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如果您認為被針對

版權聲明 編輯

本文內容來自User:AT/給認為自己是受害者的人。見Special:PermaLink/79149345#深夜奇思妙想:把使用者論述User:AT/給認為自己是受害者的人提升為社群論述。--桐生ここ[討論] 2023年9月30日 (六) 08:53 (UTC)回覆

深夜奇思妙想:把使用者論述User:AT/給認為自己是受害者的人提升為社群論述 編輯


如題。我覺得這不是壞事,可以增加論述的可見度,而且歷史總是不斷地上演。副知@AT。--MilkyDefer 2023年9月26日 (二) 13:57 (UTC)回覆

支持。--桐生ここ[討論] 2023年9月26日 (二) 16:13 (UTC)回覆
如果我的正確主張未被貫徹,那麼受害者不是我,而是你維。知道這一點,也就夠了。這就是我自命不凡的見解(笑)。Fire Ice 2023年9月26日 (二) 17:36 (UTC)回覆
隨著類似事件不斷的屢次重演,個人也覺得相關內容也許可以添增潤筆,使有困惑或者矜持者能放下身段與困惑。--薏仁將🍀 2023年9月27日 (三) 00:03 (UTC)回覆
可能要看AT願不願意了,例如像User:Hat600/essay一堆用戶論述,應該還有不少用戶寫過自己的用戶論述。而且論述本來算是隨意的,你喜歡的話拉上WP空間沒人反對就行了,有人不喜歡把它摁回用戶空間也行。
甚至按照版權協議,將這份用戶論述原樣複製到新頁面,最多寫明來自的原處,也行。只是這很不禮貌,類似將別人用戶空間的條目草稿直接複製到新條目頁上,過往好像有過類似的問題。——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9月27日 (三) 02:42 (UTC)回覆
我有點擔憂這論述有變相主張受害者有罪論的情況,萬一遇到因忽略旁支末節而造成的錯誤歸類的情況,這論述有可能會構成二次傷害。Sanmosa віки-віків 2023年9月27日 (三) 13:37 (UTC)回覆
WMLO事件讓我愈發覺得AT這篇論述是真的妙,(+)支持升級為社群論述。——Aggie Dewadipper ※ Beat Mustangs2023年9月27日 (三) 18:22 (UTC)回覆
不過看了一下相關,主題是給認為自己是受害者的人標題也許可以適當的修飾,可以更改為給窮盡一切方式仍無法獲得妥適回應的你,至少解決名稱可能被濫用,或者可能有「先入為主」的變相誤導情事,標題儘可能維持在客觀中立之上,再來內容我覺得原作者可以依照近期的狀態再做修飾編寫:內容主要的出發點主要是以勸導當事者不要太過琢磨於孰是孰非的「非得要爭出個理」,而是應該更著重在如果大眾對於事件的看法與你不同,不如你的預期,該怎麼釋懷?所以以不同的觀點切入或者立場置換,也許會看到更多不同原先的所看不到的事物。--薏仁將🍀 2023年9月28日 (四) 01:57 (UTC)回覆
這名字有點太長,我剛剛在吃午飯的時候想到了《如果你認為被社群針對》這個標題,不知道各位怎麼看。——Aggie Dewadipper ※ Beat Mustangs2023年9月28日 (四) 21:24 (UTC)回覆
建議去掉「社群」。--YFdyh000留言2023年9月29日 (五) 00:28 (UTC)回覆
《如果你認為被針對》?私以為不錯,簡單易懂。——Aggie Dewadipper ※ Beat Mustangs2023年9月29日 (五) 21:46 (UTC)回覆
我也有同感,(+)支持升級為社群論述。--Quinnie.wong留言2023年9月30日 (六) 01:33 (UTC)回覆
已有Wikipedia:時刻保持冷靜論述和Wikipedia:不要人身攻擊方針。從論述定義和以上討論看,無人阻止該內容變成一份社群論述。但部分內容令我有些擔心該名稱的濫用,內容的不當解讀和實際效果。--YFdyh000留言2023年9月27日 (三) 21:31 (UTC)回覆
雖然我反對這個離公正你維假設只有五十米的論述,但也沒有意願「阻止」。社群論述,也只是社群部分人的論述而已。--Fire Ice 2023年9月28日 (四) 14:25 (UTC)回覆
我不反對把拙作升為社群論述,也歡迎有意願者來改善。謝謝。--AT 2023年9月28日 (四) 14:11 (UTC)回覆
小建議,在「為求達到目的不惜一切,例如註冊大量傀儡來進行擾亂、跨維基控訴或呼籲站外人士支援等等,來爭取自己認為的「真理」、「正義」。」中,加入一個例子:「通過公開或者引用其他用戶的站外發言」,謝謝。--Quinnie.wong留言2023年9月30日 (六) 01:36 (UTC)回覆
一點(&)建議:「您可能選擇繼續控訴,甚至違例,為求達到目的不惜一切,例如註冊大量傀儡來進行擾亂、跨維基控訴或呼籲站外人士支援等等,來爭取自己認為的「真理」、「正義」。」感覺有些WP:BEAN。--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9月29日 (五) 07:07 (UTC)回覆
改成:......不惜一切,視方針為無物,動用所有可能手段來爭取自己心中的「真理」、「正義」?——Aggie Dewadipper ※ Beat Mustangs2023年9月30日 (六) 08:55 (UTC)回覆
這樣不錯。--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10月1日 (日) 03:46 (UTC)回覆
「為求達到目的不惜一切」已經足以,無需舉例,也不必用激烈的語句,否則你舉出這個論述,可能對方會更激動。--桐生ここ[討論] 2023年10月1日 (日) 03:51 (UTC)回覆
此外我也(+)支持升級為社群論述。WMLO事件後這篇論述十分應景,甚至跟「參見」中的那兩位的情況異曲同工。--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9月30日 (六) 01:54 (UTC)回覆
已升級為社群論述:WP:如果您認為被針對。參考上方受害者有罪論、公正世界理論、BEAN等問題做了一些改動。--桐生ここ[討論] 2023年9月30日 (六) 09:01 (UTC)回覆
建議改為「如果您被針對了」 ——魔琴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9月30日 (六) 11:27 (UTC)回覆
感覺這個不好,「誤導向」標題。--YFdyh000留言2023年9月30日 (六) 19:45 (UTC)回覆
在我看來,我被針對了的時候,自然是我認為我被針對了的時候。不可能我(在我看來)被針對了但我不認為我被針對,或者我(在我看來)沒被針對但我認為我被針對了。所以「我被針對了」和「我認為被針對了」是一回事。 ——魔琴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10月1日 (日) 15:00 (UTC)回覆
標題和內容的基調相反,這個標題像是提供反制或救濟措施。--YFdyh000留言2023年10月1日 (日) 21:10 (UTC)回覆
社群論述並不需要共識其實,不過有討論也不壞--SunAfterRain 2023年9月30日 (六) 12:54 (UTC)回覆
返回專案頁面「如果您認為被針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