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普森家庭電影版

辛普森家庭電影版》(英語:The Simpsons Movie)是一部2007年美國動畫喜劇電影,根據動畫電視系列劇《辛普森家庭》改編。影片由大衛·斯沃曼執導,電視劇集中的主要配音演員丹·卡斯泰蘭尼塔朱莉·卡夫娜南茜·卡特萊特雅德麗·史密斯漢克·阿扎利亞哈里·謝爾、崔絲·麥妮利和帕梅拉·海登參加配音,還有艾伯特·布魯克斯為片中的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局長拉斯·卡吉爾(Russ Cargill)配音,拉斯·卡吉爾在荷馬污染了內糊的湖水後決定把整個鎮炸毀。鎮上的人們出於憤怒把荷馬趕了出去,荷馬的家人之後也離開了他。為了給自己的愚蠢贖罪,荷馬決定阻止卡吉爾的陰謀。

辛普森家庭電影版
The Simpsons Movie
電影海報
基本資料
導演大衛·斯沃曼David Silverman
監製詹姆士·L·布魯克斯
馬特·格羅寧
阿爾·讓Al Jean
邁克·斯庫利
理察·坂井(Richard Sakai
編劇詹姆士·L·布魯克斯
馬特·格羅寧
阿爾·讓
伊安·馬克斯通-格雷厄姆
喬治·邁爾
大衛·米爾金David Mirkin
邁克·里斯Mike Reiss
邁克·斯庫利
馬特·塞爾曼(Matt Selman
約翰·斯沃茲維爾德
約翰·維蒂Jon Vitti
原著馬特·格羅寧
詹姆士·L·布魯克斯
薩姆·西蒙根據《辛普森家庭》改編
主演丹·卡斯泰蘭尼塔
朱莉·卡夫娜
南茜·卡特萊特
雅德麗·史密斯
漢克·阿扎利亞
哈里·謝爾
帕梅拉·海登
崔絲·麥妮利
艾伯特·布魯克斯
配樂漢斯·季默
丹尼·艾夫曼 (主題)
剪輯約翰·卡諾辰(John Carnochan
製片商製作
格雷西影業
動畫
羅曼電影
粗稿動畫長片
AKOM
片長87分鐘[1]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2007年7月26日 (2007-07-26)(國際)
  • 2007年7月27日 (2007-07-27)(美國)
  • 2007年8月9日 (2007-08-09)(香港)
  • 2007年8月10日 (2007-08-10)(台灣)
發行商二十世紀福斯
預算7500萬美元[2]
票房5億2707萬1022美元[3]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辛普森一家大電影
香港阿森一族大電影
臺灣辛普森家庭電影版
新加坡辛普森家庭電影版

《辛普森家庭》的主創人員早在節目開拍後不久就打算製作電影版,但由於沒有合適的劇本和足夠的劇組成員而一拖再拖。2001年,製片人詹姆士·L·布魯克斯馬特·格羅寧、阿爾·讓、邁克·斯庫利和理察·坂井開始開發這一項目,編劇則是個包括斯庫利、讓、布魯克斯、格羅寧、喬治·邁爾、大衛·米爾金、邁克·里斯、約翰·斯沃茲維爾德(John Swartzwelder)、約翰·維蒂、伊安·馬克斯通-格雷厄姆和馬特·塞爾曼的龐大團隊。眾人設想了大量的劇情,最後格羅寧的構思發展成了電影。劇本經過上百次修訂,2006年開始製作動畫後又進行了大量改動。這意味著有許多已經拍好的素材只能剪掉,其中包括埃琳·布羅克維奇明妮·德里弗英語Minnie Driver艾拉·費雪凱爾希·格蘭莫英語Kelsey Grammer艾德華·諾頓客串出鏡湯姆·漢克斯年輕歲月在最終完成的影片中以真實身份出鏡。

製片公司與包括漢堡王7-11在內的多家公司達成促銷協議,把部分店鋪裝修成《辛普森家庭》中的QK便利商店英語Kwik-E-Mart便利商店。影片在佛蒙特州春田市首映,當地通過贏得福斯公司舉辦的競賽獲得了首映權。影片在商業和專業評價兩方面都獲得了成功,7500萬美元預算最終贏得超過5.27億美元的全球票房

劇情

編輯

電影延續電視劇集《辛普森家庭》的劇情,主要關注生活在內糊辛普森家族,其中包括男主人荷馬·辛普森(丹·卡斯泰蘭尼塔配音)和夫人美枝朱莉·卡夫娜配音),兩人有三個孩子,分別是霸子南茜·卡特萊特配音)、花枝雅德麗·史密斯配音)和奶嘴

搖滾樂團年輕歲月來到內糊,並在春田湖上演出,但由於湖水污染嚴重,樂團成員所乘的船被湖水溶解,船上的人因此喪生。主唱比利·喬·阿姆斯特朗向觀眾宣傳環保,但卻激起眾人不滿。到了周日教堂的追悼會上,荷熊·辛普森(丹·卡斯泰蘭尼塔配音)預言小鎮會遭到毀滅,但只有美枝相信他。這天下午,荷馬和兒子霸子打賭,說兒子肯定不敢一絲不掛地在大街上溜滑板,霸子照做後被警長孔龍金漢克·阿扎里亞配音)逮捕,霸子覺得自己遭到父親的陷害,於是開始認為鄰居魯肉王哈里·謝爾)才是個理想的父親。花枝愛上一個叫科林(崔絲·麥妮利配音)的男孩,之後他們成功說服鎮上居民清理春田湖。

與此同時,荷馬從鎮上的漢堡餐館領養了一頭豬並為其取命「蜘蛛豬」(之後又更名為「哈利·波波」),把豬的糞便(還有些他自己的糞便)留在一個筒倉,之後美枝發現了丈夫的所作所為,叮囑他把這些糞便送到垃圾處理廠。荷馬本打算照做,但這時萊尼(哈里·謝爾配音)打來電話,說鎮上的甜甜圈店準備關門,那裡的甜甜圈都會免費派發,這時去工廠的路正堵車,於是不耐煩的荷馬直接把筒倉倒進了春田湖。過了一小會兒,一隻松鼠跳進湖裡,再出來的時候已經出現嚴重的變異,王和霸子看到了這隻松鼠,它隨後就被環境保護局的人捕獲。環保局局長拉斯·卡吉爾(艾伯特·布魯克斯配音)向美國總統阿諾·史瓦辛格(哈里·謝爾配音)遞交了5個「無法想像」的方案,旨在控制住內糊的污染不會外洩;施瓦辛格「隨機」選擇了用巨型玻璃穹頂把小鎮罩起來的方案。鎮上的警察發現湖中有荷馬倒進去的筒倉,大群憤怒的暴民朝辛普森家中逼進,打算要他們全家人償命,一家人通過一個沉洞逃出內糊,沉洞很快就擴大到摧毀了他們的房子。看到環保局還在四處搜索逃犯,荷馬打算逃到阿拉斯加州

