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淵
薛淵(?—494年),本名道淵,因避諱齊高帝蕭道成而改名淵,《南史》又因避諱唐高祖李淵將他改名深[1],河東郡汾陰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人,出自河東薛氏南祖,劉宋、南齊官員。
生平
編輯薛淵是薛安都的堂侄,泰始二年(466年)薛安都獻彭城投降北魏後,薛安都的族人都跟著去了北方。蕭道成鎮守淮陰時,薛淵逃來南方,主動投靠了蕭道成。薛淵果斷幹練有勇力,蕭道成命薛淵率領部曲,在帳內警備防衛,跟著自己去征伐。元徽末年,薛淵因立戰功官至輔國將軍,右軍將軍,驍騎將軍,擔任軍主,封竟陵侯[2][3]。
昇明元年(477年),沈攸之發難,蕭道成入朝,蕭嶷代守東府。蕭道成聽說袁粲要起兵反對自己,就派軍主蘇烈、薜淵、太原人王天生率軍前往石頭城,名義上增援袁粲,實際上是防備他。薜淵堅決拒絕,蕭道成強迫他去,薜淵不得已,痛哭流涕下拜告辭,蕭道成說:「你到石頭城,近在咫尺,早上去晚上回來,何至如此悲傷?又何至要正式辭行?」薜淵說:「不知道您能不能保全袁粲一家老小?今天我奉命前往,贊成他,就是辜負您;不贊成他,那麼我立刻會受到禍害,怎麼能不悲傷!」蕭道成說:「所以派你去,是因為你能隨機應變,使我解除西顧之憂。只管努力,不要多說。」[4]薛淵之後領兵駐紮在司徒府[5],共同守衛京城。十二月壬申(478年1月12日),王蘊聽說劉秉先行逃走的消息,狼狽集結部眾數百人,奔向石頭城。蕭嶷夜登西門遠遠的呼喊薛淵,薛淵被驚起,率領軍隊去解救。王蘊本來約定開南門進去,可是正值黑夜,薛淵在城樓上發箭射擊,王蘊認為袁粲已經失敗,部眾當即四處逃走[6][7][8]。蕭嶷派遣帳內軍主戴元孫等二千人隨薛淵一起前往石頭城[9][10],薛淵、蘇烈、王天生、戴僧靜等人到石頭城火燒城門進攻,最終攻克石頭城,將袁粲殺死[11]。事平後,第二天清晨各路軍隊還師聚在杜姥宅,街道都擠滿了人,宮門不能打開,蕭道成登南掖門樓命眾軍各回自己駐地,到早飯時間之後,城門打開,薛淵才得以入宮,見到蕭道成後高興的流下眼淚。昇明元年閏十二月,蕭道成將要討伐沈攸之,預計命令龍驤將軍軍主薛淵與廣州刺史周盤龍、輔國將軍張文憘、并州刺史王敕勤、龍驤將軍王洪範、龍驤將軍成買等人率領鐵甲騎兵五千人,作為後軍部隊[12]。蕭道成即位後,薛淵增加食邑二千五百戶,出任淮陵郡太守[13],加寧朔將軍,驍騎將軍如故。不久薛淵出任直閣將軍,冠軍將軍,又轉任太子左率[14][3]。
建元二年(480年)正月,北魏秦州刺史薛道標領兵進攻南齊的壽陽郡,齊高帝因為薛淵是薛道標的堂兄弟,敕令齊郡太守劉懷慰說:「聽說薛道標要南來,他的妻子兒女都在都城,薛道標與各個弟弟不再共同生活,凡此類,都要使他造成多方誤會,縱然不能使人全信,也足以使豺狼們相互懷疑猜忌。」齊高帝讓劉懷慰以薛淵的名義寫信給薛道標,表示拉攏收買的意思,北魏得到書信後,將薛道標召回,派梁郡王元嘉替換[15][16]。
