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Lmmnhn!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上這裡。下面有幾篇新手應該了解的重要文章:

五大支柱政策:1. 百科、2. 中立、3. 開放、4. 互重和 5. 沒有絕對的規則(前四大支柱除外)
簡明版權資訊,您在維基百科所貢獻全部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擁有授權,並同意在GFDL條款下發行。
如何編輯 / 使用手冊 / 使用指南 / 格式手冊 / 如何寫出好條目 / 繁簡處理繁簡轉換錯誤報告

我希望你能享受編寫條目的快樂,成為一名維基百科人。請在討論後簽名,可使用四條浪紋(~~~~)或編輯工具條上的「簽名按鈕」。如有任何問題,請參閱幫助、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您也可以在沙盒測試維基的編輯功能。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Chinese Wikipedia!

我是歡迎您的維基人tonync (talk) 03:31 2006年2月16日 (UTC)

歡迎來到維基百科。條目名稱慣例是用半形括號,原來的全形括號已經刪除。另外,請不要創建只有模板或資訊盒的條目,百科全書的內涵畢竟在於文字啊! -- tonync (talk) 03:31 2006年2月16日 (UTC)

請不要再創建"可風中學(嗇色園主辦)"條目

編輯

條目名稱絕不容許使用全形()號,這是我們為統一所有條目名稱的正式方針,你創建一萬次都是會被刪除的。-- 英仙座 04:44 2006年2月16日 (UTC)

  • 另,可風中學 (嗇色園主辦)也是不行的,如果不是用於消歧義,條目名稱不能有()號。-- 英仙座 04:48 2006年2月16日 (UTC)
    • 更正,學校全稱有九個字,後面五個字用括號括住,不能隨便刪除。請見學校官方網站。-tonync (talk) 17:29 2006年2月18日 (UTC)

利奧波德一世 (安哈特·德紹親王)

編輯

只需命名為利奧波德一世 (安哈特-德紹)就行了,因為安哈特-德紹是一個實際存在過的公國。已經將您的條目加入利奧波德一世。--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1:40 2006年4月30日 (UTC)

  • 安哈特-德紹親王是爵位。--Lmmnhn 04:25 2006年5月5日 (UTC)
    • 我已經建立了安哈特-德紹的條目。
      • 如何解定親王與公國問題?--Lmmnhn 04:25 2006年5月5日 (UTC)

呵呵,您有興趣把它翻譯一下嗎?(安哈特-德紹親王)--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2:14 2006年4月30日 (UTC)

  • 要有空才能做到。--Lmmnhn 02:22 2006年4月30日 (UTC)
因為德國(姑且算是德國吧)君主的頭銜是皇帝,所以其封君的頭銜是親王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安哈特-德紹的親王頭銜還不是來自哈布斯堡王朝,而是來自韋爾夫王朝(安哈特的王公們與韋爾夫家族有親戚關係)。在普魯士時代,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也還是名義上的最高君主哦!

PS:其實我也沒空...哎,以後再說把--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2:24 2006年4月30日 (UTC)

不是選侯哦。德國還有藩侯伯爵普法爾茨等許多種領主。
如果能獨立成篇(即資料充足)則不建議合併,以免條目過大使瀏覽器無法打開網頁。--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2:53 2006年4月30日 (UTC)

腓特烈

編輯

我給他的建議是,只有1850年以後的才建議翻譯成弗里德里希。至於理由,與您差不多。--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1:52 2006年4月30日 (UTC)

  • 明白--Lmmnhn 02:22 2006年4月30日 (UTC)

加油啊

編輯

看到閣下的大作,比英文版的相應條目還詳細,值得鼓勵。不過,請記著加上參考資料,讓人查證,這樣資料內容才可更讓人信服。--孔明居士 06:29 2006年4月30日 (UTC)

  • 多謝支持--Lmmnhn 04:25 2006年5月5日 (UTC)

這個維特爾斯巴赫王朝和這個普法爾茨統治者列表也許有點用?--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4:16 2006年5月5日 (UTC)

  • 太感謝了。編輯完這個後要休息一番。--Lmmnhn 04:24 2006年5月5日 (UTC)

成立香港維基社團

編輯

encyclopedist (對話頁) 08:43 2006年5月6日 (UTC)