經過數星期的與世隔絕,內糊居民終於開始力圖打敗穹頂逃出生天,卡吉爾利用這些破壞告誡施瓦辛格事情的嚴重性,促使總統下令將該鎮摧毀。辛普森家庭已經到達阿拉斯加,他們看到一份由湯姆·漢克斯演出的廣告,稱美國將會有一個新的大峽谷,地點就在內糊,眾人意識到小鎮將遭滅頂之災,美枝和孩子們動身回去施以援手,但荷馬拒絕同去。荷馬獨自一人坐在冰山上漂流,美枝和孩子們先是被美國國家安全局的人發現,隨後就遭環保局的人擒獲。荷馬受到一頭北極熊的威脅,幸得一位神秘的因紐特人巫師所救,這讓他有所頓悟並決定返回內糊。荷馬趕到時,一架直升機用繩子從穹頂頂端的一個洞口將一顆炸彈放進去。他順繩而下,把許多試圖爬繩逃跑的居民和炸彈一起撞倒在地。荷馬與霸子和解後,父子倆騎著摩托車沿穹頂內沿朝頂端的洞口開去,霸子在炸彈爆炸幾秒鐘前把炸彈扔出了洞口,巨大的爆炸把穹頂炸碎,小鎮重獲生機。卡吉爾用槍口對準了荷馬父子,但被奶嘴用石頭打在頭上而暈了過去。荷馬騎著摩托車帶上夫人和幼女一起朝日落開去,鎮上居民向他們歡呼,然後開始重建內糊。

製作

編輯

發展

編輯

辛普森家庭》的製作團隊早在節目開播後不久就開始設想拍攝一部改編電影[4]。劇集主創人馬特·格羅寧認為,一部電影長片可以讓他們把節目的規模和動畫鏡頭的複雜程度提高到電視劇集無法企及的高度[5]。他曾打算在節目完結後再來製作這部電影,「但由於收視率很好」而改變了主意[6]。劇組起初計劃把劇集第4季第1集《阿基夏令營》(Kamp Krusty)改編成電影,但之後因難以把劇情擴展到一部電影的長度而作罷[7],拍攝電影的計劃也擱置了很長時間。大家難以找到一個適合拍成電影的故事,同時劇組已經全職為電視劇集工作,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電影項目[8]。格羅寧還表示期望能拍攝一部名叫《辛普森幻想曲》(Simpstasia)的作品來戲仿《幻想曲》,但這一目標也沒有實現,這部分是因為設想的情節難以編寫出一部長片電影的劇本[9]菲爾·哈特曼去世前曾表示自己期望能以他在《辛普森家庭》中配音的特洛伊·麥克盧爾一角為原型,拍攝一部真人電影,節目的多位劇組成員對此都表示願意幫忙[10]

「如果每集《辛普森家庭》都像我們希望的那樣成為一場慶典,那麼電影版就象是一場大慶典。這是一種向動畫師致敬的方式,讓他們可以盡其所能,真正把這種手繪動畫藝術發揮到登峰造極。這也是向編劇致敬的方式,因為我們可以把《辛普森家庭》所有最優秀的編劇都請到一塊兒,寫出我們心中最完美的作品,並且以此來向所有傑出的演員們致敬。」
——馬特·格羅寧[5]

配音演員於2001年簽訂為電影版配音的合約[11],接下來的工作開始進入編劇階段[12]。幾位製片人起初擔心製作電影版會對電視劇集產生不利影響,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人手來同時專注於處理兩個項目。但隨著節目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編劇和動畫師獲聘加入,這樣就有了足夠的人手來同時製作電視劇和電影[13]。格羅寧和詹姆士·L·布魯克斯邀請邁克·斯庫利(Mike Scully)和阿爾·讓(他還在繼續擔任電視劇的節目運作人)一起擔任電影的製片人[14]。接下來他們又與大衛·斯沃曼簽約,請他擔任導演,斯沃曼為此選擇從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辭職[14]。編劇團隊是《辛普森家庭》的最強組合,許多為早期節目編劇的劇作家入選[13]。首先獲選的是大衛·米爾金、邁克·里斯、喬治·邁爾(George Meyer)、約翰·斯沃茲維爾德和約翰·維蒂,隨後又有伊安·馬克斯通-格雷厄姆(Ian Maxtone-Graham)和馬特·塞爾曼加入,布魯克斯、格羅寧、斯庫利和讓都編寫了部分劇本內容[13]薩姆·西蒙曾於1993年由於創作理念差異而離開了節目,這次他也沒有回歸;另一位前編劇柯南·奧布萊恩希望能夠和《辛普森家庭》的其他工作人員再度合作,他開玩笑稱:「我擔心自己用來編寫《辛普森家庭》的那部分大腦已經在談論了14年的琳賽·蘿涵和《籃球兄弟》中那個傢伙後被完全毀掉了,所以或許這樣才是最好的吧」[15]。導演布萊德·博德也對這個項目很有興趣,但由於需要拍攝《料理鼠王》而無法抽出足夠時間[11]。幾位製片人還與福斯公司達成協議,如果覺得劇本欠佳,他們有權在任何時候中止電影的製作[16]

劇本創作從2003年起繼續進行[16],工作在格羅寧1987年首次構想《辛普森家庭》的一處小平房展開[17]。眾編劇花了6個月時間討論劇情[18],每人都提供了粗略的構思[17]。阿爾·讓提議安排這家人去救海牛,這一構思之後成為2005年的一集《海牛的篝火》(Bonfire of the Manatees);還有人提出類似《楚門的世界》的理念,劇中角色發現自己的生活實際上卻是電視節目,但格羅寧否決了這一構想,因為他覺得辛普森家庭人應該「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原來都是名流」[11]。格羅寧看到有關某鎮把豬的糞便倒進水源的報道後產生靈感,進而發展出本片的劇情[14]。由於讓希望看到霸子·辛普森在知道魯肉王才是自己真正的父親後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因此王在本片中成為重要角色[19]。對劇情的基本輪廓達成一致後,一眾編劇分成7個小組。讓、斯庫利、里斯、斯沃茲維爾德、維蒂、米爾金和邁爾各編寫了25頁的劇本,然後大家再在1個月後會面,把7個部分合併成一段「非常粗糙的草稿」[13]。影片劇本的編寫方式也和電視劇集相同:編劇圍桌而坐,相互交流看法,試著將他人逗樂[16]。劇本經過了超過100次修訂[18],還曾一度編寫成歌舞片,但其中採用的歌曲接下來經過了一次又一次地縮減,最終大家放棄了這個想法[20]。格羅寧表示,自己期望能讓電影版遠比電視優秀,讓觀眾「看到一些遠所未見的東西」[21]

動畫

編輯
 
導演大衛·斯沃曼通過觀看自己之前執導的一些電視版劇集來尋找靈感

電影的動畫製作從2006年1月開始[14],第一個分鏡的鏡頭是《貓鼠大戰[22]。格羅寧不願意把本片拍成真人或純電腦繪圖電影[17],聲稱片中採用的動畫是「故意做得不完美」,在「向手繪動畫藝術致敬」[23]。影片採用2.35比1的寬銀幕寬高比攝製,以求與電視節目存在明顯差別[13][22],採用的調色板尺寸比一眾動畫師之前所採用過的都要大[5]。許多動畫都是用和冠最高端的Cintiq數位繪圖板製作,這種設備可以將圖像直接繪製到計算機的監視器上,使製作過程方便很多[22]。所有的動畫製作一共分給了世界各地的4個動畫工作室完成,分別是加利福尼亞州伯班克的羅曼電影、格倫代爾的粗稿動畫長片,以及位於韓國首爾AKOM和粗稿動畫長片分部。與電視劇集一樣,所有分鏡、角色動畫、背景布置和樣片製作部分都是在美國完成,海外工作室主要完成的是動畫補間動畫數字墨跡處理[24]

