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非原創研究/存檔1
本頁是以往討論的存檔。請勿編輯本頁。若您想發起新討論或重啟現有討論,請在當前討論頁進行。 |
該翻譯嗎?
這玩意該翻譯嗎?該的話我願意出點力。
- 歡迎您繼續翻譯。--zy26 was here. 01:16 2005年9月7日 (UTC)
- apple pie 及 Current events 的例子,有對中文維基百科熟悉的人能提中文例子嗎?煩請加上,謝謝--61.223.171.224 09:03 2005年9月7日 (UTC)
建議移動到「非原創研究」
」"Original Research" 應該翻譯為「原創研究」,而非「原始研究」。「原始」一詞有很多其他意思,不如「原創」準確,因此建議移動本頁到「非原創研究」。--鳥甲 23:02:45 2006年1月30日 (UTC)
如果這個要成為正式方針,希望能夠修改的簡短一些。
方針就好像法律,應該簡短嚴格,不應該長篇大論寫得像幫助文件一樣。我認為原來的英文內容也不是太好,太像幫助說明性文件,而不像方針。是不是可以改為一條一條的,如果這樣做,就是原創研究;如果那樣做,就不是原創研究。等等。等校對完畢以後我會提議修改。-無名無形 22:35:48 2006年4月18日 (UTC)
- 本文部分內容相當精彩。如果要簡化,我建議重新寫一篇,將原文移動到Wikipedia:維基百科為什麼不接受原創研究如何?--地球發動機(〠✆ - ✉✍) 06:20 2006年4月19日 (UTC)
方針不是法律,維基百科不是法庭。不管它改得多好,我堅決反對它成為正式方針Alonso McLaren (留言) 2008年12月6日 (六) 12:17 (UTC)
關於某些字句
- 請看---「這裡不能放產出第一手資料的原始研究」,『放產出』是什麼意思?我思考了一下,按病句處理,改為『放出』,我想徵求你們的意見。謝謝 --Skydiver 14:56 2006年11月4日 (UTC)
Wikipedia:非原創研究裡的一句話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
Wikipedia:非原創研究裡有一句:
新聞動態應該也是不允許以一手資料構成的吧?這句是不是要改一下?--mingwangx (talk) 01:40 2006年10月28日 (UTC)
- 其實應該是沒有例外的,有例外就不是正式政策了。 --Lorenzarius 09:30 2006年10月28日 (UTC)
- 同意,不應有例外。而且以上提及到的所謂例外並沒有提供合理原因,所以更加不可能容許例外。出現例外的唯一原因,恐怕是因為未被維基人發現及刪除。 -- Kevinhksouth (Talk) 09:46 2006年10月28日 (UTC)
這是一處翻譯錯誤,整個方針是從英文翻譯來的。這一段對應
Although most articles should rely predominantly on secondary sources, there are rare occasions when they may rely entirely on primary sources (for example, current events or Braunfeld v. Brown). An article or section of an article that relies on primary source should (1) only make descriptive claims the accuracy of which is easily verifiable by any reasonable adult without specialist knowledge, and (2) make no analytic, synthetic, interpretive, explanatory, or evaluative claims. Contributors drawing on entirely primary sources should be careful to comply with both conditions.
是說,大部分條目要依賴二手來源,在滿足兩個條件下,可以依賴一手來源。而翻譯者把它理解成直接由一手材料構成,而不需要來源,這顯然是違背原意的。「新聞動態」的來源都是媒體的一手資料,所以原文說它完全依賴一手來源。但新聞動態不允許維基人自己報道,所以說它完全由一手材料構成是錯誤的。--Wikijoiner 12:36 2006年10月28日 (UTC)
- 根據上方英文內容,的確是可以有例外沒錯,只要符合這兩點。(1) descriptive, easily verifiable by any reasonable adult without specialist knowledge (2) make no analytic, synthetic, interpretive, explanatory, or evaluative claims. 所以只是形容,不是作分析/解析,普通人亦可以核實的資料,用一手資料沒有問題。--Onsf 19:36 2006年10月29日 (UTC)
- 英文說的是「relies on primary source」,意思是依賴一手來源,即還是需要有來源,只是允許在這兩個條件下,來源可以是一手材料。所以這不是Wikipedia:可供查證所要求的「提供來源」的例外,還有一句說得更清楚「Primary sources that have been published by a reliable source may be used in Wikipedia, but only with care」,即「已在可靠來源發表的一手來源,在慎重之下才可在維基百科使用」。--Wikijoiner 03:59 2006年10月30日 (UTC)
WIKI真是個好東西!
什麼問題都可以在這裡討論嗎?
- 此討論頁只供討論與頁面Wikipedia:非原創研究有關的內容。關於其他問題,你應先參閱Special:Recentchanges頂端的各個連結,或到Wikipedia:互助客棧提問。--Moonian‧♨一盅兩件‧貢獻 主要 全部 02:51 2006年11月15日 (UTC)
關於被恢復的中古漢語聲母
當時大家討論[1]有認為是原創性研究的,不過很多人認為其製作不容易,而保留下來,編輯者提出其User:Polyhedron這篇文章曾發表在水木清華的BBS上,並說英文維基中如果有發表在專業論壇上的文章,可以作為參考資料。中文維基方針是否也要跟隨這一方針呢?—Ksyrie(Talkie talkie) 2007年6月29日 (五) 19:37 (UTC)
就算發表在專業論壇上的可以引用,但是怎麼證明水木清華就是專業論壇?而在我看來它顯然不是專業論壇。— Mukdener 留 言 2007年6月30日 (六) 10:56 (UTC)
- 當時討論的時候好像有人說,目前中文維基還沒有接受專業論壇內文章的方針,是不是我們現在要修改這個方針呢?—Ksyrie(Talkie talkie) 2007年7月1日 (日) 22:15 (UTC)
請教一下寫作技巧
如何在引用來源時不侵犯版權?已經迷糊了。Cfso2325 2007年9月15日 (六) 21:27 (UTC)
一點建議
先是發現了這個模板en:Template:Maintained,用來放在討論頁,標記關注這個條目,或對這個條目的內容非常熟悉的人。個人覺得中文維基引入這個模板還是很有意義的。這絕非查看「歷史」可以代替的。編輯條目次數多的人,不一定是對條目內容最熟悉的。
第二個,是關於原創研究的問題。現有的定義是「原創研究代表未經發表的理論、資料、評論、概念和想法」,這個範圍很廣,很模糊,寫劇情屬於未發表的資料吧,但所有電影,電視劇,動畫都在寫。維基也正是因為總是能查到這些文藝作品的詳細劇情而出名(在某種程度),側面說明其他人,其他網站是沒這個心思來寫的。類似的還有很多,比如網站類的條目,幾乎都是維基人天天留心,一點點整理出來的。比如百度百科,google搜索,也不會有別人關注。
原創研究的定義應該添加一個範圍:「研究已知事物的特性不算原創研究,研究未知事物的特性才是原創研究」。--一葉知秋→切磋 2007年11月11日 (日) 09:06 (UTC)
- Template:Maintained模板是一個很好的建議,我覺得可以適當地推廣。關於第二個的原創研究,電視、電影乃至小說的情節,是以已經發表的理論、資料、評論、概念和想法為基礎進行整理的,如果編者在整理的過程中沒有加入自己所思所想的內容,那麼整理出來的內容也不屬於原創研究。要說「未發表的資料」,實際上維基百科上絕大多數條目在新建前都是未發表的,因為維基百科不允許從其他地方直接複製有版權的材料,因此任何一篇新條目,都要經過編者對已經發表的資料進行整理後再發表。在其中,原材料所要表達的思想在整理後的文段內並未受到歪曲,編者也沒有將自己的想法加入整理出來的文段中,如此,重新整理後再發表的內容屬於正當過程,而非原創研究。—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7年11月11日 (日) 14:36 (UTC)
可不可以不提霍金?
