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
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中國歷史上一宗發生在後周顯德七年(960年)的軍事政變,亦是五代十國最後一次朝代更替。後周禁軍效仿後漢乾和八年(950年)軍士擁立郭威登基稱帝的澶州兵變,於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擁戴趙匡胤為帝。此次兵變導致後周的滅亡與宋朝的建立,亦標誌著五代十國時代即將結束。
陳橋兵變 | |||||||
---|---|---|---|---|---|---|---|
宋祖登基 | |||||||
| |||||||
參戰方 | |||||||
後周 | 歸德軍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柴宗訓 (皇帝) 范質 王溥 韓通 † |
趙匡胤(殿前都檢點) 趙匡義 石守信 高懷德 張令鐸 王審琦 張光翰 趙彥徽 |
過程
編輯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死,即位的恭帝柴宗訓年僅七歲。趙匡胤此時任殿前都點檢(禁衛軍最高長官)、更兼宋州歸德軍節度使。
後周顯德七年正月(960年)春正月初一日,鎮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今河北定州)報稱北漢和契丹的軍隊聯合南下,攻打後周,聲勢浩大,請求派兵援助。宰相范質、王溥等執政大臣覲見符太后,把邊報奏明,符太后此時才二十歲出頭,沒有任何的政治經驗,只是讓范質等人協商處理。他們商量了一番後,不辨真假,慌忙讓趙匡胤掛帥,趙匡胤令澶州節度使、殿前軍副點檢慕容延釗先行率兵北上抵禦。趙匡胤帶著高懷德,張令鐸、張光翰、趙彥徽等將,向郭宗訓辭行後,於正月初三日(2月2日),領軍出汴梁愛景門開拔北上,宣徽南院使昝居潤安排筵席,朝廷眾大臣餞送於郊外。其實此時,京城中已經出現了說點檢做天子謠言,但是這種謠言,很難傳到皇帝和太后等人的耳中,所以也沒有引起周廷的重視。
傍晚時,軍隊行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夜間將士們秘謀:「現在主上年幼,我輩拼死破敵,誰能知曉,不如立點檢做天子。」都押衙李處耘把將士們的秘謀告訴了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和掌書記趙普等人。趙匡義等人還沒商議好,將士們已經到了室內,高呼要立趙匡胤為天子,趙匡義對大家說:「異姓興王,雖是天意,實乃人心,你等如果能夠約束軍士不要搶掠,我保你等富貴!」,眾將士高呼許諾。趙匡義派遣心腹郭延贇連夜返回了京師,聯繫上了殿前軍都指揮使石守信和殿前軍都虞侯王審琦,讓他們在城內接應。等到天亮的時候,趙匡義帶著眾將士來到了趙匡胤的下榻之處,此時趙匡胤還在睡覺,聽見外面有士卒喧譁,連忙坐起,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只見軍士們湧入了他的房間,把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了他的身上,然後高呼萬歲,趙匡胤知道木已成舟,就高呼對眾將士說:「你等貪圖富貴,立我為天子,不知道我的號令,你等聽還是不聽?」。眾將士表示唯命是從,於是他對眾將士說:「陛下和太后面北而事,朝廷大臣不得欺凌,京城府庫不得擅搶,聽令者厚賞,違令者斬!」眾將士高呼聽令。於是,就這樣趙匡胤在其弟趙光義以及幕府趙普、石守信、王審琦等策劃下,成功鼓動並授意士兵發動兵變反叛後周,為自己黃袍加身,被擁為皇帝。之後趙匡胤率兵回師汴梁(今河南開封),嚴格約束將士軍紀,沒有燒殺搶掠,「入城之日,市不改肆」[1]。
趙匡胤還京,他派客省使潘美先行回到京城通知范質等人,又派人到家中安置好自己的家人。而石守信和王審琦已經大開城門,專等趙匡胤入城。當范質、王溥在早朝的時候,聽到了潘美傳來的消息,個個嚇得驚慌失措。僅京城巡檢使韓通一人連忙退朝,準備集結侍衛軍抵禦,但倉皇抵抗,他在路上遇到了趙匡胤提前派來的裨將王彥升,王彥升見他要集結兵馬,二話不說就殺了他,王彥升還跑到了韓通的家裡,殺了他的一家老小。宰相范質率王溥、魏仁浦被羅彥瓌脅迫來到了趙匡胤在城外的公署,趙匡胤見到他們,痛哭流涕的說道:「我受世宗厚恩,現在被六軍所迫,才至於此,實在是慚愧至極,現在該怎麼辦呢?」范質等人還沒回答,帳前羅彥瓌拔劍厲聲:「三軍無主,眾將議立點檢為天子。再有異言者,斬!」[注 1]王溥面如土色,降階下拜,范質亦拜,匡胤親自扶起,以優禮待之。[注 2]初四,後周恭帝禪位,趙匡胤登大寶,發現未有禪位的制書,翰林學士承旨陶穀把自己搶先擬好的詔書取出,使趙匡胤順利登基[2]。趙匡胤登上崇元殿,身穿袞龍袍,正式即皇帝位,受百官朝拜。改封郭宗訓為鄭王,符太后為周太后。
趙即位後,初五日改國號為宋,改顯德七年為建隆元年,定都汴梁,此次改朝換代稱「陳橋兵變」。後周正式滅亡,共歷三代,享國九年。他追贈韓通為中書令,並且要斬殺王彥升,但是在眾人的求情下,還是赦免了王彥升。趙匡胤部將石守信封為了宋州節度使,侍衛軍副都指揮使。授高懷德為義成軍節度使、殿前軍副都點檢。授張令鐸鎮安節度使、馬步軍都虞侯。授王審琦為泰寧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授張光翰為寧江節度使、馬軍都指揮使。授趙彥徽武信節度使、步軍都指揮使。其他將領也依次升遷。
兵變性質
編輯宋朝的官方史書聲稱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前並無預謀。但是,近代許多史學家認為,從趙匡胤即位後竟無須再出征遼,遼兵即「自行遁去」、《遼史》也沒有「是年南寇」的記錄以及京師汴梁在兵變不久前即謠傳「點檢作天子」,再加上現成黃袍之預備、禪位詔之事先草擬,及趙匡胤母親之言:「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即位之後,趙匡胤斬殺封邱的守門官,升了陳橋守門官的官職。[3]等史料來看,陳橋兵變應該是一起早有預謀的軍事政變。
哈佛大學東亞所研究員黃仁宇評價:「陳橋兵變基本上是一次和平兵變:沒有喋血宮門,伏屍遍野,更沒有烽煙四起,兵連禍結,幾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換代的成功,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