建元四年(482年),齊武帝即位,薛淵調任左衛將軍[3]。之前薛淵逃回南方時,他母親索氏不能逃離,改嫁長安楊氏,薛淵暗中派人去贖回母親,梁州刺史崔慧景回報薛淵說:「索氏在邊界上,我已派出信使接人,她已脫離險境。」薛淵上表請求解職到邊界上迎接母親,得到批准。薛淵改任散騎常侍、征虜將軍。薛淵母親南歸的事最終沒能實現。永明元年(483年),薛淵上表請求解職並將貂蟬冠服送回朝廷。齊武帝詔令說:「南北雙方相隔遙遠,音訊話語難以審辨。薛淵深深的憂思母親,堅決要求辭官。當年東關舊典,還能結婚和做官;何況母親和父親有區別,索氏現在確切的消息不時能傳達,依照前例,不允許辭職。拒絕表章所奏,迅速還給他朝服。」薛淵由於贖不回母親,又上表求解職,齊武帝不准許。後來北魏派遣使者前來,齊武帝把薛淵寫給他母親的信交給北魏使者帶回去[17]。
齊武帝前往安樂寺時,薛淵隨駕經過虜橋。此前皇帝有敕令羌虜橋儀仗不能經過,薛淵因此被有關部門劾奏,被免官,又被原諒。永明四年正月甲子(486年1月22日),薛淵外任持節、督徐州諸軍事、徐州刺史[18],征虜將軍如故。永明五年(487年),薛淵升任右將軍蕭鸞的右軍司馬[19],征虜將軍如故,又轉任大司馬府司馬[20],濟陽郡太守,征虜將軍如故。永明七年(489年),薛淵出任給事中、右衛將軍,因病被解除職務。回家時,薛淵不能乘車,只能去掉車輪,讓人用車廂抬著他離去,又被有關部門彈劾檢舉,再次得到寬恕[21]。
永明八年(490年),薛淵出任右將軍、大司馬府佐[22],領兵討伐巴東王蕭子響。蕭子響的軍主劉超之被追捕的很急迫,用被褥夾藏十幾種東西賄賂薛淵以脫身自逃,薛淵把他藏在軍中,被有關部門彈劾檢舉,齊武帝詔令原諒薛淵。永明十年(492年),薛淵任散騎常侍,右將軍如故。永明十一年(493年),齊武帝去世,朝廷擔心北魏南侵,任命薛淵為假節,軍主、本官如故。不久薛淵加驍騎將軍,假節、本官如故。隆昌元年正月己酉(494年1月25日),薛淵外任持節、督司州軍事、司州刺史[23],右將軍如故。延興元年(494年),薛淵進號平北將軍,還未拜官就去世。齊明帝即位,才有詔令贈送薛淵治喪錢五萬,布五百匹,定下日子舉行葬禮[24][3]。
參考資料
編輯- ^ 《南史校勘記·卷四十·列傳第三十·八》:深安都從子也本名道深避齊高帝偏諱改焉 「深」、「道深」南齊書作「淵」、「道淵」。始以避齊諱省「道」字;又以避唐諱改「淵」字,於是薛道淵竟成薛深。南齊書有薛淵傳。
- ^ 《南齊書·卷三十·列傳第十一》:薛淵,河東汾陰人也。宋徐州刺史安都從子。本名道淵,避太祖偏諱改。安都以彭城降虜,親族皆入北。太祖鎮淮陰,淵遁來南,委身自結。果乾有氣力。太祖使領部曲,備衛帳內,從征伐。元徽末,以勛官至輔國將軍,右軍將軍,驍騎將軍、軍主,封竟陵侯。
