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文化
德國文化(德語:Kultur Deutschlands)是指德國與德國人創造的文化。德國文化受歐洲知識分子和潮流影響頗深,對世界文化貢獻良多。在歷史上,德國被稱為詩人與思想家之地(德語:Das Land der Dichter und Denker)[1]。
至今德國科學家一共獲得了超過60項諾貝爾物理、化學和生理醫學獎,著名科學家有愛因斯坦,馬克斯·普朗克,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等等。德國是飛彈、火箭的發源地,也是現代計算機技術的創始人馮·諾伊曼的祖國。德國官方語言是德語,屬於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
德國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的傳統深厚,19世紀在德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德意志社會民主工黨。20世紀30年代,在希特勒策動下,德國成為國家社會主義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源地。德國法典是有世界重大影響的法典,它和法國《拿破崙法典》構成大陸法系的基石。
語言
編輯現代德語方言分為中部德語和上德語兩部分,標準德語以中部德語為基礎。德國南部的方言屬於上德語,如施瓦本方言、巴伐利亞方言、黑森方言等。
哲學
編輯彭偉倫哲學史上影響深遠的人物有庫薩的尼各老、萊布尼茨、康德、黑格爾、費爾巴哈、馬克思、叔本華、尼采、埃德蒙德·胡塞爾和海德格爾。德國是許多重要哲學流派的發源地,如德國唯心論,以及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以阿多諾和霍克海默為代表的法蘭克福學派,提出的批判理論是20世紀重要的哲學理論,哈貝馬斯是法蘭克福學派的繼承者和當代德國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
文學
編輯德語文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當時的代表人物如詩人瓦爾特·馮·德·福格爾魏德。德國最傑出的作家有歌德、海涅、席勒和格林兄弟等,多位文學家在20世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們是特奧多爾·蒙森(1902年)、保羅·海澤(1910年)、格哈特·霍普特曼(1912年)、托馬斯·曼(1929年)、赫爾曼·黑塞(1946年)、海因里希·伯爾(1972年)和君特·格拉斯(1999年)。
音樂
編輯德國是音樂家的搖籃,為古典音樂貢獻了多位世界級的音樂家,包括巴赫和古典主義音樂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貝多芬。其他世界知名的作曲家還有亨德爾、克拉拉·舒曼、羅伯特·舒曼、瓦格納、勃拉姆斯、理察·施特勞斯、泰勒曼、馬克斯·雷格、奧爾夫、保羅·興德米特、漢斯·維爾納·亨策和卡爾海因茨·施托克豪森等。
德國境內擁有超過6000家博物館,其中包括私人展覽、公共展覽、宮殿和花園。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館是全世界最大的自然科學技術博物館,巴伐利亞紐倫堡的日耳曼國家博物館擁有從史前、古代一直到現今的最重要文化和藝術收藏之一,而首都柏林則憑藉博物館島及其它不計其數的世界級博物館構成了博物館業的重心。汽車類博物館則有保時捷(Posche)、大眾(Volkswagen)等。
知名博物館
編輯德國類
編輯民族類
編輯多個博物館組成
編輯- 博物館島(多個博物館)
飲食
編輯德國在傳統飲食上依地域而有所不同。在飲食文化上,德國飲食習慣與其鄰近西歐國家皆有相關聯性。如位於德國東南南側的巴伐利亞州的美食,即深受鄰國瑞士及奧地利影響。此外,外來移民族群也將其飲食文化引入,如土耳其的Döner店林立於德國當地。主要肉品選擇以豬、牛、雞肉及火雞肉為大宗。普遍上,肉食皆搭配特別調製的醬汁一起食用。近年來,追求蔬食主義的人口比例慢慢在增加中。德國連鎖食物零售超市侷限於四家供應商,其市場佔85%,分別為埃德卡、雷弗、奧樂齊及史瓦士集團下的利多和考夫蘭特。其中,奧樂齊、利多和考夫蘭特屬廉價連鎖超市品牌。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Wasser, Jeremy. Spätzle Westerns. Spiegel Online International. 2006-04-06 [2011-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27).
- ^ 2.0 2.1 條目待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