- 然而,在編寫條目的時候,你遇見了霍金本人,在酒過三巡之後,他告訴你:「其實,我覺得X理論根本就是垃圾。」
這句話看上去好像很諷刺?霍金身患重疾,根本不可能去酒吧喝酒,更不可能說出一個別人聽到的單詞。這個笑話其實並不好笑。改用另一個科學家為例子不行嗎?—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2008年6月28日 (六) 16:05 (UTC)
非原創研究方針涵蓋「以論文作為參考文獻」?
請先行詳閱討論:User talk:Munford#「原創研究」?與User talk:Ch.Andrew#原創研究;另外,我和User:Munford沒有過節,只是因著海草該條目而引發我對於此方針的疑慮。
本人希望呈請大家對於中文維基的原創研究方針是否涵蓋「以論文作為參考或引用的文獻」此方面做進一步的探討。如果每一份論文的使用都必須先行考證有無其它出版品援引,這會增加編寫某些生物條目上的不便,尤指新物種的發表論文,恐怕根本就尚未有其它書刊記載吧?我建議,假設某論文研究自身就有很大的爭議(顛覆現有常識性理論之類的),這時才可列為「原創研究」。另外,我不曉得,倘若要將此部分更動納入WP:NOR,需得經由哪些正式程序才可完成更動?—章·安德魯┼留張紙條┼美好的仗┼飛鴿傳信┼ 2008年7月4日 (五) 08:52 (UTC)
- 我覺得中山大學生科碩士論文在中文維基已經是很有公信力的來源了。我們還有很多參考來源只是隨意蒐個google,然後引用一下普通網頁資料而已。—bstle2 2008年7月4日 (五) 17:29 (UTC)
- 此討論的標題不準確, 討論的中心是一般學位論文是否適合做參考文獻。 學位論文一般不會發表或出版,很難查證。一般的碩士論文,如果所引證內容不是原創的,那麼論文本身就應該參考了更權威的資料。條目中直接引用原始資料就好了。 如果內容是原創的,那麼可靠性缺乏保證。 —Munford (留言) 2008年7月4日 (五) 22:39 (UTC)
- 老實說,我的意見大概只適合放在Talk:海草,因為我只想說說我對該文獻的看法:
- 我不知道是否「一般」學位論文都可當作合適的參考文獻,但就個案來說,Ch.Andrew引用於海草條目的論文已經公佈在網路上了,他在引用時也給出了連結,任何人都可以查找該資料。
- 而且,若是因為質疑引用文獻的權威性而去除該註腳,那麼應該要附帶質疑百科條目上所引用的知識,只是刪去連結,不是讓原本還有一丁點文獻支持的東西變成缺乏來源了嗎?
- 若真要比「權威性」,三位國立中山大學留美博士(其中還不乏系主任和研究所所長)簽名,已經比任何一家台灣電視台的新聞報導(中文維基最喜歡引用的來源之一)還具有「權威性」。—bstle2 2008年7月4日 (五) 23:27 (UTC)
- 不認為參考未正式出版的學位論文有什麼不對,連學術界正式的專書或期刊論文都不時會引用碩士論文了(只要有引用價值),何況是百科全書。「如果內容不是原創的,那麼論文本身就應該參考了更權威的資料」這更不是合理的理由。論文本來就是以往的資料作基礎,再作進一步的研究,當然最好應該有自己的看法或部分前人未見之處。(雖然的確二、三流或以下的論文,也會只有前人資料的堆砌)人家已經研究出來,獲同行審查(考試的教授)過的研究成果不用,還要去查他引用的資料(其中常常不乏很多原始材料),這才是真正在搞原創研究。
- 以可靠性來說,好的碩士論文絕對比坊間一些有出版但考據不詳實的書還可靠多了。找不到也不是理由,就算是孤本的資料,只要真正存在的資料我覺得都可以用(當然,能找到可替代而普遍性高的資料當然更好,但並不總是如此),何況碩士論起碼在圖書館會收好幾冊,更不用說現在很多都電子化了。
- 最後,不管認為可靠性如何,Ch.Andrew明明事實上就是參考該著作而寫的內容,該內容也不是廣告性質的宣傳,如果參考其他認為更可靠的資料,而質疑這筆資料的可靠性,那用新的內容和參考資料取代是個可行的方式,直接刪除參考來源是不妥的。(變成維基百科明明參考一個資料,卻假裝自己沒參考)
--ffaarr (talk) 2008年7月5日 (六) 01:51 (UTC)
- 沒錯,這樣會違反Wikipedia:列明來源的指引。該指引要求:原則上除非特定記述為常識性記述(如臺灣及日本民間經濟、文化、學術交流十分興盛,中國朝代順序及鼓山與旗津可以渡輪往返,且班次頻繁等),否則都應儘可能依指引中要求格式列名出處。此外,學士、碩士、博士論文由於都經過同行評審,因此都可以直接引用(即使與一般說法相衝亦可引用,但須特別標明相衝處)而不違反WP:V、WP:NOR及WP:RS。--RekishiEJ (留言) 2008年7月5日 (六) 03:58 (UTC)
四點意見。一,學位論文肯定不屬於Peer-reviewed。這裡請不要用中文的「同行」理解,教授審閱學生的論文,絕對不是他的peer,兩者地位是完全不同的(這點在中文翻譯「同行」之後有明顯的概念模糊)。
二,學位論文只考慮一個是否達標的問題,比如英國來說,很多學校一篇論文只要達到40分(滿分100,實際常見高分70-80)就可以通過了,其實當中仍然可以有很多明顯錯誤,但是大的標準滿足了學位要求。
三,很多學位論文的要求是必須有相當的原創性,與維基百科正好相反,像一般英美學校博士學位的要求就是:「Original contribution to knowledge」,即對知識的原創貢獻。學位論文偏好原創性、爭議性,而不強調學術資格(因為發表者本來就沒有,正在試圖獲得)、權威性、廣泛性,其實是與維基正好背道相持的。
四,學位論文從來沒有反饋的機會,即沒有一個人會去寫文章反駁一篇沒有在任何媒體、刊物發表的論文,主要理由是上述第二條,學位論文有錯是很正常的,沒有一個有學術資格的人會有精力、有興趣說某某大學某某碩士的學位論文有八個錯誤,如何如何不得了。這點即使你與一般比較正常的媒體相比都是明顯的缺陷。後者即使專業性不足,但是常常會有專業人士指出其錯誤,然後刊登到什麼「讀者來函」、「編讀往來」甚至嚴重的出現致歉內容等,這點對於學位論文幾乎是永遠不可能出現的。即使某人今後自己意識到當年年輕時寫的論文其實有很多錯誤,也沒聽說過出來更正的。
