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級驅逐艦

長風級驅逐艦,是清朝末期海軍重建時期向德國採購的一級驅逐艦。不過下水前辛亥革命已爆發,返國服役時已由中華民國繼承接收。本級艦3艘均經歷了民國初年軍閥混戰的動盪時期,其中首艦豫章號(原長風號)在1932年觸礁損失。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初期,剩下兩艦建康號(原伏波號)、同安號(原飛雲號)均告損失,後由日軍修復,並轉交給偽政權使用。1944年同春號(原同安號)起義。1945年抗戰勝利,建康號重回中國海軍序列,1947年從海軍退役。

長風級驅逐艦
概觀
艦種驅逐艦
擁有國 大清(訂購但未實際擁有)
 中華民國
日本 日本帝國
前型海龍級驅逐艦
次型龍湍號驅逐艦(未實際擁有)
丹陽號驅逐艦(實際運用)
製造廠1911年~1912年
下訂1910年~1911年
單艘造價約6萬英鎊(1910年價格)
建造數3
損失數2:
豫章:1932年1月21日觸礁沉沒
同春(同安):下落不明
退役數1:
建康:1947年退役,其後不詳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390噸
全長全長:60.35米
全寬6.5米
吃水1.8米
燃料燃煤:80噸[註 1]
鍋爐希肖水管鍋爐4座
動力直立三段往復式蒸汽機2座
2軸推進
功率理論:6,500匹指示馬力(4,800千瓦特)
最高速度理論:32(59公里每小時)
實際:36節(67公里每小時)[1]
乘員69人[2]
武器裝備75公釐炮兩門
47公釐機關炮4門
18英寸(457公釐)魚雷發射管2具

設計與概述 編輯

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後重建海軍,並從英國德國等地採購驅逐艦(魚雷快艦、獵艦),不過重建的艦隊在1900年庚子事變時再度遭到重創,甫購入的4艘海龍級驅逐艦全部被聯軍奪取。在1909年,清政府派出載洵為首的考察團訪問歐洲各國,並向各國訂購大量中小型軍艦。在德國考察期間,載洵向希肖造船廠英語Schichau-Werke訂購了3艘驅逐艦,首艦在1910年簽約,造價5萬7965英鎊;1911年追加兩艘,共計11萬5930英鎊。訂購時代號分別為第一、二、三號艦。[3]

本級艦排水量390噸,長60.35米、寬6.5米、吃水1.8米。外形上舯部乾舷極低,加上行駛速度快,艦艇前端會激起很大的海浪;為了減少上浪問題,採用了高乾舷、長艏樓的巡洋艦式艦艏設計。這種外形可以有效減少海浪拍打駕駛室的情況,增強高海況下行駛性能;但高艏樓會導致駕駛室視野受限,因此駕駛室前移,緊貼艏樓末端。駕駛室主要部分為裝甲司令塔,上方設露天飛橋;司令塔左右稍靠後為兩間小艙室;前煙囪緊靠著司令塔;同時為改善駕駛室視野,司令塔前移,儘量緊貼著艏樓末端[4]。動力方面,為兩台垂直三脹式蒸汽機,由4座希肖(或譯「碩效」)自製的水管鍋爐提供蒸汽。設計動力6,500匹指示馬力(4,800千瓦特),最高航速32節(59公里每小時)[2];實際海試錄得36節(67公里每小時)[1]

本艦主炮為兩門75公釐炮,分別布置在艏艉。另有4門47公釐機關炮,兩門安裝在司令塔前面的左右兩側[4];另兩門在後部指揮室兩側[5]。魚雷武器方面,為兩具18英寸(457公釐)魚雷發射管,弱於同期德制驅逐艦的3發射管配置[3]。其中一具安裝在兩座煙囪之間;另一具安裝在尾部主炮後方[5]

同級艦 編輯

艦名 建造廠家 下水 服役 結局
長風
Chang Feng
豫章
Yu Chang
德國希肖(碩效)造船廠英語Schichau-Werke 1911年2月23日 1912年11月7日 1932年1月21日觸礁沉沒[6]
伏波
Fu Bo
建康
Chien Kang
1912年7月5日 1912年11月7日 建康(第一次):1937年9月25受日軍空襲擱淺[7]
建康(第二次):1947年退役
飛雲
Fei Yuen
同安
Tung An
1912年7月5日 1912年11月7日 同安:1937年12月18日自沉[8]