導演大衛·斯沃曼表示,與製作電視劇集時必須「挑挑揀揀」不同,電影讓他們可以在每一個鏡頭上都給予足夠的關注。電影中的角色與電視中相比存在一點顯著區別,他們都有了影子[16]。斯沃曼和幾位動畫師觀看了包括《超人特攻隊》、《佳麗村三姊妹》和《黑岩喋血記》(Bad Day at Black Rock)等電影尋找靈感,因為這些作品都是「如何安排角色(位置)的絕佳教材」[16]。他們在迪斯尼電影《小飛象》和布魯托動畫片《布魯托的審判日》(Pluto's Judgment Day)中尋覓夢境橋段的構思[17],還從《瘋狂世界》(It's a Mad, Mad, Mad, Mad World)獲取人群的製作理念[19]。斯沃曼觀看了自己執導的一些《辛普森家庭》劇集,其中主要是他最喜歡的兩集:《小丑荷馬》(Homie the Clown)和《三個男人與漫畫書》(Three Men and a Comic Book[25]。邁克·安德森(Mike B. Anderson)、勞倫·麥克穆蘭(Lauren MacMullan)、瑞奇·摩爾和史蒂芬·迪恩·莫爾(Steven Dean Moore)都在斯沃曼的監督下執導了一段動畫,這些動畫一共約占到整部電影片長的四分之一,此外還有其他多位動畫師參與了鏡頭的製作[24]

配音演員

編輯

為了製作片中人群遊行的鏡頭,製作團隊參考了一張包含320多個《辛普森家庭》角色的海報[26]。格羅寧表示,他們曾試圖把電視劇中的每個角色都加入電影中,其中98個角色會有台詞[14],人群中的絕大部分角色都是之前就已經有的人物,而不是某個路人甲[22]。電視劇集的幾位主要配音演員丹·卡斯泰蘭尼塔朱莉·卡夫娜南茜·卡特萊特雅德麗·史密斯漢克·阿扎里亞哈里·謝爾,以及經常參與配音的崔絲·麥妮利(Tress MacNeille)、帕梅拉·海登(Pamela Hayden)、瑪西婭·華萊士Marcia Wallace)、奶嘴·羅斯威爾Maggie Roswell)、露西·泰勒Russi Taylor)和盧到·威德戈特(Karl Wiedergott)都為電影中的同一角色配音[6]喬·曼特納Joe Mantegna)也回歸為吉他大仔配音[27]。曾為多集節目中的客串角色配音的艾伯特·布魯克斯向電影劇組表示有意加入[19],於是他成為片中的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局長拉斯·卡吉爾[13]。布魯克斯花了「約一周時間」重新熟悉自己在《你只能搬兩次家》中配音的漢克·斯科皮奧(Hank Scorpio)一角,但劇組覺得還是給他另創新角更為合適[24]

 
片中大群暴民朝荷馬逼近的鏡頭包含有超過320個人物[18]

眾配音演員在2005年5月進行了首次劇本預讀[6][28],並且從2006年6月開始每個星期都會進行錄音直到電影製作完畢[29]。詹姆士·L·布魯克斯指導了配音工作,這也是他自電視劇的早期劇集以來首次對演員配音進行指導。卡斯泰蘭尼塔發現電影的錄音過程比電視劇集「更加激烈」,而且「情感上更戲劇化」[30]。包括美枝給荷馬的視頻留言等多個片段錄製了上百次之多,配音演員為此筋疲力盡[19]

編劇在創作電影開場時的音樂橋段時心中並沒有確定這其中會是哪個樂團。年輕歲月通過主動要求客串出鏡而得到了這些角色。湯姆·漢克斯也在片中以自己的真實身份出鏡,他當時一接到電話就直接答應了邀請[19]。《大家都愛雷蒙》的主創人菲利普·羅森塔爾(Philip Rosenthal)為漢克斯出演的「新大峽谷」廣告中的那位父親配音[22]。由於時間上的限制,有多位客串出鏡演員配音的片段被剪。明妮·德里弗錄製的一位輔導員的鏡頭就受到了此等待遇[31]艾德華·諾頓模仿伍迪·艾倫的嗓音為一個在穹頂安放時撞死的角色配音,但劇組覺得這樣的聲音太容易讓觀眾分心,所以由卡斯泰蘭尼塔用不同的嗓音把諾頓的對白重新錄了一遍[22]。埃琳·布羅克維奇和艾拉·費雪也客串錄製了片段,但之後都予剪除,沒有出現在最終的電影中[14][32]。凱爾希·格蘭莫錄製了包添丁的台詞,這個角色在片中有多次出場[22][24],但這些鏡頭同樣都被剪掉了[19]。此外,還有報道稱約翰尼·諾克斯維爾Johnny Knoxville)有可能會客串參演[19]

阿諾·史瓦辛格在片中成為美國總統,但他並沒有為角色配音。之所以選擇這位男演員而非當時的總統喬治·沃克·布希是因為,主創人員不希望本片兩年後就過時了[18]。布魯克斯對此有些打不定主意,因為施瓦辛格的「民意調查結果一路走低」,還稱希望他「能在政治上東山再起」[5]。動畫師們開始時是按施瓦辛格的實際形象進行繪製[19],但其中一人提議,把總統的模樣畫成《辛普森家庭》常見角色雷尼爾·沃爾夫卡斯特Rainier Wolfcastle)的形象[25]。這一提議得到了採納,沃爾夫卡斯特的形象本就是施瓦辛格的漫畫版本,只是在眼睛下方增加了更多皺紋,並且更換了人物髮型[19]

剪輯

編輯

片中的每個環節都經過反覆分析,故事主線、笑話和人物都經常會被改寫[22]。出於成本上的限制,大部分動畫片在進入實際製作階段後就不會再作出大規模改動[11],但《辛普森家庭電影版》直到2007年5月仍在進行剪輯,這時距影片最終上映已經只剩下兩個月時間[22]。詹姆士·L·布魯克斯指出,電影其中一段預告片裡70%的內容都不在最終的影片里,而這些預告片的素材都是源自8個星期前的作品[26]。格羅寧表示,拍攝的素材即便再剪出兩部電影還綽綽有餘[17]。片中新增了許多人物,但又有些因對影片無甚助益而剪除[11]。起初是美枝在教堂預見小鎮會遭毀滅,但幾位編劇認為這樣的設定會太過黑暗,於是將人物換成了家族中的老祖父[22]。莉莎一見鍾情的科林一角也經過反覆改寫,起初他名叫德克斯特(Dexter)或阿德里安(Adrien),而且人物形象也經過徹底的變更[19]。有人提議讓呆子作為花枝的心上人,但編劇們意識到,觀眾並不一定會知道這個角色對花枝長期的愛戀[22]。影片拍攝的素材中有一場追車戲,荷馬把一些燃燒著的木乃伊朝環保局的人扔過去,這段鏡頭之後更換成了汽車旅館和狂歡節的戲段,以求通過「更有感情並且實際」的內容來實現電影節奏上的變化[22]

2007年3月,本片在奧勒岡州波特蘭亞利桑那州鳳凰城作了預映,之後電影還做了進一步更改[22]。例如康和考斗斯Kang and Kodos)在片尾字幕顯現時極力批評本片的鏡頭就被刪除[14]。許多人在預映時覺得原片過於粗糙,荷馬的一些行為也太過刻薄,所以有多段鏡頭予以淡化處理,以求讓人物看起來更具親和力[22]。拉斯·卡吉爾一角也經過多次變更,最初的形象是為老漢,艾伯特·布魯克斯模仿了唐納·拉姆斯菲爾德的說話方式。老人的形象是漢堡王使用的動作玩偶[22]。卡吉爾、霸子和荷馬在片尾時的戲段是之後增加的,以期給這個角色的故事劃上句點,蜘蛛豬的調侃段落也是後期增加的[19]。片中穹頂放在內糊上空前曾有一段郭董提醒觀眾的鏡頭,稱觀眾要是繼續看下去就不能再要求退票了,這段內容之後也被刪除[22]。其它剪除的內容包括荷馬遇到一位香腸卡車司機的經歷——這段內容收錄在DVD中——片尾一個蜘蛛豬的鏡頭[33],還有一段新聞報道,表示穹頂對內糊諸如農業、體育等領域日常生活的影響,剪掉這場戲的原因是它和電影的整體背景不搭[22]。片中原有多首長短不一的歌舞曲目,例如一首有關阿拉斯加州的歌曲,由戴夫·史都華Dave Stewart)作曲。阿爾·讓表示,這樣的內容在動畫中已有些過火,讓電影變得拖沓,所以劇組選擇將其去除[34][35]