你好

編輯

哈!又見面啦!加油 阿堃 04:03 2006年5月7日 (UTC)

  • 今後還要多多指教--Lmmnhn 07:45 2006年5月7日 (UTC)

我把它恢復了。因為我的目的就是單獨列出有皇帝頭銜的人,故意不收錄只是國王的人。--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5:44 2006年5月17日 (UTC)

  • 實在太對不起了,胡裏胡塗地亂搞,麻煩您了。--Lmmnhn 22:24 2006年5月17日 (UTC)
應該是我麻煩您了才對。如果您有空,可以幫助照看一下德國君主列表嗎?--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5:08 2006年5月18日 (UTC)
    • 好的,謝謝。--Lmmnhn 05:01 2006年5月19日 (UTC)
      • 糟蹋了您辛苦作出的貢獻,我真的十分抱歉。都是因為我在條目頂上沒說清楚。懇請您原諒!--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5:16 2006年5月19日 (UTC)
        • 真的不介意,是在下麻煩才對。無論如何,感謝了。--Lmmnhn 04:14 2006年5月20日 (UTC)

關於君主制

編輯

你好,個人認為君主制不等於君主專制。君主立憲制或今英女皇制雖然是君主制但是並不等於君主專制,謝謝。--winertai 05:04 2006年5月22日 (UTC)

  • 所以在下改正了。--Lmmnhn 05:10 2006年5月22日 (UTC)

有關條目名

編輯

條目名跟所謂的是否正寫沒有關係,條文中應使用規範中文寫法,當時的所謂「正寫」在條目中提及即可。其它語言也一樣,比如日文名稱,在中文維基中的條目名仍應按照規範中文寫法而不是其它寫法。--Wengier留言) 16:10 2006年5月29日 (UTC)

  • 那實在抱歉。但請恕在下冒犯,請問何謂規範中文?「條文中應使用規範中文寫法」又是出自哪項守則呢?--Lmmnhn 02:47 2006年5月30日 (UTC)
上面說的規範中文寫法是指實際使用中的中文寫法,或者中文中通常使用的寫法。按照維基的一般原則和慣例,最通用的名稱具有最高優先級,高於其它名稱。關於條目中應使用事物最常用的名稱這點在命名常規(以及其它相關討論和規定)中就有提到,這也是維基中的一項重要原則。--Wengier留言) 04:17 2006年5月31日 (UTC)
      • 明白了,麻煩到閣下實在抱歉--Lmmnhn 23:08 2006年6月3日 (UTC)

有關生卒日期格式

編輯

您好,我注意到您把蔣中正的生卒日期從正文中刪除。在篇首括號內寫入人物生卒日期既是wiki格式要求也是中文維基人共識,謝謝您的理解。感謝您的貢獻。--鳥甲 06:47:27 2006年5月31日 (UTC)

  • 沒有留意便改動了,對不起--Lmmnhn 23:06 2006年6月3日 (UTC)

英文條目

編輯

您好,我發現您創建的政治體制列表幾乎全是英文,過了3個月仍沒有進展。我覺得這種直接從其他語言複製原文貼來中文維基的方式不太適當,雖然這只是一個列表,但不懂英文的讀者對這一大片英文絕對不會有好印象。事實上我個人也是以翻譯工作為主的,我通常都是等文字翻譯完了才放到中文維基來,至少正文應該讓讀者看的懂中文在寫什麼。當然這絕非正式的規則或政策,只是希望您參考一下。Lecter 咖啡館♨ 14:37 2006年8月10日 (UTC)

  • Sorry。這樣可以嗎?--Lmmnhn 10:33 2006年8月11日 (UTC)


二次動員令

編輯

為了增加中文維基的條目數量,8月15日到10月1日為止,請每個維基人編輯至少5個新條目,條目必須符合維基的規則,內容至少要達到條目標準,不可以是小條目或小小條目。如果可能的話,請儘量提高所編寫條目的質量,內容,甚至達到推薦新條目的水平。寫成後請在二次動員令設內部連結。

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請將此動員令貼到至少5個還沒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就算不想參加編輯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成敗關鍵之一,「首次動員令」效果不太大,就是因為沒有在傳播。

