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鐘樓
25°02′22″N 121°31′19″E / 25.0393569°N 121.522040°E
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鐘樓 | |
---|---|
東和禪寺鐘樓 | |
位置 | 臺北市中正區仁愛路、林森南路口 |
建成時間 | 1930年 |
官方名稱 | 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鐘樓 |
類型 | 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其他設施 |
評定時間 | 1997年8月14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鐘樓,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東門里、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旁,為曹洞宗兩大本山永平寺、總持寺在台北之別院的殘餘建築,今屬於東和禪寺所有,列為市定古蹟。
建築特色
編輯曹洞宗大本山台北別院鐘樓為1926年興建[1],面積約廿五坪[2],1930年4月落成[1]。上方鐘樓係江戶時代式樣[3],屋頂為單簷式歇山並鋪日式黑瓦與鬼瓦[1][4]。二樓的牆原為木造結構[5],緣廊邊有出挑平座欄杆[4]。裡面的銅鐘銘有「曹洞宗 大本山 台灣別院」[6],為京都市梵鐘名家高橋才治郎在1920年鑄造[1],與南屯萬和宮銅鐘出自同一人[7]。下方一樓相當於寺坊的山門[6][8],採鋼筋混凝土結構[1][4],造型為安土桃山時代式樣建築[1][3],用粗面石塊闢拱門出入[4]。
歷史
編輯戰後時期
編輯戰後時期,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的外省人住在曹洞宗大本山台北別院。1950年代,因臺北市區人口膨脹,此鐘樓被改造出租居住、還有人願意出價新臺幣萬元賣下,讓路過的何凡感到稀奇[9]。依1957年《日刊工業新聞》台灣特派員茂野統一所拍鐘樓照片,外面已有大量建築,此時的鐘樓木造結構大致完好,隨後二十年就逐漸腐爛破損[5]。
一些經過林森南路和仁愛路交叉口的路人,會以為這鐘樓是臺北城的城門[10]。對會來附近吃飯的臺大醫院醫師和臺大醫學院學生說,映襯在違建中的鐘樓看起來挺像《龍門客棧》裡大漠的龍門客棧[11]。附近有山東老兵姜志民所開設的水餃店,名字正為「龍門客棧」[12]。
後來,鐘樓被充當東和禪寺的靈骨塔[13]。立法委員洪炎秋在1972年預寫的遺囑,還特地寫上他的骨灰不要置在此寺[14]。
列為文資
編輯1986年,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於民國七十七年度會計年度編列新台幣十億元預算,計畫於仁愛路與林森北路口興建一幢十層樓高的臺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今臺北市青少年發展暨家庭教育中心),委託淡江大學建築系規劃設計[15]。淡江大學建築系教授陳信樟在規劃報告中結論是此鐘樓現況為破舊,並無保留之價值,且土地產權為公有地,應收回供公眾使用,建議拆除[11]。1991年11月17日,台北市政府祕書長莊志英表示,鐘樓不符合古蹟「年代久遠」的要求標準,無保存必要[16]。
1992年10月,台北市古風史蹟協會理事長張璨文投書《民生報》,表示今日在臺灣的日本佛寺多已不存原貌,如真言宗的弘法寺變為臺北天后宮、東本願寺不留片甲,唯有這座鐘樓尚保留原貌,著實彌足珍貴,建議台北市政府保留[10]。繼樂山文教基金會發起挽救迪化街簽名運動後,古風史蹟協會也發起東和禪寺護寺運動,選定該年10月27日晚上在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大禮堂舉行專題演講[17]。當晚,李乾朗在以「穿過東門的歷史建築——找回失落的東門町」為題演講中,建議政府把臺北府城東門、黃氏節孝坊、台北賓館、台大醫院、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舊廈、台大醫學院、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濟南基督長老教會、東和禪寺等九個地方,作為東門町文化指標[18]。姜志民的妻子對這個被冠以「日寇遺物」作拆除理由的鐘樓,她的看法是因好看而希望保留下來[11]。
1992年11月4日,古風史蹟協會召開座談會,夏鑄九主持,與會的王鎮華、李乾朗等建築學者支持鐘樓原地保存為優先選擇,立法委員謝長廷、台北市議員賁馨儀、台北市議員顏錦福也站在不應拆除的立場,而且表示將在臺北市議會督促市府詳加重新規劃,不應妄自拆毀歷史建築。臺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籌備處主任朱錫五表示,由於東和禪寺未被內政部列為古蹟,遂決定不予保留,加上育樂中心建地太小,無法把鐘樓、大殿納入規畫,否則景觀不協調。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建築處處長薛琴回應,古蹟應以原地保存為優先,否則會失去歷史文化與地理的屬性。王鎮華認為,新舊建築物相毗鄰,全賴設計水準,堅持景觀會不協調是無稽之談。李乾朗提出幾項未來發展的建議,包括改為佛教文物展示館、併入育樂中心、拓展領空權等。內政部和文建會代表聽取專家學者意見後,同意將促請北市府盡速申報列為古蹟的手續;為搶時效,不排除以專案辦理。[19]
1994年6月3日,臺北市政府民政局開會決議將石牌漢番界碑、東和禪寺鐘樓、臺灣大學校門、臺師大行政大樓提報為三級古蹟,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舊址、中山堂國父銅像基座則被摒除在古蹟之外[20]。1997年7月29日,市府召開市政會議,通過將寶藏巖、東和禪寺鐘樓和紫藤廬列為台北市第一批市定古蹟[21]。
2001年2月21日,臺北市議員李新、立委朱惠良會勘鐘樓,要求市府一個月內提出鐘樓的具體維護作法[22][23]。
修復完成
編輯2006年修復完成,於7月21日正式開放,臺北市市長馬英九與延平中學高中部三年級學生盧時聖一同敲下古鐘[4]。2011年8月23日,臺北市市長郝龍斌率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局長黃呂錦茹、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陳冠甫等人來鐘樓敲響鐘為東日本大震災海嘯亡者與八二三炮戰烈士祝禱,之後郝龍斌進入寺內誦經、上香[24]。
2012年4月18日,臺北市議員林瑞圖受泰北中學校友請託,要求鐘樓名稱應恢復原寺名,而非後來冠上的「東和禪寺」。文化局局長劉維公答應。[6]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洪書瑱. 臺北仁愛路話古今 沿線古蹟少不了. 中國時報. 2021-06-29 [2021-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5) (中文(臺灣)).
