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田中井手之戰
有田中井手之戰是日本戰國時代的一場戰爭。發生在永正十四年(1517年)的安藝國有田城(今廣島縣山縣郡北廣島町)附近,為安藝守護武田元繁與安藝國人毛利氏、吉川氏之間的戰爭,又被稱為有田合戰[2]。本戰作為毛利元就的初陣而廣為人知,也因本戰與桶狹間之戰相似而被後世稱作「西國桶狹間」。
有田中井手之戰 | |||||||
---|---|---|---|---|---|---|---|
日本戰國時代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毛利氏 吉川氏 | 安藝武田氏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毛利元就 吉川元經 |
武田元繁 † 熊谷元直 † 香川行景 † 己斐宗瑞 † | ||||||
兵力 | |||||||
850(毛利軍)[1] 300(吉川軍援軍) | 5000 | ||||||
傷亡與損失 | |||||||
不詳 | 全滅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有田中井手の戦い |
假名 | ありたなかいでのたたかい |
平文式羅馬字 | Aritanakaide no Tatakai |
日語舊字體 | 有田中井手の戰い |
背景
編輯大內義興上洛
編輯永正五年(1508年),受周防國大內氏影響的安藝國人武田元繁,在大內義興擁立前將軍足利義尹(足利義稙),並以協助將軍上洛為名進軍京都時,隨大內義興出陣,並成功擊敗細川澄元、擁立將軍,與細川高國聯合在京都執掌政事。由於脫離大內氏勢力的出雲國人尼子經久企圖在屬於大內勢力範圍的安藝國滲透自家勢力,導致紛爭不斷,而大內氏的主力要與主君留守京中。因此義興決定讓武田元繁回國應對,並將權大納言飛鳥井雅俊的女兒作為養女嫁給元繁以試圖保證元繁不背叛大內家。
武田元繁擴大勢力
編輯永正十二年(1515年),受大內義興之命歸國的武田元繁,認為義興與大內氏之主力都不在領國,正是奪回本家曾經擁有的安藝守護一職,脫離大內氏管控的好機會。因此,元繁回國後不久便與義興的養女飛鳥井氏離婚,娶尼子經久的弟弟尼子久幸的女兒為妻,在尼子氏的支援下宣布從大內義興的勢力下獨立,脫離了大內氏,並開始侵略大內氏的勢力圈。元繁接管了此時正處於內亂,紛爭不斷的嚴島神社神領,又不費吹灰之力便取得了城兵逃亡的大野河內城。他還攻打了己斐城,但包圍了數月仍沒有攻陷。另一方面,義興為了牽制武田方的山縣氏一族(壬生氏、有田氏、今田氏),命令安藝國人毛利興元和吉川元經出陣至山縣郡有田[2][3]。由於有田城被攻破,元繁解除了對己斐城的包圍,將矛頭轉向北方,開始攻打山縣郡大內方的諸城。
在這種情況下,毛利興元在永正十三年八月(1516年9月)因急病去世,興元之子,年僅兩歲的毛利幸松丸繼任家主,由同樣年僅二十歲的叔父毛利元就擔任後見役,毛利家中動盪顯現,元繁認為這是進攻毛利氏,稱霸安藝的好機會。毛利氏和吉川氏這樣的小勢力要面對被稱為「西國之項羽」的勇將元繁,對於年輕而沒有經驗的元就來說負擔可謂是十分之重。再加上主家大內氏的主力留守在京都,因此無法向大內氏求援,元就只能自己應對強敵。
經過
編輯前哨戰
編輯永正十四年二月(1517年2月),向山縣郡今田城進軍的武田元繁,要求臨近的諸豪族臣服以集結進攻的兵力,於是看到有機可乘的國人眾紛紛趕到,集結出以三入高松城城主熊谷元直、八木城主香川行景、己斐城城主己斐宗瑞等為首的五千多兵力。同年十月三日,元繁包圍了處在大內方(毛利氏、吉川氏)勢力下的城主為小田信忠的有田城。據《陰德太平記》記載,有田城的守城兵力僅有三百左右,小田信忠雖然提出要降伏於元繁,但被元繁拒絕。