現在中文維基有9萬註冊用戶,只要有4000人參加動員令,10月1日就會增加2萬條目,意味著中文維基將迅速超越俄文維基,進而突破10萬條目大關,而且是很漂亮的突破10萬大關,因為增加的是有質量的條目,非濫竽充數者。請大家盡力幫忙完成這壯舉。就算是新人,也不要害怕,儘量貢獻新條目,若有問題就改正,參加這次動員令活動,或者可以讓新人們更快的掌握如何編輯條目。 --阿堃 13:31 2006年8月18日 (UTC)

維基研究協助

編輯

Lmmnhn您好,我是就讀於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的學生邱家緯,目前正進行一項對兩岸三地維基人的研究,需要許多維基用戶的協助。這份研究曾在07年的維基年會發表過,也訪問過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與台灣的維基用戶。現在更需要大量的問卷資料輔助,希望您能夠提供維基的編輯經驗。這份問卷只需要花您兩分鐘時間,但是對維基領域研究有很大貢獻,謝謝您的幫忙!

這份問卷的詢問範圍僅於編輯過程與經驗,不涉及私人資料,請您安心。

問卷網址:http://www.my3q.com/home2/184/loat5oo/88988.phtml

看在我挨家挨戶去留言的份上,幫幫我吧!—櫻花猴 2007年11月7日 (三) 16:33 (UTC)回覆

邀請您參與條目質量提升活動

編輯
Lmmnhn您好:
 為了提升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數量及品質,條目質量提升計畫已經重新啟動並已大幅改版,成為多元化型態子計畫方式展開,相信您的支持,將有可能會成為維基成長的重要助益,若您對於一些條目品質現況感到不滿,或者對於某些主題條目需要關注提升,竭誠歡迎您參與子計畫之協作條目,或者至計畫發起處 發起子計畫。若您支持該計畫請先至此 簽名,或至討論頁提出一些建議或問題。總之,這是可自由發起條目補強協作的相關平台,歡迎任何人(包含IP用戶)在該計畫提出協作請求或者幫忙協作,這比起在一兩個同好之間對話或條目討論頁互動性更佳。

根據過去經驗,計畫的成敗關鍵在於消息是否散佈開來,請將此消息繼續推介給你您認識的維基人,若要發邀請函,可以使用以下代碼:{{subst:QA/邀請}}張貼在對方的對話頁中,感謝您的義舉。
邀請人:RekishiEJ (留言) 2010年12月12日 (日) 10:30 (UTC)回覆

目前票選中的主題;武俠小說提升計劃 - 人文提升計畫 - 新聞相關 -南極地理條目提升計劃 -颶風主題計劃 -哈利波特條目提升計劃
目前進行中的主題:

更多候選主題


關於TOTW候選

編輯

目前該頁面仍有若干重要、篇幅不長但語文版本數目過少(少於十個)的候選只有提名人投票或反對票佔總票數三分之一以上,如en: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Shootingen:List of recess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en:Kurganmashzavoden:Green Scareen:Mamoru Miyanoen:Unfinished worken:Darwin–Wedgwood familyen:Theodore Roosevelt Associationen:Object Desktopen:Art gameen:Little man computeren:Socialism (Marxism)en:Classical Marxismen:Crony capitalismen:Right of revolution,希望你能參與TOTW候選投票,畢竟先前已經有一些這類的候選落選(如en:Fear of youthen:Fear of crimeen:British comicsen:United States of Africaen:Artistic licenseen:Customer experienceen:List of deadly fungien:Genna crime familyen:Go Ask Aliceen:Four Freedoms (Norman Rockwell)en:Sino-Albanian spliten:Physics and Star Warsen:CD-Texten:LGBT tourismen:Smart poweren:Second Superpoweren:Nomenclature codesen:Basketball (ball)en:Kick-Ass (comics)en:WoWWikien:Asian Centuryen:Lucifer Chuen:Image stitchingen:Google Chrome Frameen:Cloud gamingen:Thaification等),我並不希望類似案例重演。--RekishiEJ (留言) 2011年1月5日 (三) 06:59 (UTC)回覆