音樂

編輯

詹姆士·L·布魯克斯請漢斯·季默為電影譜曲,兩人間有過多次合作,並且還是好友[36]。季默覺得給本片作曲是一次「獨一無二的挑戰」,他必須要在嘗試表現出《辛普森家庭》風格的同時又不致令觀眾感到雷同[37]。他採用了丹尼·艾夫曼的原創開場主題,但希望不會用得太多。季默為辛普森家庭的每位成員都分別創作了主題音樂,荷馬的主導動機是關注的一大焦點,霸子和美枝同樣有自己的主題,只是規模較小[38]。經常為《辛普森家庭》電視劇集作曲的阿爾夫·克勞森Alf Clausen)沒有獲得參與本片的邀請,對此他表示:「有時你像擋風玻璃(在前方衝鋒陷陣),有時你就是個討厭鬼(般沒人理睬)」[39]

年輕歲月除了在片中露面外,還錄製了他們創作的辛普森家庭主題,之後還作為單曲發布[40]。季默把蜘蛛豬的歌轉變成合唱作品,但這實際上只是他的一個玩笑,壓根兒就沒打算用到電影中去。此外,考慮到電影會通過國際發行,季默還為歌曲寫了另外32種語言的配音版本歌詞。在他看來,把歌詞譯為西班牙語是最困難的,配音的合唱團則為每一種外語配音版本演唱了這首歌曲[38]

文化指涉

編輯

電影中隨處可見各種文化指涉和典故。片頭年輕歲月在船沉沒時以小提琴演奏《與主更親近》,這是對1997年電影鐵達尼號》的戲仿[22][41]。霸子赤身裸體地滑滑板時,所經過的地方總是有一些東西正好擋住他的生殖器,《王牌大賤諜》中就採用了這樣的技巧[24]。荷馬和美枝的愛情場面惡搞了包括《仙履奇緣》在內的多部迪斯尼影片[17],還有迪斯尼風格的動物幫他們脫衣服[19]。起初這場戲採用了《綠野仙蹤》中的音樂,裡面的小鹿身上還有白色斑點,不過動畫師覺得這和《小鹿斑比》也太像了,於是將其去除[22]。霸子在火車上模仿米老鼠,自稱是某「邪惡公司的吉祥物」[19]。荷馬玩的遊戲叫《俠盜獵海象》,暗指俠盜獵車手系列電子遊戲。他控制的人物在遊戲中開槍打中一隻正在跳踢踏舞企鵝,暗指2006年的動畫長片《快樂腳[22]。「蜘蛛豬」的歌曲是惡搞1967年推出的電視動畫片《蜘蛛人》中的主題歌[38],花枝的演講題為《一個刺激的真相》(An Irritating Truth),涉及的典故是阿爾·戈爾的環保主題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42]。片中的拆彈機器人則源於1987年電影金甲部隊》中文森特·多諾費奧扮演的雷公·「派爾」·勞倫斯(Leonard "Pyle" Lawrence)一角,片中該角色也選擇以類似方式自殺[24]。片尾鎮上居民的慶祝和《星際大戰3:絕地歸來》的結局類似,盧到一角的手勢與藍道·卡利森完全相同[24]

荷馬進入阿拉斯加州時收到的1000美元參照的是阿拉斯加永久基金股息[43]。荷馬抓住一輛過往卡車搭車回家的段落是在向男演員巴斯特·基頓致敬[22],而他產生頓悟的鏡頭內則包括向電影《妙想天開》和薩爾瓦多·達利作品致敬的內容[24]希拉蕊·羅德姆·柯林頓成為痒痒貓的副手,朝辛普森家進發的大群暴徒中還有《魔戒》裡的半獸人[22]。美枝和孩子們一起走上電視談話節目觀點》(The View),告訴大家內糊即將被摧毀,但這段內容之後剪掉了。編劇還創作了這次節目的全部內容,計劃讓拉斯·卡吉爾和節目主持人喬·貝哈Joy Behar)發生一場槍戰[22]。另外還有一場剪掉的內容中有莫少蔥介紹內糊在穹頂內的各種物理形態變化,其中一種就是迪斯尼樂園馳車天地[22]。此外,電影中還有對之前《辛普森家庭》電視劇集的指涉,例如《冒失鬼霸子》(Bart the Daredevil)中的那輛破爛救護車就撞到了春田谷旁的一棵樹上[19]木匠兄妹合唱團單曲(They Long to Be) Close to You」(意為《他們早就想靠近你》)出現在荷馬和美枝的婚禮視頻中,而且電視劇中兩人間的多場感情戲也採用了這首歌曲[22]

主題

編輯
 
這個鏡頭以蘋果樹為背景,意指身在伊甸園亞當與夏娃[24]

阿爾·讓稱,電影傳達的信息就是「男人應該聽取自己妻子的意見」;此外,影片還嘲諷了現代社會的兩個重大議題:宗教和環保[44]。環保主題在片中隨處可見:荷馬對春田湖的污染、年輕歲月的客串出鏡、莉莎的行動以及她對科林的感情,美國國家環保局的邪惡頭目拉斯·卡吉爾等[14]。埃德·岡薩雷斯認為,這些情節是在諷刺政府面對颶風卡特里娜紐奧良造成影響時的反應[45]。《帝國雜誌》的伊恩·內森對這一關注點持負面態度,認為讓這電影中存在「明顯會引起論戰的政治議題」[46]穆倫堡學院的詹姆士·布魯姆(James D. Bloom)談到了電影中「知性」議題的「明確性」,花枝則是其中的典型表現。布魯姆在文章中寫道,影片開頭時年輕歲月未能把觀眾的注意力轉移到環境問題,這是一種劇情明確圍繞文化議程來構建的模式,並且反思了適時存在的問題。[47]

電影的宗教主題通過片中老祖父的教堂預言表現出來,只有美枝相信他的話正是神的信號[42]。格羅寧曾在面對他人有關這樣的內容是否會讓人感到冒犯時開玩笑稱,片中「肯定有個非常活躍的神存在」[44]。《辛普森家庭的福音書》作者馬克·平斯基(Mark I. Pinsky)認為,影片「尊重真正的信仰,同時也對各種偽善和假道學保持高度警惕」。對於片中教堂和酒館佃戶交換位置的鏡頭,平斯基認為這表現出「每個人都會犯錯」的理念。平斯基還對魯肉王進行分析,稱「《辛普森家庭》有意描繪我們的每個不同側面……正是這點讓它在我們與宗教的複雜關係上還能如此豐富和有趣」[48]。樹在電影的劇情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片中所有的重要或感情戲段都可以看到樹的存在。動畫師們還在莉莎和科林首次見面時的鏡頭中加入了一棵蘋果樹,意指《聖經》中的亞當與夏娃以及伊甸園[24]

