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廢后
宣德廢后,即明宣宗朱瞻基廢黜元配胡善祥皇后之位一事,此為明朝第一次廢后事件。宣宗經過與大臣多次密議後,確定廢黜方略,並於宣德三年(1428年),宣宗改立孫貴妃為皇后。
背景
編輯胡善祥為濟寧人,永樂十五年選入皇太孫妃,此後為皇太子妃。宣宗即位後立為皇后。當時孫貴妃有寵,而胡皇后無子,又經常生病。孫貴妃出身鄒平,和明仁宗皇后張氏的母親彭城伯夫人是同鄉,因此關係孫氏十歲時被召入宮中,受當時身為太子妃的張氏教育。之後在替宣宗議婚時,將胡善祥選為皇太子妃、孫氏為嬪。明宣宗即位後,封孫氏為貴妃。孫貴妃所生子為宣宗寵愛,即後來的明英宗,因此孫貴妃眷寵益重。[1]宣宗欲廢胡善祥而立孫貴妃為皇后。
商議
編輯為了廢后一事,宣宗召見大臣張輔、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商議,稱:「我年過三十未有兒子,現在孫貴妃有子,母從子貴,古亦有之。但皇后宜何如處置?」於是列舉胡皇后多次過失。楊榮稱:「廢掉皇后即可。」宣宗問:「廢后之事在以往有慣例麼?」蹇義稱:「宋仁宗降皇后郭氏為仙妃。」宣宗轉而問張輔、夏原吉、楊士奇為何不說話。楊士奇表示反對:「臣對於皇后,猶如孩子侍奉父母。現在皇后是母,群臣是子,為子的豈敢討論廢母!」宣宗遂問張輔、夏原吉,兩人仍然規避稱此為大事,容其詳議。宣宗說:「此事不能給外面所談論麼?」蹇義稱:「這是自古就有的事情,還有什麽可討論的!」楊士奇遂爭論道:「宋仁宗廢郭后,孔道輔、范仲淹率臺諫等十數人入諫而被黜,至今史冊均稱貶,何謂無議!」隨後眾人爭論不休,於是退下。楊榮、蹇義對夏原吉、楊士奇說:「陛下有此志向很久了,不是我們臣下能夠阻止的。」夏原吉稱:「但應當商議處置皇后。」楊士奇稱:「今天我聽到陛下所稱的皇后過失,均非應當廢后的罪過。」於是眾人商議不決[2]。
次日,宣宗召見楊士奇、楊榮到西角門,問商議結果。楊榮從懷中取出一紙,列出皇后過失二十事,均為詆毀,稱:「以此可以廢后了。」宣宗看了其中兩三件事後,就艴然變色道:「她甚麼時候做過這些事,難道宮廟中沒有神靈了麼?」對楊士奇說:「你怎麼看?」楊士奇答道:「漢光武帝廢后,詔書曰:『異常之事,非國休福。』宋仁宗廢后,後來非常後悔。希望陛下謹慎。」宣宗不悅,於是命兩人退下。此後又一天,宣宗召問楊士奇,楊士奇說:「此事皇太后必然有主張。」宣宗稱:「和你們商議,這本就是皇太后之意。」後又一日,宣宗獨自在文華殿召見楊士奇,問應當如何處置。楊士奇於是問:「胡皇后與孫貴妃相處如何?」宣宗說:「非常和睦親愛。但是我看重皇子,而皇后病重不宜子,故欲正其母以區別。現在皇后生病多月,貴妃經常看望,慰藉甚勤。」楊士奇進言道:「現在可趁其生病,而勸導其辭讓皇后位。於是進對都為禮儀,而恩眷亦不衰。」宣宗頷首表示贊同。幾天後,宣宗再次召見楊士奇,稱:「你所說的主張非常好,皇后欣然辭職。孫貴妃不接受,太后亦尚未聽辭。然而皇后仍然堅持辭去。」楊士奇道:「若如此,希望陛下您對待兩位相同。當年宋仁宗廢郭后,而對郭氏恩意加厚。」宣宗贊同並說:「我不會食言的。」於是此議論遂定[3]。
廢立
編輯宣德三年二月,宣宗令皇后胡善祥上辭位表,退居長安宮,賜號靜慈仙師,而冊立孫貴妃為皇后:
“ | 皇后胡氏,自惟多疾,不能承祭養,重以無子,固懷謙退,上表請閒。朕念夫婦之義,拒之不從。而陳詞再三,乃從所志,就閒別宮。其稱號、服食、侍從悉如舊。貴妃孫氏,皇祖太宗選嬪於朕。十有餘年,德義之茂,冠於後宮。實生長子,已立為皇太子。群臣咸謂《春秋》之義,母以子貴,宜正位中宮。今允所請,冊妃孫氏為皇后[4]。 | ” |