十月二十一日,武田軍的熊谷、山中、板垣等軍率六百騎出擊毛利氏的領地多治比,向民宅放火以挑釁毛利方。元就立刻從多治比猿卦城出動了一百五十騎,擊退了前來襲擾的武田軍。此時,認為反擊時機已經成熟的元就,向本據吉田郡山城請求支援,元就之弟相合元綱與桂元澄、井上氏、坂氏、渡邊勝、福原貞俊、口羽氏、赤川氏、粟屋氏、兒玉氏等家臣為主力的毛利本家約七百騎和吉川氏家臣宮莊経友率領的援軍三百騎會合,向武田軍發起進攻[1]。
本戰
編輯十月二十二日,向有田進軍的毛利、吉川聯合軍,與武田方的由熊谷元直率領的五百騎展開對峙。最初,聯合軍以弓箭遠距離射擊與武田軍對抗,但後來因為害怕被武田軍夾擊,他們便一口氣向熊谷軍突擊過去,熊谷軍也對聯合軍展開正面攻擊。作戰途中元直上到前線斥責士兵,結果不幸被毛利軍的流箭射中額頭,落馬而死,被宮莊經友取得首級。熊谷軍因此士氣大跌,當場潰敗。
接到這一消息的武田元繁大怒[4],將伴繁清、品川信定和手下七百餘人留在有田城繼續圍城,親自率領主力迎擊毛利、吉川聯軍。據說當時的武田軍將兵分為五段,擺出鶴翼陣應敵。聯合軍向又打川進軍,在城內固守的小田信忠軍也從有田城出擊,但聯合軍被人數占優的武田軍攻擊而節節敗退,開始出現潰敗之態。但是,由於毛利元就對士卒的激勵,聯合軍勉強抵抗住了武田軍的攻勢,一步步的將戰線拉回。面對這種狀況十分生氣的元繁,決定親自騎馬來到最前線,打算率軍渡過再打川突擊敵軍。結果毛利軍向渡河的武田軍同時開弓射擊,武田元繁中箭後在又打川河畔落馬,最後被毛利家臣井上光政殺死。失去大將的武田軍潰不成軍,潰退至今田城。
武田各軍的殘兵敗將都潰退到今田城後,各家臣對接下來的行動起了爭執。伴繁清、品川信定、粟屋繁宗等人主張撤退等待反擊之機,而香川行景、己斐宗瑞等人則主張對聯合軍再戰以作為對武田元繁、熊谷元直等人的弔唁之戰而與撤退派對立。第二天(即十月二十三日),香川行景、己斐宗瑞等人率領自己的人馬對毛利軍發起了突襲,最終戰死。
結果
編輯此戰後來被比作與之相似的織田信長擊敗今川義元大軍的桶狹間之戰,被稱為「西之桶狹間」、「西國桶狹間」[5],成為安藝武田氏衰退和毛利氏崛起的分水嶺。由於失去了武田元繁、熊谷元直、香川行景等人,安藝武田氏的戰力大幅削弱,勢力急速減退,不久便被毛利氏所滅。
毛利元就因在初陣中即殺死敵軍大將、被稱為「西國之項羽」的武田元繁而一舉成名,在京都留守的大內義興甚至發出感狀,並評價道「多治比(元就)真是神機妙算」。後來在大永三年(1523年)幸松丸去世後,元就便繼任毛利氏當主,帶領毛利氏從一個地方小勢力逐漸發展成雄霸中國地方的大勢力。
現在,在作為合戰戰場的有田城附近(又打川和冠川之畔),還樹立著紀念戰死的武田元繁、熊谷元直、己斐宗瑞等人的石碑。
腳註
編輯- ^ 1.0 1.1 《陰德太平記》記載著毛利軍1500騎,後來分出500騎,以1000騎在中井出戰鬥。且記載吉川援軍200騎,有田城籠城軍300騎。另外,在有田城址的說明板「郷土史跡 有田城跡」中將毛利元就的兵數標記為2000,《毛利戰記》中將毛利、吉川聯合軍標記為兵1700。
- ^ 2.0 2.1 記載在有田城址說明板「有田城跡と有田合戦」(芸北東部廣域觀光聯絡協議會・千代田町觀光協會)等。
- ^ 也有說法將這場戰鬥稱作第一次有田合戰,下述戰鬥稱作「第二次有田合戰」。
- ^ 毛利軍本隊向武田軍本隊前進時,由於元繁誤以為與熊谷軍戰鬥的是敵軍的別動隊,所以本隊援軍派出的時間被認為較晚,導致熊谷軍的全軍覆滅。這使得在熊谷元直被殺的消息傳回本隊後,元繁後悔不已。
- ^ 見參考資料及外部連結的觀光協會說明文和歷史群像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