所謂TOTW指的就是眾多非英語維基百科每週會翻譯的條目,以往每週只翻一條,2010年第八週後改成每週翻兩條,目的在於透過翻譯篇幅不長、水準不差、容易翻譯、有一定重要性且能增加其他主題對應條目的翻譯可能性的條目,擴充非英語維基百科收錄範圍。TOTW候選就是要選出TOTW。目前有不少符合前述條件的條目,如en:HTML e-mailen:Proposals for a Jewish state等因自提名日後連續二週無提名人以外投票而於TOTW候選中落選,希望類似情況能夠不再上演。--RekishiEJ (留言) 2011年1月5日 (三) 06:59 (UTC)回覆

請補充檔案File:Hfclogo.jpg的版權或來源信息

編輯

歡迎參與維基百科。您所上載的檔案File:Hfclogo.jpg由於沒有註明上載頁面所要求的所有資訊,將作快速刪除處理。請補充所需的所有資訊,包括填寫上載頁面的虛線方塊內所有欄目,以及使用了適當的檔案版權標誌。維基百科嚴格規範圖片上載手續,是為了避免侵犯版權所致,多謝您的注意和合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4月26日 (二) 12:50 (UTC)回覆

Template:Civic Party/meta/shortname頁面存廢討論通知

編輯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Template:Civic Party/meta/shortname」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條目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如果您想取回已刪除頁面的內容,您可聯繫管理員,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刪除指導存廢覆核請求IRC聊天頻道--L!tt|e+ung?\2o/O=] 2013年2月5日 (二) 05:13 (UTC)回覆

邀請您參加第十三次動員令

編輯
  第十三次動員令邀請函
 
維基娘,第十三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親愛的維基百科用戶Lmmnhn您好:

首先,感謝你對維基百科的貢獻!為了提升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品質及數量,第十三次動員令會於2015年7月4日至2015年9月6日期間進行,我們誠摯地邀請您來積極參與動員活動。

詳細動員事項請參見第十三次動員令,讓您從動員令說明書中了解什麼是動員令,並請參考主頁的報名指引報名參與本次動員令(報名處現已開放)。

本次動員令分為大動員令及小動員令,大動員令是可以在任何主題中貢獻的動員令項目,而小動員令主題有:地球科學數學物理電子資訊歐洲歷史地理以及多於15種外語版本的條目

請收到本邀請函的維基人,將{{subst:動員令}}轉貼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或參考推廣工具),如果您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響應本次動員令、積極建立新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歷次動員令成敗之關鍵,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維基的服務、品質及數量!非常感謝您的參與!


維基百科獎勵紙本授獎機制調查

編輯

維基百科使用者及患心理疾病使用者交流上的實踐策略調查

編輯

您好。身為一個較新使用者具備更多經驗的的維基百科社群成員,您可能已經了解到中文維基百科一直以來都有許多罹患精神疾病的使用者參與貢獻的狀況,而為尋找優化中文維基百科使用者與患心理疾病使用者的交流的更佳策略,我們舉辦了一場調查,希望利用調查取得的結果作為研究及策略規畫參考之用。這個調查不會花費您太多寶貴時間,經過測試,完成調查所需的時間約為2到3分鐘。這一調查的有效時間至 2017年10月28日 (六) 23:59 (UTC) ,我們由衷期待您的參與。

[-現在就參與調查!-]

十分感謝您的參與! ——Aotfs2013 留於 2017年10月17日 (二) 19:38 (UTC) (使用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執行)回覆

致 《維基百科政策公報》讀者:

我們想要讓您知道,以2017年11月15日至12月14日為期,共有針對方針與指引的新提案25項,已通過4項。謹就通過者加以介紹:

  • 特色圖片標準已經修訂,圖像最少大小放寬至1000像素並訂下例外條款。
  • 翻譯指引已經修訂,增加翻譯注意事項。
  • 勇於提問指引已經確立,提醒用戶要勇於發問,以達致減少爭議。
  • 簽名指引已經修訂,提醒用戶毋須於結構討論頁簽署。


編撰小組

R96340
Aotfs2013
J.Wong

2017年12月21日 (四) 11:58 (UTC)

藉由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所發送

《維基百科政策公報》是第一份關注於維基百科政策建設的刊物,由R96340Aotfs2013J.Wong等編撰小組共同編撰,幫助社群成員掌握方針與指引的脈動。《維基百科政策公報》將以月為周期,於每月15日定期發刊,歡迎任何感興趣於維基百科政策的維基人訂閱《維基百科政策公報》。若您沒有主動訂閱《維基百科政策公報》而收到《維基百科政策公報》,是因為您被編撰小組認為是應掌握維基百科政策脈動的使用者,您可以將您的使用者名稱從公報發送名單訂閱清單中移除,並在您的使用者頁面添加特殊分類以停止透過《維基百科政策公報》掌握維基百科政策脈動。