宣宗之母張太后憐憫胡廢后,經常召居清寧宮。內廷朝宴,張太后命胡廢后位居孫皇后之上,孫皇后亦為此經常感到不快。[5]
胡氏無過被廢,天下人聽後為之同情。數年後,宣宗亦感到後悔,曾自我解嘲道,「這是我年少衝動所為啊。」[6]
後續
編輯正統七年,一向憐憫胡廢后的張太皇太后去世,胡廢后痛哭不已,次年亦去世,明英宗以嬪御之禮葬至金山[7]。土木之變中,明英宗被俘,孫太后命郕王監國,明景帝即位後,尊其為上聖皇太后。當時英宗在迤北,孫皇太后亦多次寄禦寒衣裘。英宗歸朝後,被景帝幽禁於南宮,孫太后數次省視。此後石亨發動奪門之變,首先密告孫太后,得到許可。英宗復辟後,上徽號曰聖烈慈壽皇太后,此為明朝宮闈徽號之始。天順六年九月,孫太后去世,英宗尊諡曰孝恭懿憲慈仁莊烈齊天配聖章皇后,合葬景陵,祔太廟。而英宗生母,竟無人所知[8]。
孫太后去世後,錢皇后對英宗說:「當年胡皇后賢而無罪,廢為仙師。其死時,人們畏懼孫太后,其殮葬皆不如禮。」於是勸其恢復原位。英宗問大學士李賢,李賢表示贊同,並稱:「陛下此心,天地鬼神實臨之。然臣以陵寢、享殿、神主俱宜如奉先殿式,庶稱陛下明孝。」天順七年,英宗追諡尊胡皇后為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修陵寢,未祔太廟[9]。
參考文獻
編輯- ^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13):「宣宗孝恭皇后孫氏,鄒平人。幼有美色。父忠,永城縣主簿也。誠孝皇后母彭城伯夫人,故永城人,時時入禁中,言忠有賢女,遂得入宮。方十餘歲,成祖命誠孝後育之。已而宣宗婚,詔選濟寧胡氏為妃,而以孫氏為嬪。宣宗即位,封貴妃。故事:皇后金寶金冊,貴妃以下,有冊無寶。妃有寵,宣德元年五月,帝請於太后,制金寶賜焉。貴妃有寶自此始。妃亦無子,陰取宮人子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寵益重。胡後上表遜位,請早定國本。妃偽辭曰:「後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後子耶?」三年三月,胡後廢,遂冊為皇后。英宗立,尊為皇太后。」
- ^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28):「先是,上嘗召張輔、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諭之曰:「朕年三十未有子,今幸貴妃生子,母從子貴,古亦有之。但中宮宜何如處置?」因舉中宮過失數事。榮曰:「舉此廢之可也。」上曰:「廢后有故事否?」義曰:「宋仁宗降郭后為仙妃。」上問輔、原吉、士奇何無言?士奇對曰:「臣於帝后,猶子事父母。今中宮母也,群臣子也,子豈當議廢母!」上問輔、原吉云何?二人依回其間,曰:「此大事,容臣詳議以聞。」上問:「此舉得不貽外議否?」義曰:「自古所有,何得議之!」士奇曰:「宋仁宗廢郭后,孔道輔、范仲淹率臺諫十數人入諫被黜,至今史冊為貶,何謂無議!」既退,榮、義語原吉、士奇曰:「上有志久矣,非臣下所能止。」原吉曰:「但當議處置中宮。」士奇曰:「今日所聞中宮過失,皆非當廢之罪。」議不決。」