當然這些不是說學位論文絕對不可靠,只是我認為維基編者在引用時要意識到這些明顯特徵。不要忘了這可能就是一個20歲出頭的學生為了應付學位考評而在十天之內寫出來的一萬字,而且寫的時候可能晚上還在麥當勞做part-time(這點,連一般報社媒體的編輯、記者都不如),然後幾個教授看看內容還可以,思維敏銳、原創性強(有學術潛力),雖然還有不少明顯錯誤,但是勉強也能「及格」,就通過了。—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5日 (六) 07:36 (UTC)
- 一、我完全同意,抱歉我用語有混淆之嫌。二、各地區各學系都有差異。三、不只是學位論文,所有學術論文或專書都很重視原創性,但原創性不代表沒有學術資格或權威性,真正的「contribution to knowledge」絕不是說弄個不可靠的自創看法就可以有的。
四、大致同意,但並不是絕對,如果該碩士論文較有學術價值的話,在相關主題的主題書評中還是會被評價。最後,假如要比的話,記者每天要寫的東西並不比十天一萬字要少,而有些教授變成教授以後更忙,反而沒時間好好作研究。(所以學術界常有個很心酸的笑話就是,有些教授一生寫得最好的著作就是博士論文)。不過整體而言,你說引用學位論文要小心這點我是非常贊同的。--ffaarr (talk) 2008年7月5日 (六) 15:34 (UTC)
- 所有的知識最初大概都是「原創的」。問題不在於內容是否原創,而在於原創而又未經檢驗和普遍承認。學位論文中的原創內容很難說經過檢驗。 真正出色的學位論文其原創內容多半會單獨寫成論文發表在專業雜誌上,或單獨出版,這才是得到同行評議的結果。 普通的學位論文一般不具備此條件,直接作為參考資料很勉強。 專業的新聞報道也是受到社會和讀者監督和評價的,好的傳媒機構內部也有信息核對和控制機制, 作為來源是合適的。 —Munford (留言) 2008年7月6日 (日) 16:53 (UTC)
- 事實是中文維基百科是一個連個人網頁上不知道哪裡剪貼來的內容都可以引用的線上百科。我覺得Ch.Andrew唯一沒做對的事就是太誠實地在引用時加註「碩士論文」四個字。現在有些人只針對學位論文這四個字高談闊論(俗話說:「看到黑影就開槍」),卻刻意忽略中文維基百科的引用標準根本就沒有那麼高,Munford請您想一想,如果連過去的網頁只是某國民小學的校園網站,或者引用時沒標註「碩士論文」四個字,您還會刪去該連結嗎(或者您在刪之前會先看看那邊到底寫甚麼嗎)?
- 或許上面說的有關同行評審的事都是事實,但是不可能是現階段中文維基的標準。更何況如此去除來源的行為造成了一個現象:就是編輯者可以隨意寫兩句話而不加來源註腳;卻不能參考碩士論文來寫兩個字並加註參考來源。
- 媒體有分好或不好,大學也有分,為何有些人根本不在乎這篇論文到是哪一所學校的學生在誰的指導下寫的,以及裡面到底寫些甚麼。至於麥當勞part-time,我只想說,台灣主要幾所大學的研究所並沒有某些人想像的這麼好念,又不是國中生剪貼報告。也許有些學位論文真的就只是在電腦桌前生出來的,但是海草條目所引用的碩士論文是一篇生物地理調查。—bstle2 2008年7月7日 (一) 09:09 (UTC)
- Bstle, 現在討論的問題是學位論文是不是適合做參考資料。 其他內容是否適合做參考可以另開討論, 如果覺得有必要全面考慮參考資料的條件,那是更大的討論話題。 你舉的例子我看不出證明了學位論文合適作為參考資料。 —Munford (留言) 2008年7月8日 (二) 00:56 (UTC)
- 凡是引用個人網站(甚至是任何非知名網絡入口網站)的內容,我個人是一直提出異議的。—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8日 (二) 06:43 (UTC)
- 既然已經參考了,就應該標出來源,供人查證。我想並不是所有維基人都有專業能力來判斷一篇論文有多準確,可是單單以臆測的方式來討論也無法說服他人說學位論文是不可取的。畢竟,一篇合格的論文,總有它可取的基本知識在。如果覺得所引用的內容不準確,最好還是引用更有權威的著作來修改它或取代它,如果沒有更好的來源,又無法指出錯誤所在,我覺得那還是保留原來的參考比較好。有時候,有些冷僻的領域,可能根本就沒有更有權威的著作存在。——白布 (留言) 2008年7月7日 (一) 12:14 (UTC)
- 「有時候,有些冷僻的領域,可能根本就沒有更有權威的著作存在。」請看Wikipedia:非原創研究:
為什麼本項目不包括原創研究?制定非原創研究這一方針一開始是為了應付一個實際問題:例如「民間科學家」及小白等某些人所持有的理論甚少有人認真看待,卻希望將他們的理論寫到維基百科上以吸引眾人的目光。這很明顯不應當是維基百科應有的內容,卻很難用其他方針加以反對:民間科學家通常會引用他們缺乏公信力的公開資料以提供可驗證性,然後選擇一些難以證實為假的理論。但正因為業界專家並不認真看待他們的理論,使得他們幾乎沒有機會在有公信力的同行評議中發表,於是我們才得以引用本方針。
- 這是維基基本方針問題,這裡不收錄連正式出版物都沒有的冷僻領域,就如同不收錄沒有佐證的花邊新聞一樣。非原創研究大於可查證,如果一件事真的只有一篇未發表的碩士論文為來源,幾乎肯定可以斷定為原創研究而拒絕收錄。—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8日 (二) 06:43 (UTC)
- 我認為如果條目內容在撰寫過程中有實際參考到某篇作品,就該列為參考文獻來源,至於該文獻的內容是否準確,則是另一個需要討論的課題,但不該因為認為該論文權威性不足就予以刪除。作為不夠權威性的資料來源,如果認為其中的資訊有不正確之處,正確的作法應該是提出更準確的資料來正名其錯誤,或用fact標籤標示出來,徵求更進一步的佐證,或至少提出供社群討論公決,而非直接刪除了事,這樣應該是比較恰當的處裡手法才對。—泅水大象 訐譙☎ 2008年7月8日 (二) 15:57 (UTC)