發行

編輯
 
電影的首映典禮佛蒙特州春田市舉行,上圖是首映劇院門口的標誌牌

2006年4月1日,20世紀福斯宣布影片會於2007年7月27日在全球上映[49]。澳大利亞和英國的上映時間比其他國家和地區要早一天[50][51][52][53]。電影上映前的幾星期里,其劇情的保密工作一直做得很好。格羅寧認為,人們並不會在看報紙上的電視版塊後根據劇情來選擇觀看這個星期的《辛普森家庭》,這個節目吸收人的地方不是劇情,「大家只管打開電視,看看到底會發生什麼。」[11]

福克斯在全美16個名為「春田市」(Springfield,與內糊的英文名稱相同)的城市間舉行競賽,選出本片舉辦美國首映典禮的地點[54]。這些城市均製作了一段影片,闡述他們主辦這場活動的優勢,結果則通過《今日美國》網站舉行的投票決定[55]。2007年5月31日,明尼蘇達州布朗縣春田市出局[56]。7月10日,佛蒙特州春田市得以勝出[57],一共拿到15367票,比伊利諾州春田市的14634票只多了733票。佛蒙特州的春田市於7月21日舉行《辛普森家庭電影版》的全球首映典禮,傳統的紅地毯也更換成黃色[57],其他「春田市」則在7月26日開始放映,只是規模上有所不及[55]

美國電影協會將本片評為PG-13級,意味著13歲以下觀眾需要有家長陪同才能觀看,理由是片中「到處都是無禮的幽默」[58]。劇組事先預料到了這一結果[12]。不過,英國電影分級委員會對影片的分級更寬鬆,為PG級,並且沒有要求刪除任何內容[59]。該委員會發言人表示,片中雖然有霸子的短暫裸露鏡頭,但「沒有任何性暗示的自然裸體鏡頭在PG電影中是可以接受的」[60]

市場行銷

編輯
 
西雅圖的這家7-Eleven店鋪就改裝成了QK便利商店

7-Eleven連鎖便利商店將其在美國的11家和加拿大的1家連鎖店改裝成《辛普森家庭》中的QK便利商店,共計耗資約1000萬美元[61][62]。7-Eleven還在多家連鎖店推出「辛普森家庭」主題商品,其中包括Squishy玩具,巴斯可樂、KrustyO's冰凍麥片和粉紅電影甜甜圈[62]。這些促銷活動使改頭換面的7-Eleven店面銷售收益提高了30%[63]。2007年7月24日《傑·雷諾今夜秀》的開場動畫包括有荷馬的獨白,這也是對電影的宣傳手段之一[64]

全世界其他多個國家也舉行了促銷宣傳活動。20世紀福斯在紐西蘭坎特伯雷區一個小鎮上立起「巨型粉紅甜甜圈」,慶祝該鎮獲名春田市[65];倫敦則出現一頭雙層浮空充氣蜘蛛豬,飄浮在霸子西發電站旁邊[66]英格蘭多塞特郡塞那阿巴斯巨人像旁畫上了荷馬的形象,但此舉激怒了當地的新異教徒,他們還試圖通過「祈雨魔法」將荷馬的畫像洗去[67]

夢想越野隊玩具發行了根據本片設計了一系列動作玩偶產品線[68]藝電發行了《辛普森家庭》(The Simpsons Game)遊戲,與影片的DVD同步發行,但遊戲中的劇情並非根據電影改編[69][70]三星發行了辛普森家庭電影版手機[71]微軟也製作了限量版的辛普森家庭電影版Xbox 360[72]班傑利公司製作了辛普森家庭主題的啤酒和甜甜圈口味的冰激琳,所取的名稱也和節目有聯繫[73]Windows Live Messenger的用戶可以免費下載動畫和靜態圖像內容並在與他人聊天時使用[74]。漢堡王發行辛普森家庭玩具人偶產品線,隨兒童套餐附贈,為此還製作了一系列的辛普森家庭主題電視廣告加以宣傳[63]捷藍航空也舉行了系列抽獎活動,獲獎者可以前去參加電影在加利福尼亞州舉行的洛杉磯。他們還增加了一個《辛普森家庭》機上娛樂系統的專用頻道[63]

票房

編輯

《辛普森家庭電影版》在美國上映的第一天進帳3075萬8269美元,截至2014年9月,這個成績可以在歷史上的所有電影中排名第53[75]。影片首周一共在3922家電影院的5500張銀幕上映,進帳7403萬6787美元並在周末登上票房榜冠軍寶座[76]。這也讓本片在歷史上所有7月開映的電影中首周票房排名第10,並且無論是在不屬續集的電影還是電視節目改編的電影中都是最高的一部[77],表現遠超出福克斯的4000萬美元預期[78]

影片創下多項美國電影票房紀錄,如沒有採用電腦繪圖製作的動畫電影中首周最高票房紀錄,並超越《不可能的任務2》成為所有根據電視節目改編的電影中首周票房最高的作品;影片的首周票房在所有動畫片中排名第3[79]。電影在71個海外國家和地區上映,第一周就登上國際電影票房冠軍寶座,收入達9600萬美元,其中單英國就達2780萬美元,是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出品電影在英國首周取得的第二好成績[80]。這個周末英國共有550萬觀眾走進電影院,其中觀看本片的就超過一半[81]。《辛普森家庭電影版》在澳大利亞首周進帳1320萬澳大利亞元,在該國電影史上排名第3,並且是所有動畫片中最高的[82]。影片在英國一共進帳7842萬6654美元,是除美國外的最好成績,其次則是收入3628萬9250美元的德國[83]。影片在美國和加拿大的上映周期於2007年12月20日結束,共計收入票房1億8313萬5014美元,是2007年美加兩國總票房第十二高的電影,也是全球第八高的電影[3]

家用媒體

編輯
 
帝國大廈的頂端用燈照成黃色來為本片的家用媒體商品發售做宣傳

2007年12月3日,影片在全球其他國家發行DVD藍光光碟,同月18日再在美國發行。其中包含有製片人和動畫師的評論音軌,6段刪除鏡頭,還有一段精選內容來給影片發行做宣傳[84]。電影中還有一場鎮上居民歌唱內糊頌歌的未完成刪減鏡頭還收錄在《辛普森家庭》第10季的DVD套裝中[85]

美國多地對影片DVD的發售進行促銷。帝國大廈的頂端用燈光照成黃色,這也是該大樓首次用來給電影作宣傳[86]福克斯在英國展開了耗費500萬英鎊的廣告攻勢[87]。片商還同優諾Yoplait酸奶公司簽署了160萬美元的價值,給該旗下品牌「Frubes」製作《辛普森家庭電影版》的設計[88]DVD發售首周就登上美國銷售榜首,單出租收入就達到1180萬美元[86]

