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克薛利三叉戟型

霍克薛利三叉戟客機(型號:DH.121或HS.121)是德哈維蘭公司為了英國歐洲航空英語British European Airways英國航空前身之一)研發的一款短途噴氣式民航客機,由於德哈維蘭在1960年遭霍克希德利公司併購,使得這架飛機量產時有不同掛名。三叉戟客機總共生產117架。此外在該機亦大量遠銷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主要用於政府專機。直到1995年才在中國大陸完全退役[1]

霍克薛利HS-121三叉戟客機
英國歐洲航空的三叉戟客機
類型 窄體飛機
原產國  英國
製造商 霍克薛利飛機公司英語Hawker_Siddeley
設計者 德哈維蘭公司
首飛 1962年1月9日
起役日期 1964年4月1日,英國歐洲航空
退役日期 1995年
狀態 已停產,已退役
主要用戶 英國歐洲航空(BEA)
英國航空
中國民航(CAAC)
製造數量 117

背景

編輯

1953年英國歐洲航空(後簡稱BEA)將運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維克斯子爵式客機投入客運後,開始物色下一代客機所需元素。1952年採用噴射引擎的哈維蘭彗星型開始營運長程航線,但是作為英國政府具有公司多數股權的公股公司,BEA被英國政府定位為專營中短程航線市場,基於飛航經濟性考量,BEA在當時仍偏好營運成本更低的渦輪螺旋槳客機,並訂購由子爵式放大設計的維克斯先鋒型。但是到1956年,公司接受了噴射客機將成為市場主流趨勢的結論。因此在1956年7月開啟短程噴射客機招標,計畫在短程航線市場同時營運渦輪螺旋槳與噴射客機。

BEA開定的技術需求,飛機有效載荷應該要有20,000磅(9,080公斤)與70座,航程1,000英哩(1,600)公里,最大起飛重量10萬磅(45.4公噸),起降跑道需求6,000英尺(1,800公尺),巡航時速在610—620英哩(980—1,000公里)之間,並且配備2具以上的噴射發動機。這些設計需求雖然沒有明言,但行業內推測是為了對抗法國卡拉維爾客機所開定的指標。

有4家飛機製造公司參與競標,包括布里斯托飛機公司阿弗羅維克斯-阿姆斯壯公司、以及德哈維蘭公司。布里斯托飛機提出的概念稱為布里斯托200型客機,為一款4發動機客機;阿弗羅推出的是阿弗羅740式,為一款3發動機設計,但阿弗羅後來放棄獨立提案,轉向與布里斯托公司結盟;維克斯使用當時開發中的維克斯VC10設計改良出4發動機的VC11參與競標,德哈維蘭公司最初是採用哈維蘭彗星型的外型基礎發展之4發動機客機,代號方案D.H.119與D.H.120,但是在1957年7月,德哈維蘭追加一款代號D.H.121的設計,該設計使用3發動機配置,引進當時研發中的渦輪扇發動機勞斯萊斯麥德威發動機英語Rolls-Royce_Medway,並將機身擴大可容納98人座的設計。

雖然BEA內部意見偏好D.H.121方案,並希望和德哈維蘭敲定細節,但1950年代末期英國航空業的競合關係影響了這架飛機發展。英國政府判斷英國國內當時仍營運的飛機生產公司規模太小,不利國際競爭,因此企圖以BEA的訂單為誘因介入國內廠商整合。在1950年代因首開噴射客機市場使公司財務狀況較為健全的德哈維蘭主張建立一個聯盟財團,各廠商專精不同飛機總成製造項目,但霍克希德利反對這個概念,並與布里斯托公司聯盟對抗德哈維蘭的D.H.121方案。由於國內競爭,至1958年這個競標仍未決定。

直到1958年2月12日,英國政府才授權BEA對購機合約進行談判,並提出24架規模的合作意向書,以及12架的後續選擇權。出於產業政策偏好,英國政府偏好布里斯托200式,但是BEA以噴射客機研製經驗為導向,偏好D.H.121,最後BEA的意見主導了這項購機合約。1958年4月,德哈維蘭確定了D.H.121的細節,敲定開發時間表,預定在1961年中完成原型機首飛。此外,德哈維蘭宣稱這架飛機有擴張到111人座位的潛力,銷售市場將有550架的潛力。