簡歷 編輯

本級三艦均在清朝末年下訂。1912年3艦返國,進入中華民國海軍服役。不久三艦均改掉前名,而換上新的名字。在民國初年的動亂中,三艦均未能按原定的設想進行運用,而僅是作為快速的通報艦捲入國內的連年內亂之中[9]。首艦豫章號(原長風號)和三號艦同安號(原飛雲號)響應時任海軍總長程璧光的號召南下護法,並曾參加對廣東軍閥龍濟光部的作戰行動[9]。但兩艦隨後牽涉入孫中山為首的護法軍政府和地方軍閥的衝突[10][11],最終護法艦隊解散,兩艦北歸[12]。首艦豫章號因故,在北歸途中被中央海軍攔截捕獲[13]。此後豫章號無大事跡,1932年因大霧觸礁沉沒而損失[6]

另一邊,同安號則順利到達青島,先後加入渤海艦隊[12]、東北海軍[14]抗日戰爭初期,同安號自沉青島。後由日軍打撈起來,改造成為炮艇,改名「同春」,交由偽政權海軍使用[註 2]。1944年同春號起義,此後艦歷不詳[8]

二號艦建康號(原伏波號)則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建康號一直在中央海軍轄下服役,國民革命軍北伐期間建康號參加了上海第二次工人武裝起義[15]。1937年受日軍空襲擱淺而放棄[7]。日軍打撈後,改名為「翠」,作為雜役艇服役;再先後落入多個偽政權之手,以「海綏」為名服役。1945年,海綏號重回中國海軍,恢復「建康」一名;1947年退役,1948年轉為海警船,其後艦歷不詳[16]

注釋 編輯

腳註

  1. ^ 《The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945》提到有可能是煤油混燒[1]
  2. ^ 馬幼垣在《靖海澄疆》中認為同春號有可能不是同安號。因書中僅為推測而無決定性證據,故本條目從陳悅一說,認為同春號就是同安號。

引用

  1. ^ 1.0 1.1 1.2 Richard Wright, The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945, p. 131
  2. ^ 2.0 2.1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1, p. 397
  3. ^ 3.0 3.1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12頁
  4. ^ 4.0 4.1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13頁
  5. ^ 5.0 5.1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14頁
  6. ^ 6.0 6.1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22頁
  7. ^ 7.0 7.1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24頁
  8. ^ 8.0 8.1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21頁
  9. ^ 9.0 9.1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17頁
  10.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18-319頁
  11. ^ #近代中國海軍,735-736頁
  12. ^ 12.0 12.1 #近代中國海軍,738頁
  13.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20頁
  14. ^ 章騫,#艨艟夜譚,57頁
  15. ^ #近代中國海軍,842-845頁
  16.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28頁

參考文獻 編輯

  • Randal Gray.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1.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86. ISBN 0-85177-245-5. 
  • Richard Wright. The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945. London: Chatham Publishing. 2000. 
  • 海軍司令部《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 (編). 近代中国海军. 海潮出版社. 1994. ISBN 978-7-80054-589-4. 
  • 中國海軍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 (編). 中国海军百科全书 第一版. 北京: 海潮出版社. 1998: 900 [2017-09-13]. ISBN 9787801510419. OCLC 422684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0). 
  • 章騫. 艨艟夜谭:章骞近代舰艇史话十二夜.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436-8615-1. 
  • 馬幼垣. 靖海澄疆: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新诠. 中華書局. 2013. ISBN 978-7-101-08730-7. 
  • 陳悅. 清末海军舰船志.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474-0534-5. 
  • 陳悅. 中国军舰图志1855-1911. 上海: 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5. ISBN 978-7-5458-1154-4. 
  • 陳悅. 民国海军舰船志 1938-1945. 北京: 中文在線數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3月. CAEBN 7-001-000-60741163-3. 

外部連結 編輯

相關條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