- ^ 3.0 3.1 3.2 3.3 《南史·卷四十·列傳第三十》:深,安都從子也。本名道深,避齊高帝偏諱改焉。安都以彭城降魏,親族皆入北。高帝鎮淮陰,深遁來,委身自結於高帝。果乾有氣力。宋元徽末,以軍功至驍騎將軍、軍主,封竟陵侯。沈攸之之難,齊高帝入朝堂,豫章王嶷代守東府,使深領軍屯司徒右府,分備建鄴。袁粲據石頭,豫章王嶷夜登西門遙呼深,深驚起,率軍赴難。高帝即位,除淮陰太守,尋為直閣將軍,轉太子左率。武帝即位,遷左衛將軍。隆昌元年,為司州刺史、右將軍,卒。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三十四》:本道成亦先聞其謀,遣軍主蘇烈、薛淵、太原王天生將兵助粲守石頭。薛淵固辭,道成強之,淵不得已,涕泣拜辭,道成曰:「卿近在石頭,日夕去來,何悲如是,且又何辭?」淵曰:「不審公能保袁公共為一家否?今淵往,與之同則負公,不同則立受禍,何得不悲!」道成曰:「所以遣卿,正為能盡臨事之宜,使我無西顧之憂耳。但當努力,無所多言。」淵,安都之從子也。
- ^ 《南齊書校勘記·卷三十·列傳第十一·一》:使淵領軍屯司徒左府 「左府」南史作「右府」。
- ^ 《宋書·卷八十九·列傳第四十九》:先是,齊王遣將薛淵、蘇烈、王天生等領兵戍石頭,雲以助粲,實御之也。又令腹心王敬則為直閣,與伯興共總禁兵。王蘊聞秉已奔,嘆曰:「今年事敗矣!」時齊王使蘊募人,已得數百,乃狼狽率部曲向石頭。本期開南門,時已暗夜,薛淵等據門射之,蘊謂粲已敗,即便散走。
- ^ >《南史·卷二十六·列傳第十六》:先是,齊高帝遣將薛深、蘇烈、王天生等領兵戍石頭,雲以助粲,實御之也。又令腹心王敬則為直閣,與伯興共總禁兵。王蘊聞彥節已奔,嘆曰:「今年事敗矣。」乃狼狽率部曲向石頭,薛深等據門射之。蘊謂粲已敗,乃便散走。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三十四》:王蘊聞秉已走,嘆曰:「事不成矣!」狼狽帥部曲數百向石頭。本期開南門,時暗夜,薛淵據門射之。蘊謂粲已敗,即散走。
- ^ 《南齊書·卷二十二·列傳第三》:袁粲舉兵夕,丹陽丞王遜告變,先至東府,嶷遣帳內軍主戴元孫二千人隨薛道淵等俱至石頭,焚門之功,元孫預焉。
- ^ 《南史·卷四十二·列傳第三十二》:及袁粲舉兵夕,丹陽丞王遜告變,先至東府,嶷遣帳內軍主戴元孫二千人隨薛道深等俱至石頭,焚門之功,元孫預焉。
- ^ 《宋書·卷十·本紀第十》:壬申,以驍騎將軍周盤龍為廣州刺史。是日,司徒袁粲據石頭反,尚書令劉秉、黃門侍郎劉述、冠軍王蘊率眾赴之。黃回及輔國將軍孫曇瓘、屯騎校尉王宜興、輔國將軍任候伯、左軍將軍彭文之密相響應。中領軍劉韞、直閣將軍卜伯興在殿內同謀。錄公齊王誅韞等於省內。軍主蘇烈、王天生、薛道淵、戴僧靜等陷石頭,斬粲於城內。