- ^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28):「明旦,上召士奇、榮至西角門,問:「議云何?」榮懷中出一紙,列中宮過失二十事進,皆誣詆,曰:「即此可廢也。」上覽二三事,遽艴然變色曰:「彼曷嘗有此,宮廟無神靈乎?」顧士奇:「爾何言?」對曰:「漢光武廢后,詔書曰:『異常之事,非國休福。』宋仁宗廢后,後來甚悔。願陛下慎之。」上不懌而罷。他日又詔問,士奇曰:「皇太后必有主張。」上曰:「與爾等語,太后意也。」一日,獨召士奇至文華殿,屏左右,諭曰:「若何處置為當?」士奇因問:「中宮與貴妃若何?」上曰:「甚和睦,相親愛。但朕重皇子,而中宮祿命不宜子,故欲正其母以別之。中宮今病踰月矣,貴妃日往視,慰藉甚勤也。」士奇曰:「然則乘今有疾,而導之辭讓,則進退以禮,而恩眷不衰。」上頷之。數日,復召士奇曰:「爾前說甚善,中宮果欣然辭。貴妃堅不受,太后亦尚未聽辭。然中宮辭甚力。」士奇曰:「若此,則願陛下待兩宮當均一。昔宋仁宗廢郭后,而待郭氏恩意加厚。」上曰:「然,吾不食言。」其議遂定。」
- ^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28):「皇后胡氏,自惟多疾,不能承祭養,重以無子,固懷謙退,上表請閒。朕念夫婦之義,拒之不從。而陳詞再三,乃從所志,就閒別宮。其稱號、服食、侍從悉如舊。貴妃孫氏,皇祖太宗選嬪於朕。十有餘年,德義之茂,冠於後宮。實生長子,已立為皇太子。群臣咸謂《春秋》之義,母以子貴,宜正位中宮。今允所請,冊妃孫氏為皇后。」
- ^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13):「宣宗恭讓皇后胡氏,名善祥,濟寧人。永樂十五年選為皇太孫妃。已,為皇太子妃。宣宗即位,立為皇后。時孫貴妃有寵,后未有子,又善病。三年春,帝令后上表辭位,乃退居長安宮,賜號靜慈仙師,而冊貴妃為后。諸大臣張輔、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等不能爭。張太后憫后賢,常召居清寧宮。內廷朝宴,命居孫后上。孫后常怏怏。」
- ^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13):「后無過被廢,天下聞而憐之。宣宗後亦悔。嘗自解曰:「此朕少年事。」」
- ^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13):「正統七年十月,太皇太后崩,后痛哭不已,逾年亦崩,用嬪御禮葬金山。」
- ^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13):「英宗北狩,太后命郕王監國。景帝即位,尊為上聖皇太后。時英宗在迤北,數寄禦寒衣裘。及還,幽南宮,太后數入省視。石亨等謀奪門,先密白太后。許之。英宗復辭,上徽號曰聖烈慈壽皇太后。明興,宮闈徽號亦自此始。天順六年九月崩,上尊諡曰孝恭懿憲慈仁莊烈齊天配聖章皇后,合葬景陵,祔太廟。而英宗生母,人卒無知之者。」
- ^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13):「天順六年,孫太后崩,錢皇后為英宗言:「后賢而無罪,廢為仙師。其沒也,人畏太后,殮葬皆不如禮。」因勸復其位號。英宗問大學士李賢。賢對曰:「陛下此心,天地鬼神實臨之。然臣以陵寢、享殿、神主俱宜如奉先殿式,庶稱陛下明孝。」七年閏七月,上尊諡曰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修陵寢,不祔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