然而,1959年3月BEA內部評估對未來民航市場發展走向悲觀,因此希望德哈維蘭縮小飛機尺寸,重新設計意味著增加研製成本,但德哈維蘭接受了這項要求。由於機身尺寸縮小使得麥德威發動機動力過剩,因此更換了該發動機的縮小版—勞斯萊斯斯佩505發動機,縮小尺寸後的D.H.121總重減少了三分之一,降低到105,000磅(48公噸),航程減少為930英哩(1,500公里),座位設計採用混合艙設計時為75—80人,全經濟艙設計為93人座,飛機翼展縮小17英尺(5.2公尺),機翼面積減少30%,機身長度減少13英尺(4公尺),但是仍保留了原先D.H.121的起落架設計。

1960年,德哈維蘭公司併購至霍克希德利,開發代號也從D.H.121更名H.S.121。但是因為縮小機體尺寸,在國外航空公司的評估中認定D.H.121的發展潛力不如波音727,反而導致這架客機在市場競爭中陷入劣勢。1960年9月,H.S.121在法茵堡航空展首度公開,BEA主席給該機起了三叉戟的外號[2]。取名緣由是這架飛機使用了三發動機、有三套相互獨立的全液壓控制機構。

併購德哈維蘭的霍克希德利需要更多的海外客戶採購公司客機,公司開始向國外推銷改良後的H.S.121方案,代號三叉戟1B,三叉戟1B使用動力更好的斯佩510發動機,擴大機翼尺寸,增加燃料裝載量。但是在和美國航空洽商時,霍克希德利遇到與1958年相同的問題,美國航空公司偏好在窄體客機中配置3座椅設計,但是英國航空公司不喜好這個設計,在無法變更設計的情況下交易破局,美國航空最終採購波音727,這導致三叉戟1B客機在國外推銷遇到了瓶頸。但是霍克希德利將一些在三叉戟1B上開發的技術導入現有的三叉戟客機中,最重要的是在機身翼盒大型油箱,增加油箱後的飛機總重增長到120,000磅(54公噸),航程可達1,400英哩(2,300公里),此型號稱為三叉戟1C。

1962年1月9日三叉戟1型客機原型機完成首次試飛,並出現在同年的范堡羅航展上。1964年4月1日,BEA公司首度使用三叉戟客機進行商業航線營運。

該機具有諸多特色,採用半硬式結構,全鋁蒙皮,T型垂尾[3],尤其是領先地採用S型進氣口,發動機位於進氣口下方。該機還是世界上較早實現自動駕駛的機型之一。

機型

編輯

三叉戟客機主要量產的衍生型有五款:

正式商業版本,1964年4月1日交付英國歐洲航空[4],生產24架,全為英國歐洲航空訂單,其中1架作為測試機,其餘23架投入商業營運。在單艙配置下載客103名。

 
藏於民航博物館俄語Китайский музей гражданской авиации的三叉戟1E型(生產序列號2133),最初為巴基斯坦國際航空AP-AUG,1970年售予中國空軍,1991年退役後被噴塗為中國民航塗裝及B-2207註冊號;歷史上的B-2207實機序列號2182,已於1992年拆解

由於國外需求顯示偏好更大尺寸的噴射客機,霍克希德利研發規格回歸D.H.121的改良型,稱為三叉戟1E。由於麥德威發動機被取消開發,使得霍克希德利只能運用動力增強版的斯貝發動機,三叉戟1E配備斯佩511(RB163-25MK511-5),輸出動力11,540磅(50.7仟牛頓),飛機總重增加到135,600磅(61.5公噸),並搭配設置機翼前緣下垂襟翼的加大版本主翼,以及三座椅單排客艙,增加動力後的三叉戟1E在單座艙配置時最大可裝載140位乘客。