- ^ 《宋書·卷七十四·列傳第三十四》:時齊王輔政,遣眾軍西討。尚書符征西府曰: 尊冠賤屨,君臣之位,奉順忌逆,成敗斯兆,未有憑凌我郊圻,侵軼我河縣,而不焚師殪甲,靡旗亂轍者也。沈攸之少長庸賤,擢自閻伍,邀百戰之運,乘一捷之功,鐫山裂地,腰金拖紫,窮貴於國,極富於家。擁旄蕃伯,便無北面之禮;受督志屏,即有專征之釁。橘柚不薦,璆罝罕入,箕賦深斂,毒被南郢,枉繩矯墨,害著西荊,饕餮其心,谿壑其性,從始至終,沿壯得老。今遂驅迫妖黨,繕集尪卒,結釁外城,送死中甸,是而可忍,孰不可懷。 今遣新除使持節督郢州司州之義陽諸軍事平西將軍郢州刺史聞喜縣開國侯黃回、員外散騎常侍冠軍驍騎將軍南臨淮太守重安縣開國子軍主王敬則、輔國將軍屯騎校尉長壽縣開國男王宜與、輔國將軍南高平太守軍主陳承叔、輔國將軍左軍將軍南濮陽太守葛陽縣開國男軍主彭文之、龍驤將軍驃騎行參軍軍主召宰,精甲二萬,前鋒雲騰。又遣散騎常侍領游擊將軍湘南縣開國男新除使持節督湘州諸軍事征虜將軍湘州刺史軍主呂安國、屯騎校尉寧朔將軍崔慧景、輔國將軍軍主任候伯、輔國將軍驍騎將軍軍主蕭順之、輔國將軍游擊將軍軍主垣崇祖、寧朔將軍虎賁中郎將軍主尹略、屯騎校尉南城令曹虎頭,舳艫二萬,駱驛繼邁。又遣輔國將軍後軍將軍右軍中兵參軍事軍主苟元賓、寧朔將軍撫軍中兵參軍事軍主郭文孝、龍驤將軍撫軍中兵參軍事軍主程隱雋,輕艓一萬,截其津要。新除持節督廣交越寧湘州之廣興諸軍事領平越中郎將征虜將軍廣州刺史統馬軍主沌陽縣開國子周盤龍、輔國將軍後軍統馬軍主張文憘、龍驤將軍軍主薛道淵、冠軍將軍游擊將軍并州刺史南清河太守太原公軍主王敕勤、龍驤將軍射聲校尉王洪範、龍驤將軍冗從僕射軍主成買等,鐵馬五千,龍驤後陳。凡此諸帥,莫不勇力動天,勁志駕日,接沖拔距,鷹瞵鶚視,顧盻則前後風生,喑嗚則左右電起,以此攻城,何城不克,以此赴敵,何陳能堅。然後鑾戎薄臨,龍虎百萬,六軍齊軌,五輅舒旆,丹檻發照,素甲生波,樓煩白羽,投鞍成岳,漁陽墨騎,浴鐵為群,芝艾同焚,悔將何及。 符到之日,幸加三省。其鋒陳營壁之主,驅逼寇手之人,若有投命軍門,一無所問。或能因罪立績,終不爾欺,斬裾射玦,唯功是與。能斬送攸之首,封三千戶縣公,賜布絹各五千匹,信如河海,皎然無貳。飛火軍攝文書,千里驛行。
- ^ 《南齊書校勘記·卷三十·列傳第十一·二》:除淮陵太守 「淮陵」南史作「淮陰」。
- ^ 《南齊書·卷三十·列傳第十一》:沈攸之難起,太祖入朝堂,豫章王嶷代守東府,使淵領軍屯司徒左府,分備京邑。袁粲據石頭,豫章王嶷夜登西門遙呼淵,淵驚起,率軍赴難,先至石頭焚門攻戰。事平,明旦眾軍還集杜姥宅,街路皆滿,宮門不開,太祖登南掖門樓處分眾軍各還本頓,至食後,城門開,淵方得入見太祖,且喜且泣。太祖即位,增邑為二千五百戶。除淮陵太守,加寧朔將軍,驍騎將軍如故。尋為直閣將軍,冠軍將軍。仍轉太子左率。
- ^ 《南齊書·卷三十·列傳第十一》:虜遣偽將薛道摽寇壽春,太祖以道摽淵之親近,敕齊郡太守劉懷慰曰:「聞道摽分明來,其兒婦並在都,與諸弟無復同生者,凡此類,無為不多方誤之,縱不全信,足使豺狼疑惑。」令為淵書與道摽示購之之意,虜得書,果追道摽,遣他將代之。
