱讀
編輯- Amherst, William Pitt, first Earl Amherst of Arracan (1773–1857). 《牛津國家人物傳記大辭典》 線上版. 牛津大學出版社. doi:10.1093/ref:odnb/445. 需要訂閱或英國公共圖書館會員資格
- "Lord Amherst",Rulers of India,Thackeray and R. Evans,1894年。
外部連結
編輯官銜 | ||
---|---|---|
前任者: 約翰·亞當斯(署理) |
印度總督 1823年-1828年 |
繼任者: 威廉·巴特沃思·貝利(署理) |
前任者: 傑富利·阿美士德 |
阿美士德男爵 1797年-1857年 |
繼任者: 威廉·阿美士德 |
前任者: 新創設 |
阿美士德伯爵 1826年-185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