反響

編輯

專業評價

編輯

《辛普森家庭電影版》獲得了影評人的良好評價。根據爛番茄上收集的200篇評價文章,有180篇給出了「新鮮」的正面評價,「新鮮度」達90%,平均得分7.6(最高10分)[89]。而Metacritic上收集的36篇評論中則有35篇好評,無差評,1篇褒貶不一,綜合評分80(滿分100)[90]。英國的《衛報》和《泰晤士報》都給予影片四星評價(最高五星)。《泰勒士報》的詹姆士·波恩(James Bone)表示,《辛普森家庭》憑藉狡黠的文化指涉和時常閃現的天才贏得了從小娃到文學博士的追棒,電影版也同時做到了這兩點[91]。痞德·布拉德肖在《衛報》撰文稱,影片滿足了觀眾可能會有的任何需求,他還覺得「85分鐘時間還遠遠不足以讓17年的喜劇天才走上正義之路」[92]。埃德·岡薩雷斯(Ed Gonzalez)稱讚了電影中的政治信息,他很喜歡片頭的《貓鼠大戰》動畫片段,以及隨後施瓦辛格總統的處境,還有電影中的視覺噱頭[45]。蘭迪·舒爾曼讚揚了演員的配音表現,形容他們把「配音的水準提升到了遠超過簡單閱讀台詞的程度」,他特別稱讚朱莉·卡夫娜「一定是給出了有史以來最感同身受的表演」[93]羅傑·埃伯特也給予本片正面評價,但他也承認自己「總的來說不是很中意電視動畫衍生出的電影」。在他看來,本片「激進的同時又很簡單,有顛簸性但心地又很善良,看起來咄咄逼人但並非真要讓人感到冒犯」[94]。《時代》的理察·科利斯Richard Corliss)稱,影片並沒有試圖要比電視「更粗魯或更糾結,而只是規模更大、效果更好」[95]

 
為美枝配音的朱莉·卡夫娜因表演出真摯情感贏得讚譽,她因此還獲得了一項安妮獎提名

今日美國》影評人克勞迪婭·普格(Claudia Puig)認為,電影中的故事的確「值得一部長片電影的時長,這要歸功於其中巧妙的劇情和無休止的插科打諢」[96]。派屈克·科蘭認為,本片無疑是繼《辛普森家庭》的第12季或第13季以來最優秀的《辛普森家庭》,他稱讚了電影的動畫表現,但也覺得片中像宅神西蒙·喜金捏等人物的出場形象太短暫的同時又很無趣[97]。牙擦·哈尼科特(Kirk Honeycutt)在《好萊塢報道》上稱頌了電影的善良本性,稱其中有著各種程度的笑料,但他也指出,影片在把辛普森家庭人帶上大銀幕的同時,卻幾乎沒有什麼進步[98]

綜藝》的布萊恩·洛瑞(Brian Lowry)稱本片雖然「聰明、玩世不恭、諷刺而且應有盡有」,但這些東西「只能勉強」讓影片的長度超過電視劇集[99]。麗莎·舒瓦茲鮑姆(Lisa Schwarzbaum)通過《娛樂周刊》稱讚了演員的配音表現,但覺得電影中的部分「動作」鏡頭有些拖泥帶水[100]。史蒂芬·勞利(Stephen Rowley)將影片與電視節目的早期劇集相比較後總結認為,影片與後期的節目相比表現內容更豐富,但與早期那些讓人們如此振奮的節目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101]。《月報》雜誌(The Monthly)影評人盧克·戴維斯Luke Davies)對片長的看法和洛瑞類似,稱影片劇情進展速度和半小時的電視劇集相差無幾,感覺就像三集電視劇串在一塊兒。「我們是在看電影,我們期待會有一些史詩般的東西。」他斷言:將來回顧《辛普森家庭》的歷史時,與其把這部電影視為典範,不如說更象是部不倫不類的怪異作品。[102]

帝國雜誌》刊登了一篇較為負面的評價,影評人伊恩·內森(Ian Nathan)將《辛普森家庭電影版》和可口可樂公司推出的失敗產品新可樂New Coke)相提並論,稱這是部「完全失敗」的電影[46]。菲爾·維拉利爾(Phil Villarreal)認為,片中「值得一笑的時刻太少」,批評影片「安於現狀,沒有延伸到新的領域」[103]。希拉·約翰斯頓(Sheila Johnston)批評了電影的節奏和其中笑點的水準,仿佛大堆漫畫式的笑話堆砌在一起,有些很搞笑,有些則十分勉強[104]。大衛·愛德華茲(David Edwards)也有同樣看法,他在評論中寫道,影片雖然有「非常優異的半小時節目橫衝直撞,但剩下的那些填充內容非常乏味」,他認為這「不算是部很糟糕的電影,只是讓人感到非常失望」[105]科斯莫·蘭德斯曼Cosmo Landesman)認為,電影中的「幽默似乎失去了那種諷刺和機智」,並且「大部分笑料都是圍繞著荷馬的愚蠢堆砌起來的」[106]。《洛杉磯時報》的卡琳娜·綽坎諾(Carina Chocano)也有同樣看法,感覺「一旦到達對死亡和意義思考的地步,電影就原型畢露地墮落了。」她把本片於1999年的《南方公園劇場版》相比較,該片也改編自電視動畫連續劇,綽坎諾稱,在冷嘲熱諷方面,這兩部電影中「沒有任何我們每晚在《每日秀》中聽不到的東西」[107]。布魯斯·紐曼(Bruce Newman)批評片中大量次要人物的出場僅僅驚鴻一瞥,認為這是一部讓人失望的電影[108]

榮譽

編輯

《辛普森家庭電影版》贏得了英國喜劇獎的最佳喜劇電影獎[109]ITV頒發的首屆英國國家電影獎最佳動畫片獎[110],並在英國寸上春樹頻道兒童票選獎角逐中擊敗《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神鬼奇航3:世界的盡頭》和《史瑞克三世》奪得最佳電影獎[111]。電影的預告片在第8屆金拖車獎角逐中獲得了最佳動畫/家庭電影預告片獎[112]。《福布斯》根據票房成績和Metacritic上的專業評價將本片排在2007年電影的第三位[113]。電影的網站還在第12屆威比獎中獲得了最佳電影網站獎[114]

影片在第35屆安妮獎角逐中獲得了4項提名,分別是最佳動畫片、動畫片導演、動畫片編劇,朱莉·卡夫娜還獲得了動畫片配音獎提名,但最終全部不敵《料理鼠王[115][116]。影片獲第65屆金球獎最佳動畫長片獎提名,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動畫長片獎提名,以及2007年美國製片人協會獎動畫劇場電影獎[117][118][119][120]。影片還獲得了衛星獎最佳動畫或混合媒體長片、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動畫片廣播影評人協會最佳動畫長片獎提名[121][122][123]

電影上映前就獲得了2007年MTV電影大獎「你還沒看到的最佳暑假電影」提名,但最終獲獎的是《變形金剛[124],所獲「選擇暑期電影——喜劇/音樂劇類」提名則不敵《髮膠明星夢[125]。此外,影片還獲得了全美民選獎最受歡迎喜劇電影提名,但最終勝出的是《好孕臨門[126]