-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三十五》:魏將薛道標引兵趣壽陽,上使齊郡太守劉懷慰作冠軍將軍薛淵書以招道標;魏人聞之,召道標還,使梁郡王嘉代之。
- ^ 《南齊書·卷三十·列傳第十一》:世祖即位,遷左衛將軍。初,淵南奔,母索氏不得自拔,改嫁長安楊氏,淵私遣購贖,梁州刺史崔慧景報淵云:「索在界首,遣信拘引,已得拔難。」淵表求解職至界上迎之,見許。改授散騎常侍、征虜將軍。淵母南歸事竟無實。永明元年,淵上表解職送貂蟬。詔曰:「遠隔殊方,聲問難審。淵憂迫之深,固辭朝列。昔東關舊典,猶通婚宦;況母出有差,音息時至,依附前例,不容申許。便可斷表,速還章服。」淵以贖母既不得,又表陳解職,詔不許。後虜使至,上為淵致與母書。
- ^ 《南齊書·卷三·本紀第三》:四年春正月甲子,以南琅邪、彭城二郡太守隨郡王子隆為江州刺史,征虜長史張瑰為雍州刺史,征虜將軍薛淵為徐州刺史,護軍將軍兼司徒竟陵王子良進號車騎將軍。
- ^ 《南齊書校勘記·卷三十·列傳第十一·三》:明(帝)〔年〕遷右軍司馬 據殿本改。錢大昕廿二史考異云:「此時明帝尚未即位,當有舛訛。考明帝紀,永明五年為右將軍、豫州刺史,淵殆為其府司馬耳。當雲遷明帝右軍司馬。」局本依錢說改為「遷明帝右軍司馬」。今按上雲「四年,出為持節督徐州諸軍事徐州刺史」,下雲「明年」,即永明五年,正蕭鸞為右將軍豫州刺史時,與錢說合。殿本據北監本作「明年」,錢氏殆未校北監本,故不悟「帝」字為「年」字之訛耳。
- ^ 《南齊書校勘記·卷三十·列傳第十一·四》:轉大司馬濟陽太守 錢大昕廿二史考異云:「按齊世除大司馬者,唯豫章王嶷、王敬則二人,非淵所得授此。蓋蒙上右軍司馬之文,由右軍司馬轉為大司馬府之司馬也。」
- ^ 《南齊書·卷三十·列傳第十一》:車駕幸安樂寺,淵從駕乘虜橋,先是敕羌虜橋不得入仗,為有司所奏,免官,見原。四年,出為持節、督徐州諸軍事、徐州刺史,將軍如故。明(帝)〔年〕,遷右軍司馬,將軍如故,轉大司馬,濟陽太守,將軍如故。七年,為給事中、右衛將軍,以疾解職。歸家,不能乘車,去車腳,使人轝之而去,為有司所糾,見原。
- ^ 《南齊書校勘記·卷三十·列傳第十一·五》:為右將軍大司馬 按當亦為大司馬參佐,史有奪文。元龜四百五十五作「右將軍左司馬」,然下文有「將軍如故」、「右將軍如故」語,則不當為右將軍左司馬也。
- ^ 《南齊書·卷四·本紀第四》:己酉,以前將軍曹虎為雍州刺史,右衛將軍薛淵為司州刺史。
- ^ 《南齊書·卷三十·列傳第十一》:八年,為右將軍、大司馬,領軍討巴東王子響。子響軍主劉超之被捕急,以眠褥雜物十餘種賂淵自逃,淵匿之軍中,為有司所奏,詔原。十年,為散騎常侍,將軍如故。世祖崩,朝廷慮虜南寇,假淵節,軍主、本官如故。尋加驍騎將軍,假節、本官如故。隆昌元年,出為持節、督司州軍事、司州刺史,右將軍如故。延興元年,進號平北將軍,未拜,卒。明帝即位,方有詔賻錢五萬,布五百匹,克日舉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