- 說到具體這個修改, 有興趣的可以去查看一下編輯歷史[2]。這個碩士論文的參考是列在條目名,「海草」,旁邊的。 條目還沒有開始介紹就註解了,這個註解的意義在哪裡完全看不出來。 這個也是我選擇刪除的原因。海草條目顯然會有很多專著,比這個台灣海草分布的論文更為合適 —Munford (留言) 2008年7月9日 (三) 00:15 (UTC)
- 誠如Munford兄所言,用『註釋』的方式把該篇論文放在條目名旁,有點讓人看不懂其意義,不知當初如此做的Ch.Andrew兄的實際目的何在?我不是很清楚整件事的來龍去脈或背後的隱藏爭議,但以目前看到的狀況來說,如果內文真有部分資料是參考自此篇論文,我認為應該保留該論文的連結在『參考文獻』的欄位中(不是註釋)。—泅水大象 訐譙☎ 2008年7月9日 (三) 06:04 (UTC)
我覺得此事之所以理解上還有分歧,很可能是源於對於「原創」和「原創研究」兩個概念的混淆。維基絕大多數內容都要求原創,即不能夠原文引用,哪怕是引用別人的Blog、個人網站、未發表作品等都不行,否則可能就要掛侵權。所以如果有某一篇論文也好,出版物也好,其內容是對條目有幫助的,一般做法是用不同語言概括複述,然後給出明確來源,這是原創文字、引用內容。這種情況下引用任何文章的部分內容,哪怕是未出版的,從法律上、道義上都應該明確給出原來源。
但是原創研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比如說,如果某未出版的學位論文講海草可以用來造核武器,這就是原創研究了,因為是一個未被廣泛接受的觀點,哪怕你是MIT的博士後論文有三十八個教授審閱過也好。這種情況下,除非該論文之後能夠通過同行評審發表於權威學術期刊上,否則其觀點都是絕對不允許出現在維基的,如果出現,即使是可查證(博士學位論文一般都可查證,大多數大學圖書館都長年留檔),也應該以原創研究為理由刪除。
所以具體該條目的問題是原來源是作為引用內容注釋來源的,還是作為原創研究注釋的。不過本討論頁段落標題是寫的「原創研究」相關。—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9日 (三) 07:23 (UTC)
學、碩、博士論文可否引用,要看對應系所之論文通過難易度,及之後學界重視程度、被引用數、主流媒體是否關注等。許多驚天動地的研究(如代數基本定理、離子說),都是從這類論文來的,儘管審核方式與一般學術期刊不同(期刊也有分好壞)。若學碩博士論文不能引用,期刊論文也就未必能用了。順道一提,網路資料能否使用要依個案而定,如動畫條目可參考知名討論區以便了解一般動畫迷看法,但電視動畫首播日期則不能使用討論區作為資料來源,一定要官方資料或動畫雜誌、專業網站才可以(討論區常有各類不實傳言)。公民新聞部份只要烏龍新聞爆發率未高於《中國時報》即可,否則若未獲專業記者團體認可的公民新聞站完全不能用,中時也就不可作為資料來源了。--RekishiEJ (留言) 2008年7月9日 (三) 07:59 (UTC)
- 最初來源是學位論文,並不表示永遠只是未發表的論文。從維基來說,發表和未發表的論文,有是否為外界廣泛接受、了解的天壤之別。—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9日 (三) 09:59 (UTC)
我想此問題中心並非原創研究,而係可靠來源。HenryLi (留言) 2008年7月9日 (三) 09:23 (UTC)
- 所以我說段落標題就寫成原創研究,是混淆了兩個概念。—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9日 (三) 09:59 (UTC)
- 同意這根本是兩種不同的問題混在一起雞同鴨講,所以到底原本的爭議重點是在可靠訊息來源還是原創研究?以前者來說,我認為應該將有實際參考到的資料列明,後者來說,若欲以原創研究的理由排除該訊息來源,應該提出更具有公信力並與原敘述相左的理論基礎來作為證明。畢竟,當初所謂的不可原創研究是指不可將條目撰述者本身的原創想法寫在條目中,並不是『不可以將他人原創研究的理念用轉述的方式寫在條目中』,畢竟全世界所有的理論與概念都一定會有其原創的源頭,差別只在於這些原創研究是否能接受後人的檢視並且被接受。一篇學士論文雖然不見得已經接受過足夠的專業認證,不過只要不是論文作者自己跑到維基百科上將自己原創的論文內容發表在這裡,就不應該用『原創研究』的角度來討論此議題或用這裡由排除它。—泅水大象 訐譙☎ 2008年7月10日 (四) 02:41 (UTC)
- 這點無論從原則還是從實際操作上,我都不同意。條目編輯者並不比某大學博士、碩士低一等,就算只講中文世界,一個學科一年只怕也要出上萬的博士、碩士,沒有任何學術出版物、大學教學職位的博士碩士與普通人、維基編者毫無區別。其次,你怎麼判斷某個用戶是不是該論文的原作者或者私下有關係的親朋好友?說不定就如方針中所講,他/她是試圖在維基宣傳這個純粹原創甚至可能有嚴重錯誤的理論呢?—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0日 (四) 07:08 (UTC)
- 同意這根本是兩種不同的問題混在一起雞同鴨講,所以到底原本的爭議重點是在可靠訊息來源還是原創研究?以前者來說,我認為應該將有實際參考到的資料列明,後者來說,若欲以原創研究的理由排除該訊息來源,應該提出更具有公信力並與原敘述相左的理論基礎來作為證明。畢竟,當初所謂的不可原創研究是指不可將條目撰述者本身的原創想法寫在條目中,並不是『不可以將他人原創研究的理念用轉述的方式寫在條目中』,畢竟全世界所有的理論與概念都一定會有其原創的源頭,差別只在於這些原創研究是否能接受後人的檢視並且被接受。一篇學士論文雖然不見得已經接受過足夠的專業認證,不過只要不是論文作者自己跑到維基百科上將自己原創的論文內容發表在這裡,就不應該用『原創研究』的角度來討論此議題或用這裡由排除它。—泅水大象 訐譙☎ 2008年7月10日 (四) 02:41 (UTC)