《維基百科政策簡報》政策異動通知

編輯

我們非常重視使用者對於接受《維基百科政策簡報》的感受,在2017年12月號(創刊號)的發送後,我們注意到一些使用者對於簡報的發送感到不適,對此我們感到萬分遺憾,並且已於第一時間自相關清單中移除不願繼續收受簡報發送的使用者。經過編撰小組審慎地評估與考量,我們決定在2018年1月號中取消對於引發一些使用者不適的List B的發送工作,為了在政策異動下維護您的權益,我們藉由此則訊息向您通知相關政策異動;如您希望繼續藉由《維基百科政策簡報》掌握中文維基百科之管理人員及方針指引變動,您可以將自己加入一份全新的專屬清單以保持對於《維基百科政策簡報》的訂閱。

感謝各位讀者對於《維基百科政策簡報》的支持,我們希望能與您共同努力使中文維基百科更加美好。


此則訊息由《維基百科政策簡報》編撰小組藉由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 發送於 2018年1月14日 (日) 16:17 (UTC)回覆


關於區議員資料的查詢

編輯

你一直勤奮地更新英語維基的香港政制條目之努力實在令人敬佩。在搬遷英語維基的十八區區議會條目到中文版改進時,我發現了你在中文維基上亦有添加1982-2004年間的詳細議員資料。請問那些資料是在那裏獲得的?因為我在重整條目時發現那些議員資料並未能涵蓋十八/十九區,造成圖表有缺漏,尤是早期委任議員的資料。希望你能回應一下以解本人之惑,謝謝! -- Momocalbee留言2018年3月30日 (五) 21:04 (UTC)回覆

請參閱區議會刊物、《香港年鑑》或《香港年報》等書目。在下也有一事相求:請問你有否2015年區議會選區的全港地圖?在下一直都只是從舊版地圖中改劃,由於當時仍是新手,所以當中質素欠佳,本身的地圖也有欠精準。如果閣下有全港地圖,在下可以在此基礎上重劃1994至2011年的地圖,以提升現時選舉地圖的質素。--Lmmnhn留言2018年3月31日 (六) 14:20 (UTC)回覆
根據你的要求於今日將18幅區議會地圖合併成一幅全港地圖,但拼合始終有一定的瑕疵,請見諒。基於我不肯定是否每個選區的政黨是否正確,故暫不上傳至Commons,你可以從下列連結中下載,謝謝。 檔案下載 -- Momocalbee留言2018年4月1日 (日) 15:05 (UTC)回覆
極度感謝!--Lmmnhn留言2018年4月1日 (日) 15:21 (UTC)回覆
另外我目前只完成統一兩個區議會(中西區、灣仔)的格式,進度實未能趕及你在灣仔區議會加上早期委任議員資料的速度,未知你有沒有其他區議會的委任議員資料,以讓我在更新條目時順道加入那些資料。-- Momocalbee留言2018年4月1日 (日) 16:10 (UTC)回覆

關於區議會選舉條目

編輯

你說: 「超過一半為現任議員及有報道過之有意參選人士,若有臆測者應宜刪去該部份而非全數刪走。」 那麼,請問:

  1. 第一,你為什麼回退至我編輯前的版本?閣下難道有吳靄儀、陳劍青、黃梓謙、鍾樹根等人出選的可靠來源?若不然,何以保留此等毫無根據之資料?
  2. 第二,為何閣下認為現任議員必然有意於來屆參選?這屬於原創研究嗎?
  3. 第三,如有報導,為何有來源支持的名單卻是少之又少?
  4. 第四,內文中大部分來源為facebook,請問facebook是可靠來源嗎?
  5. 第五,刪去現任而未宣佈參選的名單、facebook等不可靠來源後,還有多少人在名單裏面?