參考資料

編輯
  1. ^ The Simpsons Movie. BBFC. 2007-06-14 [2012-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5). 
  2. ^ Verrier, Richard. A Homeric journey for animation studio. Los Angeles Times. 2007-07-28 [2014-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08). 
  3. ^ 3.0 3.1 The Simpsons Movie. Box Office Mojo. IMDb.com, Inc. [2014-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1). 
  4. ^ Harris, Mark; Thompson, Anne. It's a cash cow, man!. Entertainment Weekly. 1991-05-10 [2014-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5. ^ 5.0 5.1 5.2 5.3 Edward Douglas. The Creators of The Simpsons Movie!. Comingsoon.net. 2007-07-24 [2014-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1). 
  6. ^ 6.0 6.1 6.2 Michael Fleming. Homer going to bat in '07. Variety. 2006-04-02 [2014-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4). 
  7. ^ Groening, Matt; Al Jean, Mark Kirkland, David Silverman. The Simpsons The Complete Fourth Season DVD commentary for the episode "Kamp Krusty" (DVD). 20th Century Fox. 2004. 
  8. ^ Nathan Rabin. Matt Groening interview with The A.V. Club (page 3). The A.V. Club. 2006-04-26 [2014-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9. ^ Groening, Matt. The Simpsons The Complete Fourth Season DVD commentary for the episode "A Streetcar Named Marge" (DVD). 20th Century Fox. 2004. 
  10. ^ Oakley, Bill. The Simpsons The Complete Seventh Season DVD commentary for the episode "Homerpalooza" (DVD). 20th Century Fox. 2006.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Olly Richards. Homer's Odyssey. Empire. 2007-05-24: 72–78. 
  12. ^ 12.0 12.1 Scott Bowles. Mmmm, popcorn: A 'Simpsons' film in '07. USA Today. 2006-04-02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0).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About the DVD. The Simpsons Movie.com. 20th Century Fox. [2013-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7).  From the main page, go to the Simpsons' house, click on Lisa's book, click on "About the DVD" then on "Production Notes".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Dan Snierson. Homer's Odyssey.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7-07-20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15. ^ Dan Snierson. D'Oh!.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7-07-18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1). 
  16. ^ 16.0 16.1 16.2 16.3 16.4 Dave Itzkoff. D'oh! They're Still Tinkering With Homer.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07-05-06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0).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Matt Groening. The 12 steps to making a Simpsons movie. Total Film Issue 130. 2007年: 84–85. 
  18. ^ 18.0 18.1 18.2 18.3 Nick Curtis. The Simpsons' big screen test. London Evening Standard. 2007-07-12 [2012-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7). 
  19. ^ 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19.12 19.13 Sheila Roberts. The Simpsons Movie Interviews. Movies Online.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2). 
  20. ^ Walters, Ben. Matt Groening: interview. Time Out New York. 2007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0). 
  21. ^ Dave West. Groening: 'Simpsons Movie' will be emotional. Digital Spy. 2007-07-07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22. ^ 22.00 22.01 22.02 22.03 22.04 22.05 22.06 22.07 22.08 22.09 22.10 22.11 22.12 22.13 22.14 22.15 22.16 22.17 22.18 22.19 22.20 22.21 22.22 22.23 22.24 Brooks, James L.; Groening, Matt; Jean, Al; Scully, Mike; Silverman, David; Castellaneta, Dan; Smith, Yeardley. Audio commentary (DVD). 20th Century Fox. 2007. 
  23. ^ Neil Smith. 'Clumsy' Simpsons movie promised. BBC News. 2007-07-05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8). 
  24. ^ 24.00 24.01 24.02 24.03 24.04 24.05 24.06 24.07 24.08 24.09 Anderson, Mike B.; Dean Moore, Steven; Moore, Rich; Silverman, David. Audio Director's commentary (DVD). 20th Century Fox. 2007. 
  25. ^ 25.0 25.1 Peter Brown. Interview: 'Simpsons Movie' Director David Silverman Loves Making D'oh. iF Magazine. 2007-07-31 [2009-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18). 
  26. ^ 26.0 26.1 Snierson, Dan. Inside 'The Simpsons Movie'.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7-04-27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5). 
  27. ^ Jon Cryer and Lisa Joyner Plan June Wedding/Joe Mantegna Pulls Eclectic String of Roles. creators.com (Creators Syndicate).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6). 
  28. ^ Nancy Cartwright on The Simpsons Movie. ComingSoon.net. 2005-06-05 [2008-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02). 
  29. ^ Paul Fischer. Harry Shearer For your Consideration & Simpsons Movie Interview. Girl.com.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9). 
  30. ^ Scott Weinberg. Castellaneta Does Double Duty on "Simpsons Movie".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 2007-02-01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10). 
  31. ^ Shawn Adler; Larry Carroll. Movie File: 'Dark Knight,' Christian Bale, 'Simpsons Movie' & More. MTV. 2007-05-02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7). 
  32. ^ Fisher: I was cut out of Simpsons!. Press Association (Yahoo! Movies). 2012-11-29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9). 
  33. ^ Eric Moro. SDCC 07: The Simpsons Panel. IGN. 2007-07-28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2). 
  34. ^ Snierson, Dan. 10 things we learned about 'The Simpsons' at Comic-Con.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1-07-23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8). 
  35. ^ Harris, Will. A chat with Dave Stewart. Bullz-Eye.com. 2006-10-10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5). 
  36. ^ Maxine Shen. ‘Simpsons’ Score State of the Bart. New York Post. 2007-07-24 [2009-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1). 
  37. ^ Hans Zimmer Bakes Up a Tasty Soundtrack for The Simpsons Movie. Soundtrack.net. 2007-06-26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2). 
  38. ^ 38.0 38.1 38.2 Edward Douglas. The One and Only Hans Zimmer!. ComingSoon.net. 2007-08-07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7). 
  39. ^ Will Harris. Alf Clausen interview, The Simpsons. Bullz-Eye.com. 2007-09-26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4). 
  40. ^ Tamara Conniff. Mmmmm, soundtrack: 'Simpsons' team effort.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7-05-24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1). 
  41. ^ Ditum, Nathan. The 50 Greatest Simpsons Movie References. Total Film. 2009-06-06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5). 
  42. ^ 42.0 42.1 Mike Collett-White. Simpsons movie targets church, environmentalists. Reuters. 2007-07-05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18). 
  43. ^ Alaska residents will get annual oil royalty dividend of $1,654 each.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Associated Press. 2007-09-20 [2008-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31). 
  44. ^ 44.0 44.1 Daniel Martin. Breathe a sigh of relief, The Simpsons Movie is brilliant. The Guardian (London). 2007-07-05 [2008-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25). 
  45. ^ 45.0 45.1 Ed Gonzalez. The Simpsons Movie. Slant Magazine. 2007-07-27 [2011-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29). 
  46. ^ 46.0 46.1 Ian Nathan. The Simpsons Movie (PG). Empire.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 
  47. ^ James D. Bloom. Hollywood Intellect. Rowman & Littlefield. 2009: 174. ISBN 0-7391-2924-4. 
  48. ^ Mark I. Pinsky. 'The Simpsons Movie' – Does faith, religion hit 'Homer' in Springfield?. Catholic Online. 2007-08-01 [2014-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9). 
  49. ^ Simpsons film confirmed for 2007. BBC News. 2006-04-01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8). 
  50. ^ Erin McWhirter. Simpsons in a new dimension. News.com.au. 2007-07-26 [2009-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13). 
  51. ^ 06/20/2007: "New Simpsons Movie one-sheet". Animated News. 2007-06-20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7). 
  52. ^ Springfield Comes To London. Empire. 2007-07-25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7). 
  53. ^ Simpsons Movie Piracy Thwarted In Oz. Sky News. 2007-08-17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7). 
  54. ^ Anna Johns. Simpsons movie to premiere in Springfield. But which one?. TV Squad. 2007-03-09 [2014-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17). 
  55. ^ 55.0 55.1 Cindy Clark. 'The Simpsons Movie' Hometown Premiere Contest. USA Today. [2014-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8). 
  56. ^ Springfield, Minn., to Simpsons: Drop dead. Winona Daily News. 2007-05-31 [2009-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02). 
  57. ^ 57.0 57.1 Simpsons launch hits Springfield. BBC News. 2007-07-21 [2014-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5). 
  58. ^ Brad Brevet. Latest MPAA Ratings: #57. Rope of Silicon. 2007-05-30 [2014-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8). 
  59. ^ The Simpsons Movie.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2012-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1). 