- 你這麼想不是與「善意假定」抵觸嗎?假如有寫出處的文字,在沒其他根據的情形下,還要被懷疑是原創研究(一堆沒寫出處的豈不更危險)維基百科的很多內容早就該刪光了。所以我贊同大象講的,你覺得碩論的內容有問題不可靠這沒問題,就拿更專業,權威性更高的東西作理據來取代原本內容和參考資料,甚至要掛模板來懷疑內容要求更可靠來源並提醒讀者我覺得也還可以接受,但憑對碩論的一般印象來說內容有問題就直接刪掉我是非常不贊同的。--ffaarr (talk) 2008年7月10日 (四) 08:03 (UTC)
- 假定善意不是方針,非原創研究是正式方針。而且在維基散布原創研究,本來就很難理解為善意,最多理解為對於維基百科性質、目的的不了解,可以進行善意勸說,但是絕對不能保留內容。
- 至於什麼必須有更權威內容,也是不考慮實際可操作性與原則的論點。原創研究很可能因為太過荒謬,所以學術界無人理睬。比如說,上面亂講的「海草可以用來製造核武器」,你認為可能有哪個學者發表一篇正式的文章駁斥這種胡說八道嗎?達不到同行評審標準的「偽學術」觀點,從來是不被人關注的。自然科學界的胡說八道、假實驗都不少,人文學科就不談了,每年都有千百篇駭人聽聞的東西,什麼諸葛亮是千古第一偽君子、李白是「蠱惑仔」都是近期聽說過的「博士」論文。—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0日 (四) 09:18 (UTC)
- 你這麼想不是與「善意假定」抵觸嗎?假如有寫出處的文字,在沒其他根據的情形下,還要被懷疑是原創研究(一堆沒寫出處的豈不更危險)維基百科的很多內容早就該刪光了。所以我贊同大象講的,你覺得碩論的內容有問題不可靠這沒問題,就拿更專業,權威性更高的東西作理據來取代原本內容和參考資料,甚至要掛模板來懷疑內容要求更可靠來源並提醒讀者我覺得也還可以接受,但憑對碩論的一般印象來說內容有問題就直接刪掉我是非常不贊同的。--ffaarr (talk) 2008年7月10日 (四) 08:03 (UTC)
不知道有沒有人察覺有這部分?
另外,也提醒一下,在民科的條目有提到:
.....愛因斯坦在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時,是瑞士專利局的的職員。
很多人認為他是民間科學家也可以成功的例子,
然而事實是他當時正在攻讀博士課程。.....
難道狹義相對論也不能引用?
.....另外,還有提及:
有人認為,民間科學家事實也可以
在以下領域做出原創性的發現: * 初等數學的問題。 * 博物學的資料收集和整理 * 天文學的新星體發現 * 新物種和化石的發現。
還有指引中的以下兩項:
- Wikipedia:可靠來源#引用專家審查過的出版物和核對是否得到普遍認同:「在一本參考雜誌上發表了的文章並不能證明就是真實的」
- Wikipedia:可靠來源#arXiv論文預印本和學術會議文摘
下面這項雖然與本次海草條目所引起的爭論關係不大(因為不是引用「新理論」),然而對此討論有幫助:
- Wikipedia:可靠來源#引用專家審查過的出版物和核對是否得到普遍認同:「不能因為有些理論並沒有得到科學界廣泛的共識,沒有成為科學結論,就不允許在維基上報道或參考」
- 點醒一下:Wikipedia:非原創研究是尚未達成共識的正式方針,在大家的中文維基裡是有商議空間的。—章·安德魯┼留張紙條┼美好的仗┼飛鴿傳信┼ 2008年7月10日 (四) 10:36 (UTC)
- 狹義相對論的原文和修改稿,以後在很多刊物、出版物中發行,是現代物理研究最多的理論之一。上面我已經說過:「最初來源是學位論文,並不表示永遠只是未發表的論文。從維基來說,發表和未發表的論文,有是否為外界廣泛接受、了解的天壤之別。」
- 而你引用的絕大多數詞句都是斷章取義,舉例來說,你單引了一句「不能因為有些理論並沒有得到科學界廣泛的共識,沒有成為科學結論,就不允許在維基上報道或參考」。事實上,這句話之前的第二句是:「所以可以把不同學派的主要關的羅列出來,要加上已經出版的參考資料來源。」這句話的之後第一句是:「然而,雖然維基允許登載少數派的觀點,但如果只有極少數人堅持的觀點則不應該提及」。一份未出版的個人學位論文,顯然更偏向於極少數人堅持的、未出版的觀點。—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0日 (四) 12:13 (UTC)
- 您的『顯然』看在別人的眼中可有點不太顯然:一份未出版的學位論文,如果裡面的論述與說法與該領域中主流的概念並沒有啥相抵觸之處,只是多了點延伸與整理(其實大部分的學士論文都是如此),那這樣的論文還算是及少數人堅持、未出版的觀點嗎?答案當然是『否』。因此整件事的關鍵應該是論文中的理論是否抵觸主要的學術觀念,如果有抵觸,自然有辦法找出更有權威的資料來源去排除前者,如果沒有,那為何要排除它的可參考性?主流入口網站的新聞也可以是學術水準不怎樣的媒體記者寫的(不要笑,台灣前一陣子還有車子加水就能上路跑的報導上了電視新聞,詢問區中也曾討論過這問題),這些人寫的東西可以被當作可靠參考來源,但一個受過幾年正規相關教育的學生寫出來的論文卻完全不能被當作參考來源,感覺很難說服人。更何況,在被提出有爭議的條目中,根本沒有任何『新理論』的敘述,因此就更沒有原創研究的可能了……—泅水大象 訐譙☎ 2008年7月10日 (四) 14:06 (UTC)
不知道有沒有人察覺有這部分? *Wikipedia:列明来源#学位论文
- 難不成會是:這是指引,不是方針啦、會找機會尋求社群共識把那部分「喀嚓」之類的?
- 再者,如果該論文本身「了無新意」、充其量僅是一份「統整資料」,那些「預防措施」可能大部分都不太合用。再者,如果出現了一種情況:「未出版的個人論文」,卻被政府出版品「作為參考文獻」,敢問如何是好?