靜侯回覆。 --Jarl av Kirkjubøur 有事請留言 2018年7月30日 (一) 16:15 (UTC)回覆

抱歉,第一點與你無關,我大意了。--Jarl av Kirkjubøur 有事請留言 2018年7月30日 (一) 16:19 (UTC)回覆

在下並不介意閣下把沒有出處及理據欠奉的資料刪走。--Lmmnhn留言2018年8月1日 (三) 12:47 (UTC)回覆
言下之意閣下同意將所有未表態的現任議員、僅有媒體推測而本人並沒承認的、以及用不可靠來源支持的名單刪走?--Jarl av Kirkjubøur 有事請留言 2018年8月27日 (一) 08:09 (UTC)回覆

已完成製作2019年區議會選區地圖

編輯

區議會選舉將至,已完成製作2019年的新選區地圖,如有需要可於此處查閱及使用,特此通知(或者使唔使幫每個選區都整一個獨立上色嘅版本,係選區條目入面用?) -- Momocalbee留言2019年3月30日 (六) 17:58 (UTC)回覆

@Momocalbee 如可為每個選區都整一個獨立上色,將會功德無量,不過不如先等最終劃界落實?--Lmmnhn留言2019年6月4日 (二) 09:03 (UTC)回覆

2019年區議會選舉

編輯

好,會在最近一星期內開始製作有關地圖 --Momocalbee留言2019年10月1日 (二) 03:23 (UTC)回覆

已完成製作19年區議會全港選區地圖

編輯

如題,請於此處參閱有關地圖,祝編輯工作愉快 :) --Momocalbee留言2019年10月1日 (二) 08:44 (UTC)回覆

感激不盡!香港人加油,萬事小心!--Lmmnhn留言2019年10月1日 (二) 14:15 (UTC)回覆

太平山學會

編輯

該標誌是從80年代時事節目(應是鏗鏘集,但集數已忘記了),講述香港前途問題一集裏Cap出來的,當時太平山學會應是舉行研討會,咪牌上掛有該會的會徽,故在節目中剪取下來製成標誌。-- Momocalbee留言2019年10月7日 (一) 08:27 (UTC)回覆

藍黃還是紅綠?

編輯

理論上紅色代表共產、綠色代表民主,維基百科的香港選舉地圖亦一直以此為標準。但藍黃色的使用也有5年的歷史,我覺得可以使用的(中文維基六角形那幅圖片,也被改用了黃色,但改一半不改一半,紅色依然被保留) 未知是否將過往數十年的選舉地圖一併改為藍黃色?如果是的話,相信是大工程 --Momocalbee留言2019年11月26日 (二) 12:01 (UTC)回覆

我覺得黃藍之分可以從本屆選舉開始,亦符合歷史的演進。--Lmmnhn留言2019年11月26日 (二) 18:26 (UTC)回覆

藍黃還是紅綠?

編輯

正製作區議會的選區得票比例圖,但是在完成港島4個區議會之後,發現採用黃色(尤其<50-60%的淺黃區間)的顏色差別比綠色更難看,我認為這是可關注的問題。--Momocalbee留言2019年11月27日 (三) 09:15 (UTC)回覆

未知參考此圖File:United_Kingdom_EU_referendum_2016_area_results.svg會否有幫助?--Lmmnhn留言2019年11月27日 (三) 09:19 (UTC)回覆

再拜託一下

編輯

未知你的意思是否是將一幅十八區的圖片,十七區塗黃,離島區塗藍的意思?(如[此圖 https://cdn.discuss.com.hk/t/df0cb9/f/800x0/https://cdn.hk01.com/media/images/3603319/org/db56cf5c5a344b867c0d1aabca3cfbed.jpg]的樣式?) --Momocalbee留言2019年11月29日 (五) 14:28 (UTC)回覆

是的,感謝!--Lmmnhn留言2019年12月1日 (日) 06:36 (UTC)回覆

完成早前所說的地圖

編輯

如題,實屬舉手之勞,可到此處查閱 :) --Momocalbee留言2019年12月1日 (日) 08:24 (UTC)回覆


周永勤

編輯

周永勤正在評選優良條目,歡迎就條目投票或提供意見。謝謝。--摩卡·賀昇 2019年12月6日 (五) 06:54 (UTC)回覆

邀請您參與管理人員任免及仲裁委員會制度討論

編輯
註:此通告由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於2024年9月21日 (六) 13:40 (UTC)寄送。若您未來長期或目前暫時不欲接收任何類似訊息,可考慮婉拒消息發送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