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獨健

中国史学家(1906—1986)

翁獨健(1906年11月28日—1986年5月28日),原名翁賢華,男,福建福清人,中國史學家、教育家,在史研究領域成就尤為突出。[1]

翁獨健
性別
出生翁賢華
1906年11月28日
 大清福建省福清縣
逝世1986年5月28日(1986歲—05—28)(79歲)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職業史學家
教育家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經歷
代表作
  • 《斡脫雜考》
    《蒙古時代的法典編纂》
    《元典章譯語集釋》

生平

編輯

翁獨健於清光緒三十二年十月十三日(1906年11月28日)出生在福清三山鎮坑邊村的一個貧苦農家,原名翁賢華。他少時家境貧寒,三歲時因患小兒麻痹症,導致行走困難。民國二年(1913年)進入小學,後考入福清融美中學福州英華中學

民國十七年(1928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學歷史系,改名「獨健」。讀書期間,為史學家鄧之誠洪業陳垣等賞識,並在洪業、陳垣等的影響下決定從事蒙元史研究。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赴留學,三年後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同年入巴黎大學深造。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回國,先後在天津工商學院雲南大學中國大學等校任教,同時開展對蒙元史的系統研究。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9月起,歷任燕京大學講師、教授、教務長等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燕京大學代校長,兼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員、北京市教育局局長及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等職。1952年,因「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拆分,翁獨健轉任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主任。1954年,中國史學會公布第一屆理事會名單,郭沫若擔任主席,吳玉章范文瀾擔任副主席,他擔任常務理事[2][3][4]。1956年,任歷史系主任。同年加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委員會組織的少數民族歷史調查組,任內蒙東北調查組組長。1958年,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成立,翁獨健任副所長,並擔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主持元史研究。1961年,同吳晗翦伯贊等發起成立民族歷史指導委員會,任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文化大革命」中,翁獨健遭受迫害,在五七幹校打掃廁所。1971年回到北京,主持「二十四史」中的《元史》點校工作。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翁獨健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長兼社會歷史研究室主任,兼任全國政協三、四、五、六屆委員。1986年5月28日因心臟病突發病逝。[1]

成就和著作

編輯

翁獨健以蒙元史研究工作著名。主要著作有《斡脫雜考》《蒙古時代的法典編纂》《元典章譯語集釋》等,主編有《蒙古族簡史》。他還曾參與編纂《中國歷史小叢書》《辭海·民族分冊》《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卷》《全元詩》等書籍,主持《元史》的標點和校勘。

軼事

編輯

翁獨健在燕京大學求學期間,與其同寢室者為吳世昌,後亦成著名學者。因翁獨健腿疾,而吳世昌一目失明,有同學鄧嗣禹戲作對聯一副:「隻眼觀天下,獨腳跳龍門」,橫批「盲跛相助」,取自《左傳》。這副對聯當時在燕京流傳很廣。

1950年初,鄧之誠齊思和轉述翁獨健公開罵鄧「倚老賣老,好批評人,什麼會都不去」,自認為「此良言也,即以此罪名,勒令餓死,實不為枉。」[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福清人文——翁独健. 福清新聞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6). 
  2. ^ 錢蓉主編. 观点 历史2004.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06: 6. ISBN 7-211-05020-9. 
  3. ^ 戴學稷,徐如編. 邵循正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续编. 2009.11: 301. 
  4. ^ 張蓬舟張儀鄭編輯. 1955人民手册. 大公報社. 1955.01: 417. 
  5. ^ 鄧之誠. 鄧瑞整理. 五石齋文史札記(二十八). 1950年1月1日(冬月十三日)晴. 中國典籍與文化[J],總第66期,2008,No.3. 12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