三叉戟1E在1964年11月2日首飛,由於市場已經被波音727搶占,銷售成績僅有15架。用戶為科威特航空(3架)、伊拉克航空(3架)、巴基斯坦國際航空(4架)、英國東北航空(2架)、英國海峽航空英語Channel_Airways(2架)、錫蘭航空(1架),巴基斯坦航空在1970年將所屬機隊轉賣給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叉戟1E的座位選配,大部分都是採用雙艙等、115人座設計,僅有4架使用單艙等、139人座設計。

 
中國民航的三叉戟2E

BEA在操作三叉戟1C後,認為公司需要更長航程版本的三叉戟客機,這是2E型開發的濫觴。最初霍克希德利稱該版本為三叉戟1F,但是因為設計大幅更動,已經可視為全新型號,在後來改稱為三叉戟2E(E意思為延長航程版〈Extended Range〉)。三叉戟2E配備斯佩512(RB163-25 MK512-5W),輸出動力11,930磅(53.1仟牛頓),主翼升力增加裝置由下垂襟翼變更為前緣縫翼,機翼使用庫齊曼式翼尖延長翼展,飛機全長增加2.8公尺。

三叉戟2E客機在1967年7月27日首飛,1968年4月開始商業營運,BEA訂購了15架,塞浦勒斯航空公司訂購2架,中國民航訂購了33架,中國民航分配給北京管理局7架、上海管理局7架、廣州管理局7架、瀋陽管理局6架,還有6架則移交給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作為行政專機運用。

規格:

  • 機組人員數:3
  • 載客量:115人
  • 長度:35公尺(114呎9吋)
  • 翼展:28.9公尺(98呎)
  • 高度:8.3公尺(27呎)
  • 機翼面積:135.83平方米(1,462平方呎)
  • 空重:33,475千克(73,800磅)
  • 最大起飛重量:64,636千克(142,500磅)
  • 發動機:3×勞斯萊斯RB.163-25 Spey 512
  • 最大推力:53.1千牛(11,930磅)
  • 最高巡航速度:每小時972千米(604英里)
  • 最大航距:4,345千米(2,400英里)
  • 實用升限:8,000-11,000公尺(27,000-36,000呎)
 
3B型,注意尾部的發動機

同樣在1E基礎上發展而來。在尾部加裝了一部RB142發動機,形成獨特的四發布局。該機於1970年3月22日首飛,共生產28架。


規格:

  • 機組人員數:3
  • 載客量:180人
  • 長度:40公尺(131呎2吋)
  • 翼展:28.9公尺(98呎)
  • 高度:8.6公尺(28.3呎)
  • 機翼面積:135.83平方米(1,462平方呎)
  • 空重:37,695千克(83,104磅)
  • 最大起飛重量:70,300千克(155,000磅)
  • 發動機:3×勞斯萊斯RB.163-25 Spey 512+1×勞斯萊斯RB.162-86
  • 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53.1千牛(11,930磅)
  • 最高巡航速度:每小時972千米(604英里)
  • 最大航距:3,060千米(1,800英里)
  • 實用升限:8,000-11,000公尺(27,000-36,000呎)

超級3B

編輯

專門為中國民航開發,共生產兩架。同樣在尾部加裝了RB142發動機。最多可載180人,在1975年7月5日首飛[5]

