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Shizhao/date
格式手冊 |
---|
灰字連結非正式指引,僅供參考 |
本格式手冊目的很簡單,就是要令所有條目的編輯風格看起來都一樣——這是一篇格式指南。以下的規則並沒有聲明不能變動,某些風格有時可能也同樣地好,但如果所有人的風格都一樣,維基百科會更容易的閱讀和使用,也可以令撰寫和編輯都會變得更加方便。我們建議至少在一個條目中應該儘量保持同一種風格。
一般性原則
編輯在條目中使用阿拉伯數字還是漢字數字,有些情況下是可以唯一確定的,但在有些情況下可能需要根據上下文靈活變通,尤其是在一些使用數字上體例不統一的時候,此時應該根據慣用性原則來使用。但總體上來說,表示科學意義的數字,例如正負整數、小數、百分比、分數、比例,以及所表示的數目比較精確時應該使用阿拉伯數字。而中文裡定型的詞、詞組、成語、慣用語、縮略語或具有修辭色彩的詞語中作為語素的數字,應當使用漢字,例如:
一律,一方面,[[三叶虫]],[[星期五]],[[四氧化三铁]],[[四书五经]],[[路易十六]]
一般數字應使用半角阿拉伯數字,不要使用全形數字。
對於阿拉伯數字書寫的日期段或數值的範圍時,可以使用「-」或「~」。但是儘量不要在條目中混用兩種符號,以保持風格上的一致。例如1906年—1967年10月17日,150千米~200千米
時間
編輯年月日
編輯日期一般應使用公元紀年,並使用阿拉伯數字。使用公元紀年的年份時應當在年份後加上「年」字,避免與其他數字混淆。公元前應該在年份前加「前」字。例如386年和前386年,10月1日和10月10日,而不是簡單的「386」,「前386」。
年代和年份不應當簡寫,以避免產生歧義。如:1990年不應簡作「九O年」或「90年」;1990年代不應簡作「九O年代」或「90年代」
參考文獻、注釋、表格、索引、年表等的年月日的標記也可按ISO 8601的格式編寫。如:1994年9月30日和1994年10月1日可分別寫作1994-09-30 和1994-10-01,年月日之間使用半字線「-」。當月和日是個位數時,在十位上加「0」。但是請注意,除非特殊需要,請儘量不要在一個條目或表格中混用兩種格式,以保證風格上的一致。
中國干支紀年和夏曆月日應當使用中文數字。例如:丙寅年十月十五日,臘月二十三日,正月初五
中國古代歷史紀年、世界各地的古代和現代非公曆紀年應當使用中文數字,並且不應當與公曆月日混用,並應採用阿拉伯數字括注公曆。例如:秦文公四十四年(前722年),藏曆陽木龍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年10月1日),日本慶應三年(1867年), 民國六十五年(1976年)。
使用中國傳統紀年的時候應使用漢字,沒有特殊情況,不必另加干支。如果沒有朝代跨越等引起歧義的可能,不另加朝代。
含有月日簡稱表示事件、節日和其他意義的詞組時,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應用間隔號「·」將表示月和日的數字隔開,以避免歧義。例如:一·二八事變, 一二·九運動。涉及其他月份可以不用間隔號,例如: 五四運動, 七七事變。
時分秒
編輯時、分、秒可以用:4時,15時40分,下午3點40分,14時12分36秒。或者採用ISO 8601的格式(24小時制):04:00,15:40,14:12:36
數字
編輯與科學相關的的數值應當用阿拉伯數字,並正確使用計量單位。 例如8736.80km,600克。其他類型的的數值,一般應該使用阿拉伯數字,例如:21.35元,1480人,4.6萬冊
一至十的整數,如果不是出現在具有科學意義的一組數字中,可以用漢字,也可以用阿拉伯數字。但要根據上下文,保持局部風格上的一致。例如:一個人,三本書,讀了十遍,五個百分點; 這個地區的高等學校有新聞系6個,新聞專業7個
數字較長時可以用千分撇「,」(英文半角逗號)按千分開,小數部分不分節。四位以內的整數也可以不分節。如123,456.78。一般情況下,阿拉伯數字書寫的純小數必須寫出小數點前定位的「0」。例如0.46不得寫成.46。
數值巨大的數字,可以「萬」、「億」作單位,例如:三億四千五百萬可寫成345,000,000,也可寫成34,500萬或3.45億,但一般不得寫作3億4千5百萬。或者11億3368萬2501人。
帶有「幾」字的數字表示約數,應當使用漢字。例如:幾千年,十幾天。
用「多」「余」「左右」「上下」「約」等表示的約數一般用漢字。如果文中出現一組具有統計和比較意義的數字,其中既有精確數字,也有用「多」「余」等表示的約數時,為保持局部體例上的一致,其約數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
文件編號、證件號碼和其他序號,用阿拉伯數字。
參考文獻中版次、卷次、頁碼,除古籍應與所據版本一致外, 一般均使用阿拉伯數字。
參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GB/T15835-1995, 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