- 也感謝多位維基人參與討論,我想結論也差不多要有了。—章·安德魯┼留張紙條┼美好的仗┼飛鴿傳信┼ 2008年7月10日 (四) 14:35 (UTC)
- 未發表的學位論文(請注意學位和學術的區別,很少有人會把一個博士生,更不用說碩士生歸入學者範圍)被政府引用的先例已經有過,而且臭名昭著,美國指稱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文件中,後來被發現參考中有一篇博士論文,結果被罵得狗血噴頭。
- 我認為,學位論文作為維基來源的價值非常有限。如上面SElephant所說,如果某論文真的只是複述領域內權威觀點,那為什麼不引用原權威觀點?而且,這仍然只是我說的作為一般來源,即僅限於可查證範圍而已。真正牽涉到原創研究的,就應該格殺勿論。嚴謹的學術類領域如生物學、歷史學等,能夠資格寫入維基條目的我認為只有同行評審的主流學術刊物,不要拿什麼社會新聞使用一般記者撰寫的稿件來做比較。—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0日 (四) 17:52 (UTC)
- 如果可以找到更權威的參考來源,再將不夠權威的取消掉,這點我同意。但總覺得您的意見是,無論有沒有更好的參考來源,只要是未正式發表的學位論文就格殺勿論,管他變成沒有資料來源的條目也無妨?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認為只是太過激進不切實際的空論而已。維基百科是希望追求更準確、更有權威性的參考來源是沒錯,但請用循序漸進點的方式,先求有,再求品質(條目的撰寫過程不也是如此?)論文的參考性有否不是絕對的,而應該是一種相對的比較結果。還有,無論參考資料來源的權威性足夠與否,此處的討論其實都與『原創研究』無關,原創研究應該是遮指撰寫者將其個人的觀點加入敘述中的情況而已。—泅水大象 訐譙☎ 2008年7月10日 (四) 18:48 (UTC)
- 無法同意大象兄的觀點。像我前面說過的, 一個基本合格的碩博士論文,如果是敘述前人的成果,一定應該給出參考文獻。 如果維基編輯者想註解的是這類內容,而編輯者應該有論文在手上,為什麼不引述原始的權威文獻呢? 而普通碩博士論文裡面的原創研究,則多半可以直接認為是未經檢驗的。 前面舉例說到愛因斯坦, 他的博士論文能不能引用呢?當然可以,那個是歷史文獻。 愛因斯坦在論文裡提出的測定分子大小的方法也是公開在權威學術雜誌上發表了的, 是物理學界普遍承認的。 再舉一個例子, 前幾年熱鬧的龐加萊猜想的證明, 佩雷爾曼只是在網上發表的,可信度可能還比不到碩博士論文,沒有什麼導師給把關或者事先的同行評審。 但是這個結果經過了數學界的檢驗,那麼那個論文也就是可靠的了。 —Munford (留言) 2008年7月11日 (五) 00:20 (UTC)
- 做事要有順序。一份合格的論文上一定會註明參考的更原始文獻,因此我們應直接引是原始的權威文獻,這是理想,我並不反對。但問題是,如果您在其他人還來不及將更原始的文獻找到並放上之前,就用可信度的理由將該論文刪除,請問您要後面的人該循哪條線去找到源頭?所以請不要跟我舉一堆例子,我在說的是實務問題不是在高談闊論些理念,沒有必要拿那堆有的沒的跟我打高空,那太空泛不切實際……—泅水大象 訐譙☎ 2008年7月11日 (五) 02:02 (UTC)
- 不理解大象兄所說的做事的順序是什麼意思。 問題的出現首先是在加入碩士論文作為參考資料的時候。此編輯者應該有論文原文, 也應該看得到論文引述的參考文獻, 此時選擇以碩士論文做參考,本身就不符合論文參引的基本原則。後續的編輯者刪除這個編輯是符合維基精神的, 我覺得大象兄的對問題的表述有點本末倒置了。 —Munford (留言) 2008年7月11日 (五) 15:14 (UTC)
- 你要實際點說,那就是一篇未發表的學位論文,可查證性一般沒有問題,但是可信度並不比一個個人網站、Blog好多少。沒有其它來源的情況下,肯定會有人用,但是也肯定會有其它編者按照對待個人觀點、私人網站的標準提出異議。歸根結底,請認清學位論文的個人性質、缺乏學術資格性質、有可能有明顯欠缺的性質、以及一般根本沒有知名度的性質,不要把學位論文歸類到「學術」。—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1日 (五) 12:22 (UTC)
- 做事要有順序。一份合格的論文上一定會註明參考的更原始文獻,因此我們應直接引是原始的權威文獻,這是理想,我並不反對。但問題是,如果您在其他人還來不及將更原始的文獻找到並放上之前,就用可信度的理由將該論文刪除,請問您要後面的人該循哪條線去找到源頭?所以請不要跟我舉一堆例子,我在說的是實務問題不是在高談闊論些理念,沒有必要拿那堆有的沒的跟我打高空,那太空泛不切實際……—泅水大象 訐譙☎ 2008年7月11日 (五) 02:02 (UTC)
- 難以茍同Msuker的論點,我提出的問題全被繞過去。而且我認為生物調查的比起人文社會的論文來的可靠(你提出的反駁都不是這個領域的)。出書沒那麼容易,出版商先行評估印刷品能有利潤才會出版。像生物調查這種容易變動的資訊,坊間書的資料更新很慢,台灣本島的長距挖耳草早在數年前就已經消失在野外,至今有提及該物種的新書文字還是停留在「野生族群堪憂」之類的,像這樣的訊息唯有這些調查論文才會提到。那些關在研究室的專家,對他們而言太芝麻小事了,也不值得為此再寫一本他們的「權威研究、權威專著」,這種需要時常更新的資訊就得仰賴「小」碩博士的論文嘍。—章·安德魯┼留張紙條┼美好的仗┼飛鴿傳信┼ 2008年7月11日 (五) 02:32 (UTC)
- To:msuker,你舉什麼「海草可以作核彈」這種極端的例子在這個例子不是很適合。如果有人根據一本有出版的著作,說海草可以作核彈,假如沒有更權威的資料證明這是可靠,它一樣是明顯的原創研究,情況一點也不會比根據沒有出版的學位論文寫的好。但現在的情況明明是,Ch.Andrew根據學士論文寫的內容,並不是像「海草可以作核彈」這種荒謬的東西,這兩者怎能相提並論。現在這個例子,我覺得最合理的作法就是,你懷疑碩論的可靠性,就加上相關模板或用更可靠的資料取代,直接刪來源就像是鴕鳥把頭埋在土裡一樣--ffaarr (talk) 2008年7月11日 (五) 04:05 (UTC)