  60. ^ Adam Sherwin. Bart shows fans the unexpected as Simpsons film beats censor with a yellow streak. The Times (London). 2007-07-06 [2011-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7). 
  61. ^ Josh Grossberg. Cowabunga! 7-Elevens Get Kwik-E Makeover. E! News. 2007-07-02 [2014-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62. ^ 62.0 62.1 7-Eleven Becomes Kwik-E-Mart for 'Simpsons Movie' Promotion. Fox News. 2007-07-01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2). 
  63. ^ 63.0 63.1 63.2 Gail Schiller. D'oh! Fox limits tie-ins for 'Simpsons Movie'.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7-07-06 [2014-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18). 
  64. ^ Tourtellotte, Bob. "Simpsons" filmmakers at odds on Homer's stupidity. Reuters. 2007-07-24 [2014-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8). 
  65. ^ Giant doughnut unveiled in Canterbury. One News. 2007-07-15 [2014-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8). 
  66. ^ The Publicity Stunt Hall of Fame. Taylor Herring. 2009-01-26 [2014-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9). 
  67. ^ Wish for rain to wash away Homer. BBC News. 2007-07-16 [2014-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5). 
  68. ^ The Simpsons Movie. Spawn. [2014-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3). 
  69. ^ EA's The Simpsons Game Unveiled Alongside The Simpsons 400th Episode. EA Games. [2007-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08). 
  70. ^ The Simpsons due in autumn. Virgin Media. [2008-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10). 
  71. ^ Gina Hughes. "The Simpsons Movie" Phone. Yahoo!. 2007-01-16 [200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27). 
  72. ^ César A. Berardini. The Simpsons Limited Edition Xbox 360 Picture. TeamXbox.com. 2007-05-10 [2007-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2). 
  73. ^ Gordon Dritschilo. Ben & Jerry's delivers Homerific ice cream. Rutland Herald. 2007-07-19 [2014-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2). 
  74. ^ Red Box Produce Global Launch Tie-in for the Simpson Movie. Dexigner. 2007-06-15 [2014-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9). 
  75. ^ Top Single Day Grosses. Box Office Mojo. IMDb.com.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8). 
  76. ^ Weekend Box Office July 27–29, 2007. Box Office Mojo. IMDb.com.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9). 
  77. ^ Top Opening Weekends By Month. Box Office Mojo.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9). 
  78. ^ Dean Goodman. "Simpsons" the first family at theaters. Reuters. 2007-07-29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0). 
  79. ^ Joshua Rich. Raking in the d'oh!.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7-07-30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9). 
  80. ^ Frank Segers. "Simpsons Movie" rules foreign box office. Reuters. 2007-07-29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5). 
  81. ^ Simpsons film tops record weekend. BBC News. 2007-07-31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0). 
  82. ^ Patrick Kolan. Simpsons Movie Breaks Records. IGN. 2007-07-30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83. ^ The Simpsons Movie (2007) International Box office Results. Box Office Mojo.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6). 
  84. ^ Mmmm... Movie! The Simpsons Movie. Comingsoon.net. 2007-09-25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8). 
  85. ^ A Sneak Peek From The Simpsons Movie DVD — The Simpsons The Complete Tenth Season (DVD). 20th Century Fox. 2007. 
  86. ^ 86.0 86.1 Thomas K. Arnold. 'Simpsons Movie' DVD sales save world.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7-12-28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5). 
  87. ^ Darren Davidson. Simpsons DVD set for £5m Christmas ad blitz. Brand Republic. 2007-11-23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9). 
  88. ^ Melinda Varley. Frubes in £1.6m Simpson's tie-up. Mad. 2007-11-23. 
  89. ^ The Simpsons Movie (2007).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7). 
  90. ^ Simpsons Movie, The. Metacritic. CBS.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8). 
  91. ^ James Bone. The Simpsons Movie – The Times review. The Times (London). 2007-07-22 [2011-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06). 
  92. ^ Peter Bradshaw. The Simpsons Movie. The Guardian (London). 2007-07-24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5). 
  93. ^ Randy Shulman. Homer's Odyssey. Metro Weekly. 2007-07-26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9). 
  94. ^ Roger Ebert. The Simpsons Movie (PG-13). Chicago Sun-Times. 2007-07-26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30). 
  95. ^ Richard Corliss. The Simpsons, Bigger and Better. Time. 2007-07-26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9). 
  96. ^ Claudia Puig. 'Simpsons' is timely good fun. USA Today. 2007-07-26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1). 
  97. ^ Patrick Kolan. The Simpsons Movie AU Review. IGN. 2007-07-05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0). 
  98. ^ Kirk Honeycutt. The Simpsons Movie.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7-07-25. 
  99. ^ Brian Lowry. The Simpsons Movie. Variety. 2007-07-24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0). 
  100. ^ Lisa Schwarzbaum. The Simpsons Movie (2007).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7-07-24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8). 
  101. ^ Stephen Rowley. The Simpsons Movie (David Silverman), 2007. Cinephobia.com. [2009-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13). 
  102. ^ Luke Davies. Ho-Diddly-Hum: David Silverman's "The Simpsons Movie". The Monthly.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0). 
  103. ^ Phil Villarreal. 'Simpsons Movie' nothing special. Arizona Daily Star. 2007-07-26 [2009-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12). 
  104. ^ Sheila Johnston. Review: Big screen stretching it for Simpsons. The Telegraph (London). 2007-07-25 [2008-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25). 
  105. ^ David Edwards. Review: The Simpsons Movie. Daily Mirror. 2007-07-28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1). 
  106. ^ Cosmo Landesman. The Simpsons Movie-Sunday Times Review. The Sunday Times (London). 2007-07-29 [2007-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5). 
  107. ^ Carina Chocano. Where's the fire?. Los Angeles Times. 2007-07-27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 
  108. ^ Bruce Newman. Doh! 'Simpsons Movie' is more boohoo than woohoo. San Jose Mercury News. 2007-07-25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 
  109. ^ British Comedy Awards: winners' list. BBC News. 2007-12-06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9). 
  110. ^ Fiona Pryor. Potter wins film awards hat-trick. BBC News. 2007-09-28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7). 
  111. ^ Nick Levine. In full: Nickelodeon Kids' Choice Awards UK winners. Digital Spy. 2007-10-20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5). 
  112. ^ Edward Douglas. The 8th Annual Golden Trailer Awards Winners!. Comingsoon.net. 2007-05-31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9). 
  113. ^ John Burman. The True Best Pictures Of The Year. Forbes. 2008-02-20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9). 
  114. ^ Webby Awards '08 Winners. Webby Awards. [2008-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29). 
  115. ^ For Your Consideration. Annie Awards.com. [2008-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30). 
  116. ^ Peter Debruge. 'Ratatouille' nearly sweeps Annies. Variety. 2008-02-08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0). 
  117. ^ The 65th Annual Golden Globe Awards (2008). Hollywood Foreign Press Association. 2007-12-13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6). 
  118. ^ Bafta Film Awards 2008: The winners. BBC News. 2008-02-10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30). 
  119. ^ Dave McNary. PGA avoids credit limit. Variety. 2008-01-28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4). 
  120. ^ Lawrence Van Gelder. Producers Guild Honors ‘No Country’.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08-02-04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1). 
  121. ^ 2007. International Press Academy.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6). 
  122. ^ Chicago Film Critics Awards – 1998-07. Chicago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123. ^ Nominees and Winners 2007. Broadcast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2008-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23). 
  124. ^ 2007 MTV Movie Awards > Winners > Best Summer Movie You Haven't Seen Yet. MTV.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8). 
  125. ^ Michael Cidoni. 'Pirates,' Sophia Bush Top Teen Awards. The Washington Post. 2007-08-27 [2014-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4). 
  126. ^ People's Choice Awards Past Winners: 2008. CBS. [2009-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9).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