- ^ 陳智華、楊金嚴. 曹洞宗台北別院鐘樓. 聯合報. 1994-08-25 (中文(臺灣)).
- ^ 3.0 3.1 施靜茹. 興建「青少年育樂中心」學者為古寺請命 別拆東和禪寺鐘樓門. 聯合報. 1991-08-28 (中文(臺灣)).
- ^ 4.0 4.1 4.2 4.3 4.4 石文南. 東和禪寺百年古鐘再響 成年禮讚. 中國時報. 2006-07-22 (中文(臺灣)).
- ^ 5.0 5.1 徐宗懋. 【時光走廊】 台北東和禪寺珍稀影像. 人間福報. 2016-07-01 [2021-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9) (中文(臺灣)).
- ^ 6.0 6.1 6.2 周志豪. 告示牌全錯了…東和禪寺要正名 全名「曹洞宗大本山台灣別院」 卻誤植「偏殿」名稱 最快今年內更新. 聯合報. 2012-04-19 (中文(臺灣)).
- ^ 蔡淑媛. 你所不知道的南屯萬和宮 「聖二媽像」有玄機.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1-02-20 [2021-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7) (中文(臺灣)).
- ^ 辛漸. 台灣真奇廟 廟裡廟外 皆違建. 聯合報. 1992-05-30 (中文(臺灣)).
- ^ 何凡. 玻璃墊上 墊上拾零 鐘樓違建. 聯合報. 1957-09-21 (中文(臺灣)).
- ^ 10.0 10.1 張璨文. 為東和禪寺請命. 民生報. 1992-10-30 (中文(臺灣)).
- ^ 11.0 11.1 11.2 黃靖雅. 邊緣視野 拆 建青少年活動中心 修 給歷史留下個見證 東門 黃昏 東和禪寺 違建 風沙 龍門客棧. 聯合晚報. 1992-11-23 (中文(臺灣)).
- ^ 楊正海、翁浩然. 餃子老手寫大字 姜志民「龍門客棧」辦畫展. 聯合報. 2017-03-18 (中文(臺灣)).
- ^ 鄭士榮. 日本時代神社 將不復存 預定明年底前拆除 改建青少活動中心. 民生報. 1989-04-06 (中文(臺灣)).
- ^ 劉復興. 糊糊塗塗來到人間 清清楚楚回歸天國 預立遺囑‧身後事早作妥善安排 捐獻遺體‧可促進醫學進步發展. 聯合報. 1972-03-27 (中文(臺灣)).
- ^ 青少年育樂中心. 聯合報. 1986-02-20 (中文(臺灣)).
- ^ 邱淑宜. 占有青少年育樂中心用地 東和禪寺不符古蹟標準 要拆. 聯合晚報. 1991-11-18 (中文(臺灣)).
- ^ 張伯順. 古風史蹟協會戮力奔走 為東和禪寺續命. 聯合報. 1992-10-27 (中文(臺灣)).
- ^ 邱婷. 尋找東門町文化指標 東和禪寺 特色鮮明. 民生報. 1992-10-28 (中文(臺灣)).
- ^ 張伯順. 學界與民代座談獲共識 東和禪寺列為古蹟原地保存. 聯合報. 1992-11-05 (中文(臺灣)).
- ^ 祁止戈. 北投漢番界址 東和禪寺鐘樓 師院禮堂 台大校門 師大行政大樓 五座建築通過提報為三級古蹟. 中國時報. 1994-06-04 (中文(臺灣)).
- ^ 沈長祿. 市府通過首批市定古蹟 東和禪寺鐘樓 紫藤蘆及寶藏嚴觀音廟 各具歷史人文特色入選. 聯合報. 1997-07-30 (中文(臺灣)).
- ^ 詹三源. 東和禪寺鐘樓破敗 乏人問津 議員指市定古蹟有名無實 文化局表示維修計畫下周審查. 聯合報. 2001-02-22 (中文(臺灣)).
- ^ 於國華. 新廈伴古蹟 景觀不協調 修復東和禪寺鐘樓 猶待北市府多用心. 民生報. 2001-02-22 (中文(臺灣)).
- ^ 林佩怡. 化劍為犁 郝市長敲響和平鐘 市府團隊昨於東和禪寺 為日本311亡者與823炮戰烈士祝禱 郝:盼和平鐘響化解台灣內部歧見. 中國時報. 2011-08-24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