- 有某博士,寫論文稱諸葛亮是「千古第一偽君子」,你給我找個可靠來源來?稱奇論怪的論文,遍地都是,因為太過荒謬,而且毫無知名度、影響力,所以一般學術界根本不會理睬。但是被某些維基編者「挖」出來,在百科首次發布的話,就是給予了「偽學術」不應有的公眾知名度。—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1日 (五) 12:04 (UTC)
- 有某博士,寫論文稱諸葛亮是「千古第一偽君子」,你給我找個可靠來源來?稱奇論怪的論文,遍地都是,因為太過荒謬,而且毫無知名度、影響力,所以一般學術界根本不會理睬。但是被某些維基編者「挖」出來,在百科首次發布的話,就是給予了「偽學術」不應有的公眾知名度。—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1日 (五) 12:04 (UTC)
- To:msuker,你舉什麼「海草可以作核彈」這種極端的例子在這個例子不是很適合。如果有人根據一本有出版的著作,說海草可以作核彈,假如沒有更權威的資料證明這是可靠,它一樣是明顯的原創研究,情況一點也不會比根據沒有出版的學位論文寫的好。但現在的情況明明是,Ch.Andrew根據學士論文寫的內容,並不是像「海草可以作核彈」這種荒謬的東西,這兩者怎能相提並論。現在這個例子,我覺得最合理的作法就是,你懷疑碩論的可靠性,就加上相關模板或用更可靠的資料取代,直接刪來源就像是鴕鳥把頭埋在土裡一樣--ffaarr (talk) 2008年7月11日 (五) 04:05 (UTC)
如果有人根據一本有出版的著作,說海草可以作核彈,假如沒有更權威的資料證明這是可靠,它一樣是明顯的原創研究,情況一點也不會比根據沒有出版的學位論文寫的好。
這根本就等於在說:同行評審一文不值。你知不知道實際發表學術作品(不是任何出版物都叫學術出版物,請參考en:vanity publishing,以及其它商業、譁眾盈利目的的出版物),無論是期刊文章或者是單行本的學術出版物,需要經過多少學者審查?有沒有通過同行評審,是學術與非學術,或者說學術爭議與「偽學術」的分水嶺。通過同行評審的內容,只要不在之後不久查出來有弄虛作假的事實(如韓國的那幾個基因克隆),即使是再極端的內容,都是學術,也都有資格在維基出現。「海草可以用來製造核武器」,在已知現代世界,永遠不可能通過同行評審。—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1日 (五) 12:12 (UTC)
- To:msuker:你已經把話說太滿了!
.....無論是期刊文章或者是單行本的學術出版物,需要經過多少學者審查?有沒有通過同行評審,是學術與非學術,或者說學術爭議與「偽學術」的分水嶺。通過同行評審的內容,只要不在之後不久查出來有弄虛作假的事實(如韓國的那幾個基因克隆),即使是再極端的內容,都是學術,也都有資格在維基出現。「海草可以用來製造核武器」,在已知現代世界,永遠不可能通過同行評審。
你怎麼知道同行評審的制度不會信任「海草製造核武」這種原創內容?我不認為這種制度能當作萬靈丹,還記得著名的「《XX地理雜誌》」曾經刊載新發現古代物種的資料,結果被證實化石完全是造假的事件嗎?在我看來,同行評審「這種制度」不比論文可靠多少。而且你已經為我舉出了那個韓國幹細胞的例子,那不也是通過你所謂的「同行評審」嗎?人為的體制絕對會有錯誤(就像有在用電腦的應該都會定時下載修補程式),只是錯多錯少罷了。現在問題應該是,怎麼樣制定出能規範論文摘用的辦法,而不是找尋抵擋的條文。(懼怕有漏網之魚,不如同行評審「核可」的參考文獻也一起封鎖,如何?)另外,老話重說,中文維基有Wikipedia:列明來源#學位論文這個指引「學位論文」的格式,不知你的高見如何?
- 中文維基有列明來源:學位論文,是教你如果要引用學位論文的話,如何滿足可查證要求,並不是說所有學位論文都是可信可靠的來源。同一頁面還有教你怎麼列明網頁的,難道表示所有網頁都可以作為維基來源?—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1日 (五) 18:58 (UTC)
- 世上沒有完美的制度,造假的論文也可以通過同行評審,這個沒錯。 但是,引申到「同行評審「這種制度」不比論文可靠多少」,這個跨度也太大了一點。另外,回到引起這個討論的條目,請Andrew兄解釋一下, 以台灣海草分布論文放在條目名旁,做注釋的目的在何處。我實在看不明白。 一般注釋給出的應該是一個觀點或所述事實的權威來源。 謝謝 —Munford (留言) 2008年7月11日 (五) 15:25 (UTC)
我舉的例子恰恰是說明同行評審的優勢。韓國的偽成就,通過同行評審的前提條件之一是公布其相關實驗數據,而正因為公布了這些數據,不久就在世界各地三個以上的科研機構試圖重複其實驗行為時發現「不可重複」。而實驗的可重複性是自然科學研究的根本要素之一,於是各方盤根問底,最後導致始作俑者不得不承認虛構數據的劣跡。
請注意,同行評審並不是完全檢驗,尤其在自然科學方面,這牽涉到資金、時間、實驗條件等多方面因素。比如說發表人詳細記錄了過去一年的觀測實驗數據,同行評審的過程不可能要求審閱者們都先重複一年的實驗,然後才能決定是否發表。但是要通過同行評審,你必須公布足夠的數據,使得其他人有可能重複你所做的一切,哪怕是他們重複了該實驗一年後發現數據是造假的,這也是可能的。但是,同行評審本身就是一個問責的保證,即如果你作假,你為了通過同行評審提供的假數據會在將來成為你弄虛作假的證據。如果沒有同行評審制度,作為一個國家某領域的絕對權威、名牌大學的首席教授,隨便在非同行評審的報章雜誌(哪怕是國內、國際最大媒體)發表一篇文章,而無須提供任何實際數據的話,有誰有資格、有可能提出質疑?反之,一篇未發表的學位論文中如果有弄虛作假,由於沒有經過同行評審,沒有必要提供所有相關數據,它可能被外界發現或關注嗎?