飛行事故

編輯
  • 1966年6月3日:一架三叉戟1C(G-ARPY)在諾福克失速墜毀,4名機員全部遇難。[6]
  • 1966年6月30日:一架三叉戟1E(編號9K-ACG)在科威特國際機場跑道外提前觸地,無人死亡,飛機報廢。
  •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坐256號三叉戟專機外逃,飛機墜毀在蒙古溫都爾汗地區,全部乘員身亡。
  • 1972年6月18日:英國歐洲航空548號班機英國倫敦希斯羅機場起飛後不久後墜毀,全部乘員身亡。
  • 1976年9月10日:薩格勒布空難——英國歐洲航空公司的BA476號班機(倫敦伊斯坦堡)在南斯拉夫上空與伊內克斯-亞德里亞航空550號班機相撞,兩機人員全部罹難。[7]
  • 1979年3月14日:中國民航的一架三叉戟2E(編號B-274)起飛後墜毀在北京市一工廠,至少200人受傷,機上12名機組人員及地面32人死亡,機上沒有乘客。[8][9][10][需要更多來源]
  • 1982年4月26日:中國民航的一架三叉戟2E(編號B-266)在桂林陽朔附近墜毀,機上112人全部遇難。[11]
  • 1983年5月5日:在瀋陽飛往上海的296號三叉戟航班上,卓長仁、姜洪軍等六人用手槍劫持飛機,最終降落在韓國春川機場。後被送至台灣並被中華民國政府方面稱作六義士[12]
  • 1983年9月14日:民航廣州管理局第六飛行大隊編號為B-264的三叉戟2E,執行廣州-桂林-北京航班任務,飛機在桂林機場通過聯絡道口開始轉彎時,與一架轟炸機相撞,三叉戟客機上11名乘客死亡,20名乘客和2名機組人員受傷。
  • 1988年8月31日:中國民航301號班機廣州飛往香港,於暴風雨下降落啟德機場時衝出跑道墜海,7死14傷。

軼事

編輯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內成為歷史展品的B-2206號三叉戟

在中國大陸,除了意外事故和正常使用退役外,有些三叉戟被廢棄在一些已經同樣廢棄的機場裡面,機身上面有價值的零部件大多都被拾荒者給拆卸掉了。當然也有個別例外的,因為三叉戟型見證了當時的中國航空與外交歷史,而當年從中國民航(包含後來中國國際航空公司)退役的三叉戟客機有相當數量被保留下來,都被放置在軍用機場、博物館和航空院校作為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在廣東省珠海市情侶路的日東廣場門口,曾經放置了一架三叉戟客機,最初這架客機還是披著中國民航的標準塗裝,後來機身都被刷上銀行廣告。這架客機是珠海一企業老闆從北京買回來的,就放置在日東廣場門口,一度成為珠海的一個地標;但後來因為廣場商業發展,客機占用的位置被規劃為停車場,不久後這架三叉戟被拆卸並運往長沙,據說企業老闆開價800萬人民幣對外出售,祈求有買家能夠收留這個大傢伙。後來被房地產商買下展示[13]

參見

編輯

資料來源

編輯
  1. ^ 周總理專機拍賣引連鎖效應 又一架領導專機將拍賣[永久失效連結]
  2. ^ HS121 Trident History. [2009-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14). 
  3. ^ 三叉戟(Tritent)系列介紹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12-24.
  4. ^ Hawker Siddeley Trident Fleet List. [2009-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1). 
  5. ^ “三叉戟”四十年. [2009-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6). 
  6. ^ "Accident description: Hawker Siddeley HS-121 Trident 1C, 3 June 196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viation-safety.net. Retrieved: 13 November 2010.
  7. ^ Accidents and Incidents. [2009-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20). 
  8. ^ "CAAC Trident 2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lanecrashinfo.com. Retrieved: 1 April 2010.
  9. ^ 華強; 奚紀榮; 孟慶龍. 中国空军百年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341 [2019-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4). 3月14日,人民空軍航空兵第三十四師空中機械員王旗駕駛三叉戟式飛機肇事墜毀,傷亡45人 
  10. ^ 当代中国军队的军事工作, 第 2 卷.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9: 449. 特別嚴重的是一九七九年三月十四日,有個航空兵團發生了戰士王旗偷開三叉戟飛機 墜地爆炸,炸毀工廠車間,死傷多人的惡性事故 
  11. ^ "ASN Aircraft accident: Hawker Siddeley HS-121 Trident 2E B-266 Yangsu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viation-safety.net. Retrieved: 1 April 2010.
  12. ^ 「三叉戟」在中國大事記[永久失效連結]
  13. ^ http://www.81.cn/gnxw/2014-10/17/content_6183594_2.htm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