你說我把話說滿,好,那就再說得滿一點:你能找出西歐、北美任何一個對採納稿件不實行同行評審制度但是仍然能被廣泛認為屬於正規學術出版物的英文期刊,我就收回在本討論的所有發言。一個,有沒有?你找不出,我就仍然堅持我的觀點:同行評審是現代學術與非學術的分水嶺。
記得邱吉爾說過的話:"It has been said that democracy is the worst form of government except all the others that have been tried." 想貶斥同行評審制度,我想就如同在當今世界批判民主制度一樣,一定會有人去做,所謂標新立異、高處不勝寒。問題是有幾個有理智的人會附和呢?又有誰能提出一個更好的辦法嗎?學術從來就有假有錯,但是學術的重點之一是可以通過研究辨明假和錯,可以追究故意造成的假和錯,未發表的學位論文根本就不存在被追究、辨明的問題,所以沒有列入學術的資格。
總結而言,我認為學位論文是一個沒有學術資格(或者當時尚未獲得學術資格)的一般人發表的個人觀點,並不比任何維基編者高出一個檔次。它其中可能引用很多主流權威觀點,但是也可能摻雜很多異端、偏見。從可查證性來說,它有很多可取之處,幾乎各大學的圖書館都有過去幾十年的幾萬篇論文留檔;但是從爭議性來說,它是維基作為百科需要非常小心提防的內容;從知名度、廣泛性來說,它甚至不如非專業大眾傳媒上的報道。學位論文可以引用,但是必須明確只是個人網站級別、最多最多是非主流媒體級別的小範圍觀點,如有可能應該換成權威、有廣泛知名度的來源;而如果一篇學位論文牽涉到任何涉嫌原創研究、爭議性觀點的問題,就必須按照非原創研究、尊重廣泛觀點的原則移除,不存在什麼比任何維基編者的編輯高一層的保護。至於不說明性質、引用目的就在條目給出一篇學位論文作參考資料、外部連結的情況,應該視作個人、個人網站宣傳,善意勸說後刪除。—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1日 (五) 19:52 (UTC)
- 我鄭重建議以下框框中的內文經修飾後可以納入WP:NOR中。
...學位論文.....其中可能引用很多主流權威觀點,但是也可能摻雜很多異端、偏見。從可查證性來說,它有很多可取之處,幾乎各大學的圖書館都有過去幾十年的幾萬篇論文留檔;但是從爭議性來說,它是維基作為百科需要非常小心提防的內容;從知名度、廣泛性來說,它甚至不如非專業大眾傳媒上的報道。學位論文可以引用,但是必須明確只是個人網站級別、最多最多是非主流媒體級別的小範圍觀點,如有可能應該換成權威、有廣泛知名度的來源;而如果一篇學位論文牽涉到任何涉嫌原創研究、爭議性觀點的問題,就必須按照非原創研究、尊重廣泛觀點的原則移除,不存在什麼比任何維基編者的編輯高一層的保護。至於不說明性質、引用目的就在條目給出一篇學位論文作參考資料、外部連結的情況,應該視作個人、個人網站宣傳,善意勸說後刪除。
- 我想我得回答這個問題:「為何用海草論文當注釋?」很簡單,因為我想太多了。海草條目一開始是小作品時,覺得總該有中文的參考文獻吧,所以就順手補上那個論文了。後來才想到手上的兩本水草書就有一些介紹。
- 現行的海草條目實際上還是有稍微參考該論文:
...台灣(含澎湖、金門、馬祖、東沙)約有10種已紀錄到...
- 不過其實現在的參考文獻裡的幾本著作都有提到(台灣本島約7種;
東沙除了台灣本島的7種,另有3種左右=>破功了,東沙總共只有約6種,其中約有3種是台灣本島沒有的)。
原創結果可以在偽基百科等地方發表。
偽基百科收納原創結果?這感覺上未免有點誤導性。偽基百科收納的是惡搞意念、無論是第一手或第二手,但正經的原創結果例如學術研究、思想觀念等等應該依然是不能接受的。(除非放在用戶頁)--SunnyChow
- 同感。而且偽基百科和維基百科是完全無關的,不宜在方針中特別介紹。已刪。--百楽兎 2009年2月26日 (四) 04:19 (UTC)
問題還未解決前,不應列為正式方針
請看一看以上的討論「如果這個要成為正式方針,希望能夠修改的簡短一些。」很久之前已有人提出這個問題,不過好像到現在仍沒有人去解決。批評節錄:「方針就好像法律,應該簡短嚴格,不應該長篇大論寫得像幫助文件一樣。」我也覺得有點複雜及七嘴八舌,應該重點簡化。另外,「以論文作為參考文獻」也引起很大的爭議,最終結論還是不明,究竟是不是說一篇論文如果要用作參考資料,應該表明這只是一篇非主流媒體的論文,並按照非原創研究撮寫?還有維基不是沒有濫用非原創研究或可供參照的個案,請問怎樣防止悲劇發生?問題還未解決前,不應列為正式方針,以上。--快樂戰記 (留言) 2009年3月7日 (六) 03:11 (UTC)
首先,我質疑2009年3月6日才作出第1次編輯的User:GoodFighter,對維基百科到底了解多少?當然,他有可能是現有用戶的傀儡。
我認為GoodFighter版本的新加入內容與原文的其它地方有重覆,所以回退。--Mewaqua 2009年3月7日 (六) 14:18 (UTC)
- 本人雖不敢說對維基百科的理解有百份百認識,但我相信我對維基百科的理解不淺,因為我是老維基人,在不同的維基已經打滾多年,曾離開過中文維基一段長時間,如果你認識我的理解不深,歡迎向本人發問。說話的對錯不在於說話方的「資歷」,而是在於他有沒有理據或道理,以往不少幾百年深信的「權威」學說最後也證明是錯便是一例,希望這兒不會變成只有「資深會員」和權力核心才能話語的地方,對其他人只會「惡意推定」。
- 說回正題,本人已經覺得本方針寫得太像法律條文,本應重點簡化,現在好像愈變愈複雜,我相信一般人看後也感吃力,所以才想寫得簡單一點,閣下意見如何?--快樂戰記 (留言) 2009年3月7日 (六) 15:08 (UTC)
- 閣下在討論頁說【"it should be easy to name prominent adherents"不應譯成「其追隨者應當容易找到一個名稱來稱呼」】,請問閣下這句英文在哪兒來的?我沒有這樣翻譯!--快樂戰記 (留言) 2009年3月7日 (六) 15:20 (UTC)
- (:)回應 - 見你在2009年3月7日 (六) 14:41所做的修訂。[3]"it should be easy to name prominent adherents"來自en:Wikipedia:No original research現時版本。--Mewaqua 2009年3月7日 (六) 16:44 (UTC)
- 第一,新一段寫得太像法律,而且好像總是古怪的,例如「提倡某種立場」,這句已有問題,假設我根據文章寫出提倡該文作者的立場,這樣本人是否犯了錯誤,所以應該改寫為你另一個不同的立場才算犯規。
- 第二,就這樣將英文維基一整段搬字過紙的做法是否恰當,畢竟這兒是中文維基,又很早已有人投訴寫得像論文一樣,一般人看到也頭暈,好像愈走愈遠。
- 第三,本人覺得標題看起來很冗長,還不如簡單一點改為原創合成,以上。--快樂戰記 (留言) 2009年3月7日 (